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让材料活起来

2011-04-02刘秀云

池州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作文材料教学

刘秀云

(宿城第一中学 教务处,安徽 宿州 234000)

作文教学:让材料活起来

刘秀云

(宿城第一中学 教务处,安徽 宿州 234000)

目前中学生写作文缺少写作激情和欲望,不善于组织已积累的素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巧用材料:情景再现;模拟对话;纵横扩展;反弹琵琶;同类堆叠。

作文教学;引导;材料

1 学生写作现状

当下语文教学中,大部分同学在接到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后,愁眉苦脸,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翻检各种各样的作文书,然后东抄西摘,加上自己临时冒出来的一点想法,拼凑成一篇作文。写出的作文有的语言苍白,内容简单化,语言幼稚化,平淡无奇,像记流水账。有的举出的事例是从小学用到高中的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情感思想假、大、空。有的语言很华丽,读起来也很顺畅,但细细咀嚼,言之无物,华而不实。针对上述现象,很多人归因于学生缺少写作素材,缺少生活体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学生并没有脱离生活,“他们的生命个体原本就始终在生活的源泉里浸泡着、浮游着”[1],有了一定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体验,并且掌握大量的书本知识。且不说课外拓展延伸的人物事例,单就课本中的材料就足以让学生装满行囊:一是课文中的诗词文,那些千古佳句传达了内蕴丰富的情感体验;二是抒写古人古事的精美散文,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精髓;还有一些哲理散文,更使人感受到思想冲击的力量。

那为什么学生还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呢?“原来对于写作来讲,所谓生活不应是表面意义的客观事物和生存活动,而是和心灵产生过碰撞后产生了独特的体验并成为心灵一部分的那些现象和事件”[1]。在考试和升学的重压下,他们被枯燥乏味的公式定理所缠绕,缺少了生命的意义感和幸福感的心灵怎能感受到生命成长的快乐呢?由此看来,学生并不是没有生活,而是缺少点燃他们激情写作、欲望写作的火种[2]。所以教师要做的第一步不是让学生“行千里路”去寻找生活,而是让学生走进生命的喜悦与感动,从切实可行的教法上引领学生如何整理和感悟已有材料。

2 巧用材料,书写精美华章

2.1 情景再现

具体做法就是将常见的对材料的平面概括式叙述改为立体式情景再现,把抽象的“说”给读者听,转化为具象“呈现”给读者看。也就是让材料中的人、事、景等从文面上“立”起来,再现于读者眼前,使读者有强烈的现场感,如同临其境,见其人,闻其声。如浙江省高考优秀作文《大禹,请留步》:

突然,女人眼睛一亮,使劲揉了揉那几夜没合的双眼。“是他,没错,是他!”女人抱紧怀里的孩子,理了理头发,整了整衣服。前方,是浩浩荡荡的一群男人,行色匆匆,表情严肃。带头的男人手拿工具,脚步越来越快。同时内心翻江倒海,是的,他听到清脆而又带着哭腔的一声“禹——”,声音在空旷的山坡上方回旋,直刺进男人的心里。

文章穿越时空,再现了历史上流传千古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一反把大禹作为主人公的写法,而塑造了一个倚门盼夫的思妇形象,将神话与现实完美地结合起来,生动的细节渲染出当时的情景,细腻的心理描写尽显主人公的情愫,直击读者心灵,让人动容。除了再现历史情景外,也可以再现诗歌情景,如:

在这个有着惨白月色的夜晚,他独坐短松冈,一壶清酒伴着泪千行,他的面容在月光下憔悴而又落寞。他一定是赶了好久的路后才回到这里,他来不及洗去脸上的浮尘,来不及整理泛白的鬓角,他只想快快回到这里,再好好看看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他仿佛又看见她凭轩倚窗,乌黑的长发倾泻而下。可如今,只有那棵棵松树掩映下的坟冢默默地回应他的呼唤,他的手轻轻扶过坟头,将清酒缓缓洒在坟前,深深凝望后毅然转身。这是怎样的悲痛,曾经伉俪情深,如今只剩下他自己形单影只。但他没有沉沦,他用他坚实的肩膀撑起这份悲痛,撑起他残落的家,用他的肩膀撑起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化作一首千百年来被人传诵的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是学生作文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只是在使用中比较适用于众人熟知的材料,对于那些众人缺乏了解的冷僻材料,此法效果不一定见佳。冷僻材料被形象化处理之后,往往增加了人们理解的难度,反而会减弱材料的表现力。

