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自民党执政地位变迁的思考与启示①

2011-04-12尹文清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日本自民党自民党执政党

尹文清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日本自民党执政地位变迁的思考与启示①

尹文清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1993年,自民党失去了长达 38年的“一党优势”的执政地位,进入“一强多弱”的联合执政时期,2009年 8月丧失长达 50多年的执政地位,其教训深刻。分析日本自民党执政地位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索政党执政的规律,对处于剧烈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时期的我们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日本自民党;执政地位;变迁;启示

1993年日本自民党失去长达 38年的执政地位,成为在野党,尽管 1994年 1月重返执政地位,但自民党单独执政的“一党优势制”一去不复返了,日本政坛进入了“一强多弱”的多党联合执政时期。1996年以后,面对频繁的政党离合,自民党为保其执政地位,无原则地妥协,走马灯似地改换合作伙伴,不仅削弱了自民党自身的执政能力,而且造成了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日本政局的动荡不安。2005年,自民党取得了众议院单独过半数的绝对优势也依然没能改变联合组阁的基本局势。2007年 9月在参议院选举中败给在野党——民主党,2009年 8月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大败,沦为在野党。作为执政五十多年的政党,其去失执政地位的教训值得我们总结与借鉴:执政党如果不能随时代的需要改变执政方略、执政方式,巩固其执政基础,就有丧失政权的可能。日本自民党执政地位的变迁及 2008年执政地位的丧失,给各国执政党尤其是长期执政的政党敲响了警钟:任何一个政党要保持其长期执政,必须遵循执政规律。

一、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和创新发展战略

建党初期,自民党的执政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以社会党和日本共产党为代表的革新政治势力的理念而形成的。20世纪 60年代以前,自民党保守主义的核心内涵是坚持资本主义制度,意识形态色彩较浓。60年代以后,自民党逐步实现了向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中心的政策转变,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专注于发展并完善资本主义。自民党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纲领、政策和理念,为其长期执政奠定了政治基础。①张伯玉:《日本政党制度政治生态分析》,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年版,第 177页。但 20世纪 90年代以后,冷战体制的解体给日本国内政治对立结构以很大影响。相对于冷战后重新掀起的世界性民主化浪潮而言,日本自民党保守的执政理念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尽管 21世纪初高举“改革”大旗的小泉内阁大刀阔幅地进行了邮政民营化及金融、财政等改革,但终因自民党长期执政形成的“政、官、业”勾结的政治结构,使各种利益关系相互交织,任何触及实质的改革措施都很难推行。加之自民党急于实现其政治大国的目的,使日本的“修改宪法”更加意识形态化,而对关系民生的贫富差距、养老金及少子化等问题很少顾及,离日本国民的切身利益越来越远,在 2007年的参议院选举中,输给了以“国民的生活第一”为选举口号的在野的民主党。

在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对我们党来说,就要求在思想上、理论上与时代同进步,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发展中要不断检验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发展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理或结论,不应教条主义地生搬硬套,削足适履。

二、树立危机意识,夯实执政基础

执政基础是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赖以掌握政权、巩固政权必须具备的根本条件和前提,是一个执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一旦执政基础发生动摇,势必会影响权力的稳定,甚至失去执政地位。执政党尤其是长期执政的政党,必须时刻具有危机意识。上世纪 90年代以来,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日本自民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动摇了执政地位的稳定。第一,社会阶层结构变动。自民党的执政基础除了“日本医师会”、“日本遗族会”等利益集团外,农村是自民党较大的“票田”,其选票一向主要来自农村,因为自民党执政期间实行的保护农业和农民利益的政策赢得了大多数农民的支持。但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急剧变动,推动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变迁,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尤其是向大城市集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从 1960年的 64%左右上升到 75%以上,而农村地区人口则从 3408万人减少到 2796万人。城市“新中间阶层”形成并逐渐成为日本社会阶层的主体,到 90年代中期,新中间层和工人阶级合计约占劳动力人口的 2/3,农民和自营业为主体的旧中间阶级不到劳动力人口的 1/4。①失野恒太:《从数字看日本的 100年》,(日本)国势社 1992年版,第 68页。新中间阶层的大量涌现和作为旧中间阶层阶级组成部分的农民的锐减,大大改变了日本的社会阶层结构

