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祝县草地资源特征及其生产力分析

2011-04-25曹永林

草业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鲜草天祝草甸

曹永林

(甘肃省天祝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 天祝 733200)

天祝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端,草地资源丰富,具备发展草地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据记载,全县有天然草地3 914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4.7%;饲养各类牲畜100万头(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5.8%左右,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县[1-2]。但境内地形地势复杂,气候变化大,造成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和月际变化大,从而直接影响境内草地类型的分布差异和草地生产力的不同。

1 草地类型

天祝县天然草地水平分布差异小,垂直分布差异大;主要有温性草原、山地草甸、高寒草甸、灌丛草甸和疏林草甸5类[3-4]。其中山地草甸生产力最高,灌丛草甸和疏林草甸次之,高寒草甸和温性草原较低。

1.1温性草原 主要分布于海拔3 000 m以下山前倾斜平原,低山丘陵地带;面积8.13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20.77%;年平均温度-0.1~1.5℃,牧草生长季降水量216.4 mm,生长季135~168 d。土壤为山地栗钙土、暗栗钙土,母质为洪积坡积物,土层厚60~100 cm,牧草生长稀疏,种类少,每平方米植物种饱和度不超过6种。主要以旱生和中旱生克氏针茅(Stipakrylovii)、短花针茅(S.breviflora)、扁穗冰草(Agropyroncristatum)、冷蒿(Artemisiafrigida)、驴驴蒿(A.dalailamae)和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为优势种;主要伴生种有苔草(Carextristachya)、珠芽蓼(Polygonumviviparum)、骆驼蓬(Peganumharmala)、盐地碱蓬(Suaedaheteroptera)等;牧草盖度60%左右,鲜草产量2 071.5 kg/hm2,是家畜冬春放牧草地[2]。

1.2山地草甸 分布于海拔2 700~3 200 m的坡地、滩地、河谷阶地、低洼地以及夷平面,以坡地、滩地为主体。面积约8.15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20.83%。年均温-1.7~1.5℃,牧草生长期120~150 d,牧草生长期≥0℃年积温750~1 750 ℃·d,年降水量400~630 mm。土壤为山地黑钙土和亚高山草甸土。牧草种类丰富,以中生和旱生的藏嵩草(Kobresiatibetica)、线叶嵩草(K.capillifolia)、苔草和披碱草(Elymusdahuricus)为优势种,主要伴生种有早熟禾(Poaspp.)、异针茅(S.aliena)、珠芽蓼、乳白香青(Anaphalislactea)等。植被盖度95%,鲜草产量5 469.0 kg/hm2[2]。

1.3高寒草甸 分布于海拔3 400 m以上的山脊坡地、浑圆山顶及开阔夷平地,面积7.31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18.67%。气候寒冷湿润,年均温-1.7℃,≥0℃年积温不足750℃·d,年降水量650 mm左右。土壤为高山草甸土。植物多以耐寒中生和湿中生的矮嵩草(K.humilis)、线叶嵩草、珠芽蓼等为优势种,主要伴生种为胎生早熟禾(P.bactriana)、蚤缀(Arenariaserpyllifolia)和星状凤毛菊(Saussureastella)等,盖度60%左右,鲜草产量2 598.0 kg/hm2[2]。

1.4灌丛草甸 分布于海拔2 500~3 300 m的山体阴坡、半阴坡,河谷阶地也有分布,常与密灌相嵌。面积13.22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33.78%。年均气温-1.7~1.5℃,最热月(7月)均温9.5~14.0℃,牧草生长季120~150 d,≥0℃年积温750~1 750℃·d,年降水量400~650 mm,湿润系数0.8%~1.2%。土壤为亚高山草甸土和山地黑钙土。植物群落由灌木和草本组成,金露梅(Potentillafruticosa)在灌丛中占优势,伴生种有高山柳(Salixcupularis)、小叶杜鹃(Rhododendronparvifolium)、高山绣线菊(Spiraeaalpina)、祖师麻(Daphnegiraldii)等,盖度20%左右;草本层植物种类较多,但优势种不明显,通常有垂穗披碱草(E.nutans)、藏异燕麦(Helictotrichontibeticum)、早熟禾、黑穗苔(C.melanantha)、珠芽蓼等,盖度60%,鲜草产量3 333.0 kg/hm2[2]。

1.5疏林草甸 分布于海拔2 800~3 300 m的山体阴坡、半阴坡,面积2.34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5.98%。年均温-1.7~1.5℃,牧草生长季120~140 d,年降水量400 mm以上。土壤为亚高山草甸土和山地黑钙土。植被以散生稀疏的祁连圆柏(Sabinaprzewalskii)、云杉(Piceaasperata)和杨桦(Betulaplatyphylla)为主,伴生种主要有灌木黄蘖(Phellodendronwilsonii)、高山绣线菊和金露梅等,以及草本针茅、披碱草、苔草、嵩草和珠芽蓼等,草本盖度60%左右,鲜草产量2 661.0 kg/hm2[2]。

2 草地生产力

2.1饲用植物种类多,优良豆科牧草少 天祝地处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植物区系复杂,种类多,全县共有49科158属276种,其中饲用植物41科139属198种。天然植物中,菊科47种,禾本科38种,豆科12种,莎草科8种,蓼科7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7.0%、13.8%、4.3%、2.9%和2.5%。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分布广,能够形成大面积单一景观,为主要建群种;菊科植物种类虽多,但都为主要伴生种;豆科植物在草群中比例小,产草量低,多为有毒有害植物,仅红花岩黄芪(Hedysarummultijugum)和阴山扁蓿豆(Melissitusruthenicus)等少数几种具有饲用价值。

