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寨县桑茧丝绸产业发展的相关思考

2011-04-14

丝绸 2011年4期
关键词:缫丝金寨县蚕农

陈 昕

(金寨县沙石管理办公室,安徽 金寨 237300)

金寨县桑茧丝绸产业发展的相关思考

陈 昕

(金寨县沙石管理办公室,安徽 金寨 237300)

通过对“十一五”金寨县桑茧丝绸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十二五”期间金寨县桑茧丝绸产业的发展要坚定信心,不断创新,深化改革,稳步实现新跨越。

桑茧丝绸业;发展对策;金寨

国家商务部在“十一五”期间推出了桑茧丝绸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项目工程——“东桑西移”,对中国桑茧丝绸业结构调整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进入“十二五”,金寨县桑茧丝绸产业发展将进入关键时期,安徽省将其作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优先发展。文中针对金寨县桑茧丝绸产业发展的现状,就“十二五”期间金寨县桑茧丝绸产业如何发展进行了一些探索。

1 金寨县桑茧丝绸产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县年平均养蚕55 342张,年平均生产鲜茧2 888 t,蚕农实现收入年均5 468万元;规模丝绸工业企业年均实现工业产值26 500万元,年均入库税金1 400万元。工业产值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5 %,财政贡献年均增长速度近30 %,桑茧丝绸系列产值占全县总GDP的近10 %,在主产区,蚕桑收入占农户家庭收入的比重达到20 %。“十一五”期间,桑茧丝绸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2006年,金寨县被国家商务部列入“东桑西移”工程项目首批万亩基地建设县,在县委、县政府、县桑茧丝绸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承建单位及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所有项目的建设内容,并于当年12月底顺利通过省专家组验收。该工程的实施,夯实了全县桑茧丝绸发展基础,加速了科技的推广,有效地促进了全县桑茧丝绸产业的提升。当年共养蚕51 889张,产鲜茧2 810 t,蚕农收入6 480万元,7家经营主体企业实际收购鲜茧约2 500 t,10家规模丝绸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 851万元,入库税金1 555.4万元,较“十五”期末的2005年分别增长了55 %和42 %,是金寨县桑栗茶三大主导产业中增幅最大、财政贡献最多的产业。

然而由于茧丝价格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全县桑茧丝绸产业的健康发展。以2005年秋季为例,由于受气候影响,蚕茧产量下降,市场需求有一定缺口,加之市场信息的过度放大和人为炒作,茧丝价格一路暴涨,到2006年春节前后厂丝价格涨到32万元/t,由于得不到市场需求的支持,三月份之后价格一下跌到20万元/t以下。2006年春茧收购结束后,茧丝价格稳步上升,到秋茧收购前,涨至28万元/t左右,导致了秋茧收购价格一路高涨,干茧价格超过8万元/t。十月份后,厂丝价格持续下滑,到年底不足21万元/t。

“十一五”期间,随着茧丝价格的起起落落,全县丝绸企业、尤其是缫丝企业的生产经营非常困难。其主要原因有:一是蚕茧收购成本超过了企业可承受的能力。以2006年为例,蚕茧收购均价为24.8元/kg,按照平均烘折2.4计算(实际还要高),干茧原料成本达到5.95万元/t,加上相关费用,缫丝厂原料茧成本将超过6.5万元/t,再按平均缫丝毛折350 kg计算,吨丝原料成本为22.75万元。二是全县各主产乡镇蚕茧质量不平衡。如槐树湾乡槐树湾茧站,2006年秋季收购鲜茧7.38万kg,平均价格29元/kg,上车茧率100 %,化蛹率98 %,烘折不到2.2,加工干茧17 t,企业生产缫丝毛折300 kg以内,茧质已达到国内优质茧标准,该站秋茧共生产白厂丝5.8 t,平均等级超过5A,开创了金寨县近5年来生丝品质之先河,按当时市场价吨丝仍然盈利2万元以上,但这样质量的蚕茧在全县占的比重很少。与之相比,如燕子河镇毛河、凉亭两站秋茧平均价格不足24元/kg,但烘折高达2.6以上,缫丝毛折超过450 kg,其加工的白厂丝原料成本超过27万元/t,企业吨丝亏损超过5万元。与槐树湾茧站相比较,上述两茧站收购价格虽低了5元/kg,但厂丝成本却高了7万元/t以上,经济效益差距十分明显。三是龙头企业规模不等、规模效益差距明显。在全县7家缫丝主体企业中,生产规模较大、管理较完备的企业,在生丝市场价格波动大的2006年,显现较强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仍能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规模小、管理不善的缫丝厂只能是市场好了生产一把,不行了就停下来,开开停停,变成“开关厂”了,企业亏损较严重。

