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动态

2011-04-14

石油化工 2011年5期
关键词:催化剂装置生产

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开发出由软纤维素生产汽车用生物乙醇燃料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1,(4528):11

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采用稻杆等软纤维素物质生产汽车用生物乙醇燃料技术进行了中试研究;并成功地确立了可以一体化生产符合日本汽车技术协会规定的JASO标准的乙醇生产技术。这次的中试研究是与兵库县和日本环境创造协会等共同于2008年开始进行的,三菱重工业公司负责前处理及糖化工艺,白鹤酒造公司负责发酵工艺,关西化学机械制作公司负责蒸馏精制工艺。三菱重工业公司负责的前处理及糖化工艺中采用可以连续处理原料的水热处理装置。在与日本新能源和产业技术开发组织共同开发的改进技术装置上,只采用热水和酶由软纤维素制备作为乙醇原料的糖,它与以往方法相比效率更高。在中试装置中,对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及酶的添加量等最优化工艺进行了研究。

日本触媒公司选择性生产二乙醇胺的方法获日本科学技术奖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1,(4525):10

日本触媒公司采用纳米催化剂开发出选择性生产二乙醇胺(DEA)的方法,获2011年度日本科学技术奖。该方法是以环氧乙烷和氨为原料生产乙醇胺类(单乙醇胺(MEA)、DEA、三乙醇胺(TEA))。该方法可以在控制TEA生成的同时随意改变MEA和DEA的生产比率,按MEA和DEA的需求进行生产,这样就可确保产品稳定的收益。该方法在2006年获得日本核心学会科学技术奖、化学工业学会技术奖、催化剂学会学会奖,2009年获得大河内纪念技术奖,这次是第五次获奖。采用以往的方法生产乙醇胺类时,产品中MEA,DEA,TEA的含量基本相同,但由于TEA还可作为化学武器的原料使用,在法律上TEA的保有量受到限制,因此限制了其他乙醇胺类产品的生产。该公司开发的可抑制TEA生成的乙醇胺类物质的生产方法于2003年开始工业化生产。

中国石化大型乙烯裂解炉成套技术出口东南亚

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100 kt/a大型乙烯双炉膛裂解炉技术及成套设备即将出口东南亚。此举实现了我国大型乙烯裂解炉成套技术从引进到输出的跨越。裂解制乙烯技术和乙烯裂解炉是石化行业的龙头技术和关键设备,中国石化历经二十余年的艰苦努力,攻克众多技术和配套难题,开发出大型乙烯双炉膛裂解炉技术及成套设备,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国内多套新建大型乙烯装置。大型双炉膛乙烯裂解炉是在国产CBL-Ⅳ型裂解炉技术基础上由中国石化自行研发和制造。该炉选择性高,运转周期较长,热效率高,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Honeywell公司新型低全球变暖潜值产品HFO-1234ze产能扩大3倍

Chem Eng,2011-05-12

Honeywell公司为满足多种发泡和气雾剂对其新型低全球变暖潜值(GWP)产品HFO-1234ze日益增长的需求,已将HFO-1234ze产品的产能扩大至原来的3倍。生产扩能在其Buffalo研究实验室的Honeywell公司的小规模HFO-123ze生产装置上实施。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通过设备升级和提高总产率已经实现了扩能。Honeywell公司的HFO-1234ze产品已于2010年6月获美国环保署批准在发泡和气雾剂行业中应用。2011年早些时候,该机构批准了HFO-1234ze产品在美国销售。该材料不易燃、不消耗臭氧,且GWP=6。在气雾剂和隔热泡沫(包括挤出聚苯乙烯板)应用中,HFO-1234ze产品可代替 HFC-134a产品(GWP=1 430)和HFC-152a产品(GWP=124)。同时,业界还考虑用该产品代替HFC-134a产品在冷却器中的应用。HFO-1234ze产品目前已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获得广泛使用。对HFO-1234ze产品的需求主要来自欧洲。除了HFO-1234ze产品外,Honeywell公司还开发出了HFO-1234yf产品,汽车制造商采用该产品代替目前在汽车空调系统中使用的HFC-134a产品。

