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陵地区铜产业经济现状分析与建议

2011-04-01祝斌马骏

采矿技术 2011年4期
关键词:铜陵有色经济

祝斌,马骏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庆铜矿,安徽安庆市246131)

铜陵地区铜产业经济现状分析与建议

祝斌,马骏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庆铜矿,安徽安庆市246131)

根据铜陵地区的自然资源、资金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分析了铜陵地区铜产业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铜产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总体思路和战略布局,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铜产业;铜陵地区;产业链;发展战略;对策建议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是一个以铜产业为主体的工业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多家,2005年工业总产值60多亿,主要的工业有4大类:铜材及深加工、电子元器件、化工和建材。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公司、铜陵铜峰电子公司、铜陵精达股份公司是铜陵的有色企业的代表,开采、加工占90%以上,是铜陵有色也是铜陵工业的中坚力量。但同时小的有色企业也有几十家,它们共同构造铜陵地区的铜工业。

铜陵地区铜产业发展是从上游资源开采生产逐步向冶炼和深加工延伸发展,是从铜产业链上游逐步向下延伸的历史。在铜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对资金和技术要求都很高,从而形成以冬瓜山铜矿、安庆铜矿、金隆公司、金昌冶炼厂等为主的结构;在铜产业链下游的企业,进入的资金和技术壁垒相对较低,诱发了中小企业如各种铜工业制品等加工企业的云集。

1 铜陵地区铜产业存在的问题

(1)铜陵地区铜产业集中度有所下降,铜陵金属冶炼及加工产业中“船只多,舰队少”。铜陵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产业中,有4户企业隶属于省级以上不同部门,最大的有色金属控股公司企业为省属企业。这些企业虽然在铜陵辖区内,但很难与铜陵其它企业进行有效合作,协作配套总量偏少,规模不大,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培育。虽然铜陵的电解铜在国内是第二位,年产54.5万t。但是自产铜仅3万t,剩下的要靠进口。与云南、江西和内蒙古等产铜省份相比,铜陵地区铜产业相对比较集中,但与加拿大、秘鲁以及欧洲等国家相比,铜陵铜产业的发展仍然有很大差距。

(2)技术水平相差较大。铜陵有色金属铜冶炼及加工产业中除有色金属控股公司、精达公司、三佳公司、铜峰电子外,其余企业加工的产品大多是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初级加工品或粗加工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且产业链较短,不能形成辐射带动作用。

2 铜陵地区铜产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铜陵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禀赋优异、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高素质劳动力供给充分、工业体系完整、生态承载能力深厚的地区,但在对铜陵地区铜产业经济分析之后发现,产业集中度降低、政府与中介机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是影响铜陵地区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提升铜陵地区铜产业经济的几点建议。

(1)提高铜陵地区铜工业集中度。有色金属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发挥各种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企业规模大型化可以增强企业对上游资源的影响和控制力,增强对市场的占有能力,使企业自身运作更趋“经济化”。与国外同行先进水平相比较,铜陵地区铜工业集中度低,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因此,铜陵地区铜产业发展应将提高产业集中度作为重要内容。行业的集中度提高将使得金属的供给价格弹性变小,为金属价格维持在高位创造了条件。就现代有色的特点而言,它在两个方面要求较高的集中度。其一,铜产品的生产过程本身适应于集中、连续、联合生产,有规模经济的强制性要求,有色工业两次大规模的技术创新,都推动了这种强制性要求。其二,当有色工业经过前期的高速发展,面临其它材料替代和市场需求增长缓慢的挑战时,通过兼并重组合理地配置有限的资源,避免过度生产和无序竞争。一旦铜产业生产集中度显著提高,将使相关企业在原料与成品两大市场上取得优势地位,并在与原料供应商和产品用户的价格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

