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材料学实验》课程建设探讨

2011-04-03吴湘济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10期
关键词:创新性服装材料

刘 茜,吴湘济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上海201620)

《服装材料学实验》课程建设探讨

刘 茜,吴湘济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上海201620)

《服装材料学实验》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针对纤维、纱线、织物的结构及性能的认知与测试的实践类课程。针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从课程开设的现状、教学内容的建设、学生的能力培养及教学建设方案等方面,探讨面向培养卓越工程师而开展的《服装材料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建设。

服装材料学;综合实验;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实践

目前国内外纺织服装院校在服装专业中均开设了有关服装材料的理论课程《服装材料学》,其中《服装材料学实验》就是配合《服装材料学》理论课程而开设的实验教学课程,涉及的实验操作内容主要为纤维、纱线、织物的结构与性能的认知与测试。

一 课程开设的现状

本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服装材料学实验》课程为1学分,共30学时,开设在第3个学期。首先,基于实验课程学时所限以及所授内容的分散性,原有课堂教学主要是针对纤维、纱线、面料各环节最主要的基础内容进行演示和动手操作,以认识材料与熟悉仪器操作为主要学习目的,尚未对各环节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由易而难的实验过程。其次,目前的实验主要集中在基础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较少,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尚未开展,因此学生的能力培养仅限于跟学水平,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实验项目设计、实验结果分析的环节很少,这仅仅是在毕业论文阶段才会涉及到,平时对这种自主能力的培养十分匮乏。更重要的是,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过程中,按照“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必须对实验课程进行改革,重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凸现我校面向生产一线培养优秀人才的办学特色,输送具备较强的服装产品检测能力的工程师。

二 教学内容的建设

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要逐步完善“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的建设目标,立足于培养服装领域的高素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将服装与相关学科相结合,致力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的不断更新和优化,强调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以实践促教学,为学生提供富有特色且具较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实训平台和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

本课程建设将教学实验分成专业基础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4个部分,并配备科研院所参观学习环节。各项实验内容以实践性和操作为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根据实验难易程度进行学时分配,并根据实验项目的系统连贯性进行集中或分散式进行。

专业基础性实验是服装材料结构与性能认知的基础性实验,如认识和鉴别纤维、纱线与织物的基本规格参数测定等;专业综合性实验是为深化专业所学而开展的有明确指向的实验,是后续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基础,如服装面料的机械性能、服用、舒适性能、风格评价与防护安全性能测试等。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主要是探索性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开放式的设计性或创新性实验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1项或多项实验,如流行趋势面料的结构与设计的测试分析,面料的生态环保性能测试等。

除了课堂实践的同时,有必要增加学生对新型先进仪器设备的实践学习机会。可以通过与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共享他们的实验室资源,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学习。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对于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有感性地认识,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对纺织服装行业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走出校园,使他们真正了解服装行业的社会实际情况[1]。

三 学生的能力培养

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并结合其他课程的学习,使得培养出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具有较强的在生产一线从事纺织服装产品检验的能力,具体如下:

(1)熟悉服装及其加工材料的性能测试项目与指标;

(2)熟悉服装面料的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能够独立进行服装面料的各项试验,能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提出提高面料质量、改善面料性能的见解;

(3)熟悉服装产品及其加工材料的实验规范,能够独立进行实验项目及方案制定。

四 教学建设方案

本课程的教学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为了提高实验指导的效果,实验室将配置专门的多媒体示教室,将主要的实验过程制成多媒体示教影像片。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和多媒体示教完成基础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综合性实验后,可以参考设计性实验项目,自己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自行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

(2)建立健全教学资源,包括实验操作指导书、多媒体示范教学影像片、动画、图片,实验规范及流程、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验收标准。收集和整理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成果,展示并整理成集。

(3)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为开放性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项目进行。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根据专业实际发展需要,可以不断增加开放性项目,完善项目库的建设。

(4)对专业基础性实验仪器进行更新换代,对创新性实验购置相应的新型实验设备,并深入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实地参观学习。

总之,《服装材料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缩短理论教育和服装工程实践之间的距离,培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较强的卓越工程师人才,是服装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之一[2]。

[1]刘 茜,吴湘济.《纺织材料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0(7):90.

[2]武继松,徐卫林,张尚勇.面向21世纪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分析[J].纺织教育,2007(1):43 -46.

G642

A

1674-5884(2011)10-0084-02

2011-08-25

刘 茜(1978-),女,河南洛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服装及纺织材料的性能研究与开发研究。

(责任编校 王小飞)

猜你喜欢

创新性服装材料
让人心碎的服装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材料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