Dow化学公司在美国由废塑料产生能源

Chem Week,2011-05-27

Dow化学公司称已经完成了一项把回收的废塑料转变成能源的小规模实验。此项实验发现,在Dow化学公司的一套废物处理装置的炉中焚烧262.2 kg的废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之后可回收96%的可用能量。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收集资料,证实废塑料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能源及最终有助于减少对天然气或其他化石燃料的需求。研究结果证实,几乎所有贮藏在废塑料中的有效能都能够被捕获及再利用,与垃圾掩埋法中的埋藏截然相反。Dow化学公司下一步准备找到可在美国逐步扩大由废塑料产生能源的比例并可持续实行的方式。此实验是最近获得Dow化学公司的1亿美元能源强度改善基金经费的几个节能项目之一,这1亿美元投资基金将用在降低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上。

日本东丽公司开发出膜糖化工艺

化学工业时报(日),2011,(2756):4

日本东丽公司把水处理分离膜技术与生物技术融合在一起,开发出低成本、高质量的由纤维素生产糖的“膜糖化工艺”。在非可食用生物质中纤维素系生物质很难不经处理就作为化学反应的原料被利用,纤维素必须分解成糖才能成为易被利用的原料。东丽公司以其独有的技术为基础,从2009年开始历经2年进行了膜糖化技术的开发。采用该技术得到的糖首先可作为生物燃料使用,同时还可以作为聚合物原料的单体,它可以广泛地制备各种通用化学品。膜糖化工艺是一种把纤维素系生物质进行糖化的工艺,它是高效率浓缩,除去副产的乙酸、木质素及芳烃等不纯物后的作为目的产品糖的膜处理技术。它还可以把在糖化工艺中产生的固体残渣中的糖化酶回收再利用,使糖化工艺成本降低。因此它是一种可以低成本、高质量采用现有发酵技术生产糖液的技术。并且,东丽公司正在进行利用膜发酵工艺、利用膜精制工艺及利用膜生物变换技术的开发。

海南甲醇装置顺利开车并通过考核验收

中海石油和戴维工艺技术公司(DPT)建于中国海南的2.5 kt/d甲醇装置顺利开车并通过性能考核和装置验收。该装置采用DPT和庄信万丰催化剂公司共同开发的合成甲醇工艺技术。该项目工艺流程中采用了DPT的预转化工艺技术和庄信万丰催化剂公司的CRG系列预转化催化剂以及径向流产蒸汽甲醇合成塔,这些工艺技术和催化剂的应用,降低了生产能耗。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等研发的甲醇制烯烃催化剂通过鉴定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和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开发与放大研究项目通过技术鉴定。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开发与放大研究是兖矿集团甲醇制烯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研究开发了以单模板剂复合金属改性的分子筛甲醇制烯烃催化剂,该催化剂甲醇转化率达100%、催化剂寿命长,乙烯+丙烯反应选择性高。项目组还开发出三模板剂的分子筛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在甲醇转化率达100%、乙烯+丙烯反应选择性相当的情况下,该催化剂寿命更长。此外,项目组还对中试生产得到的催化剂进行了热模试验研究,优化最佳反应条件,为甲醇制烯烃装置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

一种可再生的绿色氧化催化剂

Chem Eng,2011-05-01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的科学家与东京理科大学和印度Panchakot Mahavidyalaya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证实了由AIST开发的一种镍复合物型有机纳米管(Ni-ONT)可用于催化氧化反应,生产工业化学品。Ni-ONT是通过将一种镍盐的水溶液与一种肽脂质(由双甘氨肽和脂肪酸组成的两亲的分子)的醇溶液简单地混合而合成,最终得到的结构是一种所有镍离子均暴露在其内外表面的圆柱体纳米管。研究人员已经证实:这种Ni-ONT分散在过氧化氢水溶液中,可在室温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产2,3,6-三甲基苯酚(TMP)、三甲基醌(TMQ,用于生产维生素E的一种中间体)、二苯甲酮(一种紫外线吸收剂)、四氢萘酮(一种农用化学品中间体)以及过氧化物(用于生产光硫化树脂)。其中,TMQ的选择性可达90%以上,TMP的选择性为55% ~60%。研究结果还表明,这种Ni-ONT在至少再生5次之后仍不损失其活性。不同于采用重金属催化剂、有机过氧化物或高温的传统氧化反应,这些采用Ni-ONT的反应在室温下与过氧化氢反应不产生危险的或卤化的废物。Ni-ONT在水溶液中是一种固体,所以它可以经简单的过滤重新使用。因此,科学家们认为这种新型催化剂将比其他方案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

