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马鼻疽防控效果与风险评估

2011-05-18肖开提阿曼古丽加孜吐勒洪木太伊恒博阿不都克里木曾凡明

中国动物检疫 2011年6期
关键词:马属菌素新疆

肖开提 ,阿曼古丽·加孜 ,吐勒洪·木太 ,伊恒博 ,阿不都克里木 ,王 勇 ,曾凡明 ,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4;2.伊犁州尼勒克县喀拉托别乡兽医站,新疆 尼勒克县 835711;3.伊犁州尼勒克县动物疫控中心,新疆 尼勒克县 835711;4.喀什地区疏附县动物疫控中心,新疆 疏附县 844101;5.塔城地区乌苏市动物疫控中心,新疆 乌苏市 833000)

马鼻疽(Glanders)系由鼻疽杆菌所致马属动物的多发性传染病;马一般取慢性经过,而驴和骡多为急性。人亦可感染,常为急性经过。病的特征是在病马的鼻腔粘膜、皮肤、肺脏及其他实质脏器中形成特征性的鼻疽结节或溃疡,多取死亡经过。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也有发生。我国农业部规定为二类动物疫病[1-2]。

鼻疽是一种复杂的传染病,而且大多数病畜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潜在的危害极大。目前既没有有效的人工免疫预防法,又没有对患畜彻底治疗的有效疗法[3]。因此,对鼻疽的防制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世界各国消灭鼻疽所采取的措施大致可区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实行定期鼻疽菌素检疫,对鼻疽菌素阳性马,不论有无临床症状一律扑杀[4-5]。另一种是对开放性及活动性鼻疽马全部扑杀,对非活动性的鼻疽菌素阳性马(即无临床症状,补体结合试验阴性)不予扑杀,而是实行集中隔离,并将他们产的幼驹,通过一系列的检疫,淘汰等措施后,培养出健康幼驹,以更新马群,达到消灭鼻疽的目的。我国控制消灭鼻疽所采取的措施与后者相似。

1949年后,该病曾在我国大范围爆发流行,给养马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危害公共卫生安全[6-7]。

经过6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马鼻疽的防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全国共检疫马属动物13604.8万匹,扑杀马鼻疽病马和阳性马56.8万匹,同时参照OIE规定的无马鼻疽国际标准到2005年,全国所有省份已达到消灭马鼻疽标准。马鼻疽在新疆历史悠久,流行面广,危害严重,锯记载1910伊梨地区特克斯县就有发生,在6~7年之间因鼻疽500多匹马发病,当时旧政府没有采取防制措施,任其蔓延。1937年,特克斯、霍城、巩留3个县检疫马262匹,检出阳性马110匹,阳性率为41.98%;1942年驻和田某骑兵团检疫马1500匹,检出阳性马720匹,阳性率为48%[8-9]。

解放后,在新疆各级党政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下,全疆兽医技术人员积极努力,通过四十余年的防制,于1996年9月,通过了对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塔城地区达到消灭标准的考核验收,至此,全疆15个地州均通过了部颁消灭标准的考核验收,全疆消灭了马鼻疽病。1950—1986年,新疆15个地州市,86个县总计检疫690.9308万匹马,检出阳性马6.9127万匹,年均阳性率为1.00%以全部扑杀和自然死亡,经济损失约3000多万元。

本研究主要通过在全疆范围选定4个县(北疆2个,南疆2个),每年对230匹马属动物进行检测,进行马鼻疽变态反应监测(鼻疽菌素点眼试验),另每年从上述马属动物中采集42份血清,进行补体结合试验,作为点眼反应的辅助试验,并结合监测县达标前各年代马鼻疽疫情发生范围(县、村)、马属动物存栏数、发病数、死亡数、死亡率、检测数、阳性数、阳性率和消灭马鼻疽达标后近几年的检测数情况及数据,本次监测的结果及分析报告,以期研究新疆马鼻疽的流行规律和流行趋势,提供更详实的流行病信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马鼻疽防控策略和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采样的对象和地点:南疆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北疆伊犁地区和塔城地区各选1个县、根据选择县的马属动物的饲养方式,选择规模场、散养户以及活畜市场的马属动物。

抽样方法:为减少抽样误差和信息误差,根据以往的监测数据,估计新疆的马属动物的鼻疽病的流行率为1.88%,而马鼻疽先用变态反应检测方法后用血清学检测做补检测,可是实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95%和100%,在95%的流行率置信度下,如果新疆的马属动物目前有75万左右,检测到1匹(头)马鼻疽阳性的马属动物,根据统计学软件PROMESA中的Estimate-Samplesize-Simple Random.Sample程序得出的结果至少需要检测223匹(头)马属动物。

