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研究

2011-04-07

关键词:理论体系研究者学科

李 洁

基于SWOT分析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研究

李 洁

高等教育学学科从创立到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高等教育学学科相比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而言,是年轻的后起学科。试采用SWOT 法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优势、弱点、机会和挑战做出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建议。

高等教育学学科;SWOT分析;建议

一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

高等教育学学科相比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来言,是年轻的后起学科。在以潘懋元先生为主要代表人物的推动下,高等教育学研究目前已经取得较大进展,研究人员众多,研究成果丰富。但是,其理论体系还不成熟,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性也并不强。

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是以学科建制为开始的。即先创立高等教育学学科,在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壮大高等教育学学科。“所谓学科建设,可以理解为建设学科或发展学科。它是指学科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规律,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一种社会实践活动。”[1]

在我国,“有关高等教育学是否是一门学科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关高等教育学著作中的论证与分析;二是专门进行学科论证的论文。”[2]著作方面,突出的有,在1984年由潘懋元先生同其他9位学者合作编写的《高等教育学》,是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的系统专著,标志着高等教育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的确立。另外,有关高等教育学的著作不下数十部,“就其理论体系构建来讲,在早期存在的一个突出缺陷是以传统教育学理论为模本,并简单加入一些高等教育工作实践方面的内容。因而这些著作更接近于教材,尚不能称之为理论体系构建。进入20世纪90年代,部分高等教育研究者深入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在吸取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摆脱了简单套用教育学理论的思路,抛弃了简单的工作经验性质的探讨,力图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对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

也存在有关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论文类研究,主要是以两种理论为指导,一是库恩的范式理论:包含自己独特的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学术评价体系、学术队伍的培养体系等。二是以华勒斯坦的学科规训制度理论为指导:学科成熟的标志是在大学里设立专门讲座,建立相关系科,开始相关课程,有刊发研究成果的专门期刊,有全国性的研究学会和图书收藏制度。

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还在另外两个方面取得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第一个方面是作为本门学科研究对象的高等教育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研究,如对‘高等教育’的定义、高等教育的本质与社会功能、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等的探讨,以及对高等教育的学术性与职业性,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等的研究。同时,还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探讨一些教育的基本理论,这些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为高等教育学科从经验性向理论性发展打好了基础。第二个方面是本门学科的学科体系域方法论的研究,也即元教育科学的研究。包括高等教育学科的性质、研究的范围与重点、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建构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高等教育学科的价值取向等等。”[4]

二 高等教育学学科的SWOT 分析

笔者采用SWOT分析模型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面临的内部优势、弱点、机会、挑战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提出促进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建议。

1.优势(strength)分析。

(1)广泛的研究领域。高等教育的研究对象,包括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各方面,因此对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就从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体,到大学这一巨大的社会机构,再到国家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宏观政策、制度、法律等等。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依靠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而发展的,同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关联。高等教育发展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低,对高等教育的研究也涉及到同这些方面的交叉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高等教育学学科的研究领域广泛。

(2)研究方法多样性。因为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学的子学科,其更多的效仿了传统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体系上也借鉴教育学的理论,因此其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局面。高等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没有哪一种范式足以单独解决高等教育的全部问题,必须采用多样性的方法和范式来研究。

(3)研究人员多元化。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学学科基础是多样性的,同样其研究人员也呈现多元化特征。目前,除专门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人员之外,还有大量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的工作者、行政人员、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者,他们从本专业出发,从某些角度来审视和探讨高等教育的现象,不断加入到高等教育学的研究队伍中。

2.劣势(weakness)分析。

(1)学科体系无序化。“高等教育学的结构混乱、体例无序、缺乏逻辑性。现实的高等教育学涉猎范围相当宽泛,它既包含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也包含教育人类学和教育政策的内容;既包含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论,也包含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理论,几乎囊括了‘教育科学’系统所有分支学科业已初级的各种课题,甚或连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的解释域亦有不同程度的侵犯,唯独自身缺乏一个清晰地逻辑线索。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学至今还在与其上位学科、同位学科及下位学科纠缠在一起,致使学科之间的联系陷于无序。”[5]

