APP下载

必速灭不同用量防治姜瘟病的效果

2011-05-22杨桂芬黄桂珍韦冬梅覃程辉

中国蔬菜 2011年12期
关键词:瘟病分枝生姜

杨桂芬 黄桂珍 韦冬梅 覃程辉 杨 日

(1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西 柳州 545002;2柳江县种子管理站,广西 柳江 545100)

仔姜为生姜软化栽培生产的嫩姜。柳州市盛产仔姜,其色白、肉嫩、味美、块大,深受消费者喜爱,主要销往广东、湖南、上海等地,部分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近几年仔姜处于产销两旺之势,但姜瘟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严重威胁着仔姜产业的发展。柳州市姜瘟病常年发生面积为6 %~10 %,病田损失率为20 %~30 %,重病田块为60 %~70 %,甚至绝收。姜瘟病在炎热的6、7月一旦发生,生姜就会在3~5 d内全部毁灭。目前关于姜瘟病为害症状(郑存棉,2007)、病原菌及药剂防治(刘铭 等,2005)的研究较多,但均未能控制其为害。必速灭土壤消毒防治香瓜(杨晓辉,2003)、马铃薯(卞春松 等,2004)病虫草害已有报道,但在姜瘟病防治上的应用尚未见报道。2007~2010年笔者引进多种土壤薰蒸消毒剂进行试验,对姜瘟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必速灭进行用量梯度试验,旨在探索必速灭防治姜瘟病的低耗、高效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必速灭:通用名棉隆(Dazomet),为98 %的四氢化-3,5-二甲基-2H-1,3,5-噻二嗪-2-硫酮颗粒剂,由中国农业生产资料上海公司提供。康地蕾得:一种多粘类芽孢杆菌细粒剂(2亿CFU·g-1),由上海泽元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仔姜材料:大肉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se),为当地农家品种。

试验田为连续4 a种植生姜,且姜瘟病年年发病严重的田块。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必速灭薰蒸消毒土壤防治姜瘟病,用量5 kg·(667 m2)-1防效达87.10 %,20 kg·(667 m2)-1则达99.99 %。为进一步明确必速灭高效、低耗的用量,设5个处理,即5、10、15、20 kg·(667 m2)-1和空白(对照)处理。小区消毒面积31 m2,种植面积30 m2,每小区种48行,每行5株。小区间留50 cm的沟,并用地膜隔开。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除薰蒸消毒土壤外,还用康地蕾得消毒姜种,种植时再沟施1次,其余管理同常规生产。

试验调查生育期、出苗率、苗期长势、每丛姜株分枝数、产量等性状。从齐苗至收获全生育期调查姜瘟病病情,每7 d调查1次。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产量。

姜瘟病分级标准(此标准由华东理工大学王伟教授提供):0级,无病;1级,母株局部发病,子孙姜株无病;3级,子孙姜株有病斑但无枯死;5级,姜丛局部枯死(30 %~50 %);7级,姜丛基本枯死或全枯死,姜肉60 %变色、腐烂;9级,姜丛完全枯死,姜肉90 %变色、腐烂。

1.2.2 土壤消毒 于2009年12月7日进行必速灭土壤消毒。在消毒前7 d,翻耕平整土壤;然后淋水使土壤7 d内保持湿润;接着将必速灭均匀、周到地撒在土壤表面,并用小精农机将必速灭均匀混于土壤内,边撒边混土,混土深度20 cm;施药后需灌水,让水分慢慢浸湿到深20 cm以下的土壤,使土壤含水量达到60 %~70 %;立即用薄膜盖严土壤表面,四周压紧。保持土壤温度在10 ℃左右,约20 d后揭膜,晾晒土壤2~3 d,翻土换气(深度不能超过原施药深度),松土后透气3 d,再松土换气1次,10 d后种植。

1.2.3 姜种消毒 按每667 m2的姜种使用1 kg康地蕾得溶于5~10 kg水中配成母液,30 min左右搅拌一次,2 h后加水稀释成500倍液。将姜种放入稀释液浸泡30 min后捞出,晾干、催芽。

