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生生”为构词重叠——兼论“生生”与“生”的句法语义异同

2011-05-05

文教资料 2011年7期
关键词:生生单音节构形

闵 捷

(上海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200234)

一、引言

“生生”作为副词“生”的重叠形式,普遍存在于文艺语体和日常生活语体之中,然而目前学界普遍对“生生”的成词性仍存在质疑,王继红(2001)、尹钟宏(2002)和赵芳(2008)等都认为“生生”相对于其基式“生”来说,尚不是一个独立的词,属于构形重叠。《现代汉语词典》等通行词典中也未将其收入词条。本文试图通过考察“生”与“生生”的句法特征和语义功能,证明副词“生生”为构词重叠。

二、“生”与“生生”的句法功能考察

(一)谓语选择

“生”与“生生”都可作状语修饰谓语成分,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生”作状语时仅修饰单音节动词以及少数表示消极意味的形容词,且数量十分有限。如:

①改革以前,中国人穿衣服就喜观趋众,生怕显示了自己的个性,亿万人都淹没在一片蓝黑色的海洋之中。(人民网)

②不要生造词语。(《现代汉语八百词》)

③这水生冷的,游一会儿就上岸来。(《现代汉语八百词》)

④西北风吹得脸生疼。(《现代汉语八百词》)

事实上,上例中诸如“生怕”、“生造”等词,都已被《现代汉语词典》独立列为词条,很难说“生”是一个独立的副词。而“生冷”、“生疼”的用法也并不常见,基本只存在于陕西、四川等地的方言之中(张振羽、2009,庄秋菊、2010,等等)。可见现代汉语中的“生”已经具有很强的语素化倾向。

2.“生”由于单音节优势,常与副词“硬”对举构成“生X硬Y”,并已成为一个凝固的结构。能够进入X、Y的动词数量较少,通常是一对单音节近义词,如 “编”、“造”,“拉”、“拽”,“拼”、“凑”,等等,整个结构具有较强的书面语色彩。如:

⑤考生在参考此答案时切忌生搬硬套,死记硬背。(人民网)

⑥司机沙哑着嗓子招引旅客,有几个甚至生拉硬拽。(人民网)

⑦事实证明这篇纪实作品是一篇改头换面、生编硬造的“失实”伪作。 (《报刊精选》,1994年)

3.“生生”作状语时一般修饰双音节谓语成分,数量可观,这其中动结式和动趋式又占了绝大比例。如:

(1)动结式

⑧一柄精钢铸成的飞刀,竟被她生生嚼碎。(古龙,《小李飞刀》)

⑨徐耿钻进总参招待所的一间小屋,像是着了魔,竟半年多没有出屋,生生坐烂了一把电脑椅。(《人民日报》,1996年3月)

⑩她这么一咬,……生生咬掉了德顺半个耳朵!(李佩甫,《羊的门》)

(2)动趋式

有时也可修饰单音节粘宾动词,如:

(二)与副词连用的情况

“生生”可与绝大多数副词连用,一般后置。如:

而“生”除了否定副词“不”,一般不与其他副词连用。“生”与“不”构成“生不V”结构,可表达否定意愿,但一般用于口语,文艺语体中比较罕见。如:

輥輵訛叫他喝点儿酒暖暖肚,他生不肯喝。(《现代汉语八百词》)

(三)与助动词连用的情况

“生生”可以与大多数助动词连用,且位置灵活;而“生”一般不与助动词连用。如:

(四)句式选择

作为古汉语单音节副词占优势现象的遗留,“生”的语素化倾向明显,只能用于修饰有限的几类动词和形容词,使得它无法替换其重叠形式“生生”进入“把”字句和“被”字句。 “生生”则经常在“把(将)”字句中作状语,如:

且“生生”的位置十分灵活。可以置于“把”字句中的谓语之前作状语,也可以置于“把”字句的“把(将)”之前作整个介词短语的状语。

同样的,“生生地”也经常在“被(让、给)”字句中作状语,使用情况与“把”字句相同。

(24)薛非死亡的原因……是一个武功高手突然从背后点中膻中大穴,导致休克后被生生割开手腕血尽身亡的。 (管虎,《冬至》)

(25)大家原本骑得好好的,不能因为集团的利益之争,就生生给管死或者弄乱了。(《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12月7日)

虽然“生生”在“把”字句和“被”字句中位置灵活,但其语义总是指向句子的中心谓语成分,而这一谓语成分又通常是动结式或者动趋式。如例輦輯訛的“搬开”是动趋式,例輦輳訛的“管死”和“弄乱”是动结式。

(五)句型选择

“生生”的句法位置比较灵活,可出现于复句分句句首,而“生”不能。 如:

三、“生”与“生生”的语义功能考察

(一)语义增加

张谊生(1997)认为副词基础形式和重叠形式语义功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缺略、增添、偏重、分化四个方面。我们认为,“生生”作为“生”的重叠形式,首先继承了“生”所包含的“勉强”、“执拗”义,如:

其次,“生生”和“生”都能表示说话人对事实的肯定,相当于“的确”、“实在”。 如:

“生生”在继承“生”原有义项的基础上,在使用中又衍生了新的义项,是为语义“增添”。主要有以下两点。

1.残酷意味。一般指有生命的东西在活着的状态下受到损害,也可形容与生命同等宝贵的东西不幸失去。如:

这一新增义项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解释为何“生生”常常与动结式、动趋式,以及“把”字句、“被”字句共现。结果补语对动作所导致的后果进行强调;趋向补语对动作的趋向结果进行强调;“把”字句表达“处置义”;“被”字句对位于动作施事对象进行强调。与“生生”共现时,它们的语法意义与“生生”的残酷意味互相呼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句子中状语成分的修饰性,并将说话者的评议性语气加以无限放大。

