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援利比里亚大学芬德尔分校校舍项目建筑设计回望

2011-05-14宋建华

铁道标准设计 2011年4期
关键词:综合楼利比里亚校园

宋建华,任 琦

(1.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141)

1 项目缘起及概况

利比里亚共和国位于赤道附近的非洲西部,西临大西洋,国土面积11万km2,人口约380万。经过长期内战后,该国经济近乎崩溃,人民生活极度贫困。2003年10月11日中国与利比里亚恢复外交关系后决定向其提供一揽子无偿援助,其中最大的项目是利比里亚大学芬德尔分校校舍项目。

国内共有6家知名设计公司参加了投标。经过紧张的构思和比选后,本公司的设计方案最终当选并实施(图1)。

图1 校园鸟瞰图

工程基地位于利比里亚共和国首都蒙罗维亚以东约26 km,属于利比里亚大学芬德尔分校校园的一部分,总体地势较平坦。该地区雨量丰沛,阳光充足,未开发区域多热带草木覆盖。总用地面积109 900 m2,总建筑面积约24 800 m2,包括综合教学楼、学生宿舍、教师公寓、友谊塔等建筑,可以容纳1 500名学生学习和100名教师办公。在基地的北侧不远处是利比里亚大学芬德尔分校的3栋既有教学楼,建筑面积约20 000 m2,经过长年战乱,都已经破败不堪,仅有部分教室仍在使用,校方准备装修后与新建校园一起投入使用。

2 总平面设计

2.1 场地与环境分析

由于各国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援外建筑设计切忌闭门造车。其理想的设计目标应是“生于斯,融于彼”,即:设计构思于中国,符合建筑设计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又符合当地实际,能与受援国的环境很好地融合。

在接到设计任务之初,外方提供的资料非常简单,仅是一张模糊不清的、约50 hm2大小的土地地形图。但根据项目援助规模、气象条件和当地经商参处实地调查后的介绍,最终选择了现在的场地。

场地南面紧邻通往首都的城市干道,宽约12 m;东面是通往老校区的柏油路,宽约7 m,隔路相望的是一个小村子,村子继续往东约800 m有一条小河;西面是高大热带植被覆盖的一片缓坡地,经过500 m左右的距离、在缓坡地的尽头又是一条小河;北面不远就是分校老校区。南北长380 m,南边比北边低12 m,东西长300 m,有5 m的落差。除了几栋当地居民的茅草屋外,场地内没有其他建筑,也没有农作物,地表均为草地、树木和竹丛覆盖。因此,该地总体平坦,适宜建设;场地选择于大片缓坡的较高区域,有利于迅速排除雨水,这对于“非洲雨都”每年高达5 000 mm的降雨量来说至关重要;紧邻公路交通便利,有利于减少道路建设投资和施工期间材料运输,便于和老校园建立联系,充分实现新老校园资源共享。

2.2 设计理念与功能分区

为了给将来道路拓宽预留条件,基地用地红线分别离开南面主路30 m,东面辅路20 m。大门设置在东面道路的一侧,并留出进出缓冲区域。这样做避免了学校主出入口直接面对主要公路,使学校与公路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的缓冲空间,学生、老师出入校园方便又安全;同时在南面设置第二个出入口作为辅助出入口,在北面设置第三个出入口与原有校区联系。

综合分析新校园1 500名学生规模、两亿人民币的投资控制要求和用地情况可以确定,该工程属于小容积率的情况。因此我们采用了分散的院落式布局,这也正和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院落精神相契合,从而在具体布置建筑的时候可以借鉴我国传统建筑庭院手法,使建筑散发着一种中国气息,当师生漫步在校园里时,能联想起中国人民的友谊。

采用分散式布局还有利于将学校的各种功能进行分区组合。根据场地特点和设计任务要求,整个校园划分为教学办公区、学生宿舍区、教师公寓区、体育活动区和园林绿化区,各区独立形成组团,组团之间以道路联系,强调动静分开,分而不离,内外有别却有机联系,营造适宜广大师生学习、生活的校园环境(图2)。

