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临床笔谈(三)

2011-04-12那开宪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7期
关键词:肌无力大爷服用

□文 那开宪

利用时间治疗学平稳降血压1 例体会

62 岁的许大爷,自从55 岁退休后就在笔者居住的住宅楼从事电梯维修工作。他为人憨厚、热情,乐于助人。一天,他和爱人到笔者家串门时,说自己患有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一直服用降压0 号治疗。近三个月来血压高达150~170/70~90mmHg,医生建议加服洛汀新治疗,加服后血压维持在140/80~90mmHg。一个月前,许大爷感冒了,一直咳嗽,且晚上咳嗽尤为明显,治疗却不见好。

由于晚上咳嗽明显,难以入睡,百无聊赖的许大爷测量了一下血压,结果发现晚上血压高出白天很多,这是一个新发现。于是,近几天许大爷几乎每隔3~4 个小时就测量一次血压,发现一天中血压的波动规律是:早上起床时高,上午服药后开始慢慢下降,10 点以后血压基本正常,下午4~5 点后又开始慢慢上升,至晚上10 点左右达高峰,以后又缓慢下降,但均未下降至正常,从凌晨4~5 点钟开始血压又逐渐升高,而且升高较快。

笔者听后,告诉他立即停止服用洛汀新,这个药物是引起他一个月来咳嗽的祸首。洛汀新类药物在华人中引起咳嗽不良反应的概率为20%左右,通常只要患者停止服用该类药物,咳嗽就会好转。根据他的血压变化规律,笔者建议他每日分二次服用降压药物。具体时间是早上醒来时服用一次,好处是可以有效控制凌晨高血压,凌晨往往称为高血压病的魔鬼时间,这个时间段里常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另一次最好是在下午4时服用,以有效控制晚上及夜间高血压。这种服药方法就是医生常常讲的“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

同时,笔者建议许大爷停止服用降压0 号,因为他有糖尿病,服药后不利于血糖、血脂的控制,并建议他早上服用波依定,下午服用海捷亚,这两种药是24 小时控制血压的长效药物。二周后,许大爷咳嗽停止了,血压平稳了。

其实,人体的血压具有明显的生物学变化规律。首先表现在季节变化上;其次,血压变化具有典型时间生物学规律,遵循典型的“醒-睡周期”,表现为特征性的24 小时节律变化规律。在清晨醒后的4~6 小时内(上午6 时~12 时)血压明显升高,至上午10 时左右达峰值,通常称此时段为血压第一高峰,此时段的血压在1 日内是最高的。随后血压逐渐下降,至下午4 时血压又逐渐上升,至6 时左右达相对高值,即血压第二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半夜至凌晨3 时许,血压降至1 日内最低值。血压具有典型时间生物学变化规律,因此在高血压治疗上,如果能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及合理的给药时间,使降压药物作用效应与血压发生的生物学变化节律相一致,并能够24 小时全程稳定地控制血压,就可以明显控制血压的晨峰现象,恢复正常勺型血压模式,从而大大避免高血压并发症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效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

此外,正常人及多数高血压病患者的白天血压高于夜间血压,非勺型血压的高血压患者比勺型血压的高血压患者易发生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因此,选择合适的时间来服用降压药物是十分重要的。

全面思考是临床医生的必备素质

2010 年9 月,笔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病例。患者为女性,67 岁,近3 个月来逐渐感到双下肢肌无力,活动后稍减轻,行走时常跌倒,晨起明显,双上肢肌无力,讲话较前费力;于当地医院检查示腔隙性脑梗死,按脑梗死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否认有胸痛、咯血、咳痰病史。

查体见血压等正常,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三级,腱反射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实验室检查见血钾、血钙等正常,但多次检查见血钠低。常规检查正常。肾及肾上腺超声检查正常。胸部检查:X 光片示右上肺肿块,CT 示右上肺肺癌。转入胸外科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小细胞未分化癌。术后患者双下肢肌无力及双上肢肌无力明显好转。

基于本例患者的症状和治疗后观察,笔者体会到,临床上由肺癌所致的肌无力并非少见,但一般常见于贫血和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低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营养不良、低血糖症及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等,还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栓、脑出血、脊髓疾病、肌病、重症肌无力等。只因临床思路不开阔,而由此产生的易误漏诊不在少数。

本例患者为一个典型的肺癌肺外表现病例,除肌无力表现外,还有内分泌样表现,如低钠血症等,临床上常见为小细胞未分化癌。

猜你喜欢

肌无力大爷服用
服用二甲双胍 谨防维生素B12 缺乏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我们班的“大爷”是个谜
酒大爷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以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肺内结外NK/T细胞淋巴瘤PET/CT显像一例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Titin抗体检测在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周大爷终于同意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