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的内涵、底蕴及其当代价值

2011-04-13纯,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忧患中国共产党发展

何 纯,黄 海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的内涵、底蕴及其当代价值

何 纯,黄 海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十七届四中全会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央领导再次高度强调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作为新时期党中央对全体党员的基本要求和时代号召,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具有八大主要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和唯物辨证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产物,是党的第四代领导的集体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忧患思想的继承发展,是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现实问题和时代诉求的科学概要,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当代价值。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价值

近年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告诫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1](P54),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2](P10),再次将具备忧患意识上升到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新高度。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时代内涵的梳理,阐明新时期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的思想源泉与当代价值。

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的重要内容

新时期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如何具备忧患之识,常怀忧患之思,践行忧患之为,是摆在全体党员面前的现实重大课题,应当具有的忧患意识多种多样,应当践行的忧患行为也多种多样,当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社会动乱之忧

古今中外的历史都曾经证明并且将继续证明:社会稳定,是国家发展之基;社会动乱,是百姓幸福之魇。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为结束社会动乱、实现社会稳定创造了制度条件和社会基础。但社会稳定的实现既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一地一域之事。在社会主义社会,整体和局部都有出现社会动乱的可能。十年“文革”、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清醒地提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社会动乱的忧患,任何时候都要强调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正是如此,“稳定压倒一切”等一系列论断鲜明体现了邓小平、江泽民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动乱问题上强烈的忧患意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这是新形势下我们党不满足于成绩和现状,在成就面前清醒地看到不足,在安定中虑及存在危险,体现了社会主体的精神自觉和执政党执政治国的精神境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动乱忧患意识的进一步升华。

2.民族分裂之忧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内国际各种因素的影响,民族分裂的危险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为了维护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人怀着强烈的民族分裂忧患意识,始终如一,殚精竭虑,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与各种分裂势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推进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目前仍有源于西藏、新疆、台湾等民族分裂问题和祖国统一问题的存在。因此,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主义,实现祖国统一就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立场。

3.贫穷落后之忧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始就致力于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中国共产党人在怎样发展中国的认识观上也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和升华,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刻的哲学理性。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执政地位靠发展来巩固,党的先进性靠发展来贯彻,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靠发展来推进。因此,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给广大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实现科学、全面、可持续发展,始终是摆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忧患问题。

4.环境恶化之忧

生态和谐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不仅是发展的保障,更是生存的基础。曾几何时,由于我们严重缺乏生态意识,严重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严重忽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导致我们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河流泛滥、荒漠蔓延、风沙肆虐。环境恶化的阴霾开始笼罩中华大地,时刻威胁社会主义大厦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以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意识到了传统发展以拼资源、拼消耗来追求经济增长方式的危害性。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率先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领导集体进一步表现出深刻的生态忧患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指出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安全和人类的健康幸福为代价,必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5.民生疾苦之忧

中国共产党人的民生忧患,缘起于对民生重要性的正确认识,缘起于对历史上民不聊生导致政权发生周期性更迭的教训总结,缘起于对当今中国民生疾苦的切肤之痛。当前,中国正处于加快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积极化解和应对各种矛盾的重要关口,民生幸福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抓住民生问题和民生幸福,也就是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为此,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所提出的“以人为本”,所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所践行的亲民爱民之举无不彰显出深深的民生忧患情怀。

6.腐败蜕变之忧

腐败之忧是当前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并得到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腐败现象也呈蔓延之势,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陷阱。从涉及的领域来看,腐败已不再局限于某个行业、某个局部地方,而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诸多层面,腐败行为日渐突出。腐败案件的数量趋于增长,卷入腐败活动的人员规模趋于增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紧密敲响反腐新战鼓,要求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强调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再次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腐败蜕变的深刻忧患。

7.道德滑坡之忧

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新形势下社会风气败坏和道德伦理失范的道德滑坡问题,中国共产党人高度忧思和高度重视,敢于面对道德之忧,勇于拯救道德之患,从《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到《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再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都反映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充满忧患、充满睿智的道德重建意识与举措。进入新世纪,面对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冲突,依靠传统威权以及法律等技术手段,也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现代化的高速列车,已不再是“技治主义”手段所能驾驭,需要引入更多的人文理念,从道德和政治层面解决社会难题。有鉴于此,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重建社会道德标尺。

8.信念动摇之忧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社会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并趋于严重。各种思潮在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与处于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企图影响中国社会发展走向。这些思潮的强劲挑战使马克思主义处于一种可能失去原有的号召力、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危险境遇。对此,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表示出极大的忧虑,从反“和平演变”到反“资产阶级自由化”,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为预防理想信念的动摇、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殚精竭虑。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努力实现与多样化的社会思想相统一,在求同存异中推进社会和谐,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刻体现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忧患。

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的思想源泉

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是新时期党中央对全体党员的基本要求和时代号召。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思想并非一时之为,一念之兴,而是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和唯物辨证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产物,是党的四代领导集体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忧患思想的继承发展,是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现实问题和时代诉求的科学概要,体现深刻的时代背景,具有深刻的思想渊源。