Mossi&Ghisolfi公司将在美国建造世界规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精对苯二甲酸装置

Chem Week,2011-05-11

美国最大的生产用于包装应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生产商Mossi&Ghisolfi(M&G)公司将在美国建造一套采用下一代技术的PET装置,将与一套新型的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位于同一基地并与之完全一体化。这套装置将位于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最终的候选地可能位于得克萨斯州、密西西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该装置将具有大约1 Mt/a的PET生产能力以及1.2 Mt/a的PTA生产能力。将采用与位于巴西Suape的650 kt/a PET装置相同的技术。M&G公司正在对这两项技术用于美国最大的PTA装置进行最后的评估。所在位置最终的选定以及PTA技术的最终选定于2011年6月底宣布,预计装置建造时间将为30个月。

上海宝钢等启动工业尾气制乙醇示范工程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新西兰朗泽技术公司、中国科学院共同开发的尾气制乙醇示范工程在上海宝钢奠基,300 t乙醇示范项目开始实施。该中试项目计划2011年9月投运。朗泽技术公司通过基因工程组合出一种可耐受钢厂尾气中多种污染物的生物菌,并能持续不断地将含有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废气通入生物反应器,在生物菌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醇,然后通过分离系统将乙醇送入储罐,水返回生物反应器循环使用。此前该技术已在新西兰的一家钢铁厂里实施了一个60 t的示范项目,此次在上海宝钢实施的300 t示范项目属于后期中试。如果生物法制乙醇能够实现产业化,其成本将比粮食法乙醇便宜30% ~40%。据测算,若宝钢集团公司所有工厂排放的尾气全部用来制造乙醇,预计年产量可达1 ~2 Mt。

昊华宇航高聚合度聚氯乙烯树脂通过鉴定

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70 m3釜生产高聚合度聚氯乙烯(PVC)树脂项目通过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鉴定。该技术以马来酸二烯丙酯作为扩链剂,通过调整氯乙烯悬浮聚合中的分散剂、引发剂品种和用量,解决了低温法生产高聚合度PVC树脂时间长、动力消耗大等问题,提高了聚合釜的利用率。该项目投资1 200万元,于2008年4月份立项,在30 m3聚合釜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进优化聚合配方,及时解决成品缺陷,最终确定了70 m3聚合釜工业化生产配方。

Borouge公司向韩国现代建设公司订购交联聚乙烯生产装置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1,(4525):5

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第3期大型石油化学扩能计划中包括Borouge公司向韩国现代建设公司订购一套80 kt/a的交联聚乙烯(XLPE)生产装置。预计2014年中期装置全部建成,投产后装置将满负荷运转。装置投资金额为1.69亿美元。2010年5月Borouge公司已经与韩国现代建设公司签订了一份9.35亿美元的建设合同,负责在厂区外建附属装置及配套设施。它们都是作为第3期扩能计划的一部分,用于辅助350 kt/a的低密度聚乙烯生产,而且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引进Borealis公司的专有XLPE技术,用生产出的XLPE产品可生产低压、高压电线电缆护套。Borouge公司是阿布扎比国营石油公司出资60%、奥地利的Borealis公司出资40%成立的合资公司。总投资额超过35亿美元以上用于第3期扩能计划,已经花10.75亿美元向德国Lind公司订购了一套1.5 Mt/a乙烷裂解装置,16.55亿美元向韩国三星工程公司公司订购了两套合计1.08 Mt/a的高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转换装置,还向意大利Technimont公司订购了一套350 kt/a的低密度聚乙烯装置、两套合计960 kt/a的聚丙烯装置。这些装置使得Borouge公司的聚烯烃总生产能力达近2.5 Mt/a。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开发的焦炉气制合成天然气在晋建示范装置

山西国新楼俊能源有限公司与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简称西南院)正式签订了焦炉气制合成天然气(SNG)项目的合作协议,以焦化厂炼焦所产生的焦炉气作为原料气制SNG,装置规模为5×104m3/h(以标准状态计),预计2011年底建成投产。该项目建设投资仅为同等规模煤制天然气的30% ~40%,项目建成后可年产SNG 2×108m3,直接输入山西国新能源的天然气管网,实现焦炉煤气零排放,年减排二氧化碳338 kt、二氧化硫1.21 kt、粉尘总量16 t。该装置采用的西南院焦炉气制SNG专利技术属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已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该技术成果主要有三大创新点:一是催化剂同时具备完成甲烷化、脱氧和多碳烃转化3个功能;二是多级串联、气体循环、蒸汽回收等甲烷化工艺流程,合理移走甲烷化的反应热,实现了热能充分合理利用;三是实现焦炉气净化、甲烷化以及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成套技术的集成创新,在制SNG的同时还可获得99.99%的纯氢。