2.相反事实。表示事实与主观希望的恰恰相反,相当于“偏偏”。如:

(二)语气强化

“生生”经过重叠之后,不仅语义比基础形式有所增加,修饰性和描绘性也一定程度地增强了,其语气比基础形式“生”来得更强烈。这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对句类的选择。“生生”和“生”一般都能用于感叹句和陈述句,不用于疑问句和祈使句。不同的是,“生生”经常出现在反问句中,而“生”通常不能。这是由于反问句的语气强度与“生生”重叠后语气的强化是一致的。如:

另外,被“生生”修饰的陈述句在语气上总是更接近于语气强度更高的感叹句。如:

2.对句末语气词的选择。我们随机选取北大CCL语料库100句带“生生”的句子,对与其共现的句末语气词出现频率作小范围统计,发现出现的句末语气词主要有“了”、“的”、“呢”。 经统计,带“了”的句子占26%,带“的”的句子占5%,带“呢”的句子占1%,另有不带句末语气词的句子占68%。可见“了”与“生生”的共现频率占绝对优势。

句末语气词“了”主要表示对事实的确定和推断,表达一种“明白无误、显而易见”的语气;用于感叹句末还可以加强对已然事实的感叹意味——这与“生生”的表达功能是吻合的。

(三)语体风格

“生生”通过重叠,增添了较强的修饰性和描绘性,具有比较浓烈的口语色彩,因此更易于在口语语体中运用。如:

由于 “生”只能修饰为数不多的单音节动词和形容词,不易于在口语语体中运用,因此具有比较浓烈的书面语色彩。如:

(四)使用频率

语体风格上的差异使得“生生”在使用频率上大大高于其基础形式“生”。我们在北大CCL语料库和人民网已获得副词“生生”的语料逾万条,远远超过“生”作为副词的语料数量。

四、副词标记“地”的隐现

刘月华(1983)从状语的角度全面考察了带“地”不带“地”的问题,把状语分成限制性状语和描写性状语,认为充任描写性状语的情态副词后面用不用“地”是自由的,但以不用“地”为最多。据此,我们依然随机抽取CCL语料库中100句例句进行考察,将“生生”带不带“地”的情况归纳如下。

(一)不带“地”(共79句,占79%)。

輨輯訛他不知道萨特是位古怪的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不假,可他偏不给授奖者面子,生生拒绝领奖。(《报刊精选》,1994年)

(二)必须带“地”(共1句,占1%)。

(三)已带“地”,但可隐去(共20句,占20%)。

统计结果表明,“生生”不带“地”直接作状语的情况所占比率高达79%,另有20%是虽然已经带“地”,但都可将其隐去。这表明“生生”对状语标记性成分“地”的需求极弱。一般来说,副词作状语是无标记的,对标记需求越强,说明副词的典型性越弱;反之,对标记需求越弱,说明副词的典型性越强。我们由此可知,“生生”属于典型性较强的副词,并且是充任描写性状语的情态副词。

五、为“生生”定性

张谊生(2000)提出,所谓重叠,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构词的重叠与构形的重叠。构词的重叠是指接连反复某一音节或词根以组成新词的一种构词方式;构形的重叠则是指对某一个词连续反复以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变化形式。

经过上述小节在句法语义方面的考察,我们发现“生生”并不是像诸多前人研究中所说的那样,属于不成词的构形重叠。“生”作为“生生”的基础形式,一方面,它的独立性渐失,常常只能作为语素存在于现代汉语词汇中,或出现在有一定凝固倾向的特定组合如“生X硬Y”中。另一方面,它的句法功能日趋薄弱,所修饰的动词、形容词的范围极窄,且带有明显的文言色彩,许多用法已退居方言的使用范围之内。而“生生”的句法功能十分丰富,修饰范围广泛,句法位置灵活,不仅可以带副词标记“地”,而且对标记的需求很弱,显然已发展成为一个典型性比较强的副词。这从我们目前掌握的语料数量逾万条也可见一斑。由此,我们完全可以说“生生”是一个构词重叠——它不仅已经逐渐凝固为一个常用的现代汉语副词,而且正在逐步取代其基式“生”的地位。

六、结语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生”和“生生”这种地位上的转换并不罕见。在现代汉语中,构形重叠由于其使用频率的扩大及可接受度的增强,是会逐渐向构词重叠转化的。赵芳(2008:15)考察了三个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单音节副词 “白”、“将”、“连”、“频” 的重叠形式 “白白”、“将将”、“连连”、“频频”的收录情况,得出下表: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连连”与“频频”、“白白”与“将将”由构形重叠向构词重叠转化的过程。我们认为,“生生”也在进行着与“频频”、“白白”类似的转化。

总之,在双音化趋势、实际使用频率、语法化及词汇化的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重叠式副词会像“生生”这样,从构形重叠向构词重叠转化。另一方面,一些原本成词的副词,尤其是如“生”这样的单音节副词,将逐渐退化为构词语素。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1999.

[2]王继红.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现象考察[J].绥化师专学报,2001,(1).

[3]尹钟宏.浅论现代汉语副词的重叠[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

[4]张谊生.副词的重叠形式与基础形式[J].世界汉语教学,1997,(4).

[5]赵芳.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猜你喜欢

生生单音节构形
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双星跟飞立体成像的构形保持控制
语文单音节词教学初探
通有构形的特征多项式
中西思想差异的根源:超越性与生生之德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刘善良
对一个几何构形的探究
听音训练对汉语单音节听感清晰度的影响
甲骨文构形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