1.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和唯物辨证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产物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忧患意识是主体对客体发展规律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包含了对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科学预见与不断创新,具有预见性、前瞻性和变革性等特点。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是对我们党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新时期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要有忧患意识。只有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才能辩证地看待形势,辩证地看待成绩,勇于直面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走错路,不走弯路,不走回头路。因此,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境界,是清醒的忧患、自觉的忧患、前瞻的忧患。

2.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忧患思想的继承发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早在春秋时期,《左传》中便有“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之说,《周易》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贞观治要》云,“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呼唤,更是表达了古代忧患意识中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境界之真谛。古圣先贤的这些警言警语,是从当时复杂的社会政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蕴含着社会政治中“存亡”、“安危”、“治乱”等相互对立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反复证明: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居安思危,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政治建设清明、社会发展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3.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是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现实问题和时代诉求的科学概要

我们党的性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现阶段的社会问题矛盾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具备忧患意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政治环境、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决定了我们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骄不躁,奋发进取,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从国内外经济形势来看,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由于受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提高、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重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正值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国际上,面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经济危机,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人类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从政治环境来看,步入新世纪,国际形势总的来说趋于缓和,但由于霸权主义的横行与一极、多极格局之争,宗教极端主义的滥殇与恐怖主义、民族分裂势力的肆虐,战争阴云一刻也未曾散去。由于历史和地缘等多种复杂因素的集合,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中印边境问题和台湾统一问题已渐成我国的肘腑之患,加之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依然不死,各种反动分裂势力也蠢蠢欲动,稍有处理不当,便有可能引发争端,并进而引起局部冲突甚至战争。从社会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已经保持了30年的高速度发展,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但是我国仍然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社会差距越来越大。

忧则兴,预则立。当前,我们面临着很多的新困难和新问题,出现了很多的新风险与新考验,针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江泽民到胡锦涛,立足马克思主义、继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针对现实问题,我们党一直充满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心忧全党,心忧全民,心忧天下,以民族复兴、国家兴盛、人民兴旺为己任,体现了忧患意识思想的最高境界。

三、增强忧患意识的当代价值

坚持居安思危,加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向全党发出的号召和要求,既是我们党保持高度政治警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保持理智清醒头脑的深刻体现,既有深刻的思想源泉,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是增强忧患意识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3](P380);江泽民同志说“讲忧患意识,首先要忧党”[4](P517);胡锦涛同志更是多次深刻论述了增强忧患意识与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关系:“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因此,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充满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增强忧患意识,继续巩固国防,积极预防和处理突发性灾害事件。“落后就会挨打”,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爱好和平的民族,坚持以和为贵、以和为美的国际交往价值观,从不主动侵犯别国的领土与主权,但也不会畏惧侵略和战争。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凡是繁荣昌盛的时期,都是国富兵强的盛世;反之则是屈辱、衰败、落后和挨打的时期。国家发展的长远战略,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领土、领海与国家统一问题的最终解决,要求中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虽然我们不会主动使用武力解决领土、领海争端和国家统一问题,但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力支持作后盾,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家统一就是一句空话。历史就是这样:当你具备战争能力时,战争往往远远地离开你;当你不具备战争能力时,战争往往就会找上门来。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唯有作好最坏的打算,才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

增强忧患意识,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导致全球经济失衡正在加剧,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党一直以来在国际问题上所持的坚定立场,也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美好前景的展望,体现了我党“忧天下”、“负责任”的大国胸怀。2008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连续出席二十国集团会议和APEC会议,并多次强调:中国将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加强合作,努力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必将进一步加强,中国必将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历史经验来看,订立规则通常都是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的专利。而其他国家,虽然希望取得一定的话语权,但其提议往往只能沦为草稿。越是这样,我们越要高瞻远瞩、谦虚谨慎和处事周全。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中,国运和人生一样,决定命运的抉择往往是非同寻常局面下的果断取舍,我们在制定和展望反危机的国际合作过程中,需要着眼于危机后的世界安排,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以自信豪迈的姿态登上世界舞台。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On Connotation,Inside Information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of Chinese Communists’Suffering Consciousness

HE Chun,HUANG Hai
(Hu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hangsha,Hunan 410003,China)

During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Seven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the new fourth contral authorities leading collective with Hu Jintao as the core have highlighted that,Chinese Communists should often think of danger in times of safety,and strengthen suffering consciousness.They should concern and worry about the Party,and perform the obligation of booming the Party constantly.Being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CCP and the call of the times,Chinese Communists’suffering consciousness mainly have eight connotations.They are not only the ideological product of Marxism history materialistic view and materialist dialectics,but also the wisdom crystallization with same origin of the four generations’collectiv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At the same time,they ar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uffering theory from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ese nation,and the scientific outline to respond to the realistic problem and the era deman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Research on this topic has a great and profound contemporary value.

Chinese Communists;suffering consciousness;contemporary value

D261

A

1000-2529(2011)05-0079-04

2011-04-12

何 纯(1980-),女,湖南南县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黄 海(1976-),男,湖南岳阳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

(责任编校:文 一)

猜你喜欢

忧患中国共产党发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画里有话
哲理漫画
青春1919:心怀忧患、担当奋斗的湖南青年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忧患、悲悯、历史沧桑感——我读杨强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