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高校研究性教学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1-04-12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效果评价

郭 晓 云

(兰州商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略论高校研究性教学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郭 晓 云

(兰州商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发展学生的社会性,培养学生未来的创业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高校研究性教学具有鲜明的人才培养优势。但高校研究性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教师教学工作量负担的制约、教师个体素质差异的制约、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特点的制约以及落后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制约。研究性教学的顺利推广必须有一套与之配套的评价指标体系贯穿于研究性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正确地引导教学改革,调动师生研究性教学的积极性。

研究性教学;培养优势;发展瓶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一、高校研究性教学的人才培养优势

19世纪初,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研究统一”,这一办学思想影响了大批德国大学,由于人才培养显著,促使德国的科学事业很快得到发展,继而带动了世界很多国家的大学改革。在我国,北京大学就由此而进行了影响深远和卓有建树的办学改革,其中研究性教学成为重要的一个方面[1]。进入21世纪,针对中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显著不足的情况,中国很多大学以“创办研究性大学”为目标,进行了研究性教学改革。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研究性教学具有鲜明的人才培养优势。

(一)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研究性教学往往以问题启发式为先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自始至终都需要学生结合特定的情境透过事物的表象探究问题的实质,准确地界定问题。而在分析问题这一环节,需要学生多方论证,严密推理,反复实验,同时学生必须正确面对失败,在无数次失败中探究可行的解决之道。因此,在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必须以执著的精神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将各种知识整合为一个创造性的综合体系来全面解决问题,这就极大地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性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一种理论与实践相脱钩的现象,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往往是专业性研究人才,发明出来的技术创新成果被束之高阁,而社会实践领域的从业人员往往从事着低水平简单劳动,无法结合自身实际应用科技转化成果,因此我国急需应用型的技术扩散人才。研究性教学培养的正是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它需要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摸索尝试,将理论知识不断地转化到实践操作环节,并能随着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创新发展。

(三)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复合性

研究性教学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协作完成研究工作,因此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融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的决策判断能力。在团队合作中,无论是拟订方案、论证实验还是人际交往、信息沟通,自始至终都需要学生独立自主的决策判断能力,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有思想、有主见、上手快、后劲足,这是我们研究性教学的培养目标。这样的人才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具备符合社会需要的就业能力,而且具备创新社会所急需的稳健的创业能力。

(四)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性

每一个学生在各自成长的历程中都要经历与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等互动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与人格,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化的主体有侧重点不同。儿童期以家庭为主,青少年期渐变为以学校为主,18岁成年之后则逐渐过渡为以各种社会团体为主,而大学生的这种过渡在我国大多是在高校内完成的。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与社会其他层面往往是隔绝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依旧是这一模式下学生的写照。研究性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不唯书,不唯师,非常强调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参与各种有关的社会组织实践活动。在各种社团活动中,学生将逐渐养成遵守规范、协调关系、明确角色、行为适度的健全人格,从而为全面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社会化基础。

(五)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创业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强调的就业观念、择业观念实际上是培养了学生的打工意识,而高考制度培养出来的标准化教条式学生思维从根本上泯灭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因此,当今天国家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时,许多学生是茫然不知所措的。研究性教学的问题导向性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和实际解决能力,它将使学生树立研究兴趣,明确研究方向,整合研究资源。当思路明晰、团队稳定、时机成熟之后,创业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即使不能马上自主创业,对于已有一定研究基础和社会资源的学生,就业也是非常容易的,但这种就业不是打工而是合作。

二、我国高校研究性教学发展的瓶颈因素

研究性教学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培养优势,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师生的思维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我国高校形成了制约研究性教学顺利开展的瓶颈。

