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侵蚀沟“蚕食”黑土地

2011-04-14曹霁阳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1年12期
关键词:蚕食宾县谷坊

□ 曹霁阳

(本文选自《瞭望新闻周刊》,作者系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记者)

专家认为,侵蚀沟的形成有黑土地自然天性的因素,但是其大规模发生、发展,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使用。

每到七八月份黑龙江的雨季,张润儒都有些“提心吊胆”。作为黑龙江省宾县水务局水土保持办公室主任,他清楚记得1994年7月的那场暴雨,“一夜之间大雨在全县冲出4 200多条侵蚀沟,8万多亩良田变成沙滩地,一半不能再种粮。现在我就怕下大雨。”

张润儒提到的侵蚀沟,是天然降雨汇流后对土壤冲刷形成的槽形凹地,小型侵蚀沟就像土地上的裂缝,大型侵蚀沟则是宽达几十米、绵延几公里的沟壑。这被专业人士认为是水土流失中影响最明显、最直接、最严重的危害之一。

从《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调查看,中国的“大粮仓”黑龙江省部分耕地正在遭受侵蚀沟“蚕食”。据权威部门对松嫩平原腹地3.89万平方公里区域的监测显示,从1965年到2005年,这一区域内侵蚀沟吞食耕地面积约12万亩。侵蚀沟吞食的耕地大多数是最肥沃的耕地,且是不可恢复的耕地。

侵蚀沟灾害正在加剧

黑龙江省是中国第二个粮食产量超千亿斤的省份,粮食商品量和调出量位居全国第一,耕地资源丰富,粮食增产潜力大。2010年这个省粮食产量1 002.6亿斤,商品粮达800亿斤左右。然而就在这个产粮大省,侵蚀沟灾害正在加剧。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许靖华科长介绍说,侵蚀沟是对黑土地造成严重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侵蚀沟周边受影响的耕地面积超过其自身占地面积的数倍,它将完整的耕地切割成碎块,减少耕地面积,使大型农机无法耕作,土地利用率下降。而且,随着逐渐发展恶化,侵蚀沟吞食下游良田,将泥沙带向耕地,造成粮食产量下降,威胁粮食安全。

据了解,很多侵蚀沟形成初期只是很细很浅的集水线,即雨水顺着地势自然汇流形成的流水线。农民在农田里耕作时,铁犁在地上不经意划一下,就可能成为集水线,经水力、风力冲刷侵蚀,逐渐扩张发展成侵蚀沟。

在对多个部门的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侵蚀沟灾害一直作为坡耕地治理的内容,但未被单独列为治理项目。因此,近年来相关部门对这一灾害的“底数”还没有全面系统的监测,数据相对陈旧,治理也仅在局部进行。

记者从黑龙江省水利部门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有大型侵蚀沟16万多条,占地面积约9.33万公顷。在丘陵漫岗区,平均每1.67公顷地就有一条侵蚀沟。在山区、半山区平均20公顷耕地就有一条侵蚀沟。

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的一个村有侵蚀沟720条,耕地面积由40年前的1 120公顷减少到600公顷,有40%的耕地被侵蚀沟切割而弃耕撂荒。

松辽水利委员会松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与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于2009年12月形成了一份《典型黑土区侵蚀沟发展及吞食耕地动态监测报告》,报告提出,侵蚀沟吞食的耕地大多数是最肥沃的耕地,是不可恢复的耕地,但这一问题还未引起足够重视。

这一监测项目是针对位于松嫩平原腹地11.78万平方公里的典型黑土区进行的,项目组选择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3.89万平方公里区域作为项目区,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动态监测。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实施监测的项目区域内,侵蚀沟发展剧烈,吞食耕地严重。典型黑土区侵蚀沟的发展处于剧烈期,吞食耕地情况比项目区更为严重。

据监测,从1965年到2005年,项目区内的侵蚀沟吞食耕地面积达81.83平方公里(约为12.27万亩),耕地中的侵蚀沟数量由2 509条发展到14 132条,增加了4.6倍,项目区耕地侵蚀沟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治理速度,吞食耕地面积呈加快趋势。

