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画的美学机理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表现——以安沟度假区滨水景观设计为例

2011-04-01钟,杨

地下水 2011年4期
关键词:滨水山水画景观设计

和 钟,杨 平

(西北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中国山水画艺术旨在追求意境的创造,力求表达山水环境的内在气质和韵味。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人口的集聚,致使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回归自然重返山水环境是现代城市居民心灵的渴求,滨水景观正是人们梦寐追求的理想景观空间。现今许多滨水景观设计由于自然特色和人文意识的匮乏,不能完全展示出滨水景观的观赏功能、亲近功能等。以山水画美学机理来进行滨水景观的设计,正是景观设计师对滨水景观设计思路的一种积极探索。

1 山水画及美学机理讨论

谈到山水画就不得不谈到美学,美学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机理是指某系统为实现特定功能的系统内各要素内在工作方式和运行规则。笔者认为山水画的美学机理可以理解为研究山水画美的原因或实现美这一目的的内在运行方式。

山水画之所以美是因为它在物质世界以外创造了一个意象世界,这种意象世界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之上的,注重“情”与“景”的和谐,“物”与“我”的和谐。[2]山水画的美表现在以下三点:

(1)简洁美:简洁不等于画面的简单,用极少的要素表达最深刻、最丰富的信息是对山水画简洁美的最好概括。保留最本质的东西,创造出最直观、最简洁的形象,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空灵美:空灵美表现为构图上的“留白”,这种构图手法将空白精神化、空间化、意境化,构图上的“空白”并不是空虚、虚无,它的实质是实处的延伸,它使作品形成独特的意境和韵味。

(3)意境美:根据中国传统意境美学理论,意境指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它应该是艺术作品和主观思想合二为一形成的艺术境界,二者情景相生、虚实相成。[3]

2 山水画美学表现探索

任何美的表现都要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山水画也不例外。在山水画中美的表现主要由笔法形式、墨色形式和构图方法三个部分来完成:

(1)笔法形式:笔法是构成山水画的基础和前提,画家根据不同的题材运用不同的笔法得到不同感觉的线条,并运用这些线条的渐变、重复、排列、组合、交错、分割、呼应,在画面上构成以线造型的各种形式。

(2)墨色形式:谈到笔法,就不能不谈到墨法,笔法都要通过墨来实现,笔与墨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画面。笔法是画面的造型,那么墨法就是画面的色调关系。中国山水画的墨色体现在景观设计上就是一种明暗调子的构成。

(3)构图方法:山水画中常用散点透视这一独特的构图方式来组织画面。画家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思想,选取具体的素材,然后将这些素材按照一定的规律加以组织和编排,构成一个协调完整地画面。常见构图手法有:水平线构图、垂直构图、十字线构图、对角线构图、S形构图等。[4]

3 山水画表现与现代景观设计元素分析

笔法、墨色和构图基本概括了中国山水画的所有表现方法,它们可以为我们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时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和表达方式。在山水画的形式因素中有哪些可以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之中?目前看来,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可以拿来应用:

首先,最基本的绘图要素是线条。德国现代主义大师克利曾经说过:“笔迹最关键的是表现而不是工整”。可见即使在今天色彩占重要地位的情况下,线条仍然是方案设计的主要表现方式。在景观设计中,两个点元素相互呼应时会形成线的感觉,可以用来描绘山的基本脉络,山石、山坡的地貌等。

其次,山水画的墨法在滨水景观设计中接近于色彩表现。墨色的变化是山水画根据水的含量所形成的晕染的肌理效果,是富有变化和层次的。山水画墨法在滨水景观设计里常常表现为通过塑造变化的色彩层次来达到丰富的视觉效果。

再次,山水画中的常见构图手法也可以应用到滨水景观设计中。水平线构图、垂直构图、十字线构图、对角线构图、S形构图等构图手法会使画面中的主体元素更加突出,主次元素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各元素组织更加合理。

总结起来,滨水景观设计对中国山水画美学机理的借鉴主要体现在具体方案设计中要表现出创作者的独特构思和超凡意境,运用中国山水画基于墨白的表现手法,对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公共空间、绿化景观、山水形态和建筑环境等要素进行处理,将传统的中国山水文化与滨水景观相结合,增加其层次性和多样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 滨水景观设计案例讨论

4.1 项目概况与现状分析

项目概况:项目区位于陕西省柞水县最北端的营盘镇西3 km处的安沟,距离西康高速公路营盘出口不足4 km,是从西康高速公路到达秦岭南麓之后,最近的山水景色最秀丽的较大河谷,不但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还有山体,植被,水系,摩崖石刻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现状分析:项目设计范围为安沟水系两侧20~100 m,东西长2.5 km,总面积约20.6 ha,位于整个山群体相对平坦的位置,也是核心位置,自然条件优越,植被现状良好。水生植物繁茂,银芽柳、胡腿子、鱼腥草、芦苇、荷花、茅草等竞相生长,一派芦苇荡风貌,但景观构成相对单一,其中有水塘、草滩、湿地,局部有小块的耕地,绿化覆盖率约65%,地势起伏高差最大达8~10 m,但是坡度较为平缓,坡向大部分朝向向阳的方向,地基承载力强,表层种植土厚度大。

4.2 设计理念与方案构思

设计理念:安沟规划区位于古都西安南侧秦岭南麓的低山地区,设计必须对安沟整个中心流域景观基调做出全新思考,在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山水画美学机理运用到设计方案中,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山水景观模式。

方案构思:通过综合分析项目自身的地域特征和行业特点,通过设计意向和手法对项目背后所隐藏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予以适度的延续和保留,运用简约沉稳的景观基调使整个区域完整统一,反对运用割裂的手法对规划区域造成缺乏中心景观的尴尬境地。

