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1-04-01西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鲁小丫

电子世界 2011年10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基础

西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鲁小丫

1.学生计算机水平的现状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开设了以计算机使用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课程,但我校新生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差异性很大,有些在高中时代就已经熟练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有些少数民族山区的学生在进入我校时却从来没见过电脑,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区域差异、家庭条件以及个人兴趣等因素造成的。大学校园中的教学对象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这对原有的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在大学校园更有效的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对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遵循“以应用为中心”的原则,使学生具有随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自行提高水平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尝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1)改革教学目标

在普通高校的本专科各专业中,应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放在培养能力和面向应用方面,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的智能工具,为本专业后继课的学习、研究乃至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组织教学的整个教学活动中,一是让学生建立起“计算机意识”,即是具有用计算机解决任务的强烈愿望;二是知道什么问题能用计算机解决,什么问题不能用计算机解决,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三是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因为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在学校学的知识不是一劳永逸的,所以要通过自学来更新自己的知识。

(2)分类教学

对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这种情况,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很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将学生是否必修这门课程进行分类:免修和必修。大一新生开学后,举行一次计算机基础考试,理论部分采用笔试,操作部分采用上机方式。两个模块都在9O分以上的可以免修本课程,如果有一个模块没有达到9O分的同学,必须要上这门课。在课程进行到2/3时,可以再举行一次考试,考试方式同前,两个模块都在9O分以上的可以提前结束本课程的学习,实际考试分数作为期末考试成绩,否则就要参加最后的期末考试。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基础好的学生能够腾出时间来学习其它知识,同时对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兼顾性。

(3)改革教学模式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目前我校采用的是两个理论课时加两个实验课时。在教学中,理论课和实验课是分开上的,这样安排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上理论课时,虽然教师都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学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老师操作而无法亲自动手试一试;上实验课时,虽然每个学生都配有一台计算机,但由于多数机房没有安装投影仪,常常难以看到老师的演示,况且老师也很难在实验课上再次全面讲解了。而且,理论课和实验课往往隔了几天,不能做到及时练习,及时巩固。这些因素造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反而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把理论基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和网络基础部分)放在教室里来讲,这样学生可以专心的听老师讲;把操作部分(比如办公软件部分、网络应用部分)放在实验室来讲,这样老师讲了以后,学生马上就可以实践,就更容易理解。

(4)改革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可根据各章节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可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每堂课中学生都有所收获。比如在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就可用讲授法;在应用软件部分,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案例设计的时候,应尽量多采用生活化实例,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WORD教学中,对于文档编辑的课程中可以使用的案例和素材比较多,老师可以选择通知,红头文件、电脑小报等生活化的案例给学生上课;在操作系统部分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先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对于学生基本掌握了的内容采用规范化为主,规范术语和操作,而对于学生操作较少但是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则以任务式教学模式来解决。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一种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以完成有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手段中除了多媒体教学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比如视频教学等。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时,课堂中虽然采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硬件(比如主板、CPU等)的图片,但是由于硬件条件的局限性,无法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实践操作装机的过程,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样的讲解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印象,对硬件部分的概念仍然很抽象,所以在讲解这一章节时,可采用先讲解有关的硬件知识,再让学生观看一个装机的视频,通过观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方法,学生的反映不错。

(5)改革考核方法

考核必须能够全面的测试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水平,要加强平时成绩的评定和上机操作能力的考核。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可采取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方式,其中,过程考核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成绩的4O%,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6O%。过程考核是对学生平时实验内容的考核,放在平时进行,期末考核由采用考试系统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采用考试系统完成,技能考核采用上机操作的方式进行,共考核五个模块(操作系统、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应用)。考核方式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于工作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不断的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研究,更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理念,探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结束语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方向.因材施教——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势在必行[J].计算机教育,2004(5).

[2]宋旭明,王启智.构思:21世纪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结构”[J].计算机教育,2004(5).

[3]高钢.遭遇美国教育[OL].西安信息资源网,2005,5.

[4]世界商业评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之三大困惑[OL].中国软件开发网,2005,6.

[5]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6]司法警官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M].群众出版社,2008,4.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