2.2草地产量低,质量差 根据全国天然草地资源评价原则与标准,Ⅰ等(优等)草地:优类牧草占60%以上;Ⅱ等(良等)草地:良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Ⅲ等(中等)草地:中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Ⅳ等(低等)草地:低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Ⅴ等(劣等)草地:劣类牧草占40%以上[5]。天祝县天然草地资源可分为Ⅱ、Ⅲ、Ⅳ、Ⅴ四个等和2、3、4、5、6、7六个级。

从草地等看,以Ⅱ和Ⅲ等面积最大,占草地总面积的95.82%;Ⅳ等占4.06%;Ⅴ等仅在局部地方存在(表1)。从草地级看,以5级面积最大,占55.51%;4级和6级分别占17.56%和23.53%;2、3和7级共占3.4%;无 Ⅰ 等和1级草地(表1)。由此可见,全县草地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产草量偏低,属中等之列。

表1 天祝县各等、级草地面积与比例[2]

2.3地区和年际间变化大 因降水和热量的时空分布不匀,造成草地生产力地区间差异和年际变化大[6]。

在地域分布上,降水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热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地区间牧草产量与其降水量变化一致。如中部抓喜秀龙草原年降水量400~600 mm,鲜草产量5 451 kg/hm2;东部松山草原年降水量265.5 mm,鲜草产量2 071.5 kg/hm2;中南部灌丛草甸草地年降水量400 mm左右,鲜草产量3 327 kg/hm2。

在垂直分布上,降水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增,热量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减,产草量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增;但进入高寒草甸草地由于热量不足,产量又呈下降趋势。在山地草甸草地丰年降水量>480 mm时,鲜草产量4 580.25 kg/hm2;平年降水量为400 mm左右时,鲜草产量3 201 kg/hm2;降水量<320 mm的欠年,鲜草产量为1 362 kg/hm2,仅为丰年的29.74%。在山地草原草地,降水量>300 mm的丰年时,鲜草产量为1 515 kg/hm2;降水量250 mm左右的平年时,鲜草产量为1 102.5 kg/hm2;降水量<200 mm以下的欠年时,鲜草产量为583.5 kg/hm2,仅为丰年的38.5%。

2.4不同季节的牧草产量与营养成分不同 由于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牧草产量与营养也随季节变化呈明显差异。据对抓喜秀龙山地草甸的测定,6、9、12、4月鲜草产量、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 042.8、3 460.5、1 575.0和714.0 kg/hm2,3.55%、2.49%、1.85%和1.56%,17.74%、10.97%、6.55%和6.30%。全年以6-9月的牧草现存量最高,10月-次年5月的牧草现存量不断下降,其中1-5月的牧草现存量仅为年总产量的10.5%。从幼嫩期(6月)到极度枯黄期(4月),牧草营养成分大幅下降,牧草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损失分别为64.49%和56.06%[7]。

3 发展对策

3.1加强草地监管,明确草地使用权,建立承包制 依据《草原法》、《甘肃省实施草原法细则》和《天祝藏族自治县草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草地监管与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好现有草地,不断完善经营体制,明确草地使用权,建立草原承包制度,使草地的用、管、建与牧民的责、权、利真正结合起来,做到谁承包、谁管理、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为草地的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8]。

3.2综合利用草地培育措施,恢复草地植被 一是加强草地鼠虫害防治及有毒植物的防除与开发利用;二是采取草地围栏封育、施肥、灌溉、补播等措施,对草地实施综合治理,恢复草地植被,抑制草地进一步退化;三是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增加冬春季节饲草贮备,提高防灾能力[9]。

3.3合理利用草地,实行草畜系统的半放牧半舍饲集约化经营 调整畜种畜群结构,压缩马、骡、驴比例,提高绵羊及适龄母畜比例,充分发挥夏秋牧草生长优势;扩大家畜出栏,减轻冬春放牧地压力;实行夏秋放牧,冬春舍饲的养殖模式,发展草地畜牧业[10]。

[1] 天祝藏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天祝藏族自治县概况[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6.

[2] 天祝县区划办公室.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农牧业区划资料汇编[C].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3] 北方草场资源调查办公室.草场资源调查技术规程[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6.

[4] 农牧渔业部畜牧局.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的划分标准和中国草地类型的分类系统[A].草地管理与技术文献汇编[C].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85-91.

[5] 徐敏云,李运起,王堃,等.河北省草地资源分布及植被特征动态[J].草业学报,2009,18(6):1-11.

[6] 张国胜,伏洋,杨琼,等.青海省天然草地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及气候分区[J].草业科学,2009,26(1):23-29.

[7] 马兴祥,张子廉,尹东,等.天祝县气候变化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草业科学, 2000,17(5):25-30.

[8] 裴成芳.天祝县草产业状况分析与发展对策[J].草业科学,2008,25(1):1-4.

[9] 敬永方,常生华.环县天然草原退化现状与治理对策[J].草业科学,2002,19(3):9-11.

[10] 王树青,张起荣,马苍.天祝县天然草原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J].草业科学,2003,20(6):7-8.

猜你喜欢

鲜草天祝草甸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特征
山地草甸
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天祝县为例
苜蓿鲜草不可作为单一饲料喂牛羊
武功山山地草甸的成因调查
一只羊的结局
苏丹草—拟高粱杂交种鲜草饲喂獭兔的效果
精准扶贫与其实效性探析
——以天祝藏族自治县扶贫实践为例
对天祝藏区推进双联行动纵深发展的思考
小五台山亚高山草甸植被现状与恢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