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伏石魔

2011-04-14张帮俊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1年8期
关键词:庄稼地水土石漠化

□ 张帮俊

对于以土地为生的庄稼人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财富。可是,在一些地方,庄稼地却被石头侵占了,这些疯狂的石头成了人们的噩梦。这里的庄稼地异乎寻常。石头,一丛丛、一堆堆地窜出土壤,嶙峋而狰狞。一亩农田里,石头就占了一半还多。在石头与石头的缝隙间,土层薄而贫瘠,庄稼苗稀疏瘦弱。这种现象就是“石漠化”,它被誉为“土地癌症”,严重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活。

“石漠化”是指在我国贵州等喀斯特地貌区,受烧山伐林、开垦荒坡等人为活动干扰,地表植被遭受破坏,水土严重流失,溶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石漠化“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对于外地旅行客来说,石漠可能是一种难得一见的风景。而对于出生和居住在石漠里的人,却是外人难以想象的生存困境。石漠化地区,贫困和石头纠缠在一起。在这“七分石头三分土”的地方,人和土地的关系非常紧张。人们为了争夺一分半亩田,不得不在石头缝巴掌大的地块里精耕细作。有人戏称这里是“乱石旮旯地,牛都进不去。春耕一大坡,秋收小几筐” 。由于水土资源不断流失后呈现的“石漠化”现象,不仅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将使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许多地方不得不考虑“生态移民”。

造成“石漠化”现象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为的破坏。刀耕火种、毁林种粮、乱砍滥伐林木、植被当薪柴、过度放牧牛羊,日久天长,由于森林植被稀少,加剧了水土流失,这些可恶的石头就是大自然的报应。

要想治愈土地“癌症”,让这些石头不再疯狂,还得在这个石头上想办法。有些地方给石头来个“大搬家”,将它们从土壤中挖出来,垒成一道道堤墙,变废为宝,并想办法保住水土,多种树,多种草,实行“坡改梯”,修建小型水利水保设施,使生态的修复能力增强。这样,才能将石头山变良田,真正留住家园。有的地方在治理石漠化的进程中,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还大面积种植牧草以及花椒、砂仁等果林。任豆树是绿化石山的优良速生树种,它们发达的根系像一块块大海绵,牢牢地把水分控制住,它的木材还是家具制造和交通运输的优质用材。

专家说:“只有石漠化地区的山地全部覆盖了森林植被,危害才能逐步减轻。”如今,有的地方疯狂的石魔被降伏了,土地的病情也大为好转,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不再是“穷山恶水”而是“山清水秀”!

猜你喜欢

庄稼地水土石漠化
庄稼地里的“一抹红”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斑斓的庄稼地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蚯蚓
典型岩溶区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区石漠化特征分析
我的缺点
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Dietary Customs of the Naxi People
石漠化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广西为例
中原“水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