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菜农中南海对话温总理

2011-05-03陈晓汪文娟

民生周刊 2011年9期
关键词:温总理中南海蔬菜

□ 本刊记者 陈晓 汪文娟

菜农中南海对话温总理

□ 本刊记者 陈晓 汪文娟

张顺斋希望订单农业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图 / 陈 晓

河北省固安县。这里到北京只需一个多小时车程,曾一度因房地产业而闻名,沿路随处可见的楼盘广告上用巨大的字体写着“天安门正南50公里”的字样。而如今,固安似乎要因为一个农民以及他的合作社事业而再次引起人们关注。

自春节以来,固安县农民,顺斋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理事长张顺斋的经历着实吸引了一把众人的眼球。

1月20日至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中南海主持召开了五次座谈会,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1月25日下午,11位基层代表应邀到中南海与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面对面畅谈来自基层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全国蔬菜种植大户的代表,张顺斋参加了这次座谈会,提出了他对“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看法。

经报道后,张顺斋和他的合作社进入众人视野。近日,本刊记者来到固安县,寻访这位走进中南海直陈温总理的菜农。

在紧邻106国道的500亩蔬菜基地上,自南向北排列着一座座恒温的大棚,里面种满一畦畦青翠欲滴的瓜果蔬菜,刚采摘下来的瓜果上还沾着露水和泥土,品尝起来十分清甜。向东再走几公里,就来到了位于前庞家务村的顺斋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这个500亩的基地只是合作社全部种植基地的一小部分。

“每天晚上七八点是我们规定的社员交菜时间,只要检测合格,他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接下来的事情,包括蔬菜的筛选、清洗、过秤、套保鲜膜、包装、运输等,社里都有专人负责。”张顺斋说。

经过挑拣、包装、检测等处理,这些菜被搬上13辆冷链配送运输车,从合作社出发,运往北京城区大大小小几十家京客隆超市的门店,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这些刚从地里收割来的新鲜黄瓜、西红柿、小白菜等蔬菜就能到达京城百姓的餐桌。

走进中南海

1月22日18时左右,张顺斋接到了一份来自农业部的通知,通知他前往北京,作为基层代表与领导谈话。

这份通知让他在随后的几天经历了人生最激动人心的一段历程。

当天晚上,张顺斋连夜赶到北京,与农业部工作人员见了面。

在北京的两天,张顺斋看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等文件。

他结合顺斋合作社的发展历程,思考了对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这时的张顺斋感到无比激动,几乎整夜失眠。

“作为最基层的农民,能有这样的机会,确实是很幸运,你们应该能理解吧。”谈到当晚的失眠,张顺斋有些腼腆地解释道。

1月25日下午,张顺斋和其他十名基层群众代表一起乘车进入中南海,他们将在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见到温家宝总理。

这11个人来自各行各业的基层,有养猪大户、技术工人、失岗返乡农民工、应届大学毕业生、社区民警、乡镇卫生院医生、小学教师……和张顺斋一样从事农业生产的还有一位来自黑龙江的种粮大户。他们都是第一次走进中南海,更是第一次与国家领导人如此近距离接触,心情既紧张又激动。

15时,温总理大步迈进会议室,微笑着走向他们中间,热情地伸出双手:“欢迎你们!”温家宝与他们一一握手,亲切地询问他们的名字和职业,会场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而热烈起来。

11名基层代表与温总理、几位副总理围圆桌坐下,各部部长坐在外围。“这让我们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张顺斋说。

与总理面对面

张顺斋对温总理的第一印象是非常亲民,非常和蔼,“和电视上的一样”。

“今天请你们到中南海,是要听取最基层群众对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意见。希望你们畅所欲言。”落座后,温家宝的开场白直奔主题。

温总理每年都会在全国“两会”前夕召开多场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五年来,座谈会上的话题在与时俱进,答问之间,民情民意也送达至高层。

张顺斋被现场气氛所感染,一夜未眠的他才知道根本不需要做准备,只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就行了。

他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们生产的蔬菜,在销售上实行点对点服务,不但与超市对接,还与机关食堂、餐馆、社区对接,减少了流通环节,既有利于城市人买上便宜菜,又能让农民得实惠。是不是要在蔬菜销售点对点服务上给予更多的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

第5个发言的张顺斋共向总理提出了5点建议,包括加大对农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解决合作社融资难,政府加大补贴推广生物农药,实现农产品点对点销售的政府政策引导以及加大国内籽种研发力度。

其中,张顺斋建议政府增加对生物防治蔬菜病虫害的补贴,以减少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的农药残留。温总理说:“你谈的这些我觉得很重要。我们怎么使群众对食用的蔬菜以及别的食品建立起信心、吃得放心,这是一个大问题。”张顺斋说:“政府应提高质量门槛,就是如果菜农生产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了,就取消其供货资格。为了自身的发展,菜农们必然会加强管理。”温总理听后认真地说,你讲得有道理,必须加强质量管理。

张顺斋发言时,温总理始终面带微笑并频频点头,还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温总理很关心农业和民生问题,一谈到农业,总理的问题也明显地多了。”张顺斋说。

其他代表还就培养现代产业工人、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医疗服务经费,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依法行政、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和道路建设等提出了建议。

三个多小时不知不觉中过去,在温暖如春的会议室外,暮色已悄悄降临。

温家宝说,“非常感谢今天大家的发言,你们的发言从不同的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由此想到中国的问题太多,太复杂,要办的事情确实做也做不完。我们的责任就是认真地,把它一件一件做好。”

