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推动首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2011-05-14赵凤桐

前线 2011年9期
关键词:办学人才建设

赵凤桐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全面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开创首都教育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率先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

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等方面的战略支撑作用,大力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通过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和聚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增强首都发展竞争力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通过推进教育现代化,发挥创新资源聚集优势,为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智力支撑;通过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市民素质,引领文明风尚,建设充满活力的学习型城市,为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基础;通过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指数,加快建设和谐宜居之都。

不断完善教育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教育协调发展

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供给能力。实施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条件达标、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等学前教育三项工程,提供“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义务教育要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如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积极推进学区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学校托管等办学形式和管理机制的创新等。普通高中教育要坚持多样化发展。如开展新型综合高中、特色高中试验,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机会和资源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如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等。大幅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着力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如建立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机制,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市民终身学习卡”制度等。

大力提升服务贡献能力,努力推动教育与经济社会联动发展

要充分发挥教育对自主创新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驱动作用,力争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积极参与和服务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努力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调整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结构,积极推动首都经济结构的深度升级。如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培养相关专业和紧缺人才等。优化完善高校空间布局,积极推动战略发展高地的构建。充分发挥首都教育对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基础性作用。要围绕建设国家文化中心的任务,推动学校积极服务于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学校成为先进文化的实践者、构建者和引领者。

切实深化教育改革,为首都教育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加快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如坚持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办法,下大气力治理择校问题等。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明确政府对学校管理的权限和职责,积极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如进一步明确市、区县两级政府教育管理权责,促进区县政府管理职责的细化和落实,鼓励乡、镇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辖区内教育事业发展给予相应支持等。

深入实施两大战略,以国际化和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加快推进首都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如积极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来京合作办学,探索新机制和新模式,依法支持首都高校、高中与国外知名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合作办学,创建中外合作办学品牌项目等。坚持“全方位、高水平”,加快提升首都教育信息化水平。如以信息化带动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丰富,继续完善学校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等。

着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

要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主,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培养、造就一大批名师、名校长。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考核、监督机制,表彰树立一批道德高尚、行为示范的教师典型。健全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长效机制,研究制定教师发展专业标准,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健全教师准入标准、考评体系和教师退出机制。尊重和遵循人才成长发展和人才工作客观规律,抓住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的有利契机,打造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发展事业平台,大力培养和聚集高层次领军人才,发挥好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

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全面做好青年学生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 “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认识青年培养的战略意义,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以党建带团建,以党建引领班级建设。要建立服务型学生工作体系,统筹资源,为学生学习、生活、就业、实践提供条件。加强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在经济、学业、就业及心理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首都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坚定的政治保障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强化学校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密切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动向。加强对学校课堂、讲座、研讨会及网络等宣传阵地和学生社团建设的管理和引导。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高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规范议事决策程序,既要加强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支持和保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以优良党风正校风、促教风、带学风。

(作者: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杜梅萍

猜你喜欢

办学人才建设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寒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