图2 总平面图

在交通组织上,通过大门和入口广场的空间限定,把主要人流和车辆交通限定在门前广场这一块,然后通过次要道路向后部比较安静的区域延伸。在大门处的围墙内外分别设置两个停车场,围墙内的内部停车场只供校内汽车使用,外部车辆只能停在围墙以外,尽量减少车辆交通对教学和居住区域的影响。

3 单体设计

3.1 综合楼

综合楼建筑面积12 871 m2,是学生学习和老师办公的场所。供学生使用的房间主要有普通教室27间、计算机房4间、语音教室4间、130人大教室2间,供教师使用的房间包括办公室、教研室、会议室,师生公用部分为咖啡厅、小型图书馆和一个300座的学术交流中心。

综合楼采用了院落与连廊相结合的平面布局,让教学、办公、图书阅览等几大类房屋各自成区,以内外廊和处于各功能区结合部位的、开敞的公共休息平台彼此相连,各区自然组合形成院落。其优点有三:首先,连廊和开敞平台的采用使体量自由组合,灵活多变,可以在大型建筑中为各功能用房争取良好的南北朝向,防止西晒;其次,由于气候炎热,院落式布局提高了建筑的通透性,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利于通风降温;最后,连廊和院落的反复出现,再加上入口大厅的跃层空间处理手法,使综合楼建筑空间纵横交错,穿插有序,层次丰富。

从高空来看,综合楼的体形是一个左右两竖向外撇出去的“山”字(图3)。在具体位置安排上,普通教室、计算机房、语音教室形成高三层的教学区,成对布置在整栋大楼的南北两侧;在教学区之间的体量底层是两个大教室,上面是学术交流中心;以上两个功能区构成综合楼的三竖。图书馆部分高四层,构成综合楼的左边一撇;教师办公部分也高四层,构成综合楼的一横和一捺。整个教学楼共有楼梯6部,除朝向东边广场的主入口外,其他方向都有出入口,便于师生工作学习和紧急情况下的疏散。

图3 综合楼功能分区

3.2 学生宿舍楼群

这一部分建筑面积约6 388 m2,高两层,共4栋楼,其中一栋为女生宿舍;共有146间房,可容纳近900名学生住宿。4栋楼占据校园的东南部形成组团,围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院,塑造出适宜学生居住的环境氛围,使学生产生“家”的归宿感。在每栋宿舍房间之间引入了开敞的平台空间,既有利于建筑通风降温,又可以使学生在此交流娱乐。

3.3 教师公寓楼群

教师公寓楼群建筑面积4 648 m2,高三层,共5栋楼,包括一居室36套,两居室36套,三居室6套,每套公寓均有起居室、卧室、厨房和卫生间。其中一居室集中在两栋楼里,采用通廊式布局,每层6套;两居室和三居室采用单元式布局,一梯两户。和学生宿舍的设计思路一致,教师公寓设计也注重居住组团的独立性,因此,它占据了场地的西南部,各公寓也围合成一个半封闭花园,居住者可以在花园里散步或玩耍。教师公寓和学生宿舍之间隔着一条校园道路,彼此靠近又各自独立。

3.4 中利友谊塔

校园的建设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情谊,这种情谊需要合适的物质载体;同时,由于当地没有市政供水,需要兴建一个高位水箱,以满足生活和消防用水的需要。因此,决定设计一座友谊塔。这座塔应当高过校园内的其他建筑并位于校园的核心位置才能满足上述要求。根据校园总平面布置可知,教学办公、学生宿舍、教师公寓、体育活动和园林绿化五大功能区的结合部是最理想的位置。

