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契合之研究

2011-03-20冯玉鑫

文教资料 2011年31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毕业生思政

冯玉鑫

(上海大学 悉尼工商学院,上海 200444)

我国最新公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该数据2009年为24.2%[2])。 按照西方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重要代表马丁·特罗(Martin Trow,1926—)教授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我国的高等教育业已步入大众教育阶段(毛入学率15%—50%)。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连接社会和大学生的桥梁纽带,其作用日益凸显。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职业生涯规划正在以学科的趋势逐步进入课堂,从这个层面看来,寻找两者的契合点,不失为新形势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的积极拓展。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结构

面对就业压力、求职经验和技巧不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结构容易出现偏差;求职的失败和他人的求职成功都容易导致一些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以下从三个方面归纳这些大学生就业心理结构。

1.认知心理结构

由于金融风暴的冲击和毕业生的竞争压力,大学毕业生容易产生以下认知问题:(1)自我认知不足。由于本科学历在求职者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导致一些大学生的择业期望过高,将待遇和福利的标准相对提高,又不愿承担艰苦工作,不愿前往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基层工作,产生“眼高手低”现象。部分毕业生面试失败后容易对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导致就业不战而败。(2)环境认知不确切,部分毕业生将金融危机过于严重化或者对于自己的优势专业过于乐观化,导致就业人群两极分化,前者容易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后者具有理想化的趋向,在就业过程中便会出现决策犹豫,只注重经济意识和区域观念,导致“高不成低不就”。

2.社会心理结构

(1)就业观念问题。许多大学生忽略了自身对就业形势的冷静观察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深层思考,对自我职业目标的需要、价值观和自身特点等明确的认识,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等客观环境。(2)不当的攀比和虚荣。由于一些毕业生在求职中吹嘘自己的求职成就,自我炫耀,导致身边部分学生心理失衡。(3)逃避心理。受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在就业供求关系失衡的现状下,找不到理想工作的一些毕业生选择了出国留学或者考研,以求以后找到好的工作,以此延缓、逃避就业。

3.情绪心理结构

在就业过程中情绪出现浮躁和波动是心理成长期中不可避免的。倘若情绪长期波动并郁积在心中,就会影响就业心理,甚至会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正视现实,稳定心境能适当地调节不良的就业情绪,克服就业情绪的浮躁和波动,保持愉快心境和良好情绪,从而在就业中掌握主动权。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不管是从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层面,还是社会认知层面,抑或情绪心理层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改善。而职业生涯规划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剂良药。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3]。而这个人才培养的方案也就成为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蓝本。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尚处于起步和摸索时期,其主要任务和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择业观念教育为原则

观念决定选择。在就业指导中加择业观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继续和深入。表现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实现大学生的合理就业、充分就业。

2.以政策解读为指导

毕业生自主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主动性不够,在择业时往往思想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通过广泛地进行政策宣传和教育,学生能够了解国家制定的全国性就业政策、有关部门和省市制定的行业性和区域性就业政策及学生所在学校制定的具体实施意见,走出择业的“误区”,帮助毕业生消除择业的困惑,助其顺利就业。

3.以信息咨询为载体

信息指导是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发展信息、人才市场供需信息形势分析、毕业生供需信息发布及查询等方面。学校通过就业指导机构以各种形式同社会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掌握需求信息,及时向学生公布。同时要指导学生掌握主动搜集需求信息的方法,掌握信息渠道,学生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选择。

4.以求职技巧为抓手

一般地说,面临就业选择的毕业生普遍思想准备不足,有迷惘感,对种种具体的求职技巧往往缺乏必要的了解。通过对择业技巧指导,毕业生能掌握应聘就业程序,掌握自荐方式和面试的有关礼仪,掌握与人交谈时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正确运用方法,使毕业生避免由于方法不当而带来的求职择业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的逐渐兴起,理论研究的深入,具体实践的探索,职业生涯规划正朝着科学、系统的方向发展。不管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理论,还是具体的测评工具和实施方案,都逐渐以学生和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契合

1.建立职业生涯辅导团队与思政教育工作团队的互动机制

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及其思想政怡教育内容中缺乏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辅导的内容。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得职业生涯教育中很难有效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使二者的有效契合困难重重。鉴于此,建立职业生涯辅导团队与思政教育工作团队的互动机制就显得格外重要。两个团队相互交流,互通有无,让职业生涯辅导人员全面掌握学生的信息,有利于提高职业生涯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在职业生涯辅导中科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增强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好奇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思政教育构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原则

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指导思想问题,是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前提。职业生涯规划是以个人的人生目标为出发点,以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基础。应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大学的有利条件,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大学生思想教育,特别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主题教育,宗旨在于培养出大批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从这方面来看,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思政教育可以成为职业生涯的设计理念和指导原则,而职业生涯设计理念则是思政教育内容的再现。前者反映了社会对个人的外在需求,后者是个体的内在要求。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高校思想教育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需求,把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自觉性,真正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以思政教育作为职业发展的指导原则,开发系列职业生涯培训课程,也填补了目前培训教材的不足。

3.思政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的科学体现

思政教育应该根据大学生各年级特点,分层次、分阶段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循序体现。大一入学伊始,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在于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规划意识。而这个时期也正是大学生可塑性较强的时候,集中体现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和引导。进入大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转向学生的确定专业方向,培养综合素质。鉴于上海大学独特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重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将国家的需要和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成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大三对学生来说属于提升期,重点在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积累职业经验。此时对大学生进行择业观、职业观和职业道德层面的教育引导,让学生在继续学习专业文化的同时,积极投身专业实践,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四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冲刺期,应让学生充分掌握就业信息。这一期间,要注重对于毕业生的心理疏导,帮助其顺利实现毕业目标。

4.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打造两相契合的活动品牌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及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极大的促进和辅助作用。因此,建设一批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校园、社会品牌就显得异常重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导原则的学校文化,可以稍加变化成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亮点特色。比如,举办模拟面试、就业能力大比拼等活动,从活动的策划、实施和总结中体现思想教育的元素。对于社会实践和专业对口的实习,是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让学生体验未来职业的重要方式。在该方式中有机加入思想品德考核的内容,让学生在获得专业实践的同时,也能够积极形成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体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体验的同时获得教育,是一举双赢的教育方式。

5.以创新能力的培养来增加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内在动力

根据调研显示,当前的大学生盲从思想严重,有一种“别人干什么,我也干什么”的倾向。该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表现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不足。如何发掘大学生的创新潜力,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制约其继续发展的瓶颈,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发展观。

6.以典型职业案例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

大学生的择业期