(一)高校研究性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

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梳理问题,进而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论证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显性知识的获得逐步由传统的单向传递型教学让位于引导学生自主型学习为主,而这种学习效果的提升则有赖于教学过程中的缄默知识背景。缄默知识对于显性知识的获得可以起到一种基础的、辅助的甚至是向导的作用,当然也可以干扰和阻碍显性知识的获得。为了营造一种良好的缄默知识环境,高校教师必须放下权威者的身份,以一种尊重的态度、平等的交流、耐心的启迪、亲身的实践来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从而提高师生的沟通效果,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熏陶学生的学术素养,陶冶学生的求知情操。但长期以来高高在上的教学地位使高校教师已经习惯了教学权威的身份,这就使他们很难在短期内转变为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教学引导者。

(二)高校研究性教学受到教师教学工作量负担的制约

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主要集中于向学生灌输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前沿动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自己能够设计和控制整个过程,教学活动相对简单。而在研究性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而每个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兴趣、成长背景不同,在教学活动中就充满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创新的教育目标,就要在备课环节下更多的工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导演而非演员的角色转变,就使得高校教师的备课工作远远超越备专业知识这一基本要求,这也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比以往至少多出一倍。

(三)高校研究性教学受到教师个体素质差异的制约

教育的实践和教育心理学的实验均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施教者一方与受教者一方须有一定的心理位差,即施教者的人品、学识、才情等只有在受教育者心目中能够被尊崇、被仰慕,教育或教学的内容才能深入到受教育者的心中,被受教育者充分地理解、领会、记忆,教育或教学也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反之,如果施教者在受教育者心目中不能有一个基本的认可,就会使施教者在受教育者心目中的认可程度大打折扣,从而影响甚至严重影响教育或教学的效果。因此,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因素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提升研究性教学效果、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高校研究性教学受到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特点的制约

开展研究性教学,是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进而逐步地解决问题。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只看到教师热情洋溢的启发,不见学生主动积极的配合。长期的应试教育僵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主动性,养成了学生“勤奋”与“懒惰”并重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勤于死学教条知识,另一方面懒于动脑用活知识,在研究性教学实践中,由于没有良好的观察力因而难以发现问题,不善于深入思考因而难以认识问题,不动手实践所以无法解决问题。

(五)高校研究性教学受到落后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制约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量化考核的评价方法,以数据的形式对教学工作作出评价结论。这种评价体制虽然操作方便,易对统计结果进行判断比较,但往往把一个个鲜活的师生个体转变为干涩的数字,再用干涩的数字评判创造性的教学工作。于是学生死记硬背追求数字成绩,教师满堂灌输完成教学工作量。同时由于教学评价的研究技术与研究方法较为落后,目前对高校评价的量化数据主要集中在教学的硬件条件和学生成绩这两方面,虽然已开始尝试在评估中开发实用的调查问卷、观察记录表等评估工具,但对于如何采集相应信息,以及如何利用、分析这些数据依旧表现得一筹莫展。其结果是“硬件条件”和“学生成绩”成了有说服力的、能真正发挥作用的评估结果,而实际上,前者往往和教学工作本身无直接关系,后者和“素质教育”导向相悖。

三、构建研究性教学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性教学的顺利推广必须有一套与之配套的评价指标体系贯穿于研究性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正确地引导教学改革,调动师生研究性教学的积极性。因而,构建一套全面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研究性教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性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问题探究式的培养模式,在这种培养环境中,学生将逐渐养成坚韧的科研精神、良好的科研素质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这种培养效果的体现是渐进的、缓慢的,它无法在短期内有可以量化的、直接的体现。因而,教学评价要充分考虑时间维度,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1.全面性标准。高校的教育质量,事关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的实力排名、用人单位的评价认可、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国家的兴衰稳定,因而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到评价标准都应该是多元的。

2.发展性标准。研究性教学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促进教师、学校、管理制度的全面发展。在一个变化莫测的环境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因此,应以一种权变的思想为指导,师生共同探索求知,学生汲取知识养料培养研究能力,教师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学校不断完善管理手段和管理制度,从而达到各个主体的全面发展。