友谊塔的底部是一个高3 m、南北两个方向都有台阶的基座,以显示它的纪念性建筑气质;基座的顶部是休息平台,从这里进入友谊塔底层,其中布置了配电间和楼梯。通过楼梯可以一直到达第5层,并通过爬梯上到最高的水箱层。由于内部在各个方向开有采光窗,友谊塔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呈现出丰富的光影变化效果。在第3层和第5层设计了观景平台,从平台了望可以看到整个校园和远处热带雨林美景。

4 造型设计

大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学生在大学里不仅学习现代知识,还要培养远大理想,熏陶高尚情操,大学是一个理性与浪漫交织的场所。在进行方案创作时,着力使新校园获得明快、宽松、生机勃勃又富有理性和秩序的环境氛围。

在体形设计上,根据校园规模和场地状况,让综合楼、教师公寓、学生宿舍三大主要组团成矩形各就其位,层数分别为4、3、2层,并将最高的友谊塔置于中心位置。无论从任何角度远看整个校园,天际线总是高低错落、起伏有致。三大组团的各组成部分主要方向长、宽、高比例接近,使得校园各不同组团之间互相协调。同时,综合楼面积达到整个项目的一半,并且位于主入口的正面视线上,是整个校园的控制性建筑,综合楼的体形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以突出重点。因此,综合楼被设计成“山”字形,并且“山”字形的左右两竖向下做大弧度延伸。观众通过大门后即可以进入由综合楼和大门共同围合成的广场,仿佛被热情地拥抱,形成明确的场所归属感;迎面看到综合楼高大并富有节奏感的东立面,将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处理手法在建筑色彩单调,缺少大型公共建筑的利比里亚尤其能产生预期效果(图4)。

图4 综合楼效果图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没有采用奇特、怪异的建筑体型,也没有大量使用弧线和流线体形,而是把矩形作为建筑母题,通过深入的场地分析和功能分析优化建筑的平面布局,以朴素的建筑语言进行创作和表达,既满足了校园建筑的使用要求,获得大方美观的建筑形象,又为在贫穷国家进行建筑施工降低了难度。

利比里亚海天一色、阳光明媚。在色彩上,秉承当地传统建筑风格,结合热带和近海的气候条件,墙面采用了较为欢快明朗的红白色系列,屋面采用了水墨黑色系列屋面瓦。在此大色调的基础上,通过体块凹凸变化,并在窗户、柱子等重点部位饰以线脚,使各个建筑立面既稳重有序,又通透而富有灵气,从而利于校园氛围的形成,并与该国自然风光相协调。

5 结语

援利比里亚大学芬德尔分校校舍项目建筑设计从“实用、经济、美观”的大原则出发,以学生和教师为本,认真分析场地条件和校园建筑使用特点,充分与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相结合,创造出了功能合理,造型美观的现代校园,实现了援外建筑生于中国,融于海外的设计初衷(图5)。

图5 校园实景

2010年7月26日,是利比里亚独立163周年纪念日,也正是在这一天,一直广受该国民众关注和期盼的利比里亚大学芬德尔分校校舍项目正式交付使用了。总统瑟利夫在独立庆典仪式上盛赞中利友谊,并将利比里亚大学芬德尔分校和另外两个项目一道比作来自中国的“极其宝贵的生日礼物”。

如今,利比里亚大学芬德尔分校新校园已经矗立于通往首都蒙罗维亚的公路旁,俨然成为这个国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中利两国人民合作与友谊的新象征。

[1]杨柳.建筑气候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艾学明.公共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3]卢济威,王海松.山地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黄世孟.场地规划[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50352—200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JGJ38—99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JGJ57—2000剧场建筑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JGJ67—2006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JGJ67—89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综合楼利比里亚校园
关于某综合楼外墙贴面砖脱落原因的探讨
利比里亚新总统就职用中文说“谢谢”
山西省某供电分公司生产调度综合楼空调设计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某综合楼内气体灭火系统设计
浅析云铜时代之窗超高层综合楼建筑防火设计
他信现身利比里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