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对高校知识管理的影响

2011-04-12

关键词:信任校园文化价值观

刘 晔

(1.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一、校园文化对知识管理的影响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在学校的长期发展历史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学风校风、价值取向、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在内的综合体,也可以称为校园组织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增强学校师生的凝聚力,培养健康的校风学风,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具有无可比拟的推动力。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特有的价值观、人生观、认识观和思维模式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校园文化有三大特征:一是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结果。二是渗透性。校园文化存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内心深处和言行举止中,体现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师生的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中。三是传承性。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治校宗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术科研等精神层面的文化,非短期而成,而是历经学校广大教师员工和学子几代人在长期工作学习的互动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

校园文化的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协调、相互依存、互为基础的。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主体,也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最高层次,主要包括被全校师生员工认同的价值取向、生活习惯、行为模式、人际关系等意识形态的内容,是一所学校办学使命、治校宗旨的集中反映,具体体现为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的建设。

高校知识管理是高校师生利用建立校内外知识网络等一切知识资源,实现知识传播、知识创新和知识转化的手段。营造有利于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校园文化,可以提高学校创造价值的能力,进而取得最大办学效益。知识管理之所以依赖于组织文化的变革,是因为知识的共享性。高校知识管理要求高等院校营造开放、信任的组织文化氛围,打破信息流动的壁垒。知识管理只有在团结与宽容的和谐氛围中才能使知识在交叉碰撞中实现知识创新。Baker等认为,尽管一系列技术可以支持知识管理,但是知识管理的成功同改变人们对知识管理具有阻碍作用的行为有密切关系,这些不良行为的改变会使他们的专长和经验能为他人分享:这表明组织文化是知识管理的核心[1]。

就组织文化与知识共享的关系来看,Preffer等提出,创造利于表达、倡导持续不断地进行学习的组织文化有利于知识共享[2]。适合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具有开放、创新、平等、关怀、情感交流、利他以及与环境共生等特征。如果高校能够建立信任、合作的校园文化,扩大广大师生的平等意识,培养和谐、信任的氛围,树立竞争、创新的激励机制,每个教师和学生对知识共享的意愿就会不断增强。当个人这种共享意愿与校园文化的价值观协调一致时,知识管理的障碍就迎刃而解了。就适应知识管理的组织类型来说,学习型组织所具备的共享型组织文化类型或许是最理想的,共享型组织文化将成为未来知识管理环境氛围的目标。但是共享型文化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共享型文化要求组织成员高度认同组织共同愿景。组织愿景是建立在其成员的个人愿景的基础之上的,它需要获得组织成员的最大限度的理解和认同。高校知识管理就是要培育这种信任、开发的共享型校园文化,使每位教师和学生对知识共享的理解与高校进行知识生产、知识创造和知识转化的知识管理价值观趋同。

二、校园文化对高校知识管理的影响途径

知识管理的一般程序可以划分为知识学习、知识创新、知识分享与传播3个步骤,且知识又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Nonaka等把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关系描述为知识的创造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知识创造螺旋,即 SCEI模型[3]。该过程经过了社会化、外部化、综合化和内部化。知识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即高校师生共同分享他们的教学与科研的经验、方法、技能等,进而推动创造新的知识,这就是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外部化(externalization),即把隐性知识利用比喻、类比、演绎推理的方法表达成显性概念的过程,这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分享与传播过程的重要环节。知识的综合化(combination),即将外部化的知识通过排序、分类、编码等信息管理手段,重新划分知识单元体系形成新的知识系统,这是实现知识库管理的过程,是高校为社会服务和实现知识转化的基础。知识的内部化(internalization)是高校师生学习知识过程。知识管理只有通过社会化、外部化、综合化和内部化这样一个闭路循环,才能形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知识才能变成有价值的战略资源。个人通过知识内部化,不断积累和丰富个人知识,这是高校培养人才、提高科研水平的一项重要途径。

(一)校园文化对知识学习的影响

Davenport等认为,组织价值观是知识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拥有者的价值观念、吸收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归纳能力[4]。开放、创新、平等、关怀、利他、热情的校园文化,能使高校师生以开放的情怀与他人交流知识,以谦虚的心态学习知识。内部知识的外部化和外部知识的内部化能够极大地提高师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对知识的判断能力、归纳能力和吸收能力的提高又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杜绝知识管理中的“利我知识观”和“唯我权威观”,前一观点表现为不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后一观点表现为拒绝用一种宽容、开放的心态学习他人的知识。

(二)校园文化对知识生产和知识创新的影响

在知识的生产和创新过程中,校园文化可以影响全校师生对知识的价值判断。高校师生通过判断校园文化所代表的整体价值观、核心利益等与自己的知识价值观进行比较,可以影响其对知识的生产和创新的态度。具体地讲,如果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教师和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一致,师生就会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乐意于信息交流和开展科学研究,从而对知识的生产和创新起到积极的作用。在知识的生产和创新过程中,良好的校园文化为知识的生产和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即对学习的承诺、开放的氛围以及包容的机制的环境。一个大学如果不鼓励创新,就会影响新知识的形成和创造。在倡导合作、信任、共享的校园文化中,平等开放的人际关系会激荡广大师生的思维,从而产生更多的思想和知识。

