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分类学多实践教学方式的探索

2011-04-13欧祖兰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分类学实验课标本

欧祖兰

(合肥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安徽合肥 230601)

植物分类学多实践教学方式的探索

欧祖兰

(合肥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安徽合肥 230601)

为让学生学好植物分类学这门内容复杂、知识枯燥的课程,以及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笔者认为在植物分类学教学中应尽量增加让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并在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野外实习、科技活动等环节中进行了多实践教学方式的探索。

植物分类学;多实践教学方式;应用型人才

1 前言

植物分类学是许多综合性大学、农林及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目前,在学习植物分类学的学生中普遍流传着“分类、分类,越分越累”[1]。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由于植物分类学内容复杂、知识枯燥,另一方面是由于植物分类学是一门感性认识很强的学科,而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往往学习形式单调,实践机会较少。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必须要让更多实践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对活体植物进行看、摸、闻来感受植物的特征,同时让学生在教学中有机会走进大自然参与实践,另外,还要让学生有机会应用植物分类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有关问题。随着许多院校明确了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定位,在植物分类学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已是势在必行。以下便是笔者在植物分类学教学各环节中进行的一些探索。

2 理论课环节

2.1 在理论教学中引入丰富植物图片

对植物分类学的教学,最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借助多媒体,可以把植物花、果实等重要形态特征以照片形式展示给学生看。如在讲到毛茛科的时候,一些学生对果实形态学术语“聚合果”理解不透,这时笔者便把在大别山天堂寨拍到的乌头聚合蓇葖果照片展示给学生看,又如讲到壳斗科的时候,学生对壳斗的印象不直观,笔者便把板栗的坚果和坚果外边的呈刺状的壳斗照片展示给他们看,还有讲到葫芦科的时候,当通过多媒体把葫芦科中学生们熟悉的黄瓜、冬瓜、南瓜、丝瓜、苦瓜、西瓜等蔬菜水果照片展示给他们看的时候,立刻就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并很容易让他们明白身边自己所接触的许多蔬果原来都是属于葫芦科的。

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引入丰富植物图片,不仅使植物特征更直观,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

2.2 带新鲜标本到课堂

对于学习抽象的知识,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如果在课堂学习中让他们看到实物,他们会即时产生兴奋点。罗利群[2]说到“眼见为实”中的“见”就是实践的开始。因此,在植物分类学理论课程上,学生看到老师手拿的应用于教学的一根枝条,一朵花,一片叶子就是一种简单的实践。笔者充分利用新鲜标本进行教学,如讲木兰科的时候,会摘上一些紫玉兰、深山含笑新鲜标本到教室,告诉学生这些植物就是木兰科的紫玉兰、深山含笑,同时现场讲解这些植物的特征,并引入到该科属的主要特征。通过具体的实物,学生一下子就能把握住了雌蕊离生的情况,环状的托叶痕长在哪里,并了解到木兰属和含笑属之间的区别:木兰属植物花顶生,雌蕊群无柄,含笑属植物花腋生,雌蕊群有柄。

若带到教室的标本来自校园的绿化植物,在不宜过多采集的情况下,笔者会告诉学生该种植物在校园哪个地方种植有,让学生课后进一步观察,若课堂上讲解应用的标本为杂草,校园周边来源多如泽漆、水蓼等,笔者会带领学生提前准备较多标本,以便学生人手一份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带新鲜标本到课堂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学生利用具有可视、可触、可闻甚至可尝的活体材料牢固地记住该科的主要特征。

2.3 理论课堂时留一些时间进行现场直观教学

带新鲜标本到课堂进行教学是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生动、有趣、感性认识的教学过程。当带到课堂的新鲜的植物标本有限的时候,可以直接地进行现场教学,把学习的课堂由狭小的教室延伸到广阔的自然空间。如笔者在理论课堂上讲述了蔷薇科之后,学生对该科及各亚科的重要特征已有认识,那么在下课之前笔者就留一些时间领着学生到离教室较近的梅花、桃花、石楠、贴梗海棠、月季等进一步观察。理论课堂时留一些时间及时让学生参与实践,学生可以及时印证学到的科属特征或具体植物的特征,同时学生对某种植物性状及生长环境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在教室里仅进行抽象教学相比,理论课堂时留一些时间进行现场直观教学更有效,教学效果更好。

