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构建

2011-04-02徐文军

池州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德育学校

徐文军

(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安徽 池州 247000)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构建

徐文军

(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安徽 池州 247000)

对社会转型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提出综合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种教育资源,构建“大德育观”教育网络体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教育网络

我们今天所说的未成年人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生的一代,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社会结构日益多元化、社会状态更加开放、发展环境更加复杂、互联网更加普及、大众文化迅速兴起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特殊的环境对未成年人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未来。

1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新特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格局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呈现了一些新特点。一是多元性,经济领域的国际化、多元化,世界文化的大交融,多渠道、无障碍、快速涌流的资讯潮,使社会各阶层群体的思想道德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各种价值观冲击着每个人的头脑,包括未成年人,其思想道德也表现出层次分明的多元性特征;二是多变性,未成年人的思想处于发育成长期而没有成型,其人格、个性等心理因素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总是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他们对人生价值的判断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处于多变的状态,尤其是受到错综复杂的物质形态的诱惑,使其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呈现出多变态势;三是独立性,随着外部环境和现行教育观念的变化,尤其是在独生子女的教育上表现出的娇纵溺爱影响,许多未成年人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具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表现在思维方式上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并逐步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品格个性,其喜恶情绪、判断标准和取舍态度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自主性,是否合乎事实是他们判断是非的一个重要标准;四是非理性,如今的未成年人大都在吃穿不愁、衣食无忧的优越物质环境中长大,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表现出非理性倾向。未成年人的意识形态由被动满足向主动追求转变,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在取舍观念与动机上,缺乏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自身素质的培养,追求对个人兴趣的满足和对新鲜事物的猎奇。除了在学校学习之外,业余生活、精神生活热衷于电子游戏、网上聊天。

2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重视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并且已取得显著的成就。社会转型期的未成年人胸怀远大理想、个性相对独立、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是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可以说我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另一方面,受价值多元化冲击,部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不当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1 以自我为中心意识过强,缺乏责任感

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从小倍受父母家长的呵护,使他们从小养成任性、自私、缺乏责任感等不良习惯,比较注重个人的感受和利益,一味要求别人对自己负责,而不懂得自己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同样负有责任,不知道尊重别人,更不知道如何尊重人,包括父母、老师和同学,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宽容。

2.2 性格偏激严重,心理问题突出

少数独生子女养成了独断专行、浮躁轻率、好高骛远、冷漠逆反的性格,在人际交往上心胸狭窄,不理解、不愿意接受他人的不同之处,意志力较差,缺乏相应的应变能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心理承受能力弱,出现了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等问题。

2.3 法制、纪律观念淡薄

少数未成年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纪律观念、法律意识缺乏,违纪违法现象屡见不鲜,且犯罪低龄化、同伙化、暴力化特征突显。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由于未成年人年龄小,鉴别是非能力差,心理偏差较重,动辄结成团伙,打架斗殴,抢劫盗窃甚至暴力相残。有些未成年人存在抽烟、酗酒、赌博、吸毒、厌学等不良行为。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

2.4 沉迷网络游戏、聊天等网络世界

一些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甚至浏览网上的暴力信息,以及在飙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暴力游戏的强刺激下逐渐模糊了道德规范,在虚拟世界忘记了自我。一些腐朽思想和有害信息借机渗入,对思想未定型、发育未健全的未成年人产生了极坏的影响,严重腐蚀了他们的心灵,污染他们的精神,致使一些未成年人在理想信念上迷失了方向,降低他们的道德水准,甚至使他们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同时又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思想道德素质是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中培养和提高的。有效地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立体网络,将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的思想修养的提高。

3 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因素

中学阶段是未成年人世界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有必要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我认为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家庭、学校、社会。家庭是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摇篮;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龙头,起到引导、协调作用;整个社会的道德氛围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

