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录”而“用”的公务员

2011-05-14孙焕英

杂文选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官场考场公务员

孙焕英

正当“官二代”现象成为敏感话题的时候,有关部门“噌”的一声站出来说话了:当今“录用”的公务员,百分之八十出自普通人家,没有官背景。意思是说,中国的官场,竞争是公平公正的,甚至是向平民倾斜的,不存在“官二代”之类的问题。

这话有点儿赵本山卖拐的味道——忽悠。

我这样说,是因为有下面的底气作支持:

有关部门这话只是说了现实的一半,而回避了现实的另一半,因而它不完整,不全面。公务员,有“录用”和不“录”而“用”之别。“录”是录取,就是考上了,像范进中举那样地中了;“用”是任用。“录用”的公务员,就是以优异的分数通过了考试而当上了公务员,不“录”而“用”的公务员就是不用进入考场没有考试分数而当上了公务员。通过考试答卷“录用”的公务员,在现有公务员队伍当中,只是一部分。那么,不“录”而“用”的公务员呢?他们有没有官背景,是不是“官后代”?

“录用”的公务员,不仅其“录”在数量上不是公务员全部,而且,其“用”上也是公务员中次要之位。你见过或听说过哪个单位的一把手、正职之类重要岗位是通过解答试卷得了高分被录取而任用的?公务员招聘,开宗明义,公告写得很清楚:只招聘副职和一般工作人员,并非公务员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你见过或听说过所有公务员都是考试招聘即“录用”的么?在这些不 “录”而“用”的公务员中,是否也百分之八十出自普通人家没有官背景呢?或者问:不是普通人家有官背景者成了公务员占了不 “录”而“用”公务员的多大比例?再或者问:多大比例的“官后代”成了不“录”而“用”的公务员?有关部门怎么不说说这些,不算出比例?

实际上,在“录用”的公务员中分背景算比例,是没什么意义的。那些只能够通过招聘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者,很难说有谁称得上是“官二代”、“官后代”。他们就是有个官爹、官奶奶,不过是些小不拉子芝麻官而已。有真正的官背景者,弄个公务员当当,难道还需要进考场答试卷或者玩一玩小小手段走一走招聘过场吗?你见过或听说过有几个进考场的应聘公务员者是大官的孙女、实权官的儿子?在“录用”的公务员中,肯定是些出自普通人家没有官背景者,否则,他们就用不着汗流浃背苦思冥想在考场里受罪了。拿“录用”公务员来说事儿来证明官场竞争如何,实在是一种忽悠。我还怀疑:那些对“官后代”成为不“录”而“用”的公务员现象视而不见,却对“录用”公务员中“官二代”问题喋喋不休且慷慨激昂的愤评们,究竟是真不明白还是佯装糊涂。

当今“录用”的公务员,百分之八十出自普通人家没有官背景,这个数字绝对可靠,但它不能够说明官场竞争不存在问题——那些不“录”而“用”的公务员背景呢?或许,它倒是可以显示出什么问题,比如 “官二代”、“官后代”、“官背景”、“官世袭”之类。

在中国的历史上,人才竞争、官员选拔,科举制,是比世袭制、分封制、门阀制以及军功爵制都要进步的制度。学而优则仕,总比门而优则仕要科学点儿。因此,开科取仕的出现,曾经受到了大伙的一致欢迎。然而,好景不长,后来出现变异,成了腐败统治的门面装潢,甚至麻痹笼羁寒门布衣的伎俩。这是历史上官场竞争的悲剧,更是历史的教训。

【原载2011年2月21日《三晋都市报·杂文随笔》】

题图 / 绿色通道 / 唐春成

猜你喜欢

官场考场公务员
期末小考场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官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