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2011-04-03张俊蒋丽张红英

当代青年研究 2011年12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核心大学生

◎张俊 蒋丽 张红英

(成都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张俊 蒋丽 张红英

(成都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组采用自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调查问卷”,从大学生的视角就其认知、认同、践行情况,学校开展教育状况,影响教育的因素与建议等三个方面,选择四川省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三所高校(一本、二本和普通职业技术学院各一所)为样本,对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问卷698份,有效问卷685份。其中中共党员占7.2%,共青团员占90.9%,普通群众占1.9%;一年级学生占38.8%,二、三年级学生占51.2%,四、五年级学生占10.1%;理工科类学生占60%,人文社科类学生占40%。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信、效度检测,各因子相关性较大均>0.7,证明问卷编制可靠。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度有待提高

行为心理学认为,人的行动总是受心理认知支配的。因此,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程度,是把握其认同和践行情况的前提条件。调查显示,有47.9%、48.4%和43.9%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及含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及含义”不清楚或抱无所谓的态度,只有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了解稍好一些,分别占67.7%和67.6%,较为理想的是对“八荣八耻”的了解,占86.2%。为什么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度总体不高,与学校教育目标和社会期盼存在如此大的差距?通过座谈发现:一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背诵“疲劳症”,对非专业的政治命题等更是不愿记忆;二是内容较多,灌输方式陈旧,不便记忆,而“八荣八耻”认知度较高则与日常宣传的通俗易懂、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便于接受和记忆有较大关联度。因此,建议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进一步简明扼要的提炼和概括,并从上到下深入探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和通俗易懂的传播方式。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较高但发展不平衡

价值认同是价值主体对价值标准和要求的心理接纳和肯定态度。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持高度认同态度,分别占到87.0%、86.1%和84.8%,其次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创新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分别占到77.8%、76.6%、73.4%、69.9%。值得关注的是,认同“入党的最大动因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占58%,也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入党不是为了信仰而是带有极大的功利性。

(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度存在一定反差

此题为情景题,目的在于检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是否转化为了内在的信念和实际行动。结果显示:有16.3%、8.7%的学生经常有违“八荣八耻”的行为和经常不讲诚信,有10.4%、34.8%的学生不愿参加社会公益服务活动、不愿到国家需要的偏远地区工作,有17.6%、13.5%的学生的价值追求是不断获取社会地位金钱和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可以不顾一切。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总体持积极肯定态度,但由于受个人利益、西方思潮、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又表现为价值功利化、实用化、多元化等特征,对社会的期求高而对社会的贡献则考虑较少,对他人的要求高而对自己的要求则较低,理论与实践之间、应然与实然之间存在较大反差。

在另一组单选题中,大学生认可的价值观排序依次是奉献精神 (49.6%),合理索取(40.2%),享乐主义(4.0%),个人主义(3.8%),金钱主义(2.3%),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金钱主义有正确的鉴别能力,对奉献精神高度推崇、对合理索取普遍认同,价值观更加务实;在人生追求中当仅有一种选项时,大学生将美满幸福的家庭(74.2%)和帮助他人赢得他人尊重(16.8%)放在重要位置,而将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6.1%)、位高权重做人上人(2.1%)放在次要位置,说明“90后”大学生与“80后”相比,他们的价值观正在进一步向理性回归。

(四)对学校开展相关教育的满意度总体偏低

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对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满意度,便于教育工作者做到查漏补缺、对症下药。调查可见,大学生对校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很重视的赞同比例分别为48.6%、68.6%、57.7%,认同“学校开展了相关活动”、“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将践行表现纳入考评体系”分别占50.5%、45.7%、52.2%。由此可见,大学生对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满意度总体偏低,均在50%左右。对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注重育人的针对性,全面形成合力育人的体制机制。高校领导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应善于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行政资源,加强与大学生的对话与交流,及时引导大学生探讨人生道路上的疑难问题,增强亲和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强化责任意识,深入钻研教学艺术,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说服力;专业课教师应树立育人意识,在课程教学中体现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增强渗透力,以共同的努力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观念。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根据时代特点和大学生的身心需求,采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又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办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已十分紧迫地摆在了高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三、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始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点和急需破解的难点。本文认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只有从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出发,从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入手,着眼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方能取得实效。

(一)坚持以大学生的利益和需要作为教育的切入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动力源——利益(需要)为起点,形成利益(需要)、动机、行动、结果(目标)间有机联系的机制系统,才能顺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长期以来,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多关注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而忽视受教育者的内心感受和利益诉求,一厢情愿的教育和灌输很难引起受教育者内心的共鸣,进而自觉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更难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从单选题“大学生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看: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占43.4%、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占35.5%、社会地位的高低占11.8%、金钱的多少占6.7%、其它占2.5%。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时,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为出发点,在活动设计和教育中体现深入的人性关怀。就大学生整体而言,教育者应重点考虑如何为大学生群体搭建锻炼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而言,又要因人而异,如对于贫困学生应在尊重其自尊心的前提下,通过勤工助学、奖助学金等多种途径缓解其经济压力;对于内向自卑的学生而言,重在加强心灵的沟通,帮助其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通过引导其参与群体性活动缓解其自卑和心理紧张情绪。只有当大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推行与自身利益和成长息息相关时,才能找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可靠支点,才能由利益认同达到价值认同,坚信并自觉践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坚持寓教于乐原则

寓教于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从“在大学生中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有效的途径”看,开展社会实践占29.9%、开展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占25.1%、课堂教学要联系实际具有亲和力占19.6%、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占14.7%、完善奖惩制度和考评体系占10.6%、其它占0.1%。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认为最有效的途径是开展寓教于行、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反感冰冷冷的说教和简单的灌输,希望通过沸腾的社会生活感受理论的魅力、体验现实的可亲可信,希望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亲身参与和锻炼感受到青春的活力、自我实现的愉悦,即便是理论教学也希望能联系实际,具有现实感和说服力。

(三)高度重视家庭在品德教育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而家庭是青少年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也是人一生中归属时间最长的社会组织,对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品格塑造、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相比,具有诸多方面的明显优势:情感优势、信任优势、时空优势、针对性强优势、灵活多变优势等。家庭教育如何,将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的基本素养和整个社会文明建设的开展。从“影响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排序”(多选题)的调查看,“家庭—学校—社会”占第一位,高达43.4%,其次是家庭—社会—学校占19.8%、学校—社会—家庭占18.0%、学校—家庭—社会占14.5%、其它占4.3%,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加关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普遍忽视家庭教育,或在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学界应开展这方面的深入研究,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家庭教育提供理论支撑,使父母真正成为家庭中的“首席教育家”、成为孩子称职的第一任教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

(四)净化社会风气优化育人环境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仅需要家庭发挥基础教育的作用,学校发挥系统教育的作用,还需要社会大环境的配合与优化。从调查情况看,在大学生认为影响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利因素的单项选择中,居首位的是“现实社会中的腐败等不良风气”占31.8%,其后依次是“宣传教育僵化、脱离实际”占27.1%、“西方文化思潮的干扰和冲击”占20.2%、“受个人利益的影响,难以协调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占16.5%、“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好”占3.9%、其它占0.4%。由此可见,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国家必须花大力气清除腐败,树立政府官员以身作则、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同时着力改进宣传手段和方法,注重联系实际,避免空洞说教,运用多种手段抵御和消除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干扰和冲击,营造团结和睦、友爱互助、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以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影响和带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

全国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研究》(09XKS012);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SC2009V16);四川省教育厅思政教育重点课题《全球化视野下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CJS10-052)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纪 峰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