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文化对西汉初期的影响研究

2011-04-07朱健刘江旺

关键词:楚文化画像石西汉

朱健刘江旺

楚文化对西汉初期的影响研究

朱健刘江旺

汉文化是我国中华文明的一朵奇葩,它照耀着整个华夏民族,并吸引着各国学者纷至沓来,而浪漫旎丽的楚文化无疑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精华,使得这朵奇葩愈发璀璨。尤其在西汉初期,无论从治国纲领,艺术成就,还是民俗文化等,无不受到楚文化的深刻浸润。

楚文化;西汉初期;黄老思想;楚艺术;楚风俗习惯

楚国自周成王封熊绎于楚蛮之地,至公元前223年灭国,历时八百余年,疆土广袤,最大时覆盖至今的川、鄂、湘、赣、皖、苏、浙、豫、陕、鲁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后虽因统治者“好谀信谗”而被秦所灭,但由此而形成的楚文化却并没有因为国土的沉沦而断绝,尽管秦王朝运用其政治、武力、文化侵略等手段极力打压楚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但终因秦二世而亡加上楚文化本身独特的魅力,使得楚文化在西汉初期仍大放光彩,无论从施政纲领,文化艺术,还是风俗习惯等我们都可以窥其身影,寻其踪迹。

一 “黄老思想”在汉初的实施

由于秦强烈的事功政治,及严厉的法家政策,使得秦短命而亡,汉初统治者基于这一点,在承秦制的同时,多摒弃了法家严刑峻法的施政纲领,而采取了“无为而治”的道家黄老伦理思想,“文帝本修黄帝之言”,“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书,尊其术”。[1]且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情况表明,西汉初年利仓家在死后以《老子》和阐述黄老子之学的《帛书四篇》随葬,也反映了当时人对黄老之学的重视与喜好。而黄老思想,正是滥觞于楚地道家学说。楚人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又因战国后期齐威王“高祖黄帝”,学者们遂将黄老联称,共尊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产生了黄老之学,黄老之学因而成为道家的代名词。“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使经济得以恢复,国力得以增强,王政权初步得到巩固。它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最终成为西汉初期的主旋律,这既是汉初统治者对楚文化的接纳和认同,也是楚文化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张扬。

二 楚艺术在汉初的彰显

一种文化的传播,领导者,特别是封建社会的领导者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刘邦、樊哙、曹岑等皆为徐沛之人,而徐州曾是楚国的辖属之地,刘邦虽“不脩文学”,较多楚地大臣也出身布衣,未曾受过正规系统的教育培养,但从小耳濡目染,楚文化对其的熏陶,或已深深扎根于心中,因而刘邦登上帝位后,有意无意推广楚文化,这对楚文化的传播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除了上述所言运用道家“无为”思想作为国家的施政纲领外,汉初统治者还青睐于楚声楚舞等文化艺术。

楚声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常用虚词“兮”,如屈原《离骚》《九歌》等楚辞中“兮”字时常可见,以此来表达自己深沉激昂的感情。这种楚声用法在汉初随处可见,汉12年,刘邦荣归故里,“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自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2]后高祖宠信戚夫人及赵王如意,欲易太子,张良献计出商山四皓,事不举,帝谓戚夫人:“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戚夫人嘘啼流涕。[3]此外,赵王刘友娶吕氏女而不爱,得罪吕后,弗与食,饥而作歌,“诸吕用事兮刘氏危,迫胁王侯兮强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悟,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4]悲愤抑郁之情溢于言表。

