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加工贸易存在问题及转型对策

2011-04-12

关键词:河南河南省贸易

崔 鸽

(河南科技学院 经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河南加工贸易存在问题及转型对策

崔 鸽

(河南科技学院 经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河南省加工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河南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但目前还存在着加工贸易规模小、比重低,加工贸易增值率低,本土企业参与程度不高,对产业带动能力弱,物流成本高等问题。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河南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日益成为重要课题。其升级思路包括:培育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链条升级,鼓励支持研发,实现从OEM向OBM转变,增加产品附加值。在具体对策措施方面,应当转变观念,加大宣传,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加工贸易中的国产化比率,改善加工贸易的环境条件,培育有实力的本土企业,提高企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转型升级;政策扶持;特色产业

河南省地处中原,受地理环境制约和传统思想禁锢,对外开放步伐较慢,经济外向度低。20世纪80年代,当国外资金大举涌入中国,全国各地外商投资企业蓬勃兴起之时,河南仍处于封闭状态。到1990年,河南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只有1.29亿美元,占同期全国加工贸易的0.3%。极低的经济开放程度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河南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相应政策,从而对河南的加工贸易乃至整个对外开放工作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2006年河南省加工贸易进出口累计完成26.34亿美元,连续五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加工贸易总额从2004年开始连续两年保持全国排名第十、中西部地区首位的好成绩,加工贸易呈现跨越式发展。但还应清楚地看到,河南省外向型经济基础太差,和全国其他发达省区的差距依然明显。

一、河南加工贸易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加工贸易规模小,比重低

近五年来,河南省加工贸易在河南省外贸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30.50%降至2008年的14.7%,随后在15%左右徘徊,2009年为16.85%,由此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太小,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比例不协调。同时,河南省加工贸易总额占全国加工贸易的0.5%都不到,而且比例也越来越低。2005年河南省加工贸易在全国加工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0.34%,而2009年,河南省GDP占全国GDP的5.76%,加工贸易额却仅占全国的0.26%,这与河南省经济总量在全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加工贸易规模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加工贸易中的地位十分落后。由于河南省加工贸易的规模太小,对整个地区经济的辐射作用有限,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企业也不能从中尝到甜头。

(二)加工贸易增值率低,仍处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

河南省加工贸易的增值率起伏较大,发展不稳,2007年增值率为43.44%,为2005-2009年间最低,虽然2007年后稳步增长,但总体偏低,与全国加工贸易增值率相比,基本徘徊在全国平均水平,有些年份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2008年河南省的加工贸易增值率是52.85%,低于中部省份湖南的160%和江西的80.14%,也低于广东的67.71%。由此可见,河南省的加工贸易仍处在低附加值环节,即使是高新技术产品也很少有自主研究的成果,核心技术、产品设计、关键零部件配套以及品牌等环节多数被跨国公司母公司控制,我方在加工贸易中获得的实惠较少。河南省加工贸易进口商品主要是有色金属、天然橡胶、皮革和发制品等原材料,而出口商品主要是进口原料的制成品,可见河南省加工贸易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原材料简单初级加工为主,与发达省市相比,河南省的加工贸易产业链条普遍较短,对省内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弱[1]。长此以往,河南省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被锁定在产业价值链低端,一旦劳动力成本上升,发达国家会将产业转移到资源、劳力更廉价的地方,河南省产业链若仍不延长,必然会缺少发展后劲。

(三)本土企业参与程度不高,对产业带动能力弱

河南省约有300家企业从事加工贸易业务,以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国有企业的出口额占的比重最大。2006全年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企业共有271家。其中国有企业63家,出口7.89亿美元,占出口比重46%;外商投资企业97家,出口3.70亿美元,占出口比重21%;民营企业111家,出口5.74亿美元,占出口比重33%[2]。外资企业数量虽少,但却是加工贸易的真正经营主体,龙头企业的投资带动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生产网络和产业集群,控制着核心技术和销售渠道,内资企业融入比较困难。大多数国有和民营企业不熟悉国际市场运作和加工贸易方式,利用加工贸易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不足,与外商的合作层次较低,很难真正掌握参与管理全球化企业的经验与窍门。外资企业中间投入品大量从国外进口,没有实现国内替代,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关键零部件更是严重依赖进口,料件本地采购率偏低,不能给国内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市场,延缓了加工贸易对产业的带动作用。本土企业参与程度不高,溢出效应并未充分体现。

(四)地理位置原因导致河南省加工贸易物流成本高

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特点决定了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加工贸易基地必须尽可能贴近国际市场,以降低生产运输成本,缩短交货时间,提高运营效率。相对于我国东部市场、海外市场,河南省的运输成本较高,那些“两头在外”的制造业务在靠近沿海港口的地方设厂比在内陆地区要节省2位数的运输成本。外资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就是接近市场和获得中间投入,不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隐形贸易成本,阻碍了外商进入非沿海地区。同时,河南省距港澳台地区较远,因而获得现代商业信息相对滞后于沿海地区,造成信息费用、采购成本、开发成本均高于沿海发达地区。在可以预见的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国际货物运输仍将以海运为主,所以河南对外进行加工贸易业务客观上存在地理位置的局限性,且很难在短期内有根本改观。东部产业转移企业进入河南的最大顾虑就是物流成本、物流效率的问题,如何帮助加工贸易企业度过初期的物流成本压力期,吸引它们永久落户河南,打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基础,也将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课题。

