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2011-04-01,,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筋膜中医药局部

,,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2.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s,MPS)是以慢性肌肉疼痛且伴有1个或多个触发点(Trps)为主要特征的常见软组织风湿病,是原发于肌肉、筋膜等结缔组织且以颈肩腰背痛为特征的症候群[1],主要因肌肉和筋膜无菌性炎症而产生局部黏连挛缩而引起长期疼痛,迁延不愈。美国临床教授Janet Travell发现众多的来自非器质性神经肌纤维的疼痛综合征都是由于肌筋膜痛性触发点所造成的,从而导致一系列的肌筋膜痛性综合征。MPS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2],笔者就近年有关MPS的诊断标准和临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诊断

1.1 Smons[3]诊断标准 分为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主要标准:1)主诉区域性疼痛;2)主诉疼痛或触发点牵涉痛的预期分布区域的感觉异常;3)受累肌肉可触及紧张带;4)紧张带内的某一点呈剧烈点状触痛;5)在测量时,存在某种程度的运动受限。次要标准:1)压痛点重复出现主诉的临床疼痛或感觉异常;2)横向抓触或针刺入带状区触发点诱发局部抽搐反应;3)伸展肌肉或注射触发点缓解疼痛。若满足5个主要和至少1个次要标准,才能确诊为MPS。

1.2 《临床骨科学》[4]诊断标准 1)腰背或臀部弥漫性顿痛;紧束感/重物压迫感/沉重感以横突或髂嵴上方为明显,常牵涉大腿外侧,但不传导至膝以下;2)腰活动不利,转身困难,弯腰姿势稍久可引起疼痛;3)缺血性痛:受凉/疲劳、天气变冷、夜晚睡眠中、晨起痛。活动后减轻,疲劳或傍晚复重;4)压痛点:局部肌肉有紧张感和或痉挛变硬,腰椎旁、横突处、肋下沿或髂嵴有压痛,位置固定,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结或痛性肌索;5)MRI检查:典型者可显示局部肌肉萎缩或肿大,肌膜增厚。凡同时具备上述1)4)者可诊断为本病。

由于当前有关MPS的文献所用的诊断标准不一致,影响文献数据的可比性及流行病学调查。因此,特别需要统一诊断标准。

2 治疗

2.1 西医治疗

2.1.1 注射疗法 唐永红等[5]用0.25%利多卡因20 mL、地塞米松5 mg,采用“十”字浸润阻滞法治疗肌筋膜炎26例,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疗效欠佳者地塞米松改换曲安奈德40 mg。总有效率96.2%。肉毒素注射加肌肉牵张法在治疗MPS上取得很好疗效,常用的肉毒素有A和B 2型,多用A型,如果A型失效可以改用B型[6]。李顺等[7]将医用O3用于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取得很好的疗效。

2.1.2 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MPS的治疗药物有NSAIDS类药、镇痛剂、肌肉松弛剂、抗抑郁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NSAIDS类药虽能减轻疼痛,但长期治疗存在常见的胃肠道风险,而停药后症状又容易复发,因此其在MPS的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疼痛难忍时可短时间内服用小剂量的可待因。阿司匹林对缓解肌筋膜痛有帮助,为了减轻胃肠刺激症状,可选用非处方的肠溶阿司匹林或定时释放的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不会引起胃肠刺激,对肌筋膜痛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这些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疼痛,对减轻单纯性肌筋膜痛的远期疗效不乐观。目前市售的肌肉松弛剂对肌筋膜痛患者扳机点的疗效一般。

2.1.3 物理疗法 目前物理治疗包括:等长收缩—放松运动、指压或缺血性压迫法、肌肉按摩、冷、热、电疗、低周波、Lewit技术(等长收缩后舱驰)、紫外线疗法、超声、超激光及高压脉冲直流电刺激等。其中等长收缩—放松运动既减轻疼痛,又恢复神经肌肉功能及改善适应性,也是巩固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8]。

