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候监测在茶小绿叶蝉防治中的作用

2011-04-12代云昌龙振熙杜向波

时代农机 2011年7期
关键词:湄潭虫口高峰期

代云昌,龙振熙,杜向波

(1.贵州省正安县气象局,贵州 正安 563400;2.贵州省湄潭县气象局,贵州 湄潭 564100;3贵州省余庆县气象局,贵州 余庆 5644000)

贵州地处祖国西南,是茶树原产地的核心部分,茶产业是贵州重要的优势产业。贵州的日照、温度、降水量、地形地势等气候生态条件都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发育,出产的绿茶品质优越,受到全国各地商家的追捧和消费者的青睐。2007年,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近年来,随着茶园面积的扩大,茶小绿叶蝉发生危害加重,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现根据近年来的观察和调查,将该虫的发生情况、发生规律、大发生原因和如何监测分析总结如下。

1 茶小绿叶禅的特征与习性

茶小绿叶蝉成虫体长3~4毫米,绿色或黄绿色,头略成三角形,复眼灰褐色。卵:新月形,长约0.8mm,初为乳白色,后转为淡绿色。其若虫淡绿色至淡黄色,头大而后端瘦小。一年发生代数因地区、年代不同,一般6~13代(此虫贵州一年发生约12代,世代重叠),怕阳光直射,多躲于叶背为害,卵散产于嫩梢组织内,约80%左右的卵产在一芽二叶内,在时晴时雨的气候条件下最易发生成灾,多雨或干旱条件下对其发育不利,发生量小。由于茶小绿叶蝉怕阳光,在嫩梢繁殖为害,故一般嫩梢多,荫蔽、杂草多,间作不合理的茶园最易发生,也是历年严重为害最早地段。

2 茶小绿叶蝉的危害

又称“茶浮尘子”、“叶跳虫”等,是贵州茶区最主要的害虫。常在条件适宜时危害成灾,无茶可采;以成虫、若虫刺吸嫩梢汁液,并将毒素释放于被害叶片中,使受害芽叶叶缘变黄枯焦,叶脉发红,生长停滞硬化,甚至脱落,受害的芽叶制茶易碎,味涩,品质差,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在我省茶树病虫害防治中,80%的人力、财力均用以防治该虫,而且用药过多也导致茶园污染,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给茶叶食品安全带来不良后果,给广大茶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3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及危害的监测预报

根据省茶叶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茶小绿叶蝉每年有两次虫口高峰,第一虫口高峰形成的时间(y:从3月1日算起的日数),与上年12月和当年1、2月份三个月的日均温≤0℃的天数(x1)及≤0℃的负温之和(x2)存在着呈极显著正相关,预测式为y=111.5727+0.6421x1+2.8085x2;第2虫口高峰形成的时间(y:从 8月 1日算起的日数),与当年7月份≥26℃的累积温(X1)及≥26℃的天数(X2)呈极显著正相关,预测式为 y=6.2297+1.4067X1+4.0084X2。第一虫口高峰期的虫口密度(y:每平方米虫口数)与上月旬相对湿度(X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上月旬均温(X2)呈极显著负相关,预测式为 y=1847.5867+2.3052X1-83.4601X2;第二虫口高峰期的虫口密度(y:每平方米虫口数)与上月旬相对湿度(X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上月旬均温(X2)呈极显著负相关,预测式为y=4781.6028+18.6930X1-130.9365X2。这样,通过对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气象监测,就能够对茶小绿叶蝉的发生及危害进行测报,为及时防治该虫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湄潭1999~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按上述预测式计算茶小绿叶蝉虫口高峰期的出现时间,在湄潭气侯条件下,茶小绿叶蝉第一虫口高峰期一般在6月中旬~7月上旬,第2虫口高峰期一般在8月下旬~10月上旬。在2008年出现跳跃,可能是因为2008年湄潭遭受50年一遇的长达23天的低温凝冻天气,茶小绿叶蝉受低温凝冻影响,越冬虫卵受到极大抑制和破坏,所以第一虫口高峰期可以忽略不计。图表2中,2006年的第二虫口高峰期的峰值也异常,出现在8月1日算起的第136天,此时茶小绿叶蝉已进入冬眠期,预测结果与现实不符,这可能是由于该年长达83天的大旱,茶小绿叶蝉在温度高、湿度低的不利气候条件下,生长和发育均受到抑制,第二虫口高峰没有爆发。

4 茶小绿叶禅的防治

在加强茶园管理,及时清除杂草的同时,我们通过气候监测数据分析预测到茶小绿叶蝉的虫口高峰时间,及时分批采茶,以便随芽梢带走大量虫卵,减少虫口基数,恶化其营养条件,破坏其产卵场所。其次通过对茶小绿叶蝉生长发育的监测预报,在虫口爆发的高峰期集中人力物力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手段能很好的提高杀虫效率,极大的抑制虫口数量,减少虫卵的存活率,特别是第一虫口高峰期采取有效的措施,能让茶叶损失减少到最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第二虫口高峰爆发的机率,从而进一步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5 结语

根据茶小绿叶禅生长发育有其固有的规律和对气候因子特殊要求。通过气象观测,对茶小绿叶禅进行严密监测,积极开展茶叶生产病虫害预测服务,准确及时的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为茶叶生产病虫害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促进茶产业发展。

[1]贵州省农业办公室.贵州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8,(1).

[2]李倬,贺龄萱.茶与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1).

[3]陈流光,夏绍蓉,赵志清.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测报及防治技术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1999,(3):41-44.

猜你喜欢

湄潭虫口高峰期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影响蛋鸡产蛋高峰期的因素及延长措施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梨树进入生长高峰期 管理技术看这里
湄潭茶园
鉴赏
贵州湄潭:建管护运 四好通途 致富农村
防患于未“燃”,温暖过冬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