泰州申视等高性能超高相对分子质量复合管通过鉴定

泰州申视塑料有限公司和常州大学共同完成的高性能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钢骨架增强复合管及工艺装备技术项目,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目开发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钢骨架增强复合管综合性能优良,承压能力高达10 MPa,耐H2S、CO2、Cl-及酸、碱、有机溶剂等介质腐蚀,抗冲强度是高密度聚乙烯的5倍、耐磨能力是碳钢的7倍,同时具有抗结垢、低摩阻、耐低温的特点。目前,该产品已在石油、化工、煤矿、矿山、热电、航道疏浚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和前景。泰州申视塑料有限公司自主开发了螺杆固相输送挤压、模头快速升温定形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管成型工艺技术及装备,研制了以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管为内管、高强度弹簧钢丝为增强层、改性高密度聚乙烯为保护层、层间以聚烯烃专用黏合树脂黏合而成的新型复合管。该项目的制备工艺及装备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2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2项。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聚异丁烯胺装置将中交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简称吉林石化)与东南大学合作实施300 t/a聚异丁烯胺中试项目,2011年5月中旬实现中交。聚异丁烯胺是第4代汽油清净分散剂的主要成分,能有效抑制汽车燃油系统内部沉积物的生成,又能清除系统内生成的沉积物,降低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吉林石化采用自主技术已建成两套10 kt/a高活性聚异丁烯工业化装置,可为聚异丁烯胺产品开发提供充足原料来源。东南大学利用吉林石化生产的高活性聚异丁烯原料,通过小试得到最终产品聚异丁烯胺。产品经路博润公司评价,所制得的清净剂能在高温条件下完全分解,不仅可以解决化油器和喷嘴的积碳问题,还能有效解决高温系统进气阀的积碳问题,产品质量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发出新型碳二加氢催化剂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发的新型碳二加氢催化剂在工业装置上使用安全平稳,该催化剂的转化率和选择性达到预期目标。碳二选择加氢除炔工艺在乙烯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从催化剂载体、催化剂活性组分负载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进,以优化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状态,达到大幅提高催化剂活性及选择性的目的。从2010年11月开始,该新型催化剂在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乙烯装置上连续运行至今,乙烯产品中乙炔含量达到10-9数量级,加氢选择性平均值接近50%。

中国科学院煤制乙二醇技术项目通过验收

由中国科学院组织、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牵头实施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煤制乙二醇工业技术研发项目通过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组在近两年时间内,实现了由万吨级中试至200 kt级工业示范装置的突破,成效显著。项目组创新性地解决了规模化制备的催化剂质量稳定性的提高、工业CO催化脱氢净化的反应速率和传热的有效控制、CO同时氧化酯化的反应效率的提高等关键问题,形成了煤制乙二醇用系列催化剂的规模化制备技术,为200 kt级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范提供催化剂技术支撑。该项目还研发了新型高效催化剂,为煤制乙二醇用催化剂技术的优化和升级换代提供新的技术储备。此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完成了对万吨级煤制乙二醇中试技术的放大和系统集成,形成了与催化剂性能相匹配的200 kt级煤制乙二醇成套技术,并在国际上率先建成高效稳定运行的200 kt级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范,生产出符合国标(GB 4649—93)优级品指标的乙二醇产品。

中国石化天津石油化工公司成功实现单炼凝析油

中国石化天津石油化工公司(简称天津石化)为解决大乙烯裂解原料不足的瓶颈,从2010年11月开始启动凝析油(凝析油是一种主要成分为石脑油的超轻质原油,一般含石脑油馏分在55%左右,特别适用于做生产乙烯的原料)加工项目,并实施分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实现掺炼,从2011年3月开始,在2号常减压装置和3号常减压装置共掺炼凝析油45 kt,但仍不能满足乙烯装置对裂解原料的需求;第二步是实现单炼,提高凝析油加工量,增产裂解料,天津石化将1976年建成投产的2.50 Mt/a 1号常减压装置检修利用,使其具备单独加工凝析油的能力。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该装置投产使用。从掺炼到单炼,天津石化在乙烯裂解原料资源的获取上实现了突破。据悉,普通原油可生产出16%左右轻重石脑油,即使掺炼,凝析油所占的比重因受工艺限制,不能超过7%。而单炼凝析油,可生产出55%左右的轻重石脑油,有效降低了乙烯的生产成本。装置投产后,可单独加工1.30 Mt/a凝析油,在原基础上可年产724 kt轻重石脑油,基本上能满足大乙烯原料供应。