与楚声相媲美另一个响彻汉宫的即为楚舞,楚舞的主要特征即为袖长体弯,小腰秀颈,以此体现其飘灵逸动之感。“楚灵王好细腰,国中多饿人。”[5]统治者的个人爱好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意识,由此形成了楚人对女性审美观的再认识并延续至后人。不过,舞者纤细的腰肢,灵活的身形,婀娜的舞姿,确实能给欣赏者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和浪漫的遐想。汉初的舞蹈多为楚舞,这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可见一斑。仅徐州发现的汉画像石中以长袖舞为题材的就有十余块,如徐州沛县栖山一幅画像石中有二人跳长袖舞,“左为一女子,细腰长裙,右臂在上,左臂在下,侧身扬袖而舞,姿态舒展,婀娜多姿;右侧一男子扎腰,短袍长裤,垂袖与之合舞,姿态典雅优美,刚柔并济,旁还有四位乐师,用笙、瑟、排箫为长袖舞伴奏。”[6]

除了楚声楚舞之外,汉初的雕塑,诗赋也多少受到了楚文化的浸染。如汉兵马俑,人物大多只身高在50厘米左右,且未加精心雕琢,只是刻画其大概特征。这一反秦写实逼真的现实之感,而是采取写意为主,其随心洒脱的手法无疑是秉承了楚文化的艺术风格,这从陕西咸阳杨家湾和徐州狮子岭出土的汉俑上就可以看出其浪漫写意之姿。而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则主要通过早期汉赋表现出来,汉赋是受楚歌或楚辞的影响已毋庸置疑。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司马相如的《大人赋》等不仅都带有兮字调,句子长短相差无几,而且其夸张浪漫的手法也都继承于楚辞。如《鹏鸟赋》就是直接借鸟之口来揭示人生的祸福吉凶,生死无常,提醒世人和自己要保持一颗平静豁达的心,其实无不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悲哀和孤独。

楚声,楚舞,雕塑,诗赋等反映楚文化精神的文学艺术通俗易懂,相比于纯意识形态的黄老之学更易被大众接受,因而即使改朝换代,仍历久弥新,被后人研习和称颂。

三 楚风俗习惯在汉初的承袭

楚文化中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巫术宗教色彩浓厚,《汉书·地理志》中就记载“楚地……信巫鬼,重淫祀。”王逸在《楚辞章句·九歌序》中也写到“《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这种风俗在汉初仍然盛行,高祖曾下诏曰:“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7]同时从楚人的巫歌看,楚人心目中的神、鬼、人可以说是融为一体的,屈原笔下的《湘夫人》即为一位因夫君迟迟未来而焦灼等待的湘水女神。楚人这种追求人神合一的浪漫主义思想在汉初也得到了承袭,现今已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就有许多是表现汉贵族和平民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信仰和习俗的。如徐州铜山洪楼出土的汉画像石“神仙出游图”,在这里现实的坐骑与奔跑拉车的骏马已被人们幻想中天上的仙鹿所代替,车轮已变成回旋飞速的龙蛇,而侍者却长上了翅膀成为仙人。又如如睢宁县双沟出土的“牛耕图”画像石,画面共分三格,“上格即描绘了墓主人成仙后升入天国的仙境生活,墓主人驾鹿车在羽人和神兽护驾下出游仙境”。[8]以上这些都是汉代人们编织出来的天上人间最为美好的生活图景,充满了天人合一的浪漫主义色彩。除了好巫敬神之外,楚人的婚葬习俗也在汉初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楚国的婚俗比较丰富,最突出的即表现为较开放自由的婚姻观。据《墨子·明鬼》记载先秦楚地之“云梦”,乃是婚前男女自由交往和恋爱圣地。仲春之月,少男少女成群结队奔赴云梦踏青求偶,是历代相沿的传统风俗。男女自由交往而无所隔阂,因而性观念也比较开放,春秋时代的楚国名相子文,就是其父至地而与邪公之女野外交媾所生,屈原《天问》就此事问曰:“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此外屈原在《天问》中又提出“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的疑问,中原儒者对这种未婚而有子的情况都极力掩饰,只以女歧感神而生九子的神话搪塞过去,而屈原却不加避讳的指出既无与男人交合,何来的九个儿子?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楚人对爱情的毫不掩饰及和对性爱的自由态度。孟子就说过“食、色,性也”,正是由于楚人对情色毫不避违,认为是人的本性,从而才在恋爱、婚姻上形成了与中原截然不同的两种价值观和文化理念。

