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外治法治疗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31例

2011-04-13左明焕李泉旺刘传波胡凯文

世界中医药 2011年2期
关键词:胃瘫外治法胃管

左明焕 孙 韬 姜 敏 李泉旺 刘传波 胡凯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星园一区6号,100078)

中医外治法治疗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31例

左明焕 孙 韬 姜 敏 李泉旺 刘传波 胡凯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星园一区6号,100078)

肿瘤术后胃瘫综合症/中医外治法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手术后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排空延缓,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疾病。因其特征是胃排空速度延迟,故也称“胃排空延迟症”“胃瘫”,表现为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甚至不能进食。腹部肿瘤特别是胃癌、食管癌、胰腺癌、结肠癌等术后易发生。我们采用中药外敷加艾灸法、灌肠法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1例患者,在外院肿瘤外科接受肿瘤切除手术。其中胃癌18例、食管癌7例、下咽癌1例、胰腺癌3例、结肠癌2例。年龄38~66岁,平均52岁,男性17例,女性4例。术后5~7天拔除胃管并进流质饮食,之后逐渐出现上腹饱胀、嗳气、泛酸、呕吐胃液,不能进食,肛门排气少,体检可见上腹部饱满、轻微压痛、胃振水音、肠鸣音减弱。病程10~45天。外院治疗情况:给予输液、营养支持疗法、胃肠减压、胃肠动力药、肥皂水灌肠等无改善;外院均行胃镜检查,提示胃内大量胃液潴留,部分吻合口水肿,但胃镜能顺畅通过,排除胃流出道梗阻。合并疾病情况:均无严重糖尿病。

1.2 诊断标准[1]1)术后患者已排气,拔除胃管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后发生恶心、呕吐、中上腹饱胀,体检发现胃振水音;2)胃引流量每日超过600~800mL,并持续6~10d或更久;3)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4)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5)无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6)术后未应用影响胃平滑肌收缩的药物;7)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 禁食水、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足量营养支持等。

2.2 中医外治 采用中药外敷、中药灌肠、灸法治疗。

2.2.1 中药外敷 方药:木香、香附、丁香、厚朴、枳壳、姜半夏各20g,穿山甲10g,当归10g。如脘腹畏寒重,加乌药20g,干姜、肉桂各10g;大便不通,加枳实20g;疼痛加白芍、延胡索各20g。研成细末,混匀,以蜂蜜或油调成糊状药膏备用。敷药方法:选上脘、中脘、下脘、神阙穴为贴敷点,敷药时用温水清洗局部穴位后,以鲜姜片轻擦穴位,再外敷上述药膏,外敷面积5cm×5cm,敷药厚度约为2mm,敷盖纱布,在纱布上再敷盖一层塑料薄膜,用无纺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

2.2.2 灸法 隔上述外敷药膏艾灸,灸时揭去上面的纱布及薄膜,也可隔姜灸,另配灸足三里穴,每次灸20~30min,每日2次。

2.2.3 中药灌肠 灌肠方:枳实、枳壳、厚朴、槟榔、乌药、桔梗、姜半夏。灌肠方法:用第一、第二煎混合药液200mL作灌肠用,每日灌肠2次,每次100mL。药液温度以39℃~41℃为宜;插入肛管深度15~20cm;插入后将药液滴入,灌肠后,嘱患者先左侧卧,后右侧卧,最后平卧30min再起床,使药液均匀地分布在肠腔内,保留1h以上,利于药液充分吸收,更好地发挥作用。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时间,以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拔出胃管可进食为准。观察时间为4周。另观察外敷治疗后局部皮肤有无过敏反应及其程度。

4 治疗效果

本组31例中15例1周内症状完全消失,拔除胃管,恢复饮食;8例2周内症状完全消失,拔除胃管,恢复饮食;7例4周内症状消失,拔除胃管,恢复饮食,总有效率96.77%。无皮肤过敏反应。

5 讨论

术后胃瘫综合征归属于中医“痞满”“呕吐”等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生机制为手术致使中焦受损,气机不畅,运化失司,升降失常,痞塞不通,胀满不行,逆而不顺。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以行气化瘀、降逆消导为主要治则;药物直接通过皮肤、黏膜吸收,加艾灸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起效快,疗效直接,弥补了胃瘫患者口服药困难的缺陷。

外敷选药多用归经脾胃、大肠,辛散、温通之品。常用药有木香、香附、丁香、厚朴、枳实、枳壳、姜半夏、乌药、干姜、肉桂等,健脾理气、温通行气化瘀,用治脾胃大肠气滞之证;炮穿山甲、当归、延胡索行气活血化瘀,炮穿山甲归经肝胃,祛瘀行气活血,性善走窜,消肿排脓,用于术后气滞血瘀效亦佳。中药外敷多选辛香走窜之品,如丁香、木香、干姜等,健脾开胃,芳香理气,活血止痛。经络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与皮肤肌腠相连,内与五脏六腑相接,选胃之募穴中脘及上脘、下脘、神阙穴,外敷中药并艾灸,加灸胃之合穴足三里,既温通经络、疏通胃气,又通过经络使药物充分发挥其功效。中药灌肠方以行气导滞为主,特别是加入桔梗,降中有升,升降平衡,使气机调畅。以上方法合用,温通行气、化瘀通腑,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术后胃瘫综合征为非机械性梗阻的功能性疾病,可能由于炎症水肿粘连等原因造成。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采用中医药治疗,尤其是外治法,具有作用直接、疗效好、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等优势,值得推广。

[1]吴中平.腹部术后胃瘫诊断与治疗7例.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121-122.

(2011 -01 -07 收稿)

猜你喜欢

胃瘫外治法胃管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中医外治法应对早期麦粒肿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术后胃瘫怎么办?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护理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