每年在不同县随机选不同的抽样单位,如马属动物数量太少进行调整,再根据所选县的饲养方式及马属动物的种类,进行信息调整和采样检测,每县用鼻疽菌素点眼法检测230匹(头)马属动物,采集42份血清,可以超额满足上述检测数量的要求,由于样品量大可以避免和克服抽样误差和信息误差及实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的不确因素。分层随机抽样实施图如下图1。

1.2 试剂

提纯鼻疽菌素(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批号:200801、装量6mg、有效期2018年7月),鼻疽补体结合反应抗原(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批号:200801、装量6mg、有效期2018年7月),标准血清,溶血素,补体,绵羊红细胞悬液 。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标准

鼻疽菌素点眼试验和鼻疽补体结合试验方法参照《马鼻疽检疫规范》(SN/T2018—2008)。

3 结果

2008年至2010年,新疆规模马场、牧区散养马、农区市场马属动物、农区散养马属动物,点眼检测共检测931匹(头),血清学检测280份,结果均为马鼻疽阴性,证明新疆无马鼻疽疫情。

4 讨论与分析

4.1 不同地区所属不同养殖类型马属动物历年监测结果分析

2007年至2010年,新疆规模马场、牧区散养马、农区市场马属动物、农区散养马属动物,马鼻疽变态反应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从表1到表4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新疆4个地区不同养殖类型的马鼻疽监测结果用不同的检测方法,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新疆地区在消灭马鼻疽若干年后的近3年的时间内,没有出现马鼻疽疫情。

我们在监测时认真查阅了新疆上述4个地州马属动物历年的监测档案,发现各种饲养环境下马属动物都档案十分清楚和完善,详细记录个个年代的监测结果,消灭前的扑杀处理结果,消灭后的防控措施。并对新疆4地区不同养殖类型马属动物历年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如表 5、图2、3。

统计结果显示,虽然消灭前各种饲养条件下的马属动物的马鼻疽感染率各有不同,但通过新疆兽医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各种饲养条件下的马属动物的马鼻疽感染率都成逐年下降的趋势,到上世纪90年代后各种饲养条件下的马属动物的马鼻疽病检出率都为0,这次连续3年的抽样监测结果也均为阴性,说明新疆地区在消灭马鼻疽后近20年的时间内,对马鼻疽的防控效果明显,没有出现马鼻疽疫情。

表1 2007年昭苏军马场规模马场鼻疽监测结果

表2 2008年阿克苏黑英山乡农区散养马鼻疽监测结果

表3 2009年喀什英阿亚提乡农区活畜市场鼻疽监测结果

表4 2010年乌苏巴音沟牧场牧区散养马鼻疽监测结果

表5 1966-2010历年马鼻疽监测结果对比

5 结论

5.1 依据以上变态反应和血清学监测的结果统计和分析,2008年到2010年在新疆四地州所选的规模马场、牧区散养马、农区散养马属动物,农区市场马属动物马鼻疽监测结果中,没有检出一头阳性马鼻疽马属动物。说明自治区自1996年以来所采取的综合防控管理措施是可行的,马鼻疽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

5.2 本次研究连续四年定点检测抽样检测点,点眼检测共检测1211匹(头),血清学检测280份。根据研究结果和分析报告及监测县(市)达标前各年代马鼻疽疫情发生范围(县、村)、马属动物存栏数、发病数、死亡数、死亡率、检测数、阳性数、阳性率和消灭马鼻疽达标后近几年的检测数情况及数据,得到的新疆马鼻疽的流行规律和流行趋势信息是,证明新疆目前无马鼻疽疫情,新疆自身没有马鼻疽流行的风险。

[1]杨本升,刘玉斌,苟仕金,等.动物微生物学[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97-606.

[2]王世若.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77-298.

[3]白文彬,于康震.动物传染病诊断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45-157.

[4]费恩阁,动物传染病学[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99-608.

[5]蔡宝祥,殷 震,谢三星,等.动物传染病诊断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30-234.

[6]王世若.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91-294.

[7]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75-84.

[8]江苏农学院,山东农学院.家畜传染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344-352.

[9]李佑民.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蓝天出版社,1993:84-89.

猜你喜欢

马属菌素新疆
马属动物新生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云南省部分地区马属动物感染弓形虫血清学调查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马属动物破伤风
马属动物痉挛疝的病因分析
多黏菌素E和多黏菌素B:一模一样,还是截然不同?
新疆多怪
川芎嗪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意义
多指标测定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菌素B1联合毒性
多黏菌素B在持续性静脉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药动学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