按耕地面积比例推算,40年间,典型黑土区耕地中的侵蚀沟数量增加41 975条,侵蚀沟吞食耕地面积295.52平方公里,占当前耕地面积的0.36%,每年损失粮食15.77万吨,经济损失4.02亿元。

“小时候,山上都是树,后来树都给砍了。”

位于黑龙江省南部的宾县,曾有一片黑土层厚达1米的耕地,是典型的“攥一把就出油”的肥沃黑土地。50年前,这里“插根木棍都发芽”,但多年掠夺式开垦和开发过后,这里水土流失面积最高时达全县总面积的76%,成为全省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县,黑土面积锐减,良田被侵蚀沟切割得支离破碎。

宾县水务局水土保持办公室主任张润儒介绍道,宾县平均年降雨600毫米,夏季三个月就要集中降下三分之二,造成大量雨水顺着地势短时间急速冲刷耕地,形成侵蚀沟。

张润儒说,1994年7月13日,一场大雨在宾县冲出4 200多条侵蚀沟,8.8万亩良田变成沙滩地,尽管后期采取很多措施,但还有一半永远无法耕种作物。目前全县还有侵蚀沟约1.2万条。

记者在张润儒的带领下,来到当地的“平坊后山”。登上一处坡岗可以看到,远远的山坡上,多处凹陷的沟壑似山体裂开的一道道口子蜿蜒而下,其中一条又宽又深的大沟盘踞在山脚下,看不到尽头。

地处山脚下的平坊村,面对着一条又宽又深的侵蚀沟。62岁的村民董会义说:“我家是村里的老户了,我就在这个村长大的。记得我小时候,山上都是树,后来树都给砍了,山上的沟也越来越大,地越来越少,不少种庄稼的地一片一片塌成大沟。一下大雨,山根儿底下全是淤积的泥沙,村里进水是常事儿,缸都能漂起来,老百姓很害怕。”

在一处宽约20米、深约七八米的侵蚀沟旁,记者遇到正在捡树枝的平坊村农民张亚琴。59岁的她告诉记者,30多年前这里只是一条小细沟,一脚就能迈过去,可现在足足能放下一台大吊车,人掉下去很难爬上来。这几年下雨的时候,山上流下来的雨水顺着大沟往下冲,就像河往下流似的,非常吓人。

大规模发生之因

侵蚀沟灾害是单纯的天灾,还是与人类的农业生产、过度开垦有关?与化肥等的过度使用有无关系?其形成过程是自古有之,还是近几十年或近十年突然加剧?侵蚀沟的形成是黑土地的自然天性使然吗?它为什么如此脆弱?

面对记者提出的上述问题,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峰回答说:“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侵蚀沟灾害不是单纯的天灾。从侵蚀沟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沟道侵蚀是水力侵蚀较为激烈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雨滴击溅侵蚀、径流冲刷侵蚀形成之后,继续发展形成的。我们现在常见的土壤称为现代侵蚀,基于两种成因,一种主要是在地球内应力、外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另一种是由于地球内应力和外应力的影响,并伴随着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而且没有大的地质灾害情况下,侵蚀沟的形成与灾害与人类的农业生产、过度开垦密切相关。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与化肥等的过度使用有关系。”

高峰说,侵蚀沟的形成过程是自古有之,但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其进程缓慢,危害较小。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形成之后,改变和促进了自然侵蚀的进程,加速了侵蚀的发展,使得侵蚀沟大量出现,破坏性大、影响深远。黑土地开发时限较短,开展耕作农业大约有120年,大规模的开垦也就不到60年,侵蚀沟的大量形成可以说就是不到40年的时间。侵蚀沟的形成有黑土地自然天性的因素(表土结构优良透水性能好、成土母质松散等),但是其大规模发生、发展,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使用,以及不合理的传统耕作方式等。如滥伐森林、陡坡开垦、大面积破坏湿地、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等,造成土地失去植被保护;顺坡垄作,大量表土被地表径流直接冲走,逐渐冲刷成沟。