(2)应大力发展向集约式转变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可能小的程度,从而达到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相协调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铜陵有色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来发展循环经济,其重点应放在金属硫化矿无污染强化熔炼技术开发、湿法冶炼技术、高效节能、电化学控制浮选及高效选矿药剂的开发上。在企业层次上,以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有色公司和省级试点企业为重点,重要行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示范项目工作,产生示范带动效应,推进铜陵循环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铜陵有色控股公司近年来先后投入巨资,引进了制酸工艺,将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烟气制成硫酸,利用率在98%以上,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延伸产业链并形成稳固、完整的产业链。铜陵要对整个铜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协调,以特大型企业铜陵有色金属控股公司为依托,与市外7家重点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联合,成立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一方面争取国债资金投入技改,另一方面以特色产业招商引资,建立起中国有色行业最大的合资企业金隆铜业公司。利用雄厚的资金,运用高新技术,大力发展铜深加工及电子材料等新兴产业,明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延伸产业链,使整个铜产业正一步步实现着从量的扩展到质的飞跃。要基本形成电解铜—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无氧铜杆—铜线—特种漆包线、电解铜—铜带—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等4条铜产业链,铜工业在铜陵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占40%以上。因此,铜陵地区铜产业发展应通过科技创新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不断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推动铜产业全面向纵深发展。

(4)引进、开发铜工业相关产业和支柱产业。首先要在引进对象上有所选择,真正引进一些有创新能力的、能激发产业经济活力的有色产业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帮助产业集群提升创新能力。有色金属作为原料产品需要产业链的支持,应注重向上游资源开发业渗透,强化对紧缺资源的控制能力,保证铜矿资源的供应和成本的稳定。

(5)合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铜产业内的企业“自组织能力”还较低,因此,政府应在提供公共设施、服务和制度环境,对外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推动作用。重点应该是培育积极的竞争态势,控制无序竞争,建立技术创新的保护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产业引导,促进产业升级,以及完善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导向机制。精心编制铜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争取资金和项目,鼓励铜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另一方面,中介组织在产业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有助于加强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以及国内外市场的联系,使得中小企业间可以共享技术成果、营销渠道、客户资源、市场和技术信息,分担市场风险和经营成本,促进企业之间的共同技术创新、共同生产和共同营销。积极创办中介服务机构首先应是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企业应在政府的引导下提高建设行业协会的意识和积极性。

(6)发挥政府的决策协调职能作用。政府推动企业间的兼并、策略性重组,是有色行业企业必然的发展趋势。为此,政府首先要引导各有色企业摈弃各自为战、自成体系、自我发展的传统思想,从而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其次要推动铜产业“高新化”,对铜产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升级、产品升级,并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提高铜陵有色企业集中度,以提高企业抵御市场竞争风险的能力。率先组织铜陵有色金属控股公司合并重组,先切割上市,再整体上市,形成策略性紧密型的集团。铜陵要围绕“发挥比较优势,依靠科技人才,调整和优化结构,突出深度开发,精于壮大支柱,建设繁荣文明铜都”这一发展战略,坚持以铜兴市、以铜富市、以铜强市,把铜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铜陵地区应抓住有利时机,多层次、多成份、多形式发展铜经济,加快发展,并以此来拉动其它行业的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显著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铜产品加工中心、铜经济信息中心、铜技术开发中心、铜商品集散中心和铜文化研究中心,真正把铜陵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名副其实的“现代铜都”。

3 结束语

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规模和科技含量上,也体现在资源掌控、产业配套和服务水平上。铜陵要依托现有铜产业优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向上游的铜原料和下游铜关联产业发展。安徽铜陵被称为“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是典型的因铜而生、因铜而兴的资源型城市,资源性产业占工业的比重曾超过80%。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皖江城市带的重要成员,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安徽铜陵在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格局中,要积极打造成铜产业中心。

[1]王缉慈.我国制造业集群分布现状及其发展特征[J].中国质量与品牌,2004,(7):44-48.

[2]徐康宁.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一与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1,(11).

[3]王辑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和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15-352.

[4]魏守华,王辑慈,赵雅沁.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J].经济经纬,2002,(2).

[5]李君华,彭玉兰.产业集群的制度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3,(9):127-132.

[6]张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J].中国软科学,2003,(1).

[7]盖义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011-03-25)

祝斌(1977-),男,安徽池州人,经济师,主要从事工程经济预决算工作。

猜你喜欢

铜陵有色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食物中的“有色”营养素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亲亲的鸟
其实冬天不可怕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凉爽有色
三十载风华正茂 永不朽有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