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事理—人理(SR)的太湖蓝藻事件社会影响分析

2011-03-26沈菊琴孙付华

华东经济管理 2011年9期
关键词:蓝藻太湖居民

季 健,沈菊琴,孙付华,徐 立

(1.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2.盐城师范学院 商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一、引 言

2007年5月末,太湖蓝藻爆发,水体污染导致以此为水源的无锡市自来水水质恶化,带有剧烈的腥臭味,市民无法正常使用。一场突如其来的饮用水危机几乎席卷了整座城市。市民开始抢购纯净水,原本只卖5元的桶装水暴涨到50元[1],一时间,市内纯净水被抢购一空,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太湖蓝藻事件的爆发,给江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目前,人们在对待污染的态度上,更多地仍是关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忽视社会影响。太湖蓝藻事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而目前关于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的研究还很少有人涉及。可以说社会影响评价在我国还尚处于起步阶段,法律保障、评价标准和方法以及专业化的管理、评价机构都较为缺乏,有关该部分的内容也仅限于对公共参与的程序性要求[2-3],绝大部分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都还集中于项目评价。

被称为东方系统方法论的WSR方法论,是“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Wuli Shili Renli System Approach)”的简称,是顾基发在1995年提出的。它既是一种方法论,又是一种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工具。因此,从事理—人理(SR)角度对太湖蓝藻事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不仅具有深远而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而且是进行社会系统和谐研究的基础。

二、太湖蓝藻事件的社会影响

Michael K.Lindell、Carla S.Prater(2003)将灾难的影响分为物理影响和社会影响。认为物理影响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社会影响包括社会心理、社会价值观、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它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且难以评估[4]。Henk A.Becker(2001)将危机事件的社会影响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是国家和国际社会系统,中观层面是组织和社会网络(包括社区),微观层面是个人和他们的行为[5]。魏玖长、赵定涛将危机事件的社会影响定义为“危机发生后,由于其破坏性及延续性,对社会公众所造成的心理和行为等一系列改变”[6]。

鉴于国内外学者对社会影响的定义,本文将太湖蓝藻事件的社会影响界定为危机事件对社会公众造成的心理、行为、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以及对影响地区社会政治方面的冲击。

同时,借鉴PAPs(ProjectAffected Persons,项目影响人群)的概念界定方法,将本论文界定为EAPs(Event Affected Persons,事件影响人群),即对太湖蓝藻事件影响的人群所受到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

应该说,太湖蓝藻事件产生的社会影响非常广泛,本文仅从微观层面进行分析。根据对社会影响的概念界定,本文拟从居民生活质量、居民健康、居民心理、居民环境意识、社会就业、公共服务等六个方面对太湖蓝藻事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其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

图1 EAPs的社会影响因素

三、太湖蓝藻事件社会影响的事理—人理(SR)分析

(一)事理—人理(SR)的EAPs概念模型建立

由顾基发提出的具有东方特色的WSR方法论认为处理复杂问题时既要考虑对象的物理方面(物理),又要考虑这些物是如何更好地运用的事的方面(事理),最后,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和实施管理与决策都离不开人的方面(人理)。其实践准则就是“懂物理、明事理、通人理”。运用WSR方法论的思想来分析太湖蓝藻事件时,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进行:

(1)物理层面。指太湖蓝藻事件所影响到的水体、土壤、生态等客观因素。

(2)事理层面。指太湖蓝藻事件对政府政策法规、公共服务、社会运行等方面的影响。

(3)人理层面。指太湖蓝藻事件对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环境意识、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由于本文是分析太湖蓝藻事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根据三个层面所影响的内容,可以看出只涉及WSR方法论中的“事理—人理(SR)”层面。

根据归纳的太湖蓝藻事件的社会影响并结合WSR方法论的思想,分析太湖蓝藻事件的社会影响可从事理和人理两个方面进行模型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事理-人理(SR)的EAPs概念模型

(二)太湖蓝藻事件事理层面分析

太湖蓝藻事件事理层面是指太湖蓝藻事件对政府政策法规、公共服务、社会运行等方面的影响。可从公共服务、社会就业等方面分析。

1.公共服务

蓝藻事件爆发后,苏锡常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公共服务措施,如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自来水除臭研究、打捞蓝藻、人工降雨、调入饮用水、关闭中小污染企业等,这必将促进地方公共服务的完善。太湖蓝藻事件对公共服务的影响包括公共事业、公共产品、公共信息三方面。

