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纳比派绘画艺术的东方特性

2011-04-03蒋本桂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10期
关键词:东方艺术主观画家

蒋本桂

(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论纳比派绘画艺术的东方特性

蒋本桂

(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19世纪中叶随着东西方艺术的交流,纳比派在物质对象上的艺术精神传递与东方艺术的艺术精神表现有着惊人的相似,不再直接表述图像,而是见诸于艺术观念,重视感性,注重客观对象的主观情感的内隐表现。为了突出纳比派艺术形象的主观特性,纳比派画家一般采用了东方艺术手法,使客观物象与审美主体交融后,物化成一种主观的艺术精神形态,不再拘泥于西方绘画艺术的约定俗成的客观真实性。纳比派是一种主观的、表现的、抒情的、平面的、蕴涵东方特性的时代艺术,不仅沟通了人的主观世界,也协调了内在艺术精神和外在物质形式的矛盾冲突。纳比派吸收和借鉴了绘画艺术的东方特性,他们的绘画作品与西方其他画家之作相比更具东方特性,更具现代性,在现代主义艺术中,跨越了东西方绘画艺术的鸿沟,超越了物质世界的种种束缚。

纳比派;绘画艺术;艺术精神;主观情感

19世纪中叶,西方绘画艺术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时代审美观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向以模仿自然为基本准则的传统绘画受到了动摇,注重技术、传统守旧、不思变革的绘画艺术,既有解构,也有建构,画种界限已趋模糊,呈现多元、开放的格局。随着东西方艺术的交流,动摇了西方以模仿自然为基本准则的传统绘画理念,那些含混、异端、反创造,割裂物质与精神关系的存在,将不再是所有西方绘画艺术的审美诉求。在绘画艺术中,一种艺术精神力量充满着生命潜层的渴求和表现,都需使精神穿透物质对象而存在。而西方艺术中的纳比派(Nabis),在物质对象上的艺术精神传递与东方艺术的艺术精神表现有着惊人的相似,不再直接表述图像,而是见诸于艺术观念,重视感性,注重客观对象的主观情感的内隐表现。纳比派绘画艺术,它既是一种主观的、情感的,来自于自然的,追求人和自然和谐的现代艺术;也是一种绘画艺术主观的、表现的、抒情的、平面的与蕴涵着东方特性的时代艺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艺术比较关注外在形式,而东方艺术则更多关注内在的艺术精神。如果认真审视纳比派的绘画,此观点就不一定成立。纳比派虽属于西方绘画艺术体系的一个流派,理应具有西方艺术的艺术特质,但它却与绘画艺术的东方特性不谋而合。纳比派画家一般是采取了东方艺术惯用的平面设计和色彩平涂的手法,合理地诠释了艺术形象的审美趣味,呈现了画家内心身处具有艺术精神象征意味的主观印象。从登尼的《受胎告知》可以说明,温馨的阳光从窗口斜射而入,勾画了少女玛丽亚的优美轮廓,照亮了即将临门的天使,清凉的世界,纯洁而又静谧。画家主要借用宗教故事来描绘主观内在的精神世界,透过打开的门,又可以看到户外的风景,画中那扇开着的门,不仅沟通了人的主观世界,也协调了内在艺术精神和外在物质形式的矛盾冲突。

鲁道夫·阿恩海姆说:“我们从现代艺术中见到的形象,并不是再现物理现实的形象,而是人的想象力臆造出来的形象。这种由人创造出来的非物质的轻飘飘的形象,不是为了突出自身,而是为了突出它们所处的那种主观特性。”为了突出纳比派艺术形象的主观特性,纳比派画家一般采用了东方艺术非对称的构图,减弱客观对象的透视,充分运用主观色彩来表现对象的前后关系。譬如,我们可以从博纳尔的《阳台》、《街道一景》、《天蓝海岸》与《诺曼底景色》,维亚尔的《玩耍的女孩们》、《询问》、《保姆》、《谈话》、《红阳伞》等作品中可以看出,西方绘画一般注重客观对象真实性,直接面对写生,而纳比派与东方绘画艺术一样,极少对景写生,极少直面客观对象,多是观察后,凭借记忆进行创作,使客观物象与审美主体交融后,物化成一种主观的艺术精神形态,不再拘泥于西方绘画艺术约定俗成的客观真实性。