3.1 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观是家庭教育的灵魂,它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方向和教育过程的质量。当今社会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滞后,存在着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健康思想品质正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因素。家庭教育滞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1)重智育轻德育。望子成龙的想法人皆有之,但是不少家庭只顾及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想孩子考上大学,上重点,他们舍得为了子女花钱买钢琴、购电脑、请家教、进辅导班,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意愿和兴趣,强迫其学习,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成长、思想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重视成才教育,缺乏成人教育。(2)重学校教育轻家庭教育。有些家庭大人忙于家务劳动、经营生意、外出打工等,将孩子推到学校,认为这样是一种负担的减轻,甚至学习的好坏、心理成长、品质培养从来不过问,孩子由于放松了家庭的管束,养成了自由、放纵游手好闲等不良习性,不做家务、不听大人话,迷恋上网,甚至惹是生非,成为家庭负担。(3)重生活照顾轻养成教育。目前许多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学习好,可以大包大揽一切家务,把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和放纵。这样做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在实践中获取信息、加工信息、锻炼思维的好机会,也不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的习惯。贩毒、偷盗、赌博等,对孩子的成长做人影响极大,有些已成为孩子的阴影,更谈不上孩子的家庭教育。

3.2 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龙头和主渠道,但学校德育工作的很多环节存在与时代发展、与未成年人实际相脱节的地方。一是多年的应试教育模式,学校升学率考核指标体系决定了学生在校时间多被文化课占用,学校很难真正的把德育放在第一位,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实践,评价学生往往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二是学校现有的德育课程内容陈旧,与快速发展的客观世界和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存在距离。一方面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上的单纯说教,另一方面,面对大量混杂信息,他们眼花缭乱,无法辨别,往往良莠不分,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乱,不能真正使品德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不普及,缺乏精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整体教育多,差别教育少。三是德育教育与管理脱节,衔接不畅。德育教育作为塑造人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德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德育教育、行为管理、党团学生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诸方面的有机配合。但在现实中,德育教育与德育管理各行其是,衔接不畅,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管理工作又缺乏理论性和可持续性。学生德育成绩的考评与操行实践的质量始终处于两个轨道,导致出现德育成绩优秀,而操行恶劣的现象,甚至缺乏道德底线,药家鑫案就是一个典型。四是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有待改进。灌输的教育方式是我国德育教育中采用的基本方法,它反映了应试教育的特点,以机械说教、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它有规范思想行为的作用,但容易产生模式化,即形成“听话”人格,不利于品德素质健全发展;五是只重视德育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对德育规范习惯的培养。在我国德育被当做政治思想工作的主要工具,德育内容从生活背景中鼓励的突出,造成空洞说教、脱离实际生活,使得德育效益低下,学生品德素质发展不健全。

3.3 社会环境教育因素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大环境、软环境和小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决定影响和制约着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一是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经济模式的转型,市场经济中功利主义和等价交换原则被人们错误地应用于道德领域,容易诱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片面追求物质需求的享乐主义,极容易助长极端利己思想,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二是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滋长了一些腐朽思想与社会不良风气。不良的社会风气使未成年人中个人主义、自私自利倾向日益得到强化,进一步毒化了社会风气。反过来又影响了未成年人的不良心理,同时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说,这也在不同程度上损伤着未成年人的灵魂。他们正处于人生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盛行缺乏抵御能力,这就使得某些未成年人的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偏差。三是网络文化作为信息化的标志,以其交互性、虚拟性、及时性的特征,加上未成年人追求时尚的特点,形成未成年人较强的吸引力。由于未成年人尚处于逐步成熟的过程,对网络上大量的信息难以甄别,一些不良信息会对未成年人的言行产生误导。四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成长必然受到影视广播等大众传媒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传媒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散播一些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内容,未成年人中负面现象的增加与传媒中不健康的内容有一些关系,舆论环境对未成年人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环境中个体的思想、行为有着权威性和隐蔽性的约束,如家庭或社会舆论、同辈舆论都会对未成年人的思维方式、道德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形成不同的特征。未成年人犯罪的增加,思想的散漫,信念的缺失等与上述有密切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文化、大众媒体弱化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功能,增加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难度。

