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埃及站在历史转折点上

2011-05-14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兄弟会穆巴拉克埃及

陈 君

埃及,这个中东文明古国,一夜之间站在了历史转折点上。

2月11日晚,不久前刚被任命的副总统苏莱曼,突然出现在国家电视台上,宣布重要消息,“我以最仁慈的真主的名义,亲爱的公民们,在国家正经历困难环境的时刻,穆巴拉克总统决定辞去共和国总统职务,并将管理国家的权力转交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

穆巴拉克辞职了的消息迅速传遍全球。就在一天前,2月10日,他还发表电视讲话表示,不会辞职,也不会离开埃及。“我将死在埃及的土地上……我决定依据宪法,将部分权力移交给副总统,相信这场危机一定能够顺利解决。”

而不到24小时后,穆巴拉克和家人搭乘直升机离开开罗总统府,抵达红海海滨旅游城市沙姆沙伊赫。

一场倒穆巴拉克的运动

持续半个多月的大规模抗议示威风暴,在开罗、亚历山大和苏伊士等多个重要城市蔓延,埃及元气大伤。

位于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处在风暴的中心。“最多的时候,数千人在这里安营扎寨,他们高呼口号,焚烧车辆,与警察发生冲突,要求穆巴拉克下台。也有支持穆巴拉克的人,组织队伍,冲进广场,互不相让。”法新社驻开罗记者艾柯对《中国新闻周刊》描述说,“抗议失业,抗议物价高,抗议当权者腐败……所有的人似乎都能在混乱中找到出气口。”

1月29日凌晨,埃及军队的数十辆装甲车与坦克开入解放广场。在西方记者的镜头中,有示威者扛起士兵转圈开玩笑的瞬间,也有示威者在装甲车上挥舞旗帜的画面。“更多的是在埃及一些重要城市,警察用催泪弹和高压水枪驱散示威者的内容,抗议者则投掷燃烧弹,在政府机关纵火。但我觉得这只是骚乱,不是革命。”艾柯说。

严格地讲,这只是一场倒穆巴拉克的运动。所有的人都不想给他留恋位子的机会。

当天,在穆巴拉克的要求下,以总理纳齐夫为首的政府集体辞职;几个小时后,穆巴拉克任命民航部长艾哈迈德.沙菲克为新政府总理,埃及30年来也第一次出现了副总统——由情报部门主管奥马尔.苏莱曼担任。穆巴拉克还宣布一系列照顾民生的改革措施,承诺不再参加下次大选。然而,抗议活动并没有因此而平息。

1月底2月初,在开罗很多地区,打砸抢事件激增,示威演变成史上最严重的骚乱。

据埃及官方媒体中东通讯社2月14日报道,内政部统计显示,抗议和骚乱已导致32名警察死亡,另有1079名警察和士兵受伤。报道说,有99所警察局和6座监狱在抗议活动中被损毁, 大约2.3万名犯人越狱,目前仍有1.3万人在逃。报道没有提及平民伤亡数字。

埃及是中东第一人口大国,阿拉伯世界的领头羊,苏伊士运河的守护者,强人穆巴拉克在此经营数十年,完全不同于之前政权突变的突尼斯。近5年,埃及经济保持了6%左右的增长率,但失业和物价上涨问题突出,通货膨胀率去年平均月同比增长10%,失业率在9%左右。

要穆巴拉克结束统治,这在几个星期前,还是不可想象的。

形势没有按照理性分析的方向发展,却像阿盟秘书长穆萨1月中旬在第二届阿拉伯经济、发展和社会峰会上警告的那样,“人民的愤怒已达到空前水平……突尼斯事变离我们并不远。”当时,本.阿里政权刚刚垮台。

“埃及,我们最大的担心”,这是沙特《中东报》一篇评论的标题。目睹突尼斯和埃及的变化,也门、约旦和沙特等国政府都战战兢兢地忧虑自己成为下一个。

穆巴拉克和他的对手们

连任了4届总统,执政长达30年,穆巴拉克的名字深深嵌在了埃及现代政治史上。但这位阿拉伯地区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最终选择以辞职方式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也结束了一个属于穆巴拉克的时代。

1981年10月6日,时任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参加阅兵式时遭遇枪击身亡。当时,52岁的副总统穆巴拉克就坐在他的身旁。

穆巴拉克出身戎马,战功卓著。41岁即担任埃及空军参谋长。3年后晋升为国防部副部长。1973年,埃以爆发十月战争。在穆巴拉克的指挥下,埃及空军只用了20分钟就摧毁了以色列在西奈半岛90%的军事目标。“十月空战”的胜利为穆巴拉克赢得了功勋和萨达特的信任。2年后他被任命为副总统。