2 结果与分析

2.1 必速灭不同用量对生姜出苗的影响

于2010年2月21日种植生姜,4月26日前后出苗,5月10日齐苗。经田间调查,必速灭不同用量对生姜的出苗和生长无不良影响。

2.2 必速灭不同用量对姜丛分枝的影响

收获时随机取10丛生姜,调查每姜丛分枝数(表1)。必速灭各处理每姜丛分枝数均比对照增加,且随必速灭用量增加而增加。其中15、20 kg·(667 m2)-1处理的分枝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必速灭处理具有促进姜丛分枝的作用,并随用量增加而增大。

2.3 必速灭不同用量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

对照区6月5日发病,必速灭处理区6月13日发病,比对照发病推迟7 d。发病后,对照发病率、病情指数快速增加。6月28日收获前调查,必速灭处理区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均比对照区低,各处理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随必速灭用量增加而降低(表 2)。5 kg·(667 m2)-1处理的防效较低,为 79.03 %,而 10 kg·(667 m2)-1处理达 95.50 %,15 kg·(667 m2)-1、20 kg·(667 m2)-1处理均高达98 %以上,即必速灭每667 m2用量10~20 kg可获得很好的防治效果,15~20 kg·(667 m2)-1效果更佳,以15 kg·(667 m2)-1高效又经济。

表1 必速灭不同用量处理对姜丛分枝数的影响

表2 必速灭不同用量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

表3 必速灭不同用量对仔姜产量的影响

2.4 必速灭不同用量对仔姜产量的影响

于7月2日收获仔姜,各处理的产量见表3。从表3中可知,对照好姜产量低,有的小区几乎绝收。4个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135.67 %、294.29 %、354.29 %和 380.00 %。其中 15 kg·(667 m2)-1为本试验最佳选择,既节约成本,又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2.5 必速灭土壤薰蒸消毒示范效果

在进行必速灭不同用量试验的同时,还进行了733.77 m2必速灭土壤薰蒸消毒示范展示。必速灭20 kg·(667 m2)-1示范区出苗率高、整齐度好,生长健壮,收获时平均每姜丛比对照增加 0.57个分枝。对照区6月5日开始发病,示范区则延迟到6月下旬,且病株少,病情轻。示范区收获时发病率为 0.88 %,病情指数为 0.16,防治效果达98.24 %;产量为1405.15 kg·(667 m2)-1,比对照区增产306.29 %,其示范效果与小区试验基本一致。同年的另一示范田,必速灭用量20 kg·(667 m2)-1,收获时全田仅3株发病,防治效果为99.99 %。

3 小结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必速灭土壤薰蒸对生姜生长无不良影响;15~20 kg·(667 m2)-1的必速灭用量可极显著地增加姜丛分枝数;延缓姜瘟病的发生与发展,使姜瘟病发病率控制在1 %以下,防效达98 %以上;但综合考虑必速灭15 kg·(667 m2)-1的用量较为经济高效。

做好必速灭土壤薰蒸消毒需要注意以下七点:一是消毒前应保持土壤湿润 7 d,使病菌及杂草种子活化而利于杀死;二是消毒前应充分细碎土壤颗粒,使土壤与药剂最大面积地接触;三是要施药均匀,不能有遗漏,农机处理不到的边角等地方需人工处理;四是药剂与土壤要充分混匀,应用旋耕机混药2次;五是施药后一定要淋水至施药土壤层全部湿润,最好是慢慢浸灌,这非常关键;六是盖膜要密封,不能让消毒气体溢出;七是揭膜后需2次以上松土透气,充分释放消毒气体,才不致影响作物生长。

卞春松,金黎平,谢开云,庞万福,段绍光,屈冬玉.2004.必速灭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效果试验.中国马铃薯,(4):211-213.

刘铭,张敏,戢俊臣,尹福强,张宇,涂勇,叶亚军.2005.中国姜瘟病的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1(6):337-340.

杨晓辉.2003.必速灭防治香瓜田病虫草试验.新农业,(5):41.

郑存棉.2007.姜瘟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中国蔬菜,(10):62.

猜你喜欢

瘟病分枝生姜
分枝大苗建园苹果树当年如何修剪
姜瘟病有效防治方法
科学家开发出麦瘟病田间快速检测新方法
一株吊兰
夏吃生姜益健康
姜瘟病的发生与降雨关系的研究
短截和摘心对矮砧苹果幼树分枝特性的影响
地龙生姜平喘
综合防治应对姜瘟病
濒危物种灰叶胡杨不同发育阶段枝系构型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