时代需要的艺术,应该是艺术精神的创造物,画家应该从主观上重新安排物质对象。“重新安排物质对象要从美的观念和装饰的观念出发”,这是维亚尔一向坚持的观点。在现代艺术语境中,当创作主体观念转变时,必然会自觉地促使新观念介入绘画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绘画艺术。纳比派反对学院主义和印象主义,努力探讨先辈大师的艺术特色和后期印象主义画家高更的综合主义理论以及绘画的直接性;反对所谓的写实和纯自然主义,主张艺术是艺术精神的创造物,宣称艺术作品是画家把自然综合为个人的美学隐喻和符号,从而获得某种意境与审美韵味。纳比派绘画摆脱了西方写实主义被动描绘物象的束缚,使画面具有平面性、装饰性的特点。绘画艺术中的线条,既是画家用以概括描绘自然物象的造型元素,更是画家主观情感表现的工具。纳比派绘画,追求平面效果的营造,传达的不是客观物象,而是主观情感。从博纳尔《有格子的衬衫》中可以看出,画面上最为突出的红色格子衬衫,采用了线条分割、色彩平涂的方法,弱化了西方绘画中对衣纹褶皱的结构和明暗处理;对于人物脸部、手部也采用了东方写意的勾勒和施以淡彩的手法;小猫、盘子、杯子、苹果和背景等用线勾出了轮廓,整个画面简练概括却又生动和谐,呈现出极富主观情感的东方特性。

纳比派不能脱离主观情感而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使纳比派的形式、功能与意义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主观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每一幅纳比派作品的产生,不仅是物质成果的标志,更是精神建设的开始。在创作手法的雷同、绘画形式的单调、理论的迷茫、传统价值取向、延续性和永恒性受到挑战时,面对纳比派精神的艺术性问题,纳比派精神所面临的己不是一个简单的精神问题,而应是审美性的问题以及纳比派与时代的关系问题。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品即是将主观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赏,又是由主观情感转化成可见的、可听的形式。东方艺术多借助绘画来把握物我与自我合一,追求主观情感的表现,实现了自然美与抒情性的结合。纳比派绘画是内心情感的表达,把内心热烈情感寄托于画面,借自然物象抒发他内心真挚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强调画家主观情怀与客观自然世界的融合,注重情与景、心与物、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纳比派画家总是根据记忆和草图进行创作,努力将主观情感保留住。纳比派吸收和借鉴了绘画艺术的东方特性,他们的绘画作品与西方其他画家之画作相比更具东方特性,更具现代性,在现代主义艺术中,跨越了东西方绘画艺术的鸿沟。

艺术的审美情感,在纳比派绘画艺术中,是一种先知、主观的、来自于自然的、追求人和自然和谐的审美境界。波兰美学家塔塔科维兹认为艺术的情感,不是直接见诸于图像表述,而是先见诸于艺术观念,注重感性,注重客体的主观表现。纳比派绘画艺术,充满了主观情感的先知意境。难怪莫里斯·德尼也强调“依据一种纯美学和装饰趣味的设想以及一些着色与构图原则进行的客观变形,使画家本人的感受进入绘画表现之中的审美意境”。纳比派宣称绘画艺术是使自然综合为个体的美学符号,从而获得最终产物和视觉表达。在纳比派的风景画中,画家可以直观态度着眼于艺术形象,来显现意境,把自己创造出来的源于生活而又高出生活的艺术形象看作是一种自然美的再现。列·托尔斯泰曾指出:“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维亚尔曾经说过:“艺术应该是艺术精神的创造物,自然界只是一种机遇,画家应该从主观上重新安排它们。”纳比派不再忠实于任何客观物体的表象,而只忠实于生活中对周围事物的感觉与感情。

纳比派绘画可以使画家的感觉与感情因艺术形象再现自然美而得到安顿,艺术形象将成为提升生命、净化性灵的工具。艺术精神将超越物质世界的种种束缚,寻求艺术精神价值,获得审美享受,心灵得到慰藉。海德格尔认为,通过安顿审美主体的灵魂而确定下来的艺术作品,不是幻影,可以超越现实指向理想、超越有限通往无限。

在今日高消费的社会和大众娱乐的时代,单纯而明净的绘画艺术,也许只能存在于古代文化遗产中,作为一种艺术精神产品,只要在接受者的内心深处保留着一块能让人的灵魂栖息的净地,说不定我们就有希望寻获某种意境,这种意境应该就是纳比派绘画艺术给我们诠释的东方特性。

[1]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2]陈建军.纳比派[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3]何政广.博纳尔[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艺术与视知觉[M].朱疆源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5](德)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戴晓蛮.维亚尔的梦中情怀:重归文迪迈公园[J].世界美术,2001.

[7]段 炼.从东方视角看纳比画派[J].美术观察,2007.

J21

A

1674-5884(2011)10-0159-02

2011-06-21

蒋本桂(1974-),男,湖南醴陵人,讲师,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责任编校 晏小敏)

猜你喜欢

东方艺术主观画家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酷炫小画家
肃穆的形式美感波提切利的东方艺术理念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张锰谈于向溟
东方艺术大家:路由器中的八个城市空间
阿培×东方艺术大家:城市“空间接力”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