至汉初,南北风俗开始融合,以先秦中原礼法“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俗较为普遍。但男女自由恋爱,贞操观念淡薄仍广泛存在。汉景帝的母亲在进宫之前曾已嫁人,景帝将一位已丧失贞操的女人立为皇后,这在以后的封建纲常伦理中是不能容忍的。此外男女反抗父母包办,私奔相爱也不乏其例,最耳熟能详的莫如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典故了。汉初自由相爱,性禁忌淡薄的特点也可以从出土的文物中体现出来,西汉长安城遗址曾出土了大量的男女裸体塑像,徐州也出土了许多反映男女婚庆,嬉戏,交欢场景的汉画像石。以上这些都表明汉初的婚俗习惯深受先秦楚地婚姻观的影响。

在丧葬上,汉初形制虽有所变化,但受楚文化影响仍十分普遍。“长江中游的西汉前期墓,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原有的文化传统,在许多方面都承袭着楚制,特别是中小型贵族墓,在棺椁形制方面几乎是照搬楚制。”[9]“湖南长沙象鼻嘴、陡壁山两墓中的套棺,其外棺棺盖均作成弧形,陡壁山墓发现有雕花笭床,这种葬具在战国楚墓中也是比较流行的”[10]。又如湖南长沙桐梓坡组遗存24号墓,时间大致属于西汉吕后时期和稍后,“楚文化因素尚与西汉文化因素媲美,广泛存在于陶礼器、铜礼器和铜镜、货币等日常用具之中。”[11]因而虽朝代更易,但汉初的丧葬仍受楚遗存的影响,特别是昔楚之地辖,形成了汉制中糅以楚制,楚制中夹有汉制,楚汉杂糅的文化特征。

此外,汉初还继承了楚文化中尚左、尚东、尚赤等习俗,甚至连司马迁作《史记》都有其影响成份在内。总之,形象绮丽、辉煌浪漫的楚文化,在经过汉初的流光溢彩之后,继续与汉文化融合,丰富与发展,使得汉文化这颗明珠更加的璀璨夺目,光耀四方。

[1]汉书·外戚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史记·高祖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汉书·高五王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史记·吕后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韩非子·二柄[M].赵沛,注说.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6]李爱真,刘振.徐州汉画像石中乐舞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1):2.

[7]汉书·郊祀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2.

[8]唐军.现实与幻想共存—徐州汉画像石艺术研究[J].艺术设计,2000(98):1-2.

[9][10]高崇文.西汉长沙王墓和南越王墓葬制初探[J].考古,1988(4):2-3.

[11]魏航空.关于秦汉时期楚文化的探讨[J].南方文物,2000(1):5.

Abstract:Chinese Culture attracted schola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study it.Amo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Chu culture undoubtedly provide rich nourishment.While Han culture,especially in the early Western Han Dynasty,has been influenced greatly by Chu culture in political,artistic and folk custom aspects.

Key words:Chu culture early;Western Han Dynasty;Taoist thought;Chu Art;Chu Custom

Class No.:K234.1Document Mark:A

Impact of Chu Culture on the Culture of Early Western Han Dynasty

Zhu Jian Liu Jiangwang

K234.1

A

朱健,在读硕士,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09级,江苏·徐州。研究方向:古代史秦汉方向。邮政编码:221008 刘江旺,在读硕士,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09级,江苏·徐州。研究方向:古代史秦汉方向。邮政编码:221008

徐州师范大学2010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编号为:2010YWB017)资助

1672-6758(2011)04-0130-2

(责任编辑:郑英玲)

猜你喜欢

楚文化画像石西汉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汉代画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西汉
西汉玉器的鉴定
第二届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点摘编
汉画像石墓出土仿木结构石立柱初步研究——兼谈白杨店画像石墓出土立柱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