三、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背景和思路

(一)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背景

1.河南迎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基础,是第一步,是积累技术、人才、本地企业配套能力等加工贸易转型成功的必备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大国经济中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具体情况,采取了梯度推进、优先开发东部沿海地区、渐进西移的发展战略。东南沿海正是抓住了第三次产业转移的机会,承接了发达国家、亚洲四小龙等地区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某些中等技术产业,并且以高于全国经济5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创下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近几年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的成本不断上升,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传统加工贸易亟需转移,但河南由于观念、物流成本、整个投资环境等前述问题的存在,对东部企业吸引力不够。自从国家提出鼓励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政策后,河南省有关部门做了很多工作,但之前的效果并不明显。从最近两年开始,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尤其是受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东部企业伴随着转型升级,必然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的步伐,河南迎来了加工贸易难得发展的机遇,应当紧密结合国际形势发展趋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3],千方百计引“凤凰”落户。

2.河南发展加工贸易的潜力和优势

河南能否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取决于多种因素。加工贸易产业的区域性转移和调整是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选择,也是国际分工格局以及跨国公司对其增值过程进行重新安排的结果,因此应从地区的综合比较成本和比较优势的角度思考。综合成本包括硬成本和软成本两部分,硬成本由六个因素构成,分别是材料、设备、房地产、劳动力、运输、税收,其中劳动力、运输是关键因素。软成本取决于要素的产出效率[4]。

从综合要素比较可以看出,河南往往比东南沿海城市更具有土地、厂房、劳动力等方面的成本优势和部分技术优势,这是河南作为产业转移潜在选择区域的重要优势体现,尤其是廉价的劳动力对东部地区有很大吸引力。还有从土地成本看,2009年按照国家国土部门的商业用地基准价比较,郑州每平方米的价格是上海的0.4282倍,是北京的0.5384倍,这是河南的优势所在[5]。

同时,河南省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其中钼、蓝晶石、珍珠岩、天然碱和铸型用砂等五种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一位,这些资源可以直接成为加工贸易企业的原材料或为其提供所需能源。河南的工业体系较为完善,建立起了具有一定基础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部门,形成了食品及饮料、机械、电力、建材、煤炭、烟草等一批重点产业,适宜开展加工贸易。

河南相对于中部其他地区也具有较大的地理及交通优势。河南位于全国的中东部、亚欧大陆桥的中心地带,自古是商家必争之地,如今是全国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之一,京广、京九、焦枝、陇海、新荷等铁路干线纵横交织,还有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500公里,这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又增加了砝码。

种种潜力优势汇聚,构成了发展加工贸易的综合环境优势,表现在政策、投资、经营、消费、生活和文化等几个方面。2006年,河南省企业调查队对全省12个中心城市的217家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进行了经营环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8%的被调查企业对河南的地理位置表示满意,78%的企业对水、电、气、交通状况表示满意,超过56%的企业对城市管理、环保、绿化表示满意。由于综合环境日益向好,在未来三年内,56%的企业有增加投资、扩大规模的愿望[6]。

(二)河南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思路

1.培育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配套能力

河南在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过程中,要通过“配套协作”形成产业链,注重梯度转移后的前后带动效应,要有规划地重点发展一批具有集群特点的关联配套产业。产业集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特色产业为支柱,具有资源集聚、协同创新和区域品牌效应,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决定性影响。因此,河南应结合上述资源特色,发展适合本省的特色产业集群,从而克服加工贸易对本省产业带动作用弱、溢出效应不明显的问题,在原材料、中间产品方面打造一批大而强的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基地化。在下游深加工领域,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民营资本,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从而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

2.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链条升级

河南以劳动密集型环节嵌入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同时沿产业链不断向上下游延伸,从简单组装向上游复杂组装、零部件生产和产品研发转移,向下游营销、品牌运作转移,这个过程会艰难漫长,但增加了产业配套,提升了加工度,延长了价值链,最终能实现加工贸易的成功转型[7]。

3.鼓励支持研发,实现从OEM向OBM转变,增加产品附加值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获得更高的产品附加值,这是企业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尤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品牌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砝码,大部分拥有自有品牌和自主创新的企业表现出强大的抗跌性,可以预见,品牌的优化和提升将是企业制胜的关键。加工贸易使企业进入一个高度竞争的开放性国际市场,企业的国际意识和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不断增强,“干中学”使接受代工企业慢慢学习到先进的管理和生产技术。企业从OEM(代工生产)向ODM(委托设计生产),最终向OBM(自主品牌营销)升级跳跃。拥有自主品牌,这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投入更多成本和学习能力,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转化。河南省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研发,韩国三星、台湾华硕、内地格兰仕通过加工贸易成功转型的经验也值得借鉴。

