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及防治对策

2011-04-11鄢虹英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高职生自卑心理健康

鄢虹英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0 引言

当前,大学生们由于自卑心理而产生的各种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其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青春期的高职学生长期被学习、就业、处理人际关系等综合压力困扰着,以至于产生多重心理困扰和自卑心理。 本文试根据现代高等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运用现代心理学、心理咨询学的原理,分析高职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探析解决高职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的方法,研究高职学生的日常行为,分析高职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及引发心理障碍的各种因素,并从学生和教育者两个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帮助高职学生缓解过度的心理压力,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1 高职学生自卑心理产生原因

1.1 社会因素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教育为企业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也理所当然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 但由于认知偏差和学科本位教育的影响,有些人认为本科教育才是真正的大学教育,高职教育只是培养高等技术工人,因此高职学生没什么远大前途。 在这方面,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也有一些偏见。 由于社会上的这种偏见和压力,导致部分高职学生生产生了自卑心理。

1.2 个人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从6 个方面对活动的成败进行了归因[1]。 用这一理论来分析高职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可以发现,多数高职大学生自我认可程度不高。 在以前的教育当中,高职学生大部分在学校不是学习尖子,其他方面也不是佼佼者,再加上高中学校的升学率是以二本以上作为衡量标准的。 高考的巨大压力,使他们丧失了青年人应有的斗志。 进入高职院校后,他们并没有考上大学后的自豪和兴奋,相反,却流露出理想的失落和无奈,心理压力巨大,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1.3 就业竞争压力

国家实行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公认的事实,一方面,一些行业和地区在高职生就业政策上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生的公平就业;另一方面,社会上对高职教育还存在认识误区,认为高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都不及本科学生,加上不少用人单位有意提高就业门槛、一味强调高学历,把水平与文凭挂钩,不注重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使得高职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就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理想与现实、幸福与痛苦,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高职毕业生往往会出现多愁善感、行为畏缩、意志消沉等心理问题,并产生自卑感。

1.4 贫困原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贫富差距日趋显著,教育质量相对薄弱的农村生源在高职院校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 他们不仅要承受学习上的压力,还要承受昂贵的学杂费用,与那些家庭经济情况较好、出手阔绰的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反差。 常居一室,他们渐渐不能正视自己,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悲观失望,形成自卑心理。 这些学生常为自己的贫困问题而自卑痛苦,对自己没有信心,因害怕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不愿与同学交流,懒于参加集体活动。

2 克服高职生自卑心理的建议和对策

高职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克服高职学生自卑心理的对策应该是内外结合、标本兼治,学生应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客观认知社会现状,以积极的处事方式克服自卑心理。

2.1 对高职学生的建议

2.1.1 健全心理,练好内功

高职生要善于分析自己的不足和弱点,正视自卑心理。 自卑感是一种自我怜悯的心理反应,在正常人中也会有的。 只是有些人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终日沉溺于自己不如人的消极体验中,甚至回避与其他同学的交往,将自己封闭起来。 这种办法虽然可能使自卑感暂时有所减轻, 但长期如此,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使自卑感加重。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面对现实,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和弱点,调适自己的情绪[3]。 正确认识不足与缺陷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 高职生应在此基础上分析个人存在不足和缺陷的原因,学习别人的长处,主动与人沟通,尤其是多与教师和行业人士交流,找到解决的问题的方法,学会放下。 高职学生应主动参加活动,扩大自己的交往圈子,增强自信心,特别是在同那些比自己强的人交往时,更应如此。

2.1.2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高职学生在做事之前,应多分析自己的有利条件,总结过去成功的经验,体验过去成功的快乐,增加信心,不断提醒和激励自己,使自己在心理上确信能够获得成功[4]。 在做事情前,还应做好自我心理调控,不要看到问题就想到困难,而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应多给自己一些“人有我强、人强我优”之类的积极暗示,增强信心。 积极的自我暗示对于提高人的自信心,克服各种心理不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1.3 修正理想,调节抱负水平

在现实生生活中,有很多时候会出现“理想高于现实”的情况,进入高职院校的同学中,有很多人是高考失利、志愿填写失误,或者是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者。 高职生应正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踏踏实实地向前迈进每一步,根据不同的状态,把目标定在既有一定难度、又可能达到的水平上,不要好高骛远,盲目地把自己与较高层次的人作比较,过高估计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设置不能实现的目标。

