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汤剂后下药物的分类及煎煮方法探讨

2011-04-13

世界中医药 2011年2期
关键词:泻下煎药钩藤

张 佩 英

(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三八路1号,253014)

中医药教学

中药汤剂后下药物的分类及煎煮方法探讨

张 佩 英

(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三八路1号,253014)

中药汤剂;后下药;煎煮方法

中药汤剂是由1种或多种中药混合加水,经过煎煮后去渣取汁而成的液体制剂,是中医药史上应用最早的剂型。在临床应用中,有些中药汤剂要求用特殊的煎药方法制备,包括合煎、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后下药大都质轻,含有挥发性成分,有效成分在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宜久煎,因此需后下,待其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如薄荷、番泻叶、紫苏叶、白豆蔻、大黄、砂仁、鱼腥草、钩藤、苦杏仁、木香等。中药汤剂是传统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剂型,汤剂的煎法、煎药质量的好坏,对药物的疗效影响很大,如果制备不当,则影响汤剂质量,收不到治疗效果。从古至今,许多医药学家对此都很重视,所以要根据后下药物所含成分的性质选择煎药方法,以避免有效成分损失、破坏,保留药效,满足患者需要。笔者根据多年的医药研究经验,现对后下药物的煎煮方法探讨如下。

1 后下药物分类

按照中药成分在煎药过程中的变化,后下药物主要分为3类[1],即有效成分受热易挥发的药物、有效成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煎煮时间越长毒性越大的药物。我们探讨一些方法,既不能让药物的药效损失,又要避免药物的毒性伤害身体健康。

1.1 有效成分受热易挥发的药物 芳香性中药均含挥发油,一般认为,久煎使其气味挥发,有效成分损失而影响疗效,因此煎煮宜后下。薄荷用文火煎煮2.5min左右,煎剂中的薄荷脑和薄荷酮含量达到高峰,煎煮10min后二者含量消失过半。芳香性药材白豆蔻在制汤时,应采用浸泡煎煮的方法,以煎煮2min左右为宜。砂仁在煎煮5min时挥发油煎出率最高。肉桂在制汤时,应采用浸泡煎煮的方法,以煎煮10min左右为宜。这些药物入汤剂宜后下。

1.2 有效成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 有些中药的有效成分久煎或受热后易破坏或分解,在煎煮过程中应后下,如大黄、钩藤、苦杏仁、紫苏叶、木香、番泻叶、鱼腥草等。大黄中泻下的有效成分是双蒽酮苷,久煎后多被破坏,泻下作用大为减弱,因此,取大黄泻下之功时,常须后下。大黄在煎煮15min时总蒽醌的含量最高,是用于泻下煎煮的最佳时间。钩藤所含钩藤碱及异钩藤碱分子中均含有酯键,在煮沸过程中会发生水解反应,钩藤煎煮时间超过40min,生物碱煎出量就下降。苦杏仁在水煎5~20min范围内,苦杏仁苷提取率随提取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当提取时间为20min时,提取率达到最高值。紫苏叶、木香煎煮时间不能超过20min。番泻叶主要用于泻下导滞,其有效成分为结合性蒽苷,这些苷类成分对热不稳定,长时间煎煮易分解为几乎无泻下作用的游离蒽醌,使泻下的功效降低。番泻叶以20倍的水量80℃的水温,浸泡1h为宜。鱼腥草煎煮时间超过20min清热解毒的作用下降,这些药物水煎时宜后下。

1.3 煎煮时间越长毒性越大的药物 山豆根味苦,性寒,无毒,归肺经,为治咽喉肿痛的首选药,临床上常单味煎汤服用或配伍玄参、射干等。有关资料证明:山豆根内所含的苦参碱-甲基金雀花碱有较强的毒性,过量服用后可导致中毒,出现头痛、呕吐、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重则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山豆根虽本身无毒,但本品有体内蓄积作用,临床使用不得超过10g。山豆根入煎剂煎煮时间越长,其毒性也越大,为减轻毒性,故水煎时宜后下。

2 后下药的煎煮方法

2.1 后下药的传统煎药法 传统煎药法大都以砂锅、瓦罐、不锈钢锅等为煎药器具,将药材浸泡一段时间后采用二煎方法。对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及有效成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一般在一煎中后下,二煎与他药群煎,以避免此类药物有效成分受热后挥发损失或受热时间长被破坏而损耗;但药物后下省略了浸泡的过程,将药物直接加入沸水中煎煮,使药材骤然受热,使其表面所含的蛋白质凝固,细胞壁变硬,不利于水分的渗入和有效成分的溶出,从而降低药效。我们用掺冷水法,具体是在汤剂其他药物煎煮10~20min以后,先在煎好的药液中加入80~100mL冷水,使药液降温,再加入后下药与其他药物一起煎煮10~15min即可。根据后下药的特征久煎则气味走失,减低疗效,汤药煎至20min以后,则汤液正处于100℃以上高温,在此时将后下药放入,不仅得不到预先浸泡时间,直接接触高温药液的后下药有效成分将随沸腾的蒸气走失。所以掺冷水法既可使后下药得到短时间浸泡机会,又能使其有效成分不致走失,提高了汤液质量。