(三)校园文化对知识传播与分享的影响

一所大学如何组织知识和分享知识均取决于它的价值观,而其价值观又体现在高校的管理制度、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中。有利于知识管理的最有效的校园文化,不仅要重视教师、学生相互之间相互合作、积极交流并彼此建立信任的文化氛围,还要重视组织结构和组织系统等组织文化中的制度和体制建设。从高校管理体系的角度来看,学习型校园文化可以使知识具有更好的渗透性和流动性,过程管理应该朝着推动知识分享、知识转移、知识流动的方向发展,关注的焦点是连续的过程,而不是以任务为导向的短视行为。扁平型的学校管理文化会注重团队协作,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团队精神为知识管理提供宽松的平台,有益于学校知识的流动和共享。只有建立学习型、扁平结构的高校管理体制校园文化,采用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才能推动知识的有效传播,从而有效地对知识进行管理。

三、校园文化的类型对高校知识管理的影响

我们依据高校文化的软硬因素将把校园文化分为两种:平庸型文化和共享型文化。平庸型文化不利于知识的流动,会阻碍知识的共享;共享型校园文化有利于知识的产生、共享和创新。

(一)平庸型校园文化对知识管理的影响

平庸型校园文化是一种僵硬的、不具有活力的校园文化。它强调死板教条的、程式化的知识传授戒律,而这种校园文化正是金字塔式学校层级管理制度在高校文化上的反映。这种文化不利于高校信息和知识的流动以及知识的共享,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活动和创造活动,这种僵硬的校园文化被看作阻碍知识有效管理的绊脚石。Gup tara认为,一个学校采取这种校园文化,将导致沟通无效和人际关系的紧张局面,而这样的局面对知识管理打击将是致命的[5]。

(二)知识共享型校园文化对知识管理的影响

所谓知识共享型校园文化指的是广大师生把知识共享作为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知识共享型校园文化的特点是:教师和学生得到充分授权并愿意传播信息。广大师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心,热衷于探索知识奥秘;学校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在共享知识方面学生和教师不会感到压抑;知识交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价值理念与学校现存的校园文化相匹配。

对比可知,共享型校园文化为知识的产生和创新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激励奋进的平等、信任、和谐、宽松的学习交流环境,为推进高校知识管理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平庸型的校园文化阻碍着高校知识学习、知识传播和共享的开展,必须摒弃或改革。

四、营造知识共享型校园文化的建议

高校要提升综合竞争力,就要转变管理模式,运用共享的思维模式打破个人垄断知识的传统,实现知识共享的新局面。知识共享的最大挑战是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创新,只有创造一个信任、团结、宽容的校园文化氛围,才是知识创新、共享和转化的关键。

(一)“一把手”知识管理工程

高校领导的对待知识的态度和行为是形成知识共享型校园文化的主要因素,比如学校领导在实现知识共享的校园网络建设上要投入充分的资金和具有高度的积极性,在学校管理决策中真正让师生民主参与和提出建议,领导本人带头传播自己的业务经验和研究成果等,这些管理方法和态度都会影响学校师生对待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价值观念。高校领导不仅要从制度和体制上推进共享型校园文化的建设,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贯彻执行共享文化的内涵要求。

(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培育相互信任的氛围

知识共享型的校园文化的精髓体现在信任这一核心价值观上,广大师生应努力创造一种互相信任的学术氛围,开诚布公地开展学习和交流,强化合作意识,提供协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广泛交流和知识共享,实现知识管理。

(三)弘扬奉献精神,破除自私观念

每个师生都要毫无保留地展开知识交流,主动积极地与全体成员一起分享个人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传统观念崇尚个人成就,漠视和逃避合作与分享,将个人掌握的知识视为个人资产,阻碍了知识交流和共享。共享型的校园文化要求所有的师生在开放、信任、奉献的文化氛围中进行知识传授、知识交流。当下信息时代,知识的倍速增长,无疑使任何人都无法掌握其所需的全部信息和知识,补救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交流与合作,在奉献自己知识的同时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分享他人的成果。

(四)推进学术批判和学术宽容,提倡百家争鸣

每一种成熟的理论或思想都是在批判和质疑中形成的,很多理论和思想的产生本身就受到时代、技术和理论的影响,与时俱进是建立共享型校园文化的潜在动因。传统思想理论、技术需要在批判中完善、在争鸣中升华,新的思想理论和技术需要通过向传统思想和旧技术的挑战得以形成。共享型校园文化要求高校要建立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培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学术精神。知识面前人人平等,鼓励学生和教师在学术研究和知识交流上勇于向前辈、向权威挑战,鼓励师生以灵活方式开展跨学科界限的学术活动,加强合作交流,推动知识管理在高校知识生产、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中的构建进程。

校园文化是高校知识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校园文化作用于高校知识的生产、创造和传播的管理全过程,知识共享型的校园文化能使校内师生之间甚至校级之间彼此建立信任,并在此基础上达到信息在他们间自由流动,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分享和知识的管理。高校的知识管理活动只有与高校的校园文化,即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明和校园制度文化的整个建设相协调与匹配,才能达到高校知识管理的理想效果。

[1]Baker J H,Baker GA.Leadership,Culture and Know ledge Management[ED/OL].(2007-06-16)http://www.leadingtoday.o rg/2001_weLEAD_Magazine_Library.htm l.

[2]Preffer J,Robert IS.Know ing“What”to Do Is Not Enough:Turning Know ledge into Action[J].Califo 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9,42(1):80-83.

[3]Nonaka I.The Know ledge Creating Company: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M].New York:Oxfo rd University Press,1995:21-98.

[4]Davenport T H,Prusak L.Wo rking Know ledge: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8:112-147.

[5]Gup tara P.Why Know ledge Management Fails:How to Avoid Common Pitfalls[J].Know ledge Management Review,1999(9).

猜你喜欢

信任校园文化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