新中间层是日本文化程度最高的阶层,拥有高学历者占整个阶层的 51%。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在社会生活中的竞争力也最强,他们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决定了他们在政治趋向上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实用性和不确定性。他们在选择政党时,优先考虑的是该党的方针政策能否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近年来,由于各政党意识形态色彩的淡化、政党之间的聚散离合以及一些政治家频繁地变更所属政党,导致日本无党派阶层不断扩大。据统计,现在日本选民中固定支持政党的只有 40%,而无党派阶层高达60%。由于政党和选民双方意识形态色彩的淡化,选民的需求与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政党越来越难以拥有固定的支持者。在当前社会阶层日益细化、利益群体更加多元的新形势下,选民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城市选民的选票又具有难以聚集和容易瓦解的特点。面对变化了的选民结构,自民党处在要兼顾消费者利益和生产者利益的两难境地,只能对边缘政策进行微调,而结果是城市农村的选民都没能很好地抓住。面对日渐扩大的无党阶层,自民党的统合能力又下降,动摇了其执政的社会基础,加剧了自民党联合执政的危机。

在我国,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在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中,“互相监督”是重要的内容,但各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增强我们党的预警功能。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 30周年的讲话中强调,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可见,只有不断强化执政地位问题上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我们党才能长盛不衰,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三、发展经济,关注民生

发展经济是政党执政的第一要务,它是保证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自民党战后之所以能长期执政,其主要原因是制定的政策措施适应了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造就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的奇迹,并相对公平地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而最终失去政权也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

20世纪 90年代以前,自民党成功地解决了经济领域的各种难题。但 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面对“民主、民生、民族”危机,自民党开始寻找摆脱困境的出路:在社会政治与经济层面,继战后“民主改革”之后进行第二次“结构性的改革”或称为新自由主义的改革。由于自民党政治力量的削弱,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经济也没有大的起色,原来支撑日本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制造业整体瓦解。《朝日新闻》对 100家主要企业的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的企业认为小泉的改革速度慢,有 40家认为改革没有进展。②孙成:《日本与东亚:一个变化的时代》,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年版,第 33页。而且改革的负面后果开始显现,特别是日本社会从“平等”社会发展到“不平等”社会,收入差距拉大,年金不透明、农村低收入人群扩大、劳工所得减少、教育质量下降,老百姓的痛苦越来越大。对此,作为执政的自民党不仅拿不出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而“修改宪法”的呼声却日益高涨、措施越来越明朗化、更加意识形态化,离日本国民的切身利益越来越远。安倍在不到一年的施政中,更是涉及了修宪、教育改革、行政改革等措施,但关系民生的养老金问题、贫穷差别问题、失业问题却没能引起政府的重视。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麻生内阁更是束手无策。经济问题、民生问题成为导致自民党下台的主要原因。

经过 30多年的改革,我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壮大,人民生活得到明显的改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如何保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让人民更好地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成为摆在我党面前的重大课题。作为执政党,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忽视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与民生问题,如养老、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等。要正视中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关系,消除各领域存在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缩小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四、廉政建设应常抓不懈