2.2 教育工作者应采取的对策

2.2.1 做好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增强自信心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4],高职新生入校时,80%的学生存在的严重挫败感。 对于这种心态,如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就会发展为自卑心理障碍。 因此,在新生入学后,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参观学习、报告会、专业介绍、座谈会等形式,帮助新生熟悉校园环境,明确做一名新时期合格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和应当达到的要求。 学校还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了解高职教育和自己所学专业的现状、社会作用和价值、发展前景、就业方向等同学们关心的问题, 激发其学习动机,提高其专业兴趣,帮助其增强自信心,树立远大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学校应该让广大同学认识到:优秀的高职学生将会大有用武之地。

2.2.2 应更多地关注学生

自卑的学生多缺乏勇气和斗志, 意志力不强,迫切希望得到教师、同学、家长的关心、帮助和鼓励。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 条建议》中说过:“在学习中取得成绩——这是儿童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定学习愿望的内在力量的唯一源泉。”[5]这个道理对于所有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学习者都是适用的。 所以,作为一名高职教师,应认真寻找有利于激励自卑学生的途径, 对自卑的学生事先点拨、提供机会、及时鼓励、热情帮助,促使其进步[6],使自卑生显示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潜在能力,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乐趣,恢复积极的自我形象,以此激发求知的心理欲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2.3 及时发现存在自卑心理障碍的学生

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由于习惯了失败,从内心深处已经接受了失败, 基本上彻底丧失了斗志,严重缺乏自信,因此也容易再次失败。 而再次的失败会加重了他的自卑心理,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其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作为与学生关系密切而且本身就具有育人责任的教师(如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应经常关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及时发现有自卑心理的学生,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使这些学生尽早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以积极、自信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2.2.4 鼓励学生,发挥学生的潜能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而且每个人也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乐观的人喜欢看长处,悲观的人更多的看缺点;自信的人更多看到的是自己的优点,自卑的人更多看自己的缺点。 教育工作者应当想尽办法让自卑的人看到自己的优点[7]。 可以通过活动、讲座、联谊等集体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成功,帮助他们寻找兴趣、发掘潜能、提高自信心。

2.2.5 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治疗,设立规范的心理健康咨询室

高职院校应选派专业人员担任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测试和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治疗。 对有严重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全程跟踪,制订综合治疗方案,确保从根本上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 也可以开设学生心理测试、热点讨论、心理小常识、情感世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调节他们的情绪[8]。

2.2.6 健全制度,解除高职学生的后顾之忧

这方面的工作包括: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让更多贫困学生能够顺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设立专门岗位,让学生在假期或课余时间通过一定的社会服务工作来获取报酬;为贫困生勤工俭学创造条件,解决部分学生的后顾之忧,并且帮助他们磨炼意志,增强其自立自强的意识。 学校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质量观,健全奖励制度,形成激励机制,让自卑生体验成功的快感,培养“我能行”的自信感、成就感。

2.2.7 更新就业观念,加强就业心理辅导

高职院校应积极引导毕业生正视面临的就业形势,帮助毕业生尽快从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准确定位,正确分析自己、全面把握自己。 同时,加强就业指导,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模拟招聘会等形式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能力;通过心理辅导课、求职心理讲座、实例分析、座谈会、讨论会、报告会等形式,宣传健康的求职心理知识,使广大毕业生能掌握一定的心理和情绪调适方法,从而能以良好、宽容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面对求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在求职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自信心和耐受力。

3 结语

高职学生自自卑心理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以上分析的因素之外,还与学生的家庭环境、生活背景、教育背景等诸多因素有关。 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正面宣传高职学生的社会需求性,大力支持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活动,举办讲座、讨论会、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辅导员应多与学生交流,主动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专业教师应多引用成功专业人士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教育学生改变就业观念,积极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对学生的需求。

[1] 黄莉丽. 论韦纳归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76-78.

[2] 陈显德. 贫困与自立: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反思[J]. 中国青年研究,2000(5):41-43.

[3] 赵玉栋. 高职生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J]. 煤炭高等教育,2002(3):42-43.

[4] 施祖军. 当前高职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6(5):83-85

[5] 苏霍姆林斯基B A. 给教师的100 条建议[M]. 杜殿坤,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18.

[6] 刑莹,吴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68-75.

[7] 莫雷. 教育心理学[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4-35.

[8] 吴霞, 赵晋湘等. 大学生自卑心理分析与心理调试浅谈[J]. 实用预防医学,2006(6):1057-1058.

猜你喜欢

高职生自卑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