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实施

2011-03-20张翠英

文教资料 2011年34期
关键词:师生班级管理

张翠英

(东营职业学院 教育系,山东 东营 257091)

“对话”是现代人经常提及的词语,“对话”精神成为现代人交往处世的基本原则之一。俄国批评家巴赫金就认为,人的主体建构只能在自我和他人的对话交际中实现,他提出“生活中的一切全是对话”。对话教育,作为“对话”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是一种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相互作用使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育。在班级教育管理中,这种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首先,对话教育以其人性化特征符合时代发展对教育管理提出的要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教育管理要求打破传统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拘一格地培养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和多样化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个支柱实际上成为未来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也可以说是未来社会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对话教育以其人性化的特点适合这一社会要求。

在班级工作中,教育管理是每一位班主任的职责所在,但管理并不是目的,而是为班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的手段。管理的目的是学生更好地发展。所以,成功的班级管理应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落脚点,注重以人为本。对话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立足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对话中,师生、生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我和你”的关系,对话双方始终处于平等、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老师能思学生所思,学生能想老师所想,双方敞开心扉和彼此接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这样,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共同合作、彼此信任中全面发展。因此,对话教育关注的是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符合时代发展对班级教育管理提出的要求。

其次,对话教育以其情境性特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时代特点和要求。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在不断改变。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过去几代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他们敢作敢为,不崇拜权威,不墨守成规;他们渴望独立,主体意识强,对社会的进步无疑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消极的东西。如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带来思想观念上的混乱。在处理奉献与索取、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等问题上与以往的学生有很大不同,可以说,他们身上集体至上、无私奉献的思想已经淡化。他们渴望被理解,却不太懂得理解和体谅他人;知道被爱却不懂得爱别人;过分追求实际利益,存在较强的功利性;他们还普遍存在心理脆弱,意志力差,抗挫折能力差的特点。因此,按照以往的教育方式,注重灌输、说教,设置各种条条框框,显然已经难以奏效。对话教育,强调平等与和谐,在一种适当的情境中展开师生形形色色的对话,学生不再处于消极被动的境地,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种教育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也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生机。可见,对话教育的实施,会很好地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

教育者应如何恰当地实施对话教育呢?我认为,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对话教育的实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对话的场合,营造师生和谐的对话氛围。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自由、和谐、民主的条件下,思维最活跃,交流最自然。对话教育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所以一定要注意谈话交流的场合,成功的对话教育是以和谐的对话氛围的营造为前提的。对话氛围的营造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对话场合的选择和对话语言的运用。许多老师喜欢将学生叫到办公室谈话,因为这样方便。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办公室往往人多,许多话题是不宜展开的。而且一些经常被批评的学生对办公室本身就有抵触心理,再想让他们敞开心扉势必有些困难。

教师要特别注意对话场合的选择,具体来说,包括对话环境的选择和对话座位的安排等。一般来说,公众场合、喧闹场所不适宜于谈话的真正展开,而距离太远或高低差别悬殊的座位也不适合于对话教育。只有在相对安静或人少的地方,学生才会有谈话的“安全感”,才乐于敞开心扉。在对话语言上,教师要平和亲切,充分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要注意引导,使学生与教师平等地进行对话。

(二)寻找交流的沟通点,架起师生平等的桥梁。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思维与追求,他们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只有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才能准确地找到与学生沟通的切入点,以此为契机,架起师生平等的桥梁。如何寻找与学生交流的沟通点呢?

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感受,如他们的早操情况、伙食情况、同学间的关系处理情况等。不妨说,关注学生,可以从日常“琐事”入手,这样,教师才会与大多数同学有共同语言。其次,教师要注意分析班内特殊学生的心理特征,如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违纪的学生、行为异常的学生等。教师需要较为耐心、细致地研究、分析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找到特殊的谈话时机。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可以建立班级特殊学生的档案,比较充分地了解学生。这样,事先选好沟通点,更易与学生交流。

(三)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燃起学生向上的动力。

法国作家蒙田曾有句名言:“我们的教育仅仅不使人变坏那是不够的,应该使人变好。”确实,教育是一项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活动,它关注的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而在现实教育中部分老师的教育宗旨是“学生不出乱子就行”,只要学生不犯事,就是成功的教育,他们从来不会主动地去问学生真正的需要和感受。这种做法显然有悖教育初衷。每个人总有闪光的地方,每个学生都会有优点。在对话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表扬他们、肯定他们,鼓起学生主动向上的勇气,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如经常违纪的学生可能会有某些方面的优势,如唱歌、体育、书法等,教师要善于发现,找到他们的闪光之处,在班内当众表扬,对话时予以肯定,并鼓励他们积极努力。显而易见,这样的教育效果会比直接批评好得多。多一些肯定,学生会更有发展的动力。

(四)善于倾听,教学相长,实现对话教育的双赢目标。

对话强调交流双方的平等。班级管理中的对话教育同样要求师生平等交流。这种平等不但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上,而且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话语的倾听与尊重上。倾听要用心,善于从学生的谈话中发现对班级管理有力的因素;要尊重学生,对学生反映的情况给予回应,实施一些有益的措施。教学相长,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要不断修正自己对学生的认识,不断总结在班级管理中的经验与不足,提高班级教育管理的能力,成为学生更加信服的老师。师生共同发展,对话教育会在平等和谐、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共同合作的实践中实现双赢的目标。

总之,对话教育,作为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实施在班级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师生班级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班级“四小怪”
不称心的新班级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班级被扣分后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