治理初见成效

据了解,2003年以来,宾县强力推进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并被列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通过坡耕地治理项目,对部分侵蚀沟进行了治理。在“平坊后山”的侵蚀沟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是当地干部群众布下的用于防止沟头、沟岸扩张的“谷坊”工程。

多年来,宾县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一直坚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的治理原则,先上后下,先易后难,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各流域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水土流失形式,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预防保护与治理开发相协调的生态效果。

这个县以坡耕地治理为重点,坚持沟坡兼治,对3~5度的坡耕地,以改垄和地埂植物带措施为主,推广深松耕作方法,增肥改土,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提高抗冲蚀能力,在5~15度的坡耕地上修水平梯田或坡式梯田,使之成为基本农田,岗脊坡顶植树造林,林地与耕地的接壤处开挖截水沟,控制坡面径流,拦截泥沙,侵蚀沟修沟头防护及谷坊等工程措施,做到层层拦蓄。

这个县将谷坊、沟头防护等治理工程承包给农户,沟道内所有植物措施由所属承包户经营管理,收益归己,提高了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经过治理,宾县的部分地域水土流失得到了一定控制,大自然的本来面貌出现了恢复迹象,黑土区治理初见成效。

“这种危害必须引起重视”

近年黑龙江省不断恶化的侵蚀沟灾害令黑龙江省农科院总农经师矫江感到非常担忧。几年间,他多次专程到侵蚀沟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调研,拍摄了大量资料照片。“有些侵蚀沟上次去还没有,下几场雨就形成了,这种危害必须引起重视。”他说。

矫江分析认为,作为产粮大省,黑龙江省的十几万条侵蚀沟是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潜在的突出问题。他建议根据坡耕地的实际坡度决定种植树木、牧草或粮食,保持水土,确保耕地永续利用。

宾县水务局副局长刘宪文则建议在及时治理的同时加大预防力度,用小投入避免将来的大损失。他表示,侵蚀沟治理成本很高,集水线一旦发展形成侵蚀沟,治理非常困难。一个小型“谷坊”就要几百元,大型的要几千元,一条大型侵蚀沟仅“谷坊”成本就要上万元,而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如果遇到大暴雨,“谷坊”承受压力过大,必须人为破坏,防止造成泥石流灾害,这样一来就会前功尽弃。

刘宪文说:“解决侵蚀沟危害,我们主张从根源上入手,就是治理和预防兼顾。这就像人得了病,小病不治,发展到大病用再贵的药也治不好了。”

据许靖华介绍,多年来侵蚀沟治理一直作为坡耕地治理、荒地治理中的一项内容,未被单独列为治理项目。坡耕地的坡面治理是从源头控制坡面径流,减轻水力对耕地坡面的冲刷,起到部分预防侵蚀沟的作用。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加强侵蚀沟预防迫在眉睫,为防止出现老侵蚀沟治理困难的同时不断形成新侵蚀沟的恶性循环,应该在对现有侵蚀沟进行治理的同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阻止集水线扩张发展成新的侵蚀沟。

他建议通过技术人员向农民推广普及相关常识,鼓励农民自己动手利用简单生物、工程措施治理集水线,调整耕作方式,消除隐患。同时,基于侵蚀沟危害加剧,应将其治理作为专项工作推进,遏制侵蚀沟发展及其危害。

猜你喜欢

蚕食宾县谷坊
《蚕食系列之斗拱》
地方志书撰写之如何记述好“机构”
——仅针对“单摆浮搁”之撰写方式而言
鱼肚白
长期缺觉大脑可能被“蚕食”
辽东山区沟蚀治理新技术
——石柳谷坊
哈尔滨市宾县居仁镇东升苗木基地2012年春季绿化苗木销售价格表
《宾县电业志》编后琐谈
浅议《宾县百年风云》的谋篇布局与撰写
修筑谷坊工程应注意的问题
植柳谷坊在沟壑治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