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屏风颗粒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2011-04-13黄连凤

山东医药 2011年25期
关键词:肥大细胞风团斯汀

黄连凤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济南250101)

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2008年1月~2010年5月,我们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8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89例患者中,男64例、女25例,年龄16~65(34.2±4.21)岁,病程 6 个月 ~25 a,均有皮肤风团及瘙痒症状。患者1个月内未服用长效糖皮质激素,1周内未服用抗组胺药物或免疫抑制剂等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血清IgE≥113 U/L,非孕期或哺乳期。按就诊顺序将其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4例,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口服咪唑斯汀10 mg/(d·次),连服2周;2周后改10 mg、2 d一次,连服2周,共6周。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玉屏风颗粒(广东环球制药厂生产)5 g、3次/d,连服6周。治疗前后,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gE。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风团及瘙痒症状全部消失,随访2个月无复发;显效:风团及瘙痒症状全部消失,停药后复发,但瘙痒明显减轻,风团减少大于20个/d;有效:发作次数减少,瘙痒缓解和(或)风团减少大于10个/d;无效:发作次数无明显变化,瘙痒无明显减轻和(或)风团小于10个/d。

结果:①临床疗效:治疗6周后,治疗组治愈37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5%;对照组分别为28、7、6、3 例,总有效率 79.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血清IgE变化: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gE 分别为(405.25 ±88.45)、(146.21 ±29.46)U/L,对照组分别为(435.67±34.65)、(231.23 ±43.90)U/L,两组治疗后血清IgE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讨论:近年研究表明,约50%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与其免疫功能相关,IgE介导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参与其发病机制。IgE抗体是亲细胞性抗体,吸附于组织的肥大细胞或血中嗜碱性粒细胞或其表面受体上,当机体遇到同一抗原时,则在肥大细胞表面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肥大细胞等脱颗粒反应,释放化学介质,导致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有研究发现,30%~50%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有高亲和力IgE受体。咪唑斯汀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研究表明,其既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也能抑制肥大细胞内花生四烯酸代谢的5-脂氧合酶作用,减少白三烯等炎症介质生成;抑制嗜碱性粒细胞表面CD63表达及花生四烯酸诱发的水肿,发挥抗过敏性炎症介质的作用。

中医称慢性荨麻疹为“瘾疹”,属禀赋不耐,脾肺虚弱。玉屏风颗粒的主要功能为益气、固表、止汗,能改善肺卫气虚者的免疫功能。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玉屏风颗粒能抑制IgE产生及肥大细胞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对Ⅰ型变态反应有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CD3、CD4细胞及IL-2、IL-2R,降低其CD8细胞,提高CD4/CD8及Th1/Th2比值,抑制Th2细胞过度表达,有增强NK细胞活性作用,从而起到免疫调节剂的作用。本研究显示,治疗组加用玉屏风颗粒治疗6周后,血清IgE明显降低,风团及瘙痒症状明显改善,复发明显减少。提示玉屏风颗粒能调节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免疫状态,减少其复发,血清IgE水平可作为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疗效的指标之一。

猜你喜欢

肥大细胞风团斯汀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肥大细胞活化综合征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凯帕斯汀《变奏曲》的特点及启发
炎琥宁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
依巴斯汀联合胱氨酸、卤米松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肥大细胞在抗感染免疫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肥大细胞与肾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