2 对金寨县桑茧丝绸产业发展的想法

2.1 必须坚定发展桑茧丝绸产业的信心

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及省政府将桑茧丝绸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优先发展就充分说明了桑茧丝绸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投入少、见效快、收入高、持效长的经济特点已被金寨县蚕桑生产发展的历史所证明,不仅可以实现蚕区农民增收,同时也是实现工业强县中心战略的好产业(“十一五”全县茧丝绸工业平均产值较“十五”增长35 %就是很好的例证)。槐树湾乡“十一五”年均养蚕5 972张,产茧366 680.8 kg,产值916.7万元,6 000养蚕户人均收入1 527元。10张以上的养蚕大户9个,6张以上的养蚕示范户50个,售茧收入超3万元的2户,超1万元的15户。从槐树湾乡近年来蚕桑生产的发展来看,政府重视,技术人员长期、认真、有效的服务,是实现该产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2.2 桑茧丝绸行业要坚持一体化的产业道路

蚕茧是缫丝工业的原料。蚕茧生产和缫丝加工业必须要一体化,为蚕农的蚕茧销售提供市场保证,减少流通环节,使农工双方得益,不仅有利于稳定蚕茧生产和缫丝企业,有利于蚕农对蚕桑生产的规模化投入,还有利于促使缫丝企业从蚕品种选择到蚕桑生产技术等方面直接给原料生产基地以支持,促进蚕茧质量的提高。在未来的几年里,要结合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项目工程,提高集约化程度,引导现有的主体企业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向原料生产延伸,走贸工农一体化道路,逐步形成2~3家规模化、优质化的茧丝绸龙头企业。

2.3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职能

在推行丝绸企业走贸工农一体化之路中,政府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彻底转变职能。制订出既符合县情实际,又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产业宏观规划,在行业指导、市场监管及规范经营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为了保证扶优扶强,应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缫丝企业市场准入制度,明确金寨县缫丝企业主体不得低于5组自动缫丝规模,桑园基地面积达到1万亩,并与蚕农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等,达不到标准和要求的企业,自行退出主体资格。

2.4 进一步深化桑茧丝绸区域一体化改革

根据皖政办[2004]13号文件精神,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桑茧丝绸区域一体化改革。一是整合现有区域一体化主体,按照贸工农一体化的要求,全县确定2~3个区域一体化主体企业,通过市场行为,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桑茧丝绸区域一体化新机制;二是加快蚕农合作组织建设步伐,切实保护蚕农利益,在企业与蚕农、企业与政府之间建立相互沟通、协调的纽带;三是加强机构建设。对现行桑茧丝绸产业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形成精简、高效的办事机构,纳入同级财政,实行目标管理,把政府推动和市场导向结合起来,促进产业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中政府的推动、引导和调控职能。

3 结 语

随着国家对茧丝市场供求调控手段及流通领域经营规范管理的不断加强,未来桑茧丝绸产业必将步入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此,“十二五”期间,要坚定发展桑茧丝绸产业的信心,不断创新经营机制,深化产业体制改革,扶优扶强,稳步实现金寨县桑茧丝绸产业的新跨越。

Thoughts on development of mulberry silk industry in Jinzhai

CHEN Xin
(Sand and Gravel Administrative Off i ce of Jinzhai County, Jinzhai 237300,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ctuality of Jinzhai mulberry silk's development during the 11thFive-year Plan,This paper proposes to strengthen conf i dence, continuous innovation, deepen reform, and steadily to achieve a new leap of Jinzhai mulberry silk industry development during the 12thFive-year Plan.

Mulberry silk industr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Jinzhai

F426.81

B

1001-7003(2011)04-0069-02

2010-12-29

陈昕(1968― ),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茧丝绸基础产业的管理与研究。

猜你喜欢

缫丝金寨县蚕农
家蚕单粒缫丝质评价体系初报
安徽省教育厅到六安金寨县调研智慧学校建设
躲雨
安徽省金寨县香炉尖-石家湾饰面用花岗岩矿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山区地区小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
嫘祖缫丝
桐乡市蚕桑生产与缫丝业现状调查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缫丝张力对丝纤维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蚕农侯大国诗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