在景观绿化方面,遵循生态优先的设计原则。在规划区域尽可能增加绿化,在保留原始地貌的同时,采取与传统的平整土地相反的方式,使原有的植物得到保留,与新的设计内容相统一。

在道路规划方面,以自由简单的林中步行道路为主。沿河岸规划两条步行系统,一条沿道路,一条沿湖岸,形成多层次的交通组织系统。

在建筑布置方面,保持其错落的格局安放在自然的等高线上,原始场地的坡度尽可能保留,对个别坡度特意营造梯级状态。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处理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形式、风格、色彩、尺度、空间组织与度假区规划空间结构的协调共生关系。

4.3 方案整体结构分析

该项目滨水景观设计范围全长2.5 km,设计内容分沿河两侧区域景观控制性规划和滨水区域景观设计两个部分。以“云·山·湖”为主题,综合分析项目区的文化因素,结合功能要求和地形特点,将整个滨水景区分为四个区段,由东向西依次为:云山水朗、梯地禾田、镜照金沙、镜湖鸣鹤、古韵水乡、竹嘻芦花、草芳推岸、碧水芙蓉、鳞波映翠九大主题板块。

A—B段 云山水朗 梯地禾田 全长约600 m,现状中为沙石河道,在此段的设计中充分结合现状资源,以溪流、山石、野生植物为主要元素,创造不同季节不同景色的宜人环境。

云山水朗:被定位为生态型高档别墅区,中心位置设计湖心岛作为整个湖滨景观的核心景区,面积占整个湖水面积的65%之多,湖心岛上规划有环形道路,沿道路两侧布置高档别墅,四面环水,形成私密的岛居生活,东南北三面有入口与度假区主干道相连。

梯地禾田:以娱乐农业观光概念进行开发,坝体之间形成的水面与景观道路之间形成高差错落的梯田景观,在其中种植适宜五谷,田埂为径,零散种植乔木,能够让人体验到自然纯朴的乡村风格。

B—C段 镜照金沙 镜湖鸣鹤 全长约580 m,景观设计中广场、喷泉、展览馆等为设计元素,形成自然山湖与现代因素相依的景观特色。

镜照金沙:该段河体水面宽阔,浅滩密布及周边有住宅用地,为此设计一个集休闲娱乐、观赏功能及体育活动为一体的主题公园,如水上运动区和沙滩运动区,拟建沙滩排球,沙滩浴场等。

镜湖鸣鹤:由水园,特色木板路,休息区组成。水园既是一种景观,又是合理利用和处理雨水的滞留塘。特色木板路与台阶式喷泉广场相连,沟通两岸人行通道。喷泉广场采用叠水形式对水体进行控制和设计,自然和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

C—D段 古韵水乡 竹嘻芦花 全长约为650 m,河岸北侧台地被规划为居住小区。结合现状,景观设计中选取清泉、景石、花木等景观设计元素,强调植物的配置。

古韵水乡:本景区以四合院为主,充分体现古韵古乡意境,水体成溪流状蜿蜒贯穿与四合院周围,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四合院周围全部采用石板铺装,突出古乡特点。

竹嘻芦花:本区域的景观特色就是体现了水的创造集成之美,整个水面栽有芦苇和水竹。宽3 m的河道蜿蜒贯穿于水面,游人摇船体验生态之美。 北岸设有两个大型滨水平台,平台可作为小船停泊港湾,游人也可以下水摸鱼。

D—F段 草芳推岸 碧水芙蓉 鳞波映翠 全长约为670 m,本区段景观带设计以自然生态为主,整治为辅,在考虑到保持原生态景观廊道的前提下,重新整治河段植物带还原生态环境景观。

草芳推岸:现状有大片植物和野草,如银芽柳、胡腿子、鱼腥草等,为了体现原生态而稍加改动,栽植一些具有野趣的植物。住宅被布置在湿地北面,背山面水,将湿地水流因势引入整个住宅景观环境中,利用河道水位的涨落灌溉湿地景观植物,恢复白杨林的再生。

碧水芙蓉:沿堤岸种植荷花、水葱等水生植物,可以增加水面的色彩,丰富水面的层次。设置曲折形的平桥,延长游览者的行程和时间以扩大空间感,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同时还设置高低大小不同的汀步,在变化中求得统一。

鳞波映翠:此景区地势落差较大,同时平面形似一条鲤鱼,所以设计为水梯田。同时借山体之景,将山体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倒影在层层叠波中,鹅卵石擦过亮的河水像绸缎一样,表现出水的生动之美。

5 小结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种审美的产物和审美对象,所显现出的那份超越尘嚣的宁静、从容和折射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学精神,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安慰心灵的精神需要。

中国山水画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法则,将山水画美学机理运用于现代滨水景观设计创造出意境深远内涵丰富的滨水景观,是对现代滨水景观营造新方法的探索,有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因此深度拓宽山水画美学机理在滨水景观表现中的研究,是一项新的景观领域的课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1]麦克哈格·I·L.设计结合自然[M].芮经伟,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郝海波.论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蕴[J].济南大学学报.1998.48 -50.

[3]杨国光.水墨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8.25 -30.

[4]陶艳萍.当代中国招贴设计对中国水墨画的借鉴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17 -24.

[5]岳原.李嘉华.中国山水画景观构成模式的启示[J].华中建筑.2008.158 -160.

[6]杨智勇.金萍.当代城市滨河景观规划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2 -213.

[7]杨鑫.张琦.小清河(济南河段)的河道景观规划[J].园林规划与设计.2007.24 -26.

猜你喜欢

滨水山水画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