会谈结束后,温总理再次与11位代表一一握手,并合影留念。

北京归来

2月11日晚,当《新闻联播》播放“温家宝主持召开座谈会邀请基层代表商议国是”这一新闻时,电视里出现了张顺斋的身影,许多亲朋好友都给他打来电话,县农业局的领导也激动地告诉他:“播了,播了!”。

“其实自始至终都很感动,更坚定了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在回忆走进中南海的整个过程时,张顺斋感慨道。

事实上,邀请基层代表到国务院商议国是,已经是一个传统。近几年来,温总理每年都会在全国“两会”前夕召开多场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五年来,座谈会上的话题在与时俱进,答问之间,民情民意也送达至高层。

在记者与张顺斋谈话的几个小时里,他已经接到若干家媒体的采访要求,其中不乏中央级媒体。固安当地电视台也赶来对他进行拍摄,张顺斋已经成了当地的名人。

“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张顺斋笑着说。

合作社之路

早在成立合作社之前,张顺斋就是十里八乡出名的蔬菜大棚种植大户,那时候他曾经脚蹬三轮车把菜送到北京的批发市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三轮车也变成了大卡车。

2005年,在县农业部门的帮助下,张顺斋为自己的蔬菜注册了品牌——“普春”,并在县农业部门指导下进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2006年3月,张顺斋与北京京客隆商业集团正式签订了供货协议。

京客隆商业集团在北京有200多家超市,平均每天销售蔬菜40余吨,是北京重要的零售蔬菜供应企业。凭借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信誉,张顺斋的菜获得了合作伙伴的信任,然而仅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无法满足巨大的零售需求,张顺斋动起了成立合作社的念头。

一位在京客隆任职、有过多年海外工作经历的领导给张顺斋建议,他认为农业合作社模式将是市场经济下一个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应该把握机会,提前布局。

2007年4月,张顺斋联合其他几家蔬菜种植大户,成立“顺斋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当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施行。

2008年8月,“普春”品牌蔬菜成为河北省省级扶持的八大蔬菜品牌之一,11月获得农业部审批的“普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9年5月,合作社又与北京京客隆商业集团生鲜配送中心签订了为期15年、年供12000吨(25个普通品种和27个特菜品种)的订单合同。

作为京客隆最大的新鲜蔬菜配送商,合作社每天的运送量在40吨以上,年输送量1万吨以上。

得益于固安到北京便捷的交通优势,在几次如北京奥运会等首都重大活动时期,合作社的产品一下子脱销,并且供不应求。

张顺斋坦言,这也成为合作社发展的转折点和契机,伴随着几次转折,合作社的规模也越做越大。如今,合作社基地面积达到1.2万亩,三年多来,合作社社员已从成立之初的40户发展为1200户,带动周边21个村街,辐射带动农户3000余户。

未来的事业

在张顺斋看来,合作社的“订单生产,定向销售”模式符合当今市场的发展趋势。

“作为半公益性组织的合作社,始终以生产高质量、高品质、安全可靠的产品为中心,以服务会员为纽带,以农民增收为宗旨”,张顺斋说。

同时,合作社还为社员们的利益分配做了制度保障。张顺斋介绍,合作社在生产销售上实行“五项统一”,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购价格、统一产品品牌、统一销售。每年年初,合作社通过各种渠道捕捉市场信息,引进市场前景好的瓜菜新特品种,统一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定期举办培训班,定期召开社员大会,讨论种植情况,分配种植订单。最终将社员种植的蔬菜瓜果统一收购,统一品牌标识,统一推向市场。

合作社还在村里设立了专门的物资供应站,为社员统一采购,降低生产成本。当市场出现异常价格波动时,合作社还会为社员提供补贴,降低风险。

对于未来,张顺斋信心十足,他的规划是在两年内使合作社基地达到5万亩,社员达到3000户,产品不仅走向北京,还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张顺斋介绍,今年合作社和中铁集团的合作即将开始,这意味着“普春”蔬菜瓜果将跟随四通八达的铁路走遍全国,同时合作社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投资建设的200亩基地也已投入使用,这将成为顺斋合作社对外扩张的第一步。

然而面对扩张带来的资金缺口,张顺斋仍然感到头疼,2010年合作社计划了4900万资金投入,用于示范园区的建设等。这个综合示范园区将涵盖新品种繁育和推广基地、绿色有机蔬菜种植、生鲜加工配送车间、观光采摘餐饮等一系列内容,目前已经投入1500万资金。

“我们希望政策倾斜和社会合作都跟上”,张顺斋对合作社融资提出了自己的愿望。

【记者手记】

张顺斋今年41岁,浓眉大眼的他符合中国传统审美标准,同行的记者一致认为,他算得上是个“帅哥”。回忆在中南海的点点滴滴,他还是难掩激动之情,也许这个故事他已经讲了几十遍上百遍,但依然能够感受到他那份发自内心的纯朴感情。

与张顺斋对话,始终能感到他的勃勃激情。他有着几千年传承而来的中国农民的勤劳,“种了20多年菜”,但是他不甘心只种菜,凭借着对于市场的敏锐把握,他敢于先行。在种种努力与机遇之下,他走出了一条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成功道路。

在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农业生产模式背后,似乎可以看到新时期农民的出路,以及农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新路径。

□ 编辑 尹丽丽 □ 美编 阎 瑾

猜你喜欢

温总理中南海蔬菜
奇怪的蔬菜
中南海的深情
蔬菜
蔬菜也“疯狂”
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答记者问引用的古诗文释义
我见到了温总理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
英首相亲笔致信温总理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