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甜瓜不同生育期BTH处理对其主要叶部病害抗性的诱导作用

2011-05-22何宝林康恩祥乃小英刘晓伟陈年来

中国蔬菜 2011年12期
关键词:幼果霜霉病白粉病

何宝林 康恩祥,* 乃小英 刘晓伟 陈年来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农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甜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是甘肃、新疆等甜瓜种植地区发病最为严重的三大病害。长期以来,对这些病害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的占80 %以上。大量施药不仅污染农产品和农田环境,而且引起病菌产生抗药性,防效逐年降低。

大量研究证实,植物的系统诱导以抗病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利用多种天然或合成的、无杀菌作用的化学物质可以使植物潜在的抗病性得到表达。苯并噻二唑〔Benzo(1,2,3)thiadiazole-7-carbothioic acid S-methylester,BTH〕是1996年汽巴-嘉基公司(CIBA)研发的一种新的化学诱导剂,能诱导小麦、水稻、黄瓜、甜瓜等多种作物产生系统获得抗病性(程智慧 等,2006;朱振家 等,2007;陈年来 等,2008,2009),对白粉病(王伟 等,2000)、霜霉病(王莉 等,2005)、炭疽病(王晨芳 等,2005)、细菌性角斑病(蒋继志和梁宁,2005)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BTH、水杨酸(SA)、SiO2、中草药剂等一种或多种复合诱抗剂对甜瓜病害的诱导效果(李喜娥 等,2007;朱振家 等,2007;陈年来 等,2008,2009;乃小英 等,2009)。本试验以不同抗性的甜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伸蔓期、初花期和幼果期 3个生育期BTH处理对砂田甜瓜叶部主要病害的防控效果,为植物诱导抗病性的应用和抗病机制研究提供更多理论依据,促进诱导抗病性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厚皮甜瓜(Cucumis melo L.)品种为银帝和卡拉克赛,由甘肃农业大学瓜类研究所提供。卡拉克赛又名伽师瓜,是我国著名哈密瓜品种,易感霜霉病;银帝是近年西北地区的主栽品种,高抗霜霉病。

甜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白粉病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和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均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在砂田甜瓜黄河蜜上回接培养备用。

供试药剂:BTH,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采后实验室Stephen Morris提供。用蒸馏水直接配制,经室内预备试验筛选,得到药剂的适宜浓度为0.5 mmol·L-1。

1.2 试验处理

试验于2009年5~8月中旬在甘肃庄浪县进行。选择土壤质地、肥力基本一致的3 a砂田种植,行距1.2 m,株距0.5 m。在伸蔓期、初花期以及幼果期对甜瓜植株进行全株喷施药剂处理,试验设6个处理:CK,Tween 80;Ⅰ,Tween 80+伸蔓期BTH;Ⅱ,Tween 80+伸蔓期+幼果期BTH(伸蔓末期或幼果初期喷1次);Ⅲ,Tween 80+初花期BTH;Ⅳ,Tween 80+幼果期BTH。每个处理20株。在生育后期开始发病时每7 d对各种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3 诱导与接种

分别选取长势相对一致的伸蔓期、初花期以及幼果期甜瓜植株,在晴天的傍晚用 0.5 mmol·mL-1BTH进行喷施。伸蔓期选取第4、5片真叶,初花期和幼果期每株随机选取3个子蔓,每个子蔓上选取从顶部倒数第3、4片真叶(正数为第10片叶),用标记签进行标记以备接种。诱导处理后第3天全株接种3种病菌,霜霉病菌和白粉病菌接种前一天将繁殖菌源的甜瓜叶片上的病菌老孢子弹掉,接种时用毛笔轻轻地将病菌孢子刷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配成孢子浓度为3×104个·mL-1的悬浮液进行喷雾接种;炭疽病菌用注射器悬滴接种。

1.4 诱导防病效果调查

在前期标记的基础上,按照方中达(1998)的方法,待田间开始发病时每7 d调查1次,调查所选植株发病严重程度,计算病叶率、病情指数及诱导防病效果。

试验数据用SPSS1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时期BTH处理后对霜霉病的防控效果

发病初期(采前21 d)幼果期BTH处理(Ⅳ)显著地降低了银帝的病株率,但病情指数与其他处理之间,除初花期BTH处理(Ⅲ)外无显著性差异,采前7 d时伸蔓期+幼果期BTH处理(Ⅱ)防病效果最好,在两品种上分别达到40.00 %和49.62 %;发病初期各处理对两个品种均有明显的防病效果,在采前7 d时卡拉克赛经伸蔓期和幼果期BTH处理的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各处理对卡拉克赛的防病效果较银帝好(表1)。