第一,公共事业。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相关的政府部门立即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较好的应对了突发事件。主要表现在:①供水服务业。事件爆发后,自来水厂等立即净化水,政府部门邀请专家商讨清除蓝藻方案,消除水的异味。②环保服务业。事件爆发后,组织清理水源地定置渔具,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及宣传,提高水质监测技术。③生活服务业。面对纯净水哄抢事件,相关部门立即从周边城市调动纯净水,平衡供给,并开辟第二水源,同时出台政策稳定物价。④社会保障服务业。无锡市政府组织各方力量,全力确保养老院、幼儿园、社会福利院和大中小学校的饮用水供应,为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和低收入家庭上门送水、免费送水,确保各个社会阶层都能安全、稳定的度过饮用水危机期。为了降低再次爆发供水危机的风险,还采取了太湖水源和长江水源的“双保险”策略。

第二,公共产品。太湖蓝藻事件年年不同程度的爆发,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人们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一定程度上毁坏了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因而,在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无锡市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各部门各司其责,逐渐认识到要完善预警管理制度,加强领导责任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积极推进水污染方面的建设:①加强污水网管建设、成立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增加自来水源预处理设施,以逐渐改善人们的公共环境,从而渐渐提高人们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②充分发挥价格调节机制的作用,确定最优污染水平和排污费的收费标准。③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考虑,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④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条例,让环境保护处于法律制度之下,使之更有效率。

第三,公共信息。蓝藻事件爆发时,当群众面对流言或谣言时会存在心理恐慌,此时政府及时的召开新闻发布会将真实情况告知市民,并用科学解析其现象。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报道蓝藻爆发真实情况、政府处理危机措施、专家对危机原因的调查、水质恢复正常公告等情况,以及公布环保监测报告信息包括水质监测情况、水厂出水水质情况、天气走势预测、预告人工增雨方案。

2.社会就业

太湖蓝藻事件的发生,使劳动力在就业数量、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方面都将发生变化,严重影响了太湖流域的就业状况。

第一,就业数量。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将会导致政府出台各种严格的环境政策和相应的环境标准。严格的环境标准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削弱其竞争力迫使企业关闭或者转移到外地,限制资源的使用会降低生产,同时减少就业。

各种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使一般经济产品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部分企业的退出,会导致此类企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减弱,社会暂时出现失业现象。同时,政府还会引导企业进行流域污染治理,通过科技的引导,带动各地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技术水平和治理效率的整体提升,保障饮用水安全,改善水环境质量。这都需要加大相关方面的投资,而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会改善环境质量而且会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即绿色就业。

第二,就业结构。深究太湖蓝藻事件爆发的原因,我们不难看出,太湖蓝藻危机无疑是太湖周边的环境容量和土地资源无法承载该地区如此密集的人口、产业和城市的增长。无锡是一个“两头在外”的加工工业城市,高消耗、高污染、结构水平低的产业结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无锡的产业结构还是偏重,服务业的比重偏低,重化工业的比重偏高,而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也偏低。因此,调优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才是苏锡常的发展之路。

第三,就业质量。有了好的生态环境,才有好的投资环境、人居环境,才有足够的吸引力。太湖无锡水域蓝藻大爆发,造成水源地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吃水难、用水难等烦心事也会影响到就业的质量,降低劳动力对现有工作的满意度。一些中小企业的关闭也会使得现有的其他劳动力对现有的工作稳定性产生质疑,这无疑都会降低现有劳动力的就业质量。

(三)太湖蓝藻事件人理层面分析

太湖蓝藻事件人理层面分析是指太湖蓝藻事件对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环境意识、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可从居民生活质量、居民心理、居民健康、居民环境意识等方面分析。由于每个影响因素存在本质差异,所以在具体分析时视每个因素的各自特点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分析。

1.居民生活质量

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居民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7方面:

第一,居民生活水平。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对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绿色产品的购买以及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等方面。据调查统计,受太湖蓝藻的影响,人们用于购买瓶装饮用水的费用大幅增加,人均消费74元,同比增长582.2%;食品消费中,饮用水的消费投资增大,且人们更加食品安全问题,购买绿色产品的人群比重上升,尤其注重绿色水产品的购买,避免购买受蓝藻污染的水养殖的水产品等;同时,因居民无法做饭,方便面等方便食用品的销量也上升,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饮食。