(2)无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虽然研究方法多样化,可以借用其他研究方法对高等教育学科进行完善,但从另一方面讲,亦是高等教育学科自身的劣势。在高等教育的领域内的许多问题,其解决突进和方法多半求助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利用。

(3)研究人员的队伍过于庞杂。在充分肯定其他学科研究人员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做出贡献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术业非专攻”人员极易受到社会热点问题的困扰,只对问题的表面现象进行研究,不能深入到本质,上升到抽象理性思辨的层面进行研究,所得到的结论也常常停留在经验描述性水平上。这就会对专业人员的研究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有碍高等教育学专业人员对高等教育学理论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进而影响高等教育学研究整体水平的提高。”[6]

(4)理论研究与实践相脱离。在目前高等教育学研究的成果中,太多的研究者只是热衷于闭门造车,从理论到理论,对高等教育改革实践视而不见,不重视调查研究,对高等教育实践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另外,“一些现实问题研究者或政策制订者不重视理论运用,凭感想写文章,凭经验做决策。无论理论脱离实际,还是实际脱离理论,都不利于高等教育研究的开展。”[7]

3.机会(opportunity)分析。

(1)时代为其提供发展契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一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的如何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创新性能力。大学担负着我国跻身于创新型国家的艰巨任务。同时,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高度重视高等教育,这都为研究高等教育的高等教育学学科提供了空前的契机。

(2)高等教育的现实为其提供发展空间。当前,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局面已经形成,高等教育学科一方面在我国进行本土化发展,另一方面担负着同外国高等教育研究相竞争的重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及其相关问题,甚至有人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下滑、后退的观点,国家及教育部对各个高校的整改都加大了力度。另外,高等教育的发展牵动着千万个家庭,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投入了相当大的关注。就此种种高等教育的现实都为高等教育学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4.挑战(threat)分析。潘懋元先生曾认为高等教育学研究挑战来自两个方面:“理论方面,还不成熟,还没有系统的科学体系;实践方面,还存在许多脱离世纪的空论,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教育实践或不能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8]

三 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建议

1.加强理论体系的构建。学科的发展与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人们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地位和作用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并未达成一致,对高等教育学的体例、逻辑起点等学科的基本特征也存在争议。因此,必须加强高等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广大研究者需要“在深刻反思先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维空间,对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取向、理论体系建构方法、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等问题进行深化研究”。[9]

2.加强学科群的建设。“学科群的形成是高等教育学成熟的标志。以高等教育学位主干的高等教育学科群,虽然在近20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多序列、多维度的立体网络状结构体系。但是,在这一体系中,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水平、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迥异。”[10]因此,“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对高等教育现象进行全方位的理论描述和多角度的系统分析,逐步形成反映高等教育规律的具有内在结构联系的学科群。”[11]

3.加大研究队伍建设力度。一方面,需要提高研究者的主体研究素质,通过研究者之间的不断交流、合作、对话,使的研究者的学术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研究者也要不断加强同国外研究者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成果,拓宽研究视野,使得高等教育学在立足本土化的基础上不断与国外先进的学术成果接轨和合作。

4.加强应用研究。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而进行研究的。学科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实践,只有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事应用研究,促使高等教育学关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才能更好的促进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1]罗云.论大学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5(7):45-50.

[2][3]李庆豪.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进展、问题与前景[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8):19-22.

[4]潘懋元.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轨迹与成就——《中国高等教育学中青年学者论丛》总序[J].高等教育研究,2008(8):1-4.

[5]孙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构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2006(9):95-98.

[6][9]相阳,张忠华.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学发展阶段与特点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7):11-14.

[7][8]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与未来[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1—6.

[10][11]侯怀银,王霞.高等教育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J].教育研究,2006(4):28-32.

ClassNo.:G642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陈砚秋 宋瑞斌)

AnalysisofDevelopmentofDisciplinesofHigherEducationBasedontheSWOTModel

Li Jie

In the last thirty years, the discipline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gained gratifying achievements . But comparing with other humanities and social studies, the discipline of higher education is still a younger one. This paper, with the SWOT model , tries to analyze the 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and threat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discipline. And i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discipline .

higher education;discipline;SWOT model;advice

李洁,硕士,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邮政编码:730000

1672-6758(2011)01-0007-2

G642

A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研究者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超学科”来啦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