4 构建“大德育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而且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涉及面比较广,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全社会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广大德育教育工作者尊重规律、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扎实工作,构建“大德育观”教育网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一定能取得新的突破,实现新的跨越,新的发展。

家庭、学校、社会是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三个重要环节,只有建立和巩固以学校为主阵地,并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为主体的教育网络,建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观”的教育机制,采用渗透性与专题性相结合,聚合式与辐射式相结合,现实化与虚拟化相结合,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努力形成社会化、开放化的思想道德建设格局,才能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4.1 以学校德育组织为核心,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管理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因素的调控作用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担负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要突出养成教育,把德育渗透到教学里,渗透到活动中,融会贯通于课堂上下,校园内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未成年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切实加强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影响和带动未成年人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教育。不断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子,要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从小处入手,从近处入手。由于未成年人可塑性强,喜欢崇拜和模仿,因此最有效地教育时机应当是未成年人对自身或身边的人和事有所感触的时候及时给予教育,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采取活泼生动的教育形式。如升旗仪式、广播站、读报课等时机表彰身边的好人好事,纠正不良行为,把行为规范融于一言一行之中,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资源优势,学校组织未成年人深入家庭生活和社区实践,体验、感悟人生,寓教于乐,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生动有趣的活动应是教育的重要载体,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人生经验,升华道德情感。如通过当“小当家”,“三八献爱心”等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热爱生命,关爱社会的思想,通过主题班会、联合会、演讲等多种形式开展诚信守纪教育,诚信缺失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社会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吧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也日益明显,毒品犯罪、心理健康疾患等,对这些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学校开展创造性的诚信教育,有助于增强未成年人适应社会,自我防御的能力

(2)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发挥优势,拓宽学校德育实践空间。家庭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场所,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引导,教育孩子要求家长提高自身素质,有健康向上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求社会各界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成功经验,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如现在家庭中每个孩子都有零花钱,而孩子的零花钱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手段,通过对孩子零花钱的发放、管理和使用,正面引导孩子,培养劳动意识、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同时还可以帮助孩子学会理财,培养自主能力等,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促进、互相协调,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未成年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家长素质的提高,达到家校互动,优势互补。

(3)以社区为平台,依托社区,构建未成年人德育新格局。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抓好社会教育,发挥好“大课堂”的作用。构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党政干部新的政绩观评价体系,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体系,结成最广泛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统一战线,齐抓共管,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衔接,文化部门有责任为未成年人提供为他们所认同的健康向上的道德人格榜样,最大限度地发挥榜样的道德感召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活动和设施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化、熏陶作用。组织未成年人参与社会环境保护、公益宣传和文化建设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把爱心献给社会,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弘扬社会公德,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牢固确立从全社会抓起,从未成年人抓起的新观念,为顺利实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民行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加大文化市场整顿和管理力度,切实净化社会环境,严厉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综合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种教育资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做到全社会德育网络整体联动的有机结合,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以营造和优化道德互动的舆论环境,并注意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并与整个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1]李荣志.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缺失与矫正[J].考试周刊,2010(41):226-227.

[2]白忠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宁夏教育科研,2009(2):28-30.

[3]蔡文凯.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思路[J].江西教育,2009(12):15.

[4]欧婷婷.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三维空间[J].法制与社会,2010(7):241.

[5]王呈祥.浅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及学校德育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158.

[6]孟东方.社会环境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论纲[J].重庆社会科学,2008(2):44-48.

D432

A

1674-1102(2011)04-0053-04

2011-04-19

徐文军(1968-),女,安徽池州人,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助理讲师,从事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学工作。

[责任编辑:韩志才]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德育学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校推介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