第二,社会支持。太湖蓝藻事件的爆发势必会对当地的社会支持产生影响。太湖蓝藻事件对社会支持的影响体现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①从主观方面看,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对于事件处理的及时与否、处理效果的好坏,必然会影响社会成员个体对政府部门及企业在太湖蓝藻事件处理方面的满意度,即影响居民对于政府部门、企业在太湖蓝藻事件上给予帮助的满意程度。②从客观方面看,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社会个体向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寻求直接援助或者利用社会组织的主动性、便利性以及与其的和谐程度等,主要表现在蓝藻事件爆发后,居民向政府相关部门寻求太湖蓝藻事件的相关信息支持的主动性、便利性以及与政府的和谐程度。

第三,环境因素。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①蓝藻爆发后,破坏了太湖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湖中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②蓝藻及湖中鱼虾死亡后产生强烈的腥臭气息,对沿湖地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产生影响。③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下令处置相关重污染企业,势必造成一部分企业员工的下岗,且太湖蓝藻事件的爆发造成当地居民的忧虑和恐慌,势必会影响太湖流域的社会环境。因此,蓝藻的爆发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四,休闲生活质量。休闲生活质量是反映居民精神文明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的重要表现。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沿湖大道、相关景点及休闲娱乐设施因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休闲生活质量。如因蓝藻及水生生物的死亡,太湖水体被污染,靠近即腥臭难闻,必然影响居民到沿湖大道散步、休闲的心情;沿湖景点如无锡太湖鼋头渚、蠡园、太湖仙岛等因蓝藻水华对湖水水质的影响,其景点的景观也失去观赏价值;沿太湖的居民小区的相关设施及各种公园,也因太湖湖水的恶臭而较少有人光顾。而失去这些休闲娱乐场所,居民缺乏必要的锻炼身体、放松精神、增进家庭成员感情、实现社会交往的场所,对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如居民的幸福感将产生影响。

第五,睡眠质量。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精神及心理压力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太湖蓝藻事件的爆发,给太湖流域的人民在精神上带来无形中的压力和心理上的恐慌,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且随着居民对蓝藻危害认识的加深及蓝藻的大面积爆发,人们对于生活、健康的忧虑、恐慌,若不及时疏导、扶持,将越发严重地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居民由于太湖蓝藻事件而产生的精神压力、恐慌所导致的失眠现象,也会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

第六,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太湖蓝藻事件对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表现在职工收入锐减和居民日常支出增加。蓝藻事件爆发后,一方面,环保部门结合水利部门等相关部门关闭查处了一系列企业,如电镀厂、化工企业、餐饮企业等。这些企业的关停势必产生一定数量的下岗失业人员,使职工暂时性失业,从而使职工收入锐减。另一方面,蓝藻爆发导致居民日常用水困难,苏锡常地区尤其是无锡市矿泉水、果汁等饮料类产品价格上升,各种便易食品如泡面、面包、饼干及易清洗的瓜果蔬菜等价格存在不同程度的上涨,且可以预测到,与饮用水有关的各种过滤设备价格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居民在太湖蓝藻爆发期间的支出相对增多。

第七,相关产品价格。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引发无锡饮用水危机,对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苏锡常地区尤其是无锡市矿泉水、果汁等饮料类产品价格上升,且可以预测到,与饮用水有关的各种过滤设备以及所需原材料价格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从总的来说,太湖蓝藻事件的发生对无锡市地区价格水平的影响只体现在与水相关的各种产品上,相对来说影响范围较小,且太湖蓝藻事件处理较及时,饮用水价格及相关过滤设备及其原材料价格在较短时间内即恢复至正常波动的水平。

2.居民心理

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当地居民通过初级评价意识到该事件的危害性,大量鱼虾死亡、自来水发臭不能正常使用。通过次级评价,对自身应对资源、应对能力进行评估,感觉无力对付突如其来的环境变化,从而产生应激体验。因此,太湖蓝藻事件对居民心理的影响表现在对居民个体和居民群体心理的影响两方面:

第一,居民个体。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感被看作是人的一切需要中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因此,当居民面对太湖蓝藻危机事件时,首先是恐慌,接着就采取行动,具体表现为流言传播、居民抢购和逃离事发区。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危机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即冲击期、防御期、解决期、成长期。在不同阶段居民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1)冲击期。出现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于是产生了恐慌心理。一般而言,恐惧心理本身存在着一个衰减的过程,强烈的恐惧感在4~6周后随着人们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得到缓解。该阶段表现为流言传播。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听信并传播流言是个人克服恐惧的一种方法[7]。在太湖蓝藻事件发生初期,由于官方信息渠道不畅,而民众又急于了解情况,因此各种信息通过非正式渠道传播,有无意讹传,甚至有故意捏造的谣言。一时流言四起,这反过来又加剧了公众的心理恐慌。

(2)防御期。表现为人们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但不知如何做。焦虑心理是危机发生后的普遍心理反映。该阶段表现为居民抢购和逃离事发区。居民抢购,个人解除恐惧的行动首先是设法自保,而抢购是个人自保的一种表现[7]。在抢购过程中,商人哄抬物价以及商品脱销,都会引发民众的怨恨、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进而可能造成社会冲突。逃离事发区,身处无锡的有条件的市民都尽可能想办法去外地躲一躲,以逃避水荒。这也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事件的影响程度。

(3)解决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减轻焦虑,增加自信,恢复社会功能。危机给人们带来了多种负面情绪,主要包括恐惧、焦虑不安、抑郁等等。这种负面情绪在危机后期还将延续一段时间。将来即使危机真正过去了,它在人们心理的阴影也不会立即消失,这种遗留的各种心理问题是必然的。

(4)成长期。经历了危机人们变得更成熟,并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

第二,居民群体。太湖蓝藻事件对居民群体心理影响的特征表现为行为趋同和气氛渲染。

(1)行为趋同。当个体遭遇或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表现,在不同程度上也会出现心理应激,从而在一定时间内影响到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在个体都具有共同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时,通常会形成群体的共同心理状态和行为趋同。当人们面临太湖蓝藻事件时,多数情况下都会产生恐慌心理,群体成员的恐惧心理会导致同一化结果;同时,由于社会中的个人大多数会有从众心理,因此也会导致行为趋同,只不过在危机时刻这一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趋同的行为有购买饮用水、储存饮用水、储存食物、逃离事发区等。而行为的趋同导致矿泉水脱销、矿泉水价格上涨等现象,加剧了居民的恐慌和社会的不稳定。

(2)气氛渲染。面对突发事件,群体的共同心理特征是恐惧、紧张、忧虑,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人们不自觉地通过言论、行为、表情等形式,将突发事件或危机影响进行夸张和扩大,表现为心理渲染效应。根据突发事件中心理渲染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舆论渲染、表情渲染和行为渲染[8]。当发生太湖蓝藻事件时,人们通过交谈、媒体宣传、通讯联络等方式,将事件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在传播相关信息时所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夸张和修饰,可能将事实放大若干倍,从而加大公众恐惧心理;而当面临这一突发事件时,人们的恐惧、紧张、忧虑等情绪溢于言表,从而形成一种恐惧表情,其他人看到某些人的恐惧表情,不自觉地在内心产生更重的恐惧感,同时也将这种恐惧感溢于表情,这种表情传递,以表情渲染的方式将事件的严重性夸张地表现于群体的表情,从而加剧了公众的心理负担;行为渲染是一种心理渲染的特殊方式,是指不明真相者根据他人的行为或行为趋势,不加思考地盲目追从,从而形成一种公众行为模式,渲染了太湖蓝藻事件的真相和事实。

3.居民健康

由于太湖蓝藻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虽然2007年太湖蓝藻的爆发是一起突发事件,但也存在一个形成、发展、爆发、消退的过程,而且其影响将在该次事件平息后长期存在,所以可以将该事件划分为三个阶段:潜伏期、爆发期和延续期。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过程为水污染的前后不利到有利影响以及纯净水的影响。