2.1.4 针对触发点的治疗 在治疗肌筋膜触发点导致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中,既要对症状进行治疗,更应强调对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根治性治疗。常用的方法有:肌疗法,肌肉牵张加冷喷雾疗法、肌内封闭、针刺法和牵张法。Simons认为大多数触发点疼痛患者都有机体内的维生素缺乏和正常低线的维生素含量,所以治疗的同时要补充各种维生素。

2.2 中医治疗

2.2.1 针刺疗法 针刺能解除局部软组织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抑制或消除局部炎性物质的产生;另一方面针刺抑制大脑皮层疼痛中枢,阻断神经递质受体的传导,增强镇痛作用。临床通常选取那些反应最为明显的穴位作为首选的穴位施治[9]。冷文[10]用恢刺激痛点治疗腰肌筋膜综合征100例,总有效率为100%。

2.2.2 推拿疗法 肖一宾[11]以推拿、按揉、点运牵拉、理筋、分筋等手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96例,治愈60例,好转3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0%。

2.2.3 针刀疗法 针刀疗法主要是松解肌肉、筋膜及其与周围组织间的黏连,在激痛点处施术,产生较强的酸、麻、胀、重针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解痉止痛、平衡阴阳作用。黄明华等[12]用针刀疗法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630例,痊愈546例,显效69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9.2%。

2.2.4 热敏灸疗法 MPS患者体表存在一种新的疾病反应点——热敏点,对这种反应点施行温和灸,疗效明显提高。热敏穴是一类对艾灸刺激高度敏感化的腧穴。陈日新等[13]用热敏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57例,治疗后疼痛明显改善,PRI、VAS、PP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5 中药外用疗法 中药外治,可采用局部外敷、药物熏蒸、药浴等方式,药力可以直达病所,改善颈背部软组织血运,促进炎症吸收和炎性介质的稀释和转移,从而减低末梢神经的兴奋性,起到镇痛消炎的目的,避免了口服或静脉给药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赵道洲等[14]外用通络方治疗腰背肌筋膜炎287例,取得满意疗效。

中医药在治疗MPS上有以下优势[15],1)有效性:相对于西医药来说,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明显;2)多样性:治疗方法和方案多种多样,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等各具特点和疗效,并可以采取多种疗法的综合疗法;3)无害性:天然药物和无创伤性是中医药治疗的特点;4)持续性:根据本病反复性的特点,运用中医药长期治疗,可寓防于治,防治结合,标本同治。

3 结语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引起肌肉疼痛的重要原因,但MPS的诊断标准不一致,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减少各部位MPS转为迁延性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建立一套完整而简单可行的诊断措施和治疗方案,是许多相关学者应该共同努力的一个方向。希望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尽快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案。

[1]周秉文.腰背痛[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5-195.

[2]征宇.重视软组织风湿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8,12(6):361.

[3]Patrzek D Wall,Ronald Melzaek.疼痛学[M].赵宝昌,崔秀云,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4]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唐永红,郑碧,张立君.低浓度高容量局部注射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05,12(26):1441.

[6]陈燕,蒋雨学.A型肉毒素及B型肉毒素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1(9):416.

[7]李顺,宋文阁.医用O3用于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J].浙江临床医学,2007,9(7):969.

[8]Alvarez DJ,Rockwell PG.Trigger points: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Am Fam Physician,2002,65(4):653-660.

[9]李忠仁.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10]冷文.恢刺激痛点治疗腰肌筋膜综合征[J].中医外治杂志,2005,14(1):40.

[11]肖一宾.推拿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96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8,24(1):34-35.

[12]黄明华,宁宇,张翔.针刀疗法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J].北京中医药,2008,27(7):530.

[13]陈日新,康明非.热敏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口[J].中国针灸,2008,28(6):395.

[14]赵道洲,柳直.外用通络方治疗肌筋膜炎[J].甘肃科技,2003,19(2):30.

[15]庄小强,谭树生,黄强民.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临床研究概况[J].微创医学,2010,5(5):487-489.

猜你喜欢

筋膜中医药局部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局部遮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