执政党的廉洁是其长期执政的最根本保证。自民党“一党优势”的统治体制造成了自民党内部的政治机制僵化,统治效能下降。只有“三盘”具备的人才有可能脱颖而出。“三盘”即“银盘”(金钱)、“地盘”(有一定势力范围)、“脸盘”(社会威望)。正因为如此,自民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世袭议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人才的成长。①杨爱珍:《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研究》,学林出版社,第 280页。自民党内部存在的金权政治、派别均衡、论资排辈、阁僚人事向组族议员转化、和在野党的幕后交易等,使曾经灵活有生机的政治变得死板、停滞不前。自民党长期执政派生出既得利益集团,这个集团也是不思改革和相互勾结的温床。这一切都为政治腐败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自民党长期推行所谓的“利益诱导政治”的政策,即通过为财界、“农协”和各种利益集团提供便利来赢得对方从金钱到选票的支持。久而久之,就形成政治家、官僚和企业利益的“铁三角”结构,造成了金权政治泛滥。90年代以后,由金权交易引发的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998年 2月,自民党议员新井将敬涉嫌接受日兴证券公司的贿赂被迫自杀。2000年,日本“全国中小企业福利事业团”向多名国会议员行贿曝光,此案涉及自民党高层多人。随后,自民党的筹款大户铃木宗男和加藤辻一相继因非法敛财而不得不辞去议员职务。自民党的干事长山崎拓被揭露出有绯闻事件。以加藤、山崎、小泉在自民党内组成的“YKK”(三人名字发音的开头字母组合)构成了小泉内阁支柱,因两人被卷入政治丑闻严重削弱了小泉内阁的基础。②孙成:《日本与东亚:一个变化的时代》,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年版,第 34页。但联合执政的自民党并未因其政权的危机而加强党自身的建设,安倍内阁更是政治丑闻迭出,尤其是出现了全国养老金记录丢失的丑闻,结果失去民心,最终导致失去了长期执政的地位。

克服腐败、廉洁建党是各执政党面临的共同课题。目前,我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同样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法制不健全、体制不完善、政策不配套、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依然突出,反腐倡廉任务很艰巨。继续扎实有效地作好反腐倡廉工作,第一要强化对党的领导干部与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的自净能力。第二要加速立法并严格执法,依靠法律对党的干部与党员的行为进行约束。第三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作到决策及行政公开透明,充分发挥公民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做到标本兼治。

五、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执政党的凝聚力及创造力

自民党的派阀斗争激烈,日本自民党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派阀无休止的抗争史,党内矛盾重重,影响了执政党的凝聚力。自民党作为由不同利益、不同政策、不同人际关系的集团集合在一起的混合体,一开始便呈现出派阀林立的局面。1956年的大选,对刚成立不久的自民党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这次选举以后,自民党内部形成了八大派别:岸信介派、石桥湛山派、三木武夫派、河野一郎派、佐藤荣作派、池田勇人派、石井光次郎派和大野伴睦派。③王振锁:《战后日本政党政治》,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第 320页。在每个派阀形成的具体过程中,以猎取官位为目的和金钱的因素占很大比重。正因为有这些好处,所以自民党的派阀越来越兴旺。也正因为 90年代初自民党内最大派阀竹下派的分裂,最终导致了自民党长期执政的结束。自民党并未吸取教训,相反派阀斗争更加激烈,仅 1992年至 1993年的一年间,自民党就出现大大小小 7次分裂,尤其是新生党和先驱新党的另起炉灶对自民党的打击最大。由于自民党内部长期存在着派阀结构,政策决策须在派阀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使得统治集团的决策效能低下。尽管自民党是一个派系发达、制度化水平较高的政党,但党内派阀的发展制约了自民党整体凝聚力的提高,削弱了自民党的竞争能力,减弱了其自身的执政能力,失去执政地位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我们党是一个拥有 7000多万党员、35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大党,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至关重要。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做到不搞帮派,把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只有保持党的团结统一,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才能保证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及社会的和谐。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建设任务,才能够保证步调一致,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责任编辑:周文升 wszhou66@126.com)

A

1003—4145[2011]02—0160—03

2010-12-23

尹文清,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副教授,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日本自民党自民党执政党
立法过程中执政党的“事前控制”机制探究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
关于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