上海氯碱化工自主高端氯化聚氯乙烯树脂获技术突破

华谊集团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其自主技术建设的高级氯化聚氯乙烯(CPVC)千吨级中试装置成功产出合格原粉,首批ZS-601管材专用CPVC树脂和JC-701管材专用CPVC树脂已交付客户并制成优质建材。该公司万吨级工业化装置建设已经启动,2011年上半年投产。华谊集团上海氯碱化工公司在上海氯碱化工技术中心成立了CPVC课题攻关组。经过数百次的小试、中试,凭借氯碱公司在聚氯乙烯(PVC)树脂20余年的生产经验,课题组历经5年时间,终于研发出适合通氯的专用PVC树脂。同时,他们采用自主研发的水相悬浮法氯化工艺、高效新型氯化助剂、改进型的搅拌传质传热系统、先进的氯化控制系统,以及新颖的后处理工艺,获得了自主创新的CPVC生产全套工艺技术。

阳煤推广使用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耐磨管

山西阳煤集团在阳煤集团选煤系统推广使用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耐磨管。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耐磨管是在现有高分子耐磨材料的基础上,用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基体采用独特工艺加工而成,具有耐冲击强度和承压能力高、耐磨性能优异、流通阻力小、阻燃抗静电性能稳定、耐腐蚀等优点。2009年10月,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耐磨管在阳煤集团新景公司洗煤厂试用后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减少了管路更换次数。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发的合成气制低碳混合醇中试成功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承担的合成气制低碳混合醇新型催化剂及配套工艺技术项目取得进展,中试装置已经完成1 200 h的稳定运行。该技术采用新型铜铁基催化剂,在温度200~260℃、压力4.0~6.0 MPa的温和反应条件下,CO转化率超过80%,高级醇选择性超过50%,低碳混合醇时空产率超过0.23,各项工艺性能指标达到领先水平。该项目属于洁净能源领域替代贵金属催化的合成气高效转化技术,具有催化剂成本低廉、操作可行性强等特点。在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基金委重大项目、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及荷兰壳牌石油公司的支持下,研发团队摒弃传统高温、高压的苛刻合成反应条件和使用贵金属的高成本工艺,定向开发由合成气制高附加值化工混合醇和燃料添加剂的技术路线,在较低的反应压力和温度下,获得较高的醇收率和醇选择性,实现了合成气的低碳高效转化。目前,该项目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

中国石油大港石化公司生产出聚丙烯新牌号产品

中国石油大港石化公司(简称大港石化)生产出聚丙烯新牌号DG03F产品200 t。DG03F产品是大港石化聚丙烯车间生产的第二种牌号的产品。大港石化在接到产品牌号切换指令后,车间员工在华北石化专家的指导下,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技术方案操作。由于装置主要生产数据均需调整,且数据变化大,切换过程中员工精心操作,先后完成了原牌号产品单峰到双峰的过渡,调整反应器加氢量,改变添加剂型号和加入量等操作,生产出新牌号产品。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成功应用化学生热清蜡新技术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应用化学生热清蜡新技术,对濮7-21井实施清蜡措施获得成功。措施后,濮7-21井日增油1.1 t,回压明显下降。该厂工艺技术人员经过科技攻关,研制出化学生热清蜡新剂。这种清蜡剂通过两种主剂发生化学反应释放热量,提高体系温度,加速蜡的溶解,达到熔蜡的目的。2011年2月16日,该厂首次在结蜡严重的濮7-21井实施化学生热清蜡技术,实施前日产油0.7 t,实施后日产油1.8 t,增油效果显著。