2.2 模拟对话

具体做法是在行文中模拟出一个对话的场景,让作者和材料中的人物进行穿越时空的互动和交流。下面是学生作文中人物直接交谈的片段:

“一个人,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从他口中亲耳听到这些熟悉的话,比在书上看到要震撼的多,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孩子,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我点点头。“孩子,你记住,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轻言放弃。人,是最伟大的动物,没有什么是人不能战胜的。你现在遇到的困难,是你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不要怕,和它面对面斗一斗,就像我和大海斗一样。”他嘴角扬起微笑,眼中闪烁着犀利的光芒,正如洒在大海上的阳光一样,明亮而耀眼。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有了对话中的人物做“背景”,又有作者和人物间情感的互动,比起平时的叙述或议论来,更生动有趣,表现力和说服力也更强。片段中,如果道理从“我”嘴里说出来,而不是从桑地亚哥老人的嘴里说出来,感染力要差得多。当然,此法运用起来并不能“信口说”“随意说”,它只有符合时代与人物的特征,具有“艺术的真实性”,才能够被读者接受,才能够真正发挥材料在文章中的作用。

2.3 纵横扩展

具体做法是借助联想或想象,根据行文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扩展延伸,即虚构一些细节甚至情节来连缀、补充、扩写材料,为表达文章的思想观点服务。素材的扩展生发,常常需要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添枝加叶”。真实的事件本身简单、平淡,或只是一个轮廓、梗概,可以此为基本框架,展开想像,补充细节,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使事情具体、曲折、生动。在原有材料基础上展开想像,这种想像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填补素材本身的“空白”之处。

纵横扩展法不同于眼下流行的“戏说”“恶搞”,尽管其具有传承性,但创新却是必须的。对于一些传统的材料进行富有时代精神的反思性或批判性的解读运用,也是一件值得尝试的事情。

2.4 反弹琵琶

文贵创新,反弹琵琶——逆向思维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创新手段,所谓“反弹琵琶”是指在写作上避开常规的思维模式,从相反或对立的逆向角度立意构思。运用这种技法有时确能起到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从而写出新颖别致的文章。语言是文章的肌肤和表情。许多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的哲理性,但是,不少成语警句往往是从某一个角度而言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我们就可以从逆向的角度去思考,提出完全不同的新观点。

如“班门弄斧”历来被视为才疏学浅而不自量力,好在行家面前卖弄本事的代名词,显然是个贬义词,久成定论(有时也用于有本事人的自谦)。班门弄斧者一直为世人所不齿。若打破传统的意识和观念,从虚心学艺积极角度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立意,言之成理,岂不富有新意?要虚心学艺,不到班门何以能识名师?有技艺者不“班门弄斧”何以显示自己的本领?怎能得到名师的认可,从而登堂入室,得以在“班门”深造,使自己的本领更加博大精深?当年身微人卑的华罗庚,如果不敢在当时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面前“弄斧”——写了一篇有质量的数学研究论文,何以能踏入数学的神圣殿堂,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技艺不精者不敢在师门“弄斧”,怎能成为“班门”继承人?所以“弄斧”必到“班门”。古今中外多少敢于“班门弄斧”者,他们不仅继承师艺,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而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

当然,逆向思维要有“度”,反弹琵琶决不能离“谱”,决不可为立意而曲解题义,刻意猎奇;或违背真理,信口雌黄,随意褒贬;或不顾是非,一味翻案。

2.5 同类堆叠

所举事例在性质、层面、角度或其他方面无任何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加,通常这种简单的例举应尽量避免,因为它对论证论点的普遍性帮助不大。但在一定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会变得相当有力。此法并非是材料本身出新,而是通过同类材料的堆叠,增加文章的厚重感。在有限的篇幅里使用大量的材料,是使用课外材料所不及的地方,因此这也可以视为是对课内所学材料的一种使用方法。

3 结束语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3]。关于写作,鲁迅先生曾经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言辞:“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 《马氏文通》、《文章做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的不好,又读,又做。他却不说坏在哪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的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鲁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1932)时至今日,恐怕许多学生仍然摸索在那条黑漆漆的“暗胡同”中。如何引导学生走出这条“暗胡同”,愿本文能抛砖引玉。

[1]肖增鸿.作文教学的体验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2):29.

[2]马慧芳.点燃写作激情“对话”写作过程[J].语文教学通讯,2006(1):42-4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

G632

A

1674-1102(2011)04-0159-02

2011-05-19

刘秀云(1968-),女,安徽怀宁人,宿城第一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束仁龙]

猜你喜欢

作文材料教学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最美材料人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材料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