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获取法:大学生思想信息获取方法新探

2011-04-03翟中杰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8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网页

翟中杰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网络获取法:大学生思想信息获取方法新探

翟中杰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思想信息的获取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因此思想信息获取方法的研究便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网络时代,随着内外条件的变化,思想信息的获取方法必然面临着转型与更新。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着手,对网络获取法这一思想信息获取的新方法进行初步探索与创新。

网络;思想信息;获取方法

一 理论及现实依据分析

(一)思想信息获取方法持续创新的内在要求

思想信息是指“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等思想道德信息”[1]60。因此,思想信息获取方法是指教育主体获取受教育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等思想道德信息所运用的手段、步骤和途径。思想信息获取方法同思想信息分析方法、思想信息处理方法一起,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思想信息获取方法是后两者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同其它理论一样,思想信息获取方法的存在与发展,必须在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实现持续的自我拓展,而对于思想信息网络获取法来说,是思想信息获取方法在网络时代的新发展,在理论上,是对思想信息获取方法的创新与深化,体现着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大学生思想信息表达方式转换的客观需求

思想信息的表达方式,即受教育者表达和传播思想信息所运用的形式和路径。当代大学生思想信息在表达方式上与过去相比有重大转变,他们从记日记、向家长倾诉、和同学交流、向老师汇报等方式逐步转向网络途径,即通过个人网页、博客、微博、QQ空间、SNS(社交网络)等表达自己的心情、看法等思想状态。造成这一转变有其客观原因,具体来说,当代大学生大都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几乎与我国互联网同时“出生”,其成长时期也是我国互联网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一方面,大学生在身体上基本成熟,心理上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其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最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掌握先进技术;而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则正处于初具规模、技术逐步成熟阶段,既摆脱了发展初期功能的简陋与操作的繁琐,又尚未出现僵化现象,最易于被人所接受,为人所掌握。两方面原因都使得大学生与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完美匹配”,在客观上推动其思想信息表达方式的网络化。

(三)大学生思想信息获取实效性提升的必然选择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信息的获取关键在于取得实效。笔者认为,实效性应包括两个唯度,即时间唯度和效果唯度。从时间唯度来讲,又体现在思想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与恰当性上。由于网络具有信息系统开放性,信息传递快速性等特征,运用网络获取思想信息,基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保证了思想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同时,由于网络的中介性质,教育者在信息获取时并非向受教育者直接询问,而是通过网络这一中介,因此,思想信息的获取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打扰受教育者的正常工作与学习,保证了思想信息获取在时间上的恰当性。从效果唯度来讲,体现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取思想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如上文所述,网络具有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和信息传递的快速性,这使得教育主体可以在短时间内查阅多个受教育者主体的思想信息,同时,由于受教育者主体在网络中所发布的思想信息大都属于自发的主动发泄和倾诉行为,不存在传统形式下被动接受询问等现象,通过网络途径获取的思想信息更具有真实性,信息质量更有保证。

二 方法体系构建

(一)网页查询法

所谓网页查询法,即教育者通过查询和搜索富含大学生思想信息的网页类工具,从而获取大学生的思想信息的一种方法,其实质表现为信息获取过程的单向性,即教育者在获取信息时,只需对相关网页进行搜索,而不需要与受教育者进行实时的沟通与交流。当前,大学生经常接触的网页类工具主要有博客、微博、学校论坛,百度贴吧,QQ空间,以及人人网、开心网、Facebook等社交网络(SNS)工具,他们运用这些工具进行日常交流、撰写日志、评论时事、分享信息等,因此,这类网络应用承载着大量思想信息,在较大程度上体现着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教育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访问受教育者的相关网页账户,搜索、查看并记录受教育者发布于其上的思想信息,从而达到获取思想信息的目的。由于网页工具的多样性,教育者不可能穷尽所有工具,因此,必须能够选出受教育者运用最频繁,最具典型性的工具,提升查询时效性。与此同时,在进行网页查询之前,教育者需运用调查问卷、座谈等传统或现代手段,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取并积累受教育者的相关网页账户,从而保证网页查询法的顺利开展。

(二)交互沟通法

交互沟通法是相对于思想信息的单向获取方法而言,旨在通过教育者运用网络交流工具,在与受教育者之间进行双向沟通的过程中,达到获取思想信息的目的。一般来说,大学生常用的网络双向交流工具有电子邮件或者新浪UC、腾讯 QQ、微软 MSN、百度 HI、Yahoo Messenger、Skype、Google Talk、网易泡泡、阿里旺旺等等,电子邮件表现为非即时性,但应用广泛、兼容性强,而UC、QQ、MSN等都具有即时交流性质,便于实时沟通。教育者可以采用匿名或者非匿名的方式,通过这些工具与受教育者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甚至多对多的交互沟通。与单向获取方法相比,交互沟通法具有更强的主动性与针对性,教育者可以运用交流技巧引导双方沟通的主题,推动受教育者更多、更好的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动态。与传统双向交流方法相比,由于网络交流并非面对面进行,对受教育者来说,避免受到教育者权威、口气等因素的影响,心情更加放松,沟通氛围更加平等,更有利于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交互沟通法的实施同样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工具,并解决账户获取问题。在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实现非即时交通工具与即时交流工具的配合使用。

