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理解输出”在改变学生口语僵化中的作用

2011-04-07冯巧妮

关键词:二语外语教学课外活动

冯巧妮

“可理解输出”在改变学生口语僵化中的作用

冯巧妮

当今大学生口语水平僵化的现象普遍存在。试通过介绍国外在“输出假设”方面的研究,指出在教学实践中重视语言输出的作用,加强输出的练习,通过对学习者已吸收的语言输入的反复操练,使其转化为相应的语言交际能力,从而改变“口语僵化”现象,推进大学英语教学向纵深发展。

可理解输出;口语;僵化;大学英语教学

一 引言

僵化这一术语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不正确的目的语形式或错误的长期使用;二是指外语学习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再像学习的初期那样稳步前进,而是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刘润清2003)。学者们关注的主要是第二种僵化现象。据刘润清等学者的研究发现,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交际能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僵化,“其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僵化最为严重,僵化比例为58.4%”(2003:268)。本着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笔者尝试借助Swain的可理解输出假设,探索解决口语僵化现象的途径。

二 可理解输出假设的内涵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二语习得领域开展了对语言输出在学习中的作用的进一步讨论。Swain提出的可理解输出假设明确地指出,语言输出可以促进二语习得者流利、正确地使用语言。他提到,只依赖可理解输入并不能让学习者完全准确和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学习者不仅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还需要产出足够的可理解输出。在对这一假设的论述中,Swain认为可理解输出可以从四方面促进二语习得,即它的四大功能:(1)输出能引起学习者对语言问题的注意;(2)输出能对目的语的结构和语义进行假设检验;(3)输出具有元语言功能;(4)输出能促进目的语表达自动性。其中,第一个功能即注意/触发功能最为重要。学习者通过输出了解到自己语言体系中所存在的不足,通过对语言形式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产出修改后的输出,从而提高语言输出的正确性。Swain和Lapkin认为这个过程是二语学习的一部分,它能帮助二语学习者对语言知识进行掌控和内化,因而,“在某种条件下,输出可以促进二语习得;其方式不同于输入,但却可以增强输入对二语习得的作用。”(Donato 1994)

三 可理解输出对改变口语僵化的启示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其作为工具的作用,恰如其分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戴炜栋2001)。但是,许多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一跟外国人交流还是语塞或说起英语来结结巴巴,词不达意。因此,如何改变学生的口语僵化现象是我们英语教学上的难题。造成我国学生口语僵化有多种因素,但其中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输入轻输出的现象。虽然近几年来许多学者和老师逐渐认识到输出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但纵观我国的外语教学实践,语言输出与输入训练的量以及强度都是相当不平衡的。正是这种不平衡,限制了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发挥和提高,并影响了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和热情。“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大多数学习者还是不能自由流利地用英语表达,这就是所谓的‘哑巴英语’”;(刘润清2004)这样学生们会发觉经过长期努力积累的语言知识并不能顺利转化为实际语言能力,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学而无用的挫败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因此有着强烈的使用语言的愿望且最需要有运用所学语言的机会。所以,要从根本上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只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更多的语言输出练习,以此巩固学习者已经吸收的语言输入,并使其最终转化为相应的语言交际能力。但笔者并不是因此而否认输入的作用。可理解性输入必须与交际相结合,即语言习得者必须将语言输入、输出放在一个有意义的环境下组合,语言习得才能真正有效(张沪平1999)。人的大脑就像一个存储器,可以吸收信息,通过理解、消化、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知识,然后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输出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完成从语言学习到语言习得的过程。

四 外语教学中加强输入和输出的途径

1.提供真实语言材料,增加信息输入。Krashen在“输入假设”中提到,语言的习得依赖于充分的“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在非自然英语环境中,英语学习者要通过阅读才能接触到大量地道的书面语言,且只有在有充足的输入前提下才会有输出。语言输入的重要性并不会因为强调语言输出而减少。阅读材料的输入不仅对语言产出的自动化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还能激发有效输入。随着语言资源的丰富,课堂不再是学习者输入信息的唯一来源,增加信息输入还可以选择如英语报纸杂志,网络英语,英文影音资料等语言输入来源。从而可以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模式。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因此忽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由于学生所能获得的资源需要经过老师筛选和系统地指导,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地掌握输入的知识,同时老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输入的语言知识以不同方式转化为语言输出,才能真正内化知识、解决口语僵化的现象。

[1]Donato,R..Collective Scaffolding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J.Lantolf&Appel,Vygotskian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C].Norwood,NJ:Ablex,1994.

[2]Gass,S.&L.Sellinke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tory Course[M].Maha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1.

[3]Izumi,S.,Bigelow,M.,Fujiwara,M.&Fearnow,S.Testing the Output Hpothesis:Effects of Output on Noticing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1999(21):421-452.

[4]Lightbown,P.&R.Halter.Comprehensionbased ESL Program in New Brunswick:Grade 8[Z].Ottawa,1993.

[5]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322-327.

[6]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Abstract: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there is fossilization in students’spoken language.After introducing the researches done on the Output Hypothesis,the paper comes up with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that is,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roles of output in teaching practice,and to strengthen students’language output so as to change the phenomenon of fossilization in spoken language and thus promote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spoken language;fossilization;CE teaching

Class No.:H319Document Mark:A

The Function of“Comprehensible Output”in Improving the Fossilization of Students’Spoken Language

Feng Qiaoni

H319

A

冯巧妮,硕士,讲师,南华大学,湖南·衡阳。邮政编码:421001

1672-6758(2011)04-0086-2

五 结语

(责任编辑:宋瑞斌)

2.创造口语情景,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出机会。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就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的头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解决学生的英语口语僵化要通过充分的语言操练和实践才能实现。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过程可视为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交际过程,通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学生能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出机会,通过大量的语言能力操练,在反复的练习和互动中逐渐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自由发言、主题发言、新闻报道、说笑话或讲故事等,讨论学生所关注的话题。并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准备,仔细查阅资料,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思路开阔、积极发言,从而主动地反复进行翻译、问答、辩论等一系列口语训练。由此通过语言输出练习,他们最终把输入转化为自身能力。3.加强输出实践,组织各种英语课外活动。外语教学最有害的缺点是讲得太多,练得太少,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除在听老师讲述之外什么也学不到。因此除了给学生提供课堂上的语言输出机会外,还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讲座、英语沙龙、英语晚会等,进一步加强输出实践。这些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课外交流的平台,大大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巩固和延伸。并且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气氛更为轻松,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课外活动的话题一般都是学生们熟悉并感兴趣的,如:Campus love,Internet life,DINK Family,Job interview,Studying abroad等。而且利用各种英语课外活动的语言环境,学生们可以就那些在课堂上未能深入探讨的话题进行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交流。因此,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再次运用及巩固,还可以学到新的知识,真正做到课内外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改变口语僵化的现状。

导致我国英语教学中口语僵化现象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外语教学和研究普遍重输入轻输出。由此可见,我们应该着眼于把输出理论具体化,努力探索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并合理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积极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帮助学生在全方位语言输出上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以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学才能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对合格外语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二语外语教学课外活动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课外活动类作文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