四、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河南省政府要依据国家政策的变化,调整本省加工贸易的短期发展目标,在职权范围内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转移。

1.转变观念,加大宣传

长期以来,河南省对加工贸易重要性认识不足,贯彻政策不力,加工贸易规模一直较小,许多人认识不到加工贸易的重要性,不少企业对加工贸易概念模糊,专业人员不多,精通人员更少,加工贸易在省内的发展不均衡。所以一方面要加大省内宣传,相关部门要联合起来,加大对加工贸易政策的宣传力度,开展区域品牌建设研究[8],促进省内加工贸易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种机会推介河南,采取更多有效的形式开展招商活动,在中部招商引资上抢占先机,胜人一筹,承接更多加工贸易的转移项目,争取引进绿色环保、附加值高、具有带动效应的种子企业,从而发挥种子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众多配套企业落户河南。如可以通过商会或产业发展研讨会,邀请具有潜力的投资者参加,进行深度介绍和沟通,还可以与移出地政府建立亲密合作关系,使企业对河南有进一步了解,消除后顾之忧,促进产业转出和转入两地“共赢”格局形成,在东部地区树立“不做市场入侵者,要做经济合作者”形象。

2.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加工贸易中的国产化比率

国产化率对带动当地产业的升级、延长产业链、加大技术溢出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和国际通行做法提高加工贸易中的国产化比例。国家可以通过提高原产地规则中“本国成分含量”标准,引导加工出口产品更多使用国内原材料。税收政策作用明显,可以对国产料件足额退税,使国产料件和进口料件能够平等竞争,从而提高加工贸易中的料件国产化比率,也避免国产料件“境外一日游”现象。可以通过银行出口信贷、用地优惠等方式为使用国产料件的加工贸易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做好省内中间品生产企业与加工贸易企业之间的沟通服务工作,为它们牵线搭桥,从而在河南省范围内形成产业配套、产业集群。比如建立加工贸易需求信息库,为省内中间品生产企业的宣传推广提供协助。

3.改善加工贸易的环境条件

河南省政府要为加工贸易做好服务性工作。在国民待遇、市场准入等方面消除歧视性政策,增加政策的透明度,为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协调好海关、经贸局、工商局等各个部门,出台一个各方认可并共同遵从的政策体系,为出口加工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交通、供水、供电以及通信等投资环境的建设上有一个大突破。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明确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法律,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加工贸易区的集中优势可吸引高附加值的产业转移,是改善加工贸易环境最好的措施。加工贸易园区因具有全封闭、24小时监管运转的特点,是政府在政策、建设、管理等方面对加工企业给予支持的集中体现。我国台湾、新加坡都有通过建立海关特殊监管区提高通关效率,从而加快加工贸易发展的成功经验。河南的郑州出口加工区,至2008年底出口额突破2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占郑州市的1/3,在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又向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对外贸易、服务贸易为一体的功能完善的综合保税区成功转型,郑州出口加工区成为所有对外开放领域中层次最高、政策最优、功能最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9],连续两年进出口总额位于中部地区第一位。出口加工区的功能整合将为加工贸易企业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4.培育有实力的本土企业,提高企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需要良好的技术、资金做支撑,加工贸易作为一种贸易方式,并不要求每一个企业都采用,因此政府要重点培育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在资金政策上提供帮助,同时鼓励省外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租赁、参股、控股等形式对河南省企业改组改造,增加本土企业的实力。当前应抓好四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焦作、新乡、洛阳、郑州,抓好具有发展潜力的周口、濮阳、安阳。企业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主体,因此要非常重视企业的自主发展能力、核心能力的培养,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研发,使它们做大做强,成为本地区的龙头企业。突出抓好金龙铜管、风神轮胎、许昌瑞贝卡、焦作隆丰、新野棉纺织厂、郑州日产和宇通客车的品牌建设,这些品牌将会是河南引以为豪的标签,将是河南加工贸易成功转型的资本。

[1]隆国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探讨[J].国际贸易,2008,(12):8-14.

[2]李晓燕.论新形势下河南省加工贸易的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3):83-84.

[3]郑云.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与现实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54-157.

[4]曲建.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的思考[J].中国经贸,2006(10):9-11.

[5]郑州土地基准价6年来首调整[EB/OL].http://www.henannews.com,2009-02-23.

[6]温国兴.河南外向型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战略探索[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1-6.

[7]孟令岩,李莹.辽宁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3-4.

[8]马清学.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模式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42-144.

[9]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郑州出口加工区发展的意见[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3,(12):32-33.

[责任编辑迪尔]

F752.62

A

1000-2359(2011)05-0132-04

崔鸽(1973—),女,河南新乡人,河南科技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贸易理论研究。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02400450193)

2011-02-10

猜你喜欢

河南河南省贸易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出彩河南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贸易统计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