2.2 后下药的现代煎药法 汤剂是传统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剂型,煎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的疗效,古今医家对此都非常重视[2]。明代药学家李时珍就有“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的论述,清代徐灵胎亦说:“煎药之法,最宜深究,药之效不效,全在于此。”所以煎药的质量非常重要。中药后下作为煎制中药汤剂的一种煎法,有助于防止药物挥发性成分的散失和有效成分的破坏、分解,保留汤剂中药物有效成分,保证煎药质量。但是传统煎药方法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能源消耗大,所制汤液不符合卫生要求。许多患者缺乏汤剂煎煮的基本常识,操作不规范,常因煎煮方法不当而影响疗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砂锅煎药已难以满足现代人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模式要求,煎药机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电煎药机快速、卫生、环保。但是电煎药机在应用过程中也不宜所有药物一锅煎,而是要根据药物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煎药方式,以达到药材有效成分的最大煎出目的,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以电煎药机煎煮后下药物时,要根据煎药机的类型及后下药物所含成分的性质来科学的选择煎药方法,以避免有效成分损失,保留药效。虽然现在有常压煎药机、常压循环煎药机、手动挤压煎药机、电动挤压煎药机、高压密闭煎药机等多种机型,但对于煎药机煎煮后下药的煎药质量仍存在着许多争议。现介绍两种常用煎药机煎煮后下药的方法。1)常压煎药机。常压煎药机煎药过程类似砂锅煎药,不同的是能源由煤、天然气等变为电能。煎药时常压煎药机整体是一个敞开系统,没有压力,煎药过程中可以开盖,煎煮后下药时,可以参考传统砂锅的煎煮方法,在其他药即将煎成前几分钟加入即可,对于受热易分解破坏的成分如大黄的结合性蒽醌、钩藤的生物碱异钩藤碱、杏仁的苦杏仁苷等,用常压煎药机时采用后下法。2)高压煎药机。高压煎药机煎药时,整体处于密闭状态,内部温度和压力都高于常压煎药状态,因此煎药过程中不能开盖,以免发生危险。这就要求后下药只能和其他药同时煎煮,不能像常压煎药机和砂锅在煎药过程中开盖加入进行煎煮。对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如薄荷、白豆蔻等,用高压煎药机可选择与群药一起一次煎煮的方式,由于煎药温度和压力的增加,有效成分更易煎出,此外煎煮过程中高压煎药机处于密闭状态,阻止了挥发性药物的药效损失,提高了有效成分的煎出率;但是对于有效成分受热不稳定的后下药如大黄、钩藤等,高温高压加快了有效成分的破坏或分解[3],降低了此类后下药有效成分煎出率,可在其他药即将煎成进入包装机后,把此类后下药放入包装机内再煎煮几分钟后,包装即可。

煎煮中药汤剂加水量应为中药成分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的总和。一般以水将中药成分(适当加压)淹没过2cm为宜。在煎药过程中随时调整煎药火候,先用急火至药汤煮沸后,改用文火,点加少许冷水,再加入后下药,煎煮法有一定的原则性、灵活性。现代汤药煎法报道很多,在医疗部门,从事药业工作者,应按处方医嘱进行煎煮,须分别处理的药物,应按照规定煎煮,切勿单纯为提高工作效率而草率从事,以致影响疗效。综上所述,后下作为一种特殊的煎药方法,对煎药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要采取科学的煎药方法,发挥中药最大的效能,保证所有药物充分溶出有效成分,防止部分药效走失,提高煎液质量和保证临床疗效。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5-168.

[2]叶定江,原思通.中药炮制学辞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226-283.

[3]李学林,唐进法,孟祥乐.应用电煎药机煎煮后下药物的方法.中医研究究,2008,21(5):20.

(2010 -03 -29 收稿)

猜你喜欢

泻下煎药钩藤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太阳
为老父煎药(外三首)
华钩藤研究综述
华亭大黄泻下作用研究*
中药药理学泻下药概述部分对比分析教学法的应用※
如何计算煎药的时间
中医院中药煎药室医院感染源的识别及应对措施
煎药机煎药与传统煎药质量比较研究※
HPLC测定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异钩藤碱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