萨达特遇刺后,穆巴拉克临危受命成为埃及总统。当时的埃及,内外交困,国内暴力恐怖事件频发,通货膨胀严重,因为单独与以色列建交,被开除出阿盟,在阿拉伯世界孤立无援。许多人都认为穆巴拉克在总统位子上坐不了多久。

有记者问他,“你是穿新鞋的萨达特,还是纳赛尔?”他回答:“我的名字,叫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 上任伊始,穆巴拉克释放了1000多名反对派,实现政治和解,成功稳定了局势。事实证明,他的确走出了独特的“穆巴拉克路线”。

中东地区风云变幻,正为穆巴拉克提供了舞台。他审时度势,在两伊战争中,选择支持萨达姆,由此重回阿拉伯世界。而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他又选择站在美国一边,赢得了西方世界的信任。他擅长外交,左右逢源,在巴以和平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就被媒体称为“阿拉伯的戴维营”。

然而,穆巴拉克的国内政绩远不如他的外交成就那般耀眼。他限制国内反对派的政治权力,国内贫富分化严重,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众的不满在累积。直到2011年1月底,各地抗议示威活动汇聚成震动政权根基的力量。

“倒穆”乱局之中,政治新主角纷纷登场。

一直在国外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前总干事巴拉迪高调回国,振臂一呼,各方联络,强力要求穆巴拉克下台。巴拉迪曾发起“全国改革联盟”,呼吁修订宪法和结束专制政权。追随者一直在努力运作,以推举他作为总统候选人,但他本人在这个问题上闪烁其词。美国《时代》周刊网站也刊文指出,许多埃及人说,他们不希望让一个在国外度过了自己大部分职业生涯的人来发布号令。

反对派中的另一个主角是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他们主张设立没有执政党参与的过渡政府,组织可信的选举和实现和平政权交接。

源于埃及、成立于1928年的兄弟会组织,在全世界有超过70个分支机构,差异很大,有的温和,有的激进。

兄弟会起初宣扬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运动。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法鲁克王朝统治,成立了世俗政权。他们处决了兄弟会领导人,镇压兄弟会组织。结果可想而知,兄弟会里的死硬派发起大规模报复,1981年总统萨达特便遭到暗杀。

穆巴拉克上台后,改变了前政府对兄弟会的高压政策,转为怀柔攻势,兄弟会坚持实施伊斯兰教法、建立伊斯兰国家等宗旨目标没有改变,但也做出相应调整,同意以和平政策为基础,放弃暴力革命,愿意参与议会政治等。

通过慈善活动和高举反以旗帜,兄弟会在埃及拥有广泛群众基础。遵守着和平抗议的底线,他们乐见穆巴拉克的离去,却一再表示不挑战军方、不谋求总统位置。

在民怨沸腾、强敌围城之际,穆巴拉克家族与军方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埃及军队总数约46万人,是世界上第十大军队,一直在埃及政治中心占据核心地位。

穆罕默德.侯赛因.坦塔维,埃及武装力量最高委员会主席、国防部长,同时兼任埃及军事工业部部长。2月4日,他耐人寻味地出现在抗议者聚集的解放广场,成为第一个在此露面的政府高官。

近年来,随着穆巴拉克身体老迈,现年47岁的次子贾迈勒逐渐走向前台。有报道说,正是想把总统位子传给儿子,穆巴拉克才一直没有同意设立副总统。贾迈勒致力于推进经济私有化,削弱军队高层的实力侵犯了军方利益。在反政府抗议爆发前,媒体一直猜测,贾迈勒很可能在今年9月参选总统并获胜。这更让一些军方人士坐立不安。

很显然,在当前政局僵持阶段,军方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埃及未来。

“穆巴拉克辞职主要迫于双重压力,一是广场上民众的呼声,二是军人集团的意志。他辞职后,国家进入军管状态,让社会生活会逐渐恢复正常。在这个准备期内,反对党以及一些新组建的政党可以壮大队伍,完善纲领,争取更多支持者,再举行大选。”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

最终失去军队支持是穆巴拉克选择辞职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人们发现,“劝退”穆巴拉克的并不只有军方的声音。

盟友的担忧

在得知穆巴拉克辞职后,昔日盟友、美国总统奥巴马立即做出反应,“通过辞职,穆巴拉克总统回应了埃及人民的变革渴望。这不是埃及变革的结束,而是开始。”看似坦然的讲话,却掩盖不住美国面对埃及剧变有些进退两难的态度。