煤淤浆可用做柴油的一种替代物

Chem Eng,2011-05-01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和Newcastle大学,开发出了用于生产超低灰分煤的一种可替代途径。该研发小组认为:这种煤可用做柴油发动机燃料,因此为用柴油发动机替代用于大型基本负荷发电中的蒸汽发动机提供了机会。该方法包括使煤成淤浆状并微粉化到粒径小于30 μm,以便释放矿物质;然后采用超细浮选法再从矿物质中除去煤。在实验室测试中,该小组采用一种Isamill磨研磨超细煤,煤微粉化所耗能量为每吨煤65 kW·h。所有煤在可燃物回收率为85% ~93%(质量分数,下同)的条件下,在实验室中采用Essa浮选槽和通用浮选法测定低灰分产品中的灰分含量仅为2%~3%。采用一套较大的中试J-浮选槽时,可产生灰分含量更低(1% ~2%)的精煤灰分。CSIRO和合作者目前正在考虑在New South Wales基地开发两套中试装置,预期在2011年底前将这种催化剂进行工业化应用。

Uhde公司Prenflo PDQ气化技术首次在美国应用

Chem Eng,2011-05-10

TransGas开发系统公司开始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Mingo县建造美国最大的煤制汽油综合装置——Adams Fork能源装置。该套能源装置可将当地的煤转换成2.52 kt/d的优级超清洁汽油。该装置已经获得了西弗吉尼亚州的批准,并基于由Uhde美国公司提供的Uhde公司的Prenflo PDQ气化技术。煤气化装置可提供较高的效率、尤其是比传统煤转化装置低的污染物排放、以及容许利用劣质原料(如煤、石油焦或生物质等)生产各种产品。Prenflo工艺是基于Uhde公司专有的Koppers-Totzek煤气化工艺(在70年前开发出来的),并已在位于西班牙Puertollano的世界上最大的单系IDCC发电厂验证了十多年。这套Adams Fork能源装置的煤制汽油装置将是Uhde Prenflo气化工艺应用在美国的首次许可。TransGas开发系统公司和Uhde美国公司早在2008年12月就已经签订了许可协议。这套综合装置将由选煤、煤气化、气体净化、甲醇合成以及甲醇制汽油技术组成。预计该套装置将于2015年完工。

到2020年由藻类产生的生物燃料将达到13亿美元

Chem Week,2011-05-27

虽然法规和政策仍有不确定性,来自联产品市场的竞争近期会抑制藻类生物燃料的增长,但Pike研究公司预测:从藻类衍生的可再生燃料到2020年将达到13亿美元。工业分析家称:由于与生产用于航空、地面运输和其他燃料终端市场的粗藻类制油有关的高成本,多数行业企业将致力于开发来自高价值、小批量联产品市场的收益来源。藻类基生物燃料的逐步扩大将取决于非燃料终端市场价值的实现。当资金和操作费用等关键性的问题解决后,藻类基生物燃料生产将会迅速扩大。该市场将由迅速生长及较易转基因的微型藻类所主导。预计到2020年北美和亚太地区将占由藻类生产的生物燃料产量的82%,即每年至少可生产5×107加仑的藻类生物燃料。旧金山的Solazyme公司是较早公开采用微藻类把生物质直接转变成油和其他生物原料的生产者。该公司计划于2013年前开始在一套大型商业化装置上生产用于燃料和化学品市场的油类,且在2014年至2015年间增设新装置。

UOP技术被选定用于扩大伊拉克燃料生产

Chem Eng,2011-05-25

Honeywell公司旗下的UOP公司最近宣布,其技术被选定用于建在伊拉克Nassiriya的一家新的运输燃料精炼厂。伊拉克石油部下属国营石油规划公司(SCOP)选择了UOP公司,为在该新装置上将15 Mt/a的国内原油加工转变为汽油和柴油提供关键技术。预期到2017年伊拉克的炼油能力将达80 Mt/a,大于现有炼厂能力的两倍。受伊拉克国内运输燃料需求增加驱使,预期到2030年之前此炼油能力将再次翻番。UOP公司将提供重整、异构化、流化催化裂解(FCC)和选择加氢技术。作为总成套技术的一部分,UOP公司还将为该新炼厂提供基础设计、技术许可、催化剂和专业设备,设计在2011年二季度开始。为SCOP提供的专门UOP技术包括用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CCR平台和Penex工艺,以及能够高产率生产超低硫柴油燃料和汽油的UOP FCC和Selectfining技术。Honeywell公司的Baghdad中心集中为伊拉克的油气工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工艺自动控制设备)。