3.明确性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明确具体,避免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让所有参与评价的主体都能准确领悟,使教学评价达到很好的引导、激励和督促的效果。

4.有效性标准。研究性教学效果各项评价指标的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充分考虑调查、取样、汇总、分析的各种实际情况,既要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又要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二)研究性教学效果的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在教学评价活动中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其教育价值观将左右评价结果,因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客观性对于教学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1.学生。学生作为研究性教学的直接对象,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直接感受到自身知识、能力、性格、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变化,也充分体会到学校的管理制度、大学精神、教学水平、治学态度等方面的大学文化。因而,他们能非常感性、直观地评价教学活动。

2.教师。教师作为研究性教学的设计者和主导者,能切身体会到学生在知识、兴趣、能力、性格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发展变化,也更明白对学生的评价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学校应配套哪些管理制度和教学条件。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单纯作为被评对象,实际上他们更应该是教学活动中自评和他评的主体。

3.学校行政管理机构。学校行政管理机构作为教学活动最直接的评价者,长期以来都占据重要的地位。事实上,学生质量的高低归根结底应是用人单位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能仅仅反映在知识的传授上,更要看是否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治学态度却和学校的管理制度及教学服务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学校行政管理机构在教学评价活动中更多地应当是组织者和执行者,同时要能够对教学服务工作和协调管理制度的效果作出自评。

4.用人单位。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用人单位是最直接的评判者,它们会比较全面地从学生的学业基础、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培养潜质方面作出评价,更会影响它们下一批招聘对象的选择。因此,在学生签约就业以后,学校应和用人单位积极沟通,多方了解、全面评价本校的教育质量,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

5.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和接触来自不同院校的毕业生,他们和院校不存在直接的利害关系,评价比较客观。通常他们的评价信息很难收集,但这种口碑评价往往会被用人单位作为重要的参考,因此这个评价主体也不应忽视。

(三)研究性教学效果的评价对象

研究性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素质、教学能力、服务保障、办学理念,因而这些本身就构成研究性教学效果的评价对象。

1.学生。研究性教学的成果反映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这种教学效果不仅表现为学科知识的掌握,更着力于学生长久学习力的提高。因而,在校生、毕业生、历届校友都应视为评价对象。

2.教师。研究性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不断的自我发展。只有虚怀若谷、思想开放的教师才能不断地识别新问题、设置新情境、探索新领域、寻找新规律,也才能不断地包容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督促学生。因而,作为研究性教学的关键角色,教师毫无疑问成为评价的主要对象。

3.学校。研究性教学是促进学生和教师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则取决于学校的相关条件和管理制度。如学校的研究资料提供、师资共享、实训基地建设等,特别是学校对研究性教学的管理制度的供给,如果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只看考试成绩,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只停留在教学工作量的课时统计和科研成果情况上,那么大家便依旧没有进行研究性教学的热情和动力。

(四)研究性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用量表方法通过各种指标测定是检测研究性教学效果的一个可行途径。具体可选择以下方法。

1.同期对比量表法。同期对比就是将实施了研究性教学的一组成员和未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另一组成员进行量表测试对比,在指标测试后,对两组成员的打分结果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由此观测研究性教学的效果。

2.异期对比量表法。异期对比就是将实施了研究性教学的同一组成员分期进行效果测评,这种分期可以以一个教学年度为期,也可以以一个重大的教学活动为期,比如一场有规模的研究性教学活动结束以后亦可以进行量表测评。

3.权重对比量表法。可以结合具体实际和教学经验,对研究性教学效果的各项指标体系给出权重,以体现各种指标体系对测评研究性教学效果的不同价值体现。如学生因素的评价占60%,教师因素的评价占30%,学校因素的评价占10%,因为学生因素是目标性指标,教师因素是主导型指标,学校因素是环境型指标。在每一个三级指标中也可以给出不同权重。

[1]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G420

A

1000-2359(2011)04-0264-03

2011-02-25

猜你喜欢

研究性教学效果评价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