第一,潜伏期。在此期间,政府和居民尚未感知蓝藻水华或尚未直接感受到蓝藻集聚带来的危害,自来水也正常供应,尽管如此,太湖水质已经被污染,尤其是自来水水源地已受到蓝藻的污染。在潜伏期,蓝藻毒素以及其他污染物(如病原体污染物、金属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会通过直接饮用受污染水、食用受污染的水产品、食用由受污染水加工的食品、皮肤接触受污染水、吸入受污染水、血液渗透用受污染水、使用自来水等渠道对居民健康产生影响,而这些影响并不是独立的,往往会综合产生作用。

第二,爆发期。在爆发期,太湖水中蓝藻毒素的含量达到峰值,人们已经认识到水体被污染,大部分居民已主动或被动地停用了自来水,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基本为纯净水,但事件潜伏期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仍然存在,并且有加重的趋势,只是影响的渠道有所变化,主要为食用受污染的水产品、皮肤接触受污染水、吸入恶臭等。

第三,延续期。蓝藻事件的影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延续,故在此期间除了潜伏期的不利影响继续存在外,还将产生以下两方面的影响:①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健康可能造成不利影响。蓝藻事件爆发后,起初是因为生活用水停止供应或无法使用,当地居民将市场上的纯净水抢购一空。事件平息后,出于饮水安全的考虑,许多居民开始安装家用自来水净化设施,或购买桶装纯净水饮用。但长期饮用纯净水很可能降低体内某些矿物元素水平,也有可能通过升高血脂而诱发心血管系统损害。尤其是生长期儿童、孕妇、高强度体力活动人群(如战士、运动员等)、肥胖、心血管疾患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不宜长期饮用纯净水[9]。同时由于纯净水不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其进入人体后,不但不会补充营养,反而会带走体内的微量元素,对健康不利[10]。②水质改善对居民健康的有利影响。蓝藻事件爆发后,地方政府一边采取一系列措施去除自来水异味,一边“引江济太”稀释太湖污染,在事件平息后,关闭了太湖周边化工厂以防控污染。同时,无锡市开始推进“控源截污、蓝藻打捞、调水引流、底泥清淤、生态修复”等多项治理太湖的措施,这些措施有效地缓解了太湖的污染状况。据监测,2009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总体稳定,主要水质指标持续改善,其中氨氮平均值已由2008年的V类水平转为IV类水平。这意味着,太湖治理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水质的改善,无疑将对沿湖居民的健康产生有利的影响。以上这两种影响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并将长期存在。

4.居民环境意识

太湖蓝藻事件发生后,深究其原因,农业面源污染占有比重最大,其次是城市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占最小一部分。因此,对居民环境意识的分析可从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两方面分析:

第一,农村居民环境意识。农村居民作为面源污染的直接相关者,他们意识到了改善或放弃一些生产劳动方式,特别是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的生产活动方式。主要体现在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村生活的环境意识的改变上。

(1)种植业。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农村居民认识到使用农药、化肥、农膜及农作物秸秆等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蓝藻爆发的原因主要是水体的富营养化。而造成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是单位水体体积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氮、磷等)负荷量超标。持续不断的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农田施肥、农业废弃物、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环保部等部门相继颁布了相关法规,这些法规的颁布,使农村居民对使用农药危害性的意识更加强烈。根据调查,蓝藻事件以后,采用低毒农药的比例上升了。

(2)养殖业。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农村居民认识到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蓝藻事件后,人们开始关注养殖场污染物治理情况、养殖场全年污水产生量;粪尿是否进行干湿分离,是否有固体废物处理设施,是否有污水处理设施,并开始进行简单的污染物治理。除此之外,农村居民经过科学宣传教育会把畜禽粪便用于沼气、池塘、鱼塘、种植。同时,太湖蓝藻事件后,太湖区域部分农村居民开始利用花白鲢摄食蓝藻,这样既可以有效地遏制蓝藻等浮游生物的生长,又起到以鱼养水,以鱼治水的作用。

(3)农村生活。蓝藻事件后人们环境知晓程度发生相应变化,更多的农村居民了解到太湖水环境的污染不仅来自于生活废污水的过量排放,而且日常生活垃圾若处理不当也会通过土壤的下渗和水土的流失给水体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最终会危害其自身的饮水安全。因此农村居民对待日常生活垃圾的处理也会产生积极的态度,环境意识得到提高,加之蓝藻事件后地方政府对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上做出了积极的反应态度,在这样积极的环境态度和有利的外部环境下,居民以正确方式处理生活垃圾的行为更加容易实现。根据调查,在无锡市,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农村居民对待日常生活垃圾的环境意识得到了提高,大部分农村居民在生活中已渐渐养成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负责任的良好习惯。