Gazprom 子公司计划建造石脑油裂解炉

Chem Week,2011-05-13

Gazprom公司子公司Gazprom Neftekhim Salavat(GNS)公司着手进行一项重大投资项目,该项目包括建造一套世界规模的石脑油裂解炉。这家先前被称为Salavatnefteorgsintez的公司是一家炼油产品和石化产品生产商。Gazprom公司和当地政府决定在GNS公司所在地区建造一个“全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化学中心”和一个工业园。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GNS公司打算建造一套1 Mt/a的石脑油裂解炉和聚烯烃装置。预计投资费用为80亿美元(由Gazprom公司提供),这套综合装置将在2020年之前投产。俄罗斯政府最近为这一项目设计了路线图,将要建造的6个石化中心,部分建在已有的综合装置地区,部分建在未开发地区。GNS公司与Sibur公司和Nizhnekamskneftekhim公司一起位列俄罗斯前三大石化生产商。Sibur公司也计划在Tobolsk建造一套世界规模的裂解炉,Nizhnekamskneftekhim公司已经被批准按计划在Nizhnekamsk建造一套1 Mt/a的乙烯装置。

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公司提高丙烯馏分产能

Chem Week,2011-05-13

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公司将在2013年第一季度之前对其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Mont Belvieu的聚合级丙烯(PGP)分馏装置进行扩能。扩能完工时,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公司在Mont Belvieu的净PGP生产能力将提高10%,从73 000桶/d提高到大约80 500桶/d。该公司在Mont Belvieu拥有4套天然气液化(NGL)分馏装置,铭牌产能为305 000桶/d,最新的分馏装置产能为75 000桶/d,在2010年11月投产。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公司计划在2011年晚些时候使其第5套NGL分馏装置投产,届时该基地NGL总产能达到375 000桶/d。为了生产 PGP(由99.5%丙烯构成),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公司采用分馏炼厂级丙烯(含大约60% ~65%丙烯,其余为丙烷和丁烷)的方法。公司称:客户需要提供者具有处理原料中丙烷含量比乙烷含量低2.5%的能力。该公司除在Mont Belvieu拥有1 000 000桶的NGL存储能力外,还具有充足的操作灵活性以处理大量低乙烷含量的丙烷。

日本富士陶瓷公司开发出由橘皮或香蕉皮制备乙醇的生产技术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1,(2754):3

日本富士陶瓷公司开发出从橘皮或香蕉皮中萃取出糖,再通过酵母菌发酵制备乙醇的生产技术。从干燥的橘皮中可以溶解出质量分数为20%左右的糖,同时也能溶解出水溶性纤维果胶。由于提取液中的糖浓度很稀,所以就需要加热浓缩。使用的酵母是市场上销售的干酵母。浓缩后的糖在室温条件下经过3 d发酵,然后把过滤的滤液进行蒸馏得到乙醇。与橘皮类似的香蕉皮中也含有糖分,经过相同的处理,香蕉皮也可以制备出乙醇。由于香蕉皮中果胶的含量少,因此它与橘皮相比萃取效率更高。无论何种柑橘都可以作为原料生产乙醇。橘皮也可以作为中药材和多味辣椒的原材料使用。橘汁和罐头生产厂产生大量的废弃物,除一部分加工成饲料外,大多数焚烧后即可作为家禽的饲料使用,也可作为肥料或甲醇发酵的原材料使用。生产生物乙醇要求原材料不能是食材。橘皮中糖分的利用与残渣的有效利用都符合上述要求。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研发出聚丙烯新品T-50E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简称大庆石化)自主研发的聚丙烯新产品T-50E经过权威机构检测分析,产品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取得国内高品质餐饮用具市场的“准入证”。大庆石化化工三厂开发的T-50E产品于2010年11月在聚丙烯装置进行工业化试生产,目前该厂已具备批量生产条件,近期计划再生产3 kt投放市场,形成规模效益。T-50E具有安全、无色无味和便于加工的特点,可用于制造一次性水杯、餐具、牛奶杯和雪糕杯等薄壁透明容器。

猜你喜欢

催化剂装置生产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直接转化CO2和H2为甲醇的新催化剂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轰趴装置指南
新型钒基催化剂催化降解气相二噁英
一种新型消除PT二次回路压降的装置与应用
掌握情欲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