3 实验课环节

3.1 让实验课从室内走向室外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是多数实验课在实验室中进行。室内实验课一般是准备一些在理论课堂上讲过的科的代表植物的腊叶标本或浸泡标本,或采集少量新鲜标本让学生观察。这种教学方式有局限性,一方面是实验材料数量有限,另一方面,在室内我们无法了解到植物更多方面的信息,包括它的全面性状、生长环境等等方面。但是,如果让实验课从室内走向室外,学生就可以实地观察到植物的生长环境等方面的信息,如了解到水杉是乔木,它的树皮与杉木树皮一样呈竖条状开裂;八角金盘是灌木,它被种植在林下属荫生植物;红花檵木可以被修剪成球形布置在绿带中,也可以被密植组成色块与金叶女贞等进行搭配。因此在室外进行实验课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在观察植物的时候,笔者并不局限于让学生观察理论教学讲解的30多个科,对遇到的其他科的植物笔者也一同指导他们辨别观察。在室外进行实验课时,笔者会提醒学生不要满足于仅仅知道它是什么植物,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它的分类地位,能正确地运用形态学术语对植物进行描述,同时应重点观察处于花期或果期的植物。因此,让实验课从室内走向室外,可以让学生有更多实践机会以巩固掌握所学知识点。

如果校园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实验课就可以在校园内进行,当然,也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种类丰富的公园、植物园、森林公园作为实验基地。在合肥,逍遥津公园、合肥植物园、长丰生态园、环城公园、大蜀山等都是理想的植物分类学实验基地,笔者曾多次带领学生到这些实验基地进行课程实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2 调整实验课顺序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把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这项实验放到实验课的最后一次。笔者尝试了在第一次分类学实验就开展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与装订这个实验,同时笔者还将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5人),并发放标本夹、草纸、枝剪给每个小组,要求他们在课余时间采集30种植物,每种植物采集2份,并要求对植物进行鉴定。笔者通过探索发现,把该项实验提前来做有其较大优势:一是提前让学生接触采集压制装订标本,让他们对植物分类学产生兴趣;二是学生在学会采集压制装订标本之后,布置定量任务,让学生在空余时间采集压制植物标本,以增加实践的机会;三是可以同步提升学生探索能力,使他们学会使用植物检索表对所接触的植物进行查阅和鉴定。

4 野外实习环节

4.1 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能力

在往年的野外实习中,大多数学生仅仅停留在知晓植物的名称。笔者觉得,经过理论课的学习和校内外几次实验课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科的重要特征,初步学会了对植物形态进行描述,并认识了不少植物及学会了使用植物检索表查阅植物。有了这样的基础,野外实习时,老师可以放手让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及相互讨论来弄清楚植物的分类地位,尤其是对处于花期果期的植物。对于无花无果的植物,如果学生鉴定有困难,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来启发学生。

对于野外实习的考核,以往是仅注重考核对于已知植物名称的记忆能力和植物标本的制作质量,笔者经过探索发现,除了考核上述两环节外,可以增加学生对植物的鉴定能力的考核。考核学生的植物鉴定能力,更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认真观察植物和用形态学术语对植物进行正确描述的能力,以及通过查阅资料识别鉴定植物的能力。

4.2 培养学生高质量完成标本制作能力

一份有价值且质量高的标本,其叶子应平整、不脱落,以及采集记录清楚完整。要获得一份这样的标本,需要在采集标本时对植物进行认真观察填写采集记录,及标本采集之后对其进行精心压制。实习伊始,笔者就强调实习成绩的评价依据之一是标本的质量。教学目标的期望值越高,学生的学习劲头就越高,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标本,他们会注重对标本勤换纸,并在换纸时细心整理标本。在每天对标本进行换纸整理过程中,他们逐渐加深了对植物的印象。为了如实填写采集记录签,学生必须用心去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性状、高度以及叶、花、果实的特征,也正是通过认真观察,学生对植物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养成了细心观察的好习惯。经过野外实习,从学生所采集压制的标本中挑选质量好的进行消毒制成腊叶标本用于补充标本库。标本库标本不断得到积累,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后面的植物分类学教学。

通过培养学生高质量完成标本制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巩固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综合能力。

5 课外科技活动环节

5.1 让植物分类学活动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植物分类学课程一般是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二学期,野外实习一般是在第二学期期末进行,当学生完成野外实习后,就很少接触与植物分类学有关的活动,对植物分类学的知识也就慢慢地淡忘了。基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把植物分类学活动融入到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如在寒暑假让他们回到家乡地开展植物资源调查并采集植物标本,并通过竞赛的形式对他们的实践结果进行评价,会激励他们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学生通过调查植物资源和采集压制装订标本这样的实践活动接触到了更多的植物,巩固了他们所学的植物分类学知识,同时也锻炼了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为以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这样的活动,也有利于标本库收集到各地的标本,因为每年的野外实习基地相对比较固定,而学生来自本省各地甚至全国各地。标本库标本不断地得到积累,也有力地促进植物分类学的教学。

