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中P53,nm2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2011-04-11董志敏李海霞田秀娟

关键词:免疫组化分化检出率

董志敏,李海霞,田秀娟

(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山西大同037005)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的22%[1],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高发癌症。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108例原发乳腺癌标本进行P53,nm23蛋白测定,以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理材料

收集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2005-2008期间原发性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108例,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TNM分期[1]均为Ⅰ期、Ⅱ期和Ⅲ期乳腺癌。年龄32~65岁,平均52.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化疗和放疗。

1.2 方法

所有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连续切片4 μm,分别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二步法进行P53,nm23标记(试剂购自北京中杉公司)。切片脱蜡、水化,3%H2O2去离子水室温浸10 min,以灭活内源性酶,0.01 MPBS洗2 min×3次,高压锅热修复抗原,将切片浸入pH 6.0的枸橼酸缓冲液中,高压锅加热至100~120℃持续2 min,冷却后,0.01 MPBS洗2 min×3次,滴加抗原修复液,室温放置10 min。蒸馏水洗3次滴加正常工作血清封闭液,室温放置10 min,甩去多余液体,不洗。滴加适当稀释的一抗,20~30℃1~2 h,0.01 MPBS洗2 min×3次。滴加生物素化山羊抗小鼠IgG20,37℃,20 min。0.01 M PBS洗2 min×3次。滴加试剂SABC 20~37℃,20 min 0.01 M PBS洗5 min×4次,DAB显色,苏木素复染,树胶封片。

1.3 结果判定

以已知强阳性大肠癌作阳性对照,以多形性腺瘤作阴性对照。(+)为每张切片阳性细胞30%以下,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31%~70%,棕色颗粒;(+++)为阳性细胞70%以上,深棕色颗粒。P53核着色,nm23核、浆、膜着色。

1.4 统计学处理

检测结果按照年龄、肿物大小、病理学分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分组统计分析,组间显著性差异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

2.1 P53蛋白阳性表达的相关因素

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物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在病理学分型中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和非浸润性癌中P53阳性率分别为90.3%,61.9%和25.7%,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癌分化程度上,低分化组P53蛋白检出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1)。

2.2 nm23蛋白表达的相关因素

与患者年龄、癌肿病理分型及分化程度无关,但与癌肿大小和转移有密切关联。在2 cm以下组nm23蛋白检出率明显高于2~5 cm组和5 cm以上组(P<0.01);无淋巴结转移组nm23蛋白检出率高达59.5%,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1)。

表1 108例乳腺癌P53和nm23蛋白与临床病理关系

3 讨论

3.1 乳腺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及病理关系

P53蛋白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分野生型(WtP53)和突变型(MtP53)。WtP53在正常组织内含量低,半衰期短,仅30~60 min,而免疫组化的敏感性无法检测如此微量的抗原成分。当P53突变后,能和进入组织内的各种病毒蛋白、WtP53蛋白、正常等位基因蛋白和热休克蛋白等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在组织内的半衰期长,含量逐渐积累,为免疫组化的检测提供了条件。MtP53蛋白是目前肿瘤界研究最多的抑癌基因之一,国内外均有许多报道,它不仅失去了正常的抑癌作用,而且具有促进正常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2]。当P53突变后则丧失了启动细胞凋亡的能力,结果使肿瘤细胞数目增加,从而使细胞呈现无休止生长而凋亡受到抑制。本研究显示,在乳腺癌增生过程中有MtP53基因表达,P53表达水平与细胞的浸润生长及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浸润范围越广,分化越低的乳腺肿瘤,P53基因水平越高。提示P53基因蛋白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生存期短。

3.2 nm23蛋白表达与临床及病理关系

nm23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 Steeg等[3]在K-1735鼠黑色素细胞株中分离鉴定出来的一种与恶性肿瘤转移相关的基因。此后,文献相继报道在动物和人的某些实体癌中有nm23基因表达,并指出其表达水平与肿瘤转移呈负相关,所以nm23又称为抗转移癌基因。其基因片段与NDP-Kinase是相同的[4],通过影响微管聚合而调节细胞运动,并通过影响G蛋白的信号传递而发挥负向调节作用,从而抑制肿瘤转移。也就是说,nm23蛋白高表达与预后好有关,而低表达往往预后差,本研究结果与上述观点一致。另外本研究在<2 cm组nm23蛋白检出率明显高于2~5 cm组和>5 cm组 (P<0.01),提示nm23蛋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3.3 P53和nm23的临床病理意义

根据nm23-H1检测结果筛选具有转移危险的患者,早期实施化、放疗;根据P53检测结果,早期预测乳腺癌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综合二者检测结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1]陈虹.乳腺及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刘壮,韩蕴丽,韦红英,等.鼠双微体2、p16、mtp53蛋白表达与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关系[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21(15):1004-1005.

[3]吴又名,储兵.nm23、p53、PCNA的表达与鼻咽癌转移预后关系的研究[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0,7(3):204.

[4]吴秉铨,刘彦仿.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免疫组化分化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