第二,城镇居民环境意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是绿色消费意愿。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发生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导致蓝藻发生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工业和自身平常生活污染中TP、TN和COD对湖水的贡献,更多的人关注这些污染在日常生活中的来源。受如此反思行为的影响,人们会自觉地减少对产生这些污染物的产品的使用。绿色消费观念由此得到加强,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会促使人们产生对环境有利的主管规范和关注并保护环境的行为态度,避免在日常生活中对含N、P产品的消费和使用。

其次,是公共环境关注。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不仅关注与自身紧密联系的教育、社会保障、物价等问题,更多的关注自然环境的污染和保护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当地城镇居民对公共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程度受事件的影响极为明显,在对待污染的态度上,如今居民对污染事件的举报投诉量增多,特别是农村群众投诉增多。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得到明显增强,自觉以生态城市环保标准来衡量和要求周围的环境建设。这一方面,反映了当地政府在事件发生后通过各种方式的环保宣传教育具有显著成效,另一方面也反映了2007年太湖蓝藻水华事件的积极影响。

再次,是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居民日常生活废污水的排放是判断太湖蓝藻事件对居民环境意识影响的最可靠信息之一。从各污水处理厂接收的来自居民生活污水的氨氮、TP、COD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含量的变化,可以得出地区居民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习惯,以反映各地区居民环境意识的变化。根据调查,城镇居民日常生活废污水排放量在2007年以后明显下降,这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加大对废污水处理的力度,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居民环境意识的增强。在节水意识方面,居民之所以有节水减排的意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水价一再提高促使居民节水,二是环境意识的提高,大多数人是出于对环境的保护出发。其中的原因也可以通过经济发展水平分析,无锡市工业发达,人民个人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处于全国前列,因此水价问题不会成为影响城镇居民节水减排意识提高的主要原因。

最后,是日常生活垃圾处理。由于蓝藻事件后人们环境知晓程度的变化,更多的人了解太湖水环境的污染不仅来自于生活废污水的过量排放,而且日常生活垃圾若处理不当也会通过土壤的下渗和水土的流失给水体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最终会危害其自身的饮水安全。因此居民对待日常生活垃圾的处理也会产生积极的态度,环境意识得到提高,加之蓝藻事件后地方政府对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上做出了积极的反应态度,在这样积极的态度和有利的外部环境下,居民以正确方式处理生活垃圾的行为更加容易实现。

四、结论及展望

太湖蓝藻事件的爆发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对苏锡常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健康、心理、就业、环境意识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目前很少有人涉及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产生的社会影响研究,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将WSR系统方法论的思想运用到太湖蓝藻社会影响的分析中,为缓解蓝藻事件爆发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进一步分析太湖蓝藻事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对社会系统和谐的影响奠定了基础。本文仅是对太湖蓝藻事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但影响的程度有多大,如何测量;以及对社会系统和谐度的影响,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 万鸿.构建公共危机管理信息机制:无锡水危机事件的反思[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96-97.

[2] 王朝纲,李开孟.投资顶目社会评价专题讲座十三[J].中国工程咨询,2005,53(1):49-50.

[3] 刘佳燕.社会影响评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国外城市规划,2006,21(4):77-79.

[4] Michael K Lindell,Carla S Prater.Assessing community impacts of natural disasters[J].Natural Hazards Review,2003,(11).

[5] Henk A Becker.Social impact assessment[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128):311-321.

[6] 魏玖长,赵定涛.危机事件社会影响的评估与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6):31-38.

[7] 杨龙.“非典”对我国社会稳定的影响[J].理论与现代化,2003,(4):16-17.

[8] 黄定华,高志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学分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27(4):78-80.

[9] 舒为群,赵清,曾惠,等.长期饮用纯净水对机体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7,(3):171-173.

[10] 朱文英.常饮纯净水有益健康吗[J].家庭医学,2001,(8).

猜你喜欢

蓝藻太湖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处理举措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处理举措
针对八月高温蓝藻爆发的有效处理方案
太湖思变2017
太湖揽春
太湖
太湖一角
可怕的蓝藻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