在美国眼里,埃及是中东最坚强的盟友。美国每年给予埃及13多亿美元的援助,并减免其300亿美元外债,“待遇”仅次于以色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但穆巴拉克绝非对美国百依百顺。海湾战争结束后,他坚决反对美国肢解伊拉克。1998年海湾危机再次爆发,穆巴拉克极力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6次致信萨达姆,促其履行联合国决议。灵活的外交让埃及维持着外交不倒翁的地位,不仅是美国的盟友,也成为中东最大的安定力量。

正因为如此,穆巴拉克的去留,让美国难做抉择。一方面想借机推进所谓的大中东民主化目标,另一方面又担心后穆巴拉克时代的埃及越走越远。最终,面对逐渐失控的局势,白宫还是选择了放弃穆巴拉克。

担心埃及出现反美政权成了西方媒体议论的焦点。对华盛顿而言,理想的继任者是一个主张现代化和民主的世俗人士,但谁也不能确保这会成为现实。

同样感到担忧的是以色列。以色列是中东非常敏感的标签,许多阿拉伯政党和政客都凭借“反以”博出位。有分析认为,失去穆巴拉克,会对以色列国家安全带来挑战。

2月12日,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宣布,埃及将尊重所有签署的国际和地区条约。这意味着,埃及将继续遵守1979年与以色列签署的和平协议。政治分析人士认为,埃及军方这一表态意在消除以色列和美国的担忧。

面对中东政局变化,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尔.马伦将赶赴这一地区,访问约旦和以色列。引人注意的是,行程中不包括埃及。

“我们在建一个新埃及”

在过去的30年当中,穆巴拉克以自己的方式给埃及历史留下印记。期间,美国经历了5任总统,日本政坛走马灯一样换了18任首相,可穆巴拉克,从英姿勃发做到垂暮之年。他也几乎是这30年当中,中东所有重大事件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现在他以一种无奈方式接受了民众的呼声,以一种平和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执政生涯,让埃及进入了一个后穆巴拉克时代。而在他身后,埃及的未来依然挑战重重。

看守政府总理沙菲克否认穆巴拉克已经离开埃及、抵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说法,称他现在仍然在红海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也有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说,穆巴拉克健康状况“可能很糟”,拒绝接受医疗服务,非常沮丧,在沙姆沙伊赫的住所里多次昏迷。

对于“暂时接掌权力”的埃及军方来说,如何尽快恢复国家稳定和正常秩序,实现国家安宁,无疑是一项艰巨挑战。

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2月13日宣布,解散协商会议和人民议会、即上议院和下议院,6个月后举行新一届议会和总统选举。议会上院和下院去年分别举行换届选举,时任总统穆巴拉克领导的执政党民族民主党以压倒性优势获得胜利。但反对派认为,选举存在舞弊。

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当天还宣布中止现行宪法,设立专门委员会,起草新宪法及制定公民投票规则。起草完毕后,将就新宪法举行公投。

过渡期间,委员会主席、武装部队总司令坦塔维为国家元首。看守政府总理沙菲克2月13日也举行了穆巴拉克辞职后首次内阁会议,讨论恢复社会秩序等事宜。看守政府将留任,直至新政府成立。对于副总统苏莱曼在国家事务中的角色,沙菲克称将由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决定,“他可能占据重要位置”。

2月14日,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发表声明,要求工会领导人停止罢工和静坐等抗议活动。

商店老板马克德自1月25日示威第一天起就守在广场,2月12日他准备回家。“我还想要什么?”他反问《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不过,一些集会者不愿离开,打算等候军方进一步的态度。开罗大学助教谢纳尔就决定继续留在广场:“我们必须看到军方如何实现权力交接。我们得等着瞧。教师、律师等知识阶层在示威活动中占据重要一席。”

开罗市内秩序逐渐恢复,起重机开到了解放广场,清理焚烧后的汽车残骸。身着绿色荧光背心的交警上岗了,一些示威者帮着疏导交通,他们在衣服上写道:“由此带来不便请谅解,但我们在建一个新埃及。”自发参与广场清理的当地人玛丽亚姆说:“这只是开始。我们有机会在国家重建中扮演角色。”★

猜你喜欢

兄弟会穆巴拉克埃及
Hide-and-seek for Halloween万圣节捉迷藏
埃及释放前总统 穆巴拉克
在美国读书,我为何加入兄弟会
埃及
埃及法院维持对前总统穆巴拉克及其子贪腐案原判
美国大学里的“桃园三结义”
兄弟会,美国显贵的神秘圈子
埃及火车追尾25人死
埃及两车相撞至少8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