表1 不同时期BTH处理后叶片霜霉病的变化

2.2 不同时期BTH处理后对白粉病的防控效果

各处理对银帝叶片白粉病的发生都有很好的防控效果,且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对卡拉克赛,发病初期的伸蔓期BTH处理(Ⅰ)防病效果最好,达到100 %;在发病后期(采前7 d),伸蔓期+幼果期BTH处理(Ⅱ)防病效果较好,其次是幼果期BTH处理(Ⅳ);银帝病株率和病情指数都低于卡拉克赛,发病较卡拉克赛晚,且各处理对银帝的防病效果较卡拉克赛好,采前 7 d时高达75 %(表2)。

2.3 不同时期BTH处理后对炭疽病的防控效果

幼果期BTH处理后(Ⅳ)显著降低了银帝和卡拉克赛发病初期炭疽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采前7 d时对银帝的防病效果是幼果期BTH处理(Ⅳ)最好,为72.79 %。对卡拉克赛以伸蔓期+幼果期BTH处理(Ⅱ)的防控效果最好,各处理对银帝的防控效果较卡拉克赛好(表3)。

表2 不同时期BTH处理后叶片白粉病的变化

表3 不同时期BTH处理后叶片炭疽病的变化

3 结论与讨论

王伟等(2000)在大棚内使用植物抗病性诱导剂BTH 75 μg·mL-1用药2次来诱导甜瓜的抗病性,对甜瓜白粉病和细菌角斑病防治效果可达60 %左右,可以显著减轻和推迟甜瓜生长期病害的发生,降低损失,而BTH用药50 μg·mL-1,或仅用药1次,则效果较差。而侯珲等(2006)利用BTH和SA对甜瓜白粉病的诱导抗性进行研究,发现BTH和SA不同浓度和不同喷施时期对于白粉病的诱导抗性是不同的,2种诱导剂均对白粉病有明显的诱导作用,50 μg·mL-1为 BTH的最佳浓度,且诱导效果达86.6 %,2种诱导剂诱导抗性时期最少可持续17 d,其使用浓度与王伟等(2000)的结果稍有不同。本试验表明,就甜瓜不同生育期各处理对病害的防治效果而言,BTH的最佳处理时间为幼果期,与伸蔓期+幼果期BTH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幼果期喷施诱导剂的叶片数较多,或诱导和发病的时间间隔最佳。各处理诱导效果品种之间有差异,可能是品种自身抗性的差异所致。BTH对甜瓜主要叶部病害抗性的诱导作用,还需在使用成本、防治效果等方面深入研究。

陈年来,朱振家,安翠香,胡敏.2008.诱抗处理对甜瓜叶片防卫酶活性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8(7):1354-1358.

陈年来,胡敏,乔昌萍,乃小英,王锐.2009.BTH、SA和SiO2处理对甜瓜幼苗白粉病抗性及叶片HRGP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12(3):22-26.

程智慧,李玉红,孟焕文.2006.BTH诱导黄瓜幼苗对霜霉病的抗性与细胞壁HRGP和木质素含量的关系.中国农业科学,39(5):935-940.

方中达.1998.植病研究方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1-12.

侯珲,朱建兰,周红平.2006.BTH和水杨酸(SA)对甜瓜抗白粉病的诱导作用.果树学报,23(5):736-739.

蒋继志,梁宁.2005.植物提取物对草莓根腐病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5(4):399-404.

李喜娥,陈年来,王春林,李楠,乔昌萍,冯建明.2007.BTH和SA处理对甜瓜抗白粉病过程中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7(8):1643-1649.

乃小英,陈年来,乔昌平,胡敏.2009.几种药剂处理对甜瓜抗叶部病害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果树学报,18(6):78-81.

王莉,黄丽丽,康振生.2005.BTH诱导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植物病理学报,35(3):274-27.

王晨芳,马青,杜虎平.2005.BTH诱导黄瓜抗炭疽病效果初探.中国农学通报,21(5):337-347.

王伟,唐文华,周洪友,黄永.2000.BTH对厚皮甜瓜抗病性的诱导作用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5(5):48-53.

朱振家,安翠香,马育斌,唐瑞永,陈年来.2007.几种化学诱导物对甜瓜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甘肃农业大学学报,42(5):100-103.

猜你喜欢

幼果霜霉病白粉病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果树幼果期 注意防控这些病虫害
杧果幼果黑心病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性
梨幼果春季低温霜冻调查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瓜类白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芽孢杆菌可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