(三)立体情境法

所谓立体情境法,即运用“第二人生”、“HIPIHI”等网络社区软件,教育者在三唯立体的虚拟社区中,不仅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途径实现双向甚至多向交流,而且可以通过与受教育者共同进入同一个虚拟情境当中,共同参加虚拟“实践”活动,从而体验受教育者在虚拟社区中的“言行举止”,并从中获取思想信息。就目前情况来看,“第二人生”、“HIPIHI”等网络社区软件在我国发展尚未广泛普及,但已初具雏形,并且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它将完全整合网页类工具、即时交流工具等各类网络应用,作为一个立体化网络平台而出现,而作为具有较高网络应用能力的大学生,一部分人已经开始接触“第二人生”等网络社区软件,因此,当前必须加快对立体情境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及早占领这一未来网上获取思想信息的主战场。

(四)动态预案法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人们思想行为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特别是在网络条件下,这种动态性由于思想信息表达途径的多样化和便利性而显得愈加突出。因此,思想信息网上获取的方法必然要遵循这一规律,采用设定动态预案的方式进行。笔者认为,动态预案法应当由目标定位及信息预测、预案制定、预案执行、动态循环4部分构成。

首先,进行目标定位及思想信息预测。思想信息的发展变化是动态的,但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思想信息获取的目标或目标体系应当是明确的和相对不变的。因此,在特定时间段,要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状态、外部环境特别是网络环境变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需要设定阶段性思想信息获取目标,并针对当前具体情况,运用“判断性预测、征候分析预测”[1]69等科学的预测方法,对大学生思想信息进行预测,为思想信息预案的制定指明方向和基本的参照依据。其次,进行预案制定。在目标定位和思想信息预测的基础上,制定思想信息网络获取预案,按照思想信息动态发展的规律,在时间上划分信息收集阶段,在内容上划分不同的层次,并将信息收集时间和内容相统一,保证信息收集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在内容上的完整性。同时,针对由于思想行为的动态发展而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设定特别预案。再次,进行信息收集工作,即严格执行预案。最后,根据在执行预案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以及变化了的实际情况进行下一轮目标的定位及信息预测,制定并执行新预案,从而实现思想信息获取的动态循环。

三 方法运用规律

(一)注重主客体网络素养的培育

通过网络获取大学生思想信息的主体是利用思想信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即我们通常所讲的教育者,同理,这里所讲的客体则特指受教育者,即大学生。在运用网络获取方法时,主客体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素养,这是网上获取大学生思想信息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应强化主体网络素养。通过进行专业的网络应用能力培训、实践经验的积累等途径系统的提升主体网络应用水平,促使其了解并熟练使用各类网络工具,切实强化主体的网络技术素养。同时,安排主体参加各类网络文化讲座,开展以网络文化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推动其掌握网络文化的精髓,强化主体的网络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培育客体网络素养。首先,同主体相同,通过系统化的专业培训与常态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客体的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素养。其次,主体应通过案例教学、新工具推介、亲身示范等方式引导客体对网络工具产生兴趣,进而形成在网上发布其思想信息的习惯,从而便于主体通过网络获取大学生的思想信息。

(二)把握网络获取方法的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明确指出应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对于大学生思想信息网上获取法而言,在具备明显优势的同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1)网络工具的多样性。正如上文所述,可以发布思想信息的网络工具不胜枚举,一般情况下,我们无法穷尽所有的网络工具,只能对主要的,或者可疑的网络工作进行搜索,而这样便无法掌握全部思想信息。(2)账户获取难题。几乎所有的网络工具都必须注册账户才能使用,而要完全了解客体各类网络工具的“用户名”或者“账号”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3)大学生网上思想信息的片面性。仔细研究大学生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可以发现,其中心情类信息比较多,而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政治观等信息却相对较少,我们只能从某些只言片语中加以推断和预测,因此,难免会产生对大学生思想信息的片面获取。面对诸多局限,应当推动大学生思想信息网上获取方法与传统获取方法的互补与统一,一方面通过调查问卷、侧面询问、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网络工具账户,同时,补充了解大学生思想信息,另一方面,合理把握网络获取方法的适用性,切不可夸大其作用。

(三)重视网络获取方法的发展性

“发展”是辩证法的重要范畴,它是指“前进的变化或进化,反映着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或从一种运动形式中产生另一种运动形式的过程”[2]157。教育者要重视并适时推动大学生思想信息网络获取方法快速发展。(1)加快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截至2010年6月,我国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与2008年相比,网民人数翻了一番,网站数量已达到279万个。从世界范围来看,网络发展的速度基本遵循梅特卡夫定律,正在快速实现其价值增值与影响扩大的进程。因此,整个社会要顺应并利用这一规律,加快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使其源源不断的为网上获取大学生思想信息提供更新更好的网络工具。(2)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相关研究相对薄弱,有很大发展潜力,理论工作者应把握这一机遇,加大科研力度,积极完善思想信息的网络获取方法。(3)推动网络获取方法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3]57对大学生思想信息网络获取方法在理论上的探索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如尽快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项目,进而由点到面,全面铺开。

[1]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5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G641

A

1674-5884(2011)08-0096-03

2011-05-11

翟中杰(1987-),男,山西平定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责任编校 朱正余)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网页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基于CSS的网页导航栏的设计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基于URL和网页类型的网页信息采集研究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网页制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