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解析“飞船撞彗星”

2011-04-14吴红梅

科技视界 2011年14期
关键词:彗星太阳系天体

■吴红梅

飞船撞彗星?这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的人为“天体大冲撞”在浩瀚宇宙上演。美国向“腾佩尔1号”彗星发射了一架重达350公斤的 “导弹飞船”,并于2005年7月4日以每小时3.7万公里的速度冲向彗星。这一消息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飞船撞彗星将给人类带来什么,其意义何在?

著名天文学家、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告诉记者,科学家导演的这场天体大碰撞,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借研究彗星物质以探索地球的成因。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如果将地球的历史看作一本400多页的厚书,那么由于岩浆运动等地质作用,前100页已经缺失,也就是说地球这本书是“残本”。而彗星是由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的冰、气体、尘土等原始碎片组成,并且就像放进了时间“保鲜箱”,其内部物质45亿年来几乎没有变化过,被认为是了解地球等太阳系星体及生命物质构成的重要“钥匙”。因此研究彗星这一原始天体,可帮助人类掌握地球起源的“第一手资料”。届时,科学家通过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就像“验血”一样,探知分析彗星究竟包含哪些物质。

王思潮说,从地球演化的进程看,导致全球性重大灾害的外来天体撞击大约1千万年发生一次,局部地区遭遇的撞击则概率大为上升。而随着科技进步,彗星撞击地球已成为目前人类唯一可以提前预知的天象灾害,因此,通过飞船撞彗星,可观测研究如何人为改变彗星运行轨道,以便在将来遇到彗星撞地球威胁时“派上用场”。

据估计,飞船撞彗星将在彗星上形成100多米的深坑。虽然爆炸惊天动地,王思潮说,但由于“事发现场”远在上亿公里之外,与地球有绝对的“安全距离”,因此人们毫无安全之虞。另外,除了通过天文望远镜可观察大碰撞的壮观场面外,市民甚至仅用双筒望远镜就可以欣赏到撞击后形成的明亮光环。

猜你喜欢

彗星太阳系天体
出发!炸掉那颗彗星
在太阳系游山玩水
彗星
太阳系的今天
太阳系中的小天体
勇闯太阳系
测量遥远天体的秘籍
一分钟认识深空天体
新天体类型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