5.2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和标本园建设

一个校园植物种类越丰富,越有利于植物分类学的教学,不管是实验课还是将理论课从室内引向室外的教学过程,都需要有一定的植物种类。因此,笔者认为,校园绿化尽可能种类丰富,尤其是多栽植植物分类学上重要科属的代表性植物及珍稀植物。另外,苗木种植和养护过程均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通过参与到校园植物绿化建设,一方面丰富了学生植物分类学知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校园里拥有标本园,对于学生学习植物分类学是个有利条件。笔者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将一块绿化用地规划为标本园,由生命科学系对标本园进行植物收集,园内尽可能多地收集植物种类。标本园植物种类的收集,除了老师在野外从事科研时对校园缺少的种类进行收集,也可以在野外实习时指导学生进行收集,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家乡进行植物资源调查时带回一些校园内缺少的某科属的代表植物。标本园的面积是有限的,如果标本园已不能容纳更多种类的情况下,可以把标本园的植物作为绿化植物栽种于道路两旁或植于林下、楼后,或点缀于假山、湖边,以促进校园植物更为丰富,并让更多乡土树种在校园绿化中得到应用,同时能够体现地方特色。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和标本园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丰富的校园植物种类又能够让学生在校园内有更多机会进行植物分类学实践。

5.3 引导及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活动

许多学生对于参加各类科技活动的热情都是很高涨的,笔者认为系里要尽可能提供平台,让他们尽可能获得适合自身能力发展的实践机会,如:组织野外实习归来的班级之间开展植物标本大赛,组织植物兴趣小组编写校园内植物名录及为校园植物挂上标签等活动。为让学生得到更多锻炼,老师可以把植物分类学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交给系学生会或植物学兴趣小组来做,以此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集思广益把植物分类学活动办得更好。

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笔者认为可以借助省内乃至全国举办的各种大赛,如科普创意创新大赛、挑战杯大赛这些平台让学生有更多实践机会参加到各种科技活动中。笔者在2010年带领一个学生团队对合肥市住宅小区绿化植物多样性及景观进行调查,该项调查结果在安徽省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参加了上次这个竞赛活动的学生因为有了实践经验,思路明显开阔,积极主动地参加了2011年挑战杯比赛,并为迎接2011年科普大赛做准备。同时,在科技竞赛活动中取得的成绩也激励了身边的同学积极地参与到各种科技竞赛活动中。通过参与科技竞赛活动,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这为他们以后成功就业产生积极影响。

另外,笔者认为还可以借助老师研究项目的平台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我们正在开展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项目,就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的平台。当老师从学生中征集志愿者的时候,许多学生都踊跃报名了。对学生来说,到野外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他们也意识到能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进行实践活动是难得的学习和提高机会,通过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拓宽知识面,实践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培养。因此,老师在开展科研工作的时候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在学校如有机会经过科技活动训练的学生,在应用植物分类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有关问题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准,对以后他们的就业或继续读研深造都是大有帮助的。

6 结束语

我院属应用型本科院校,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和实践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笔者在植物分类学教学中采用的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拓宽专业方向以及提高学生就业后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对于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周 繇.植物分类学教学改革初探[J].生物学杂志,2002,19(4):43-44.

[2] 罗利群.植物学的探究式学习[J].生物学杂志,2008,25(3):75-77.

Exploring multi-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for Plant Taxonomy

OU Zu-lan
(DepartmentofLifeScience,HefeiNormal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Learning plant taxonomy is considered complex and boring for students as lack of practic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the author thinks more practice should be added to the teaching of plant taxonomy,and the multi-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can be employed from the following links:theoretical lesson,experimental lesson,field practice and scientific activities.

plant taxonomy;practice;multi-practice teaching method;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Q949

B

1674-2273(2011)06-0100-04

2011-07-22

欧祖兰(1973-),女,合肥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教师,博士,主要从事植物学课程教学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分类学实验课标本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疫情背景下“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应用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有趣的实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后现代中国植物志的修订——中国山矾科的分类学修订
“自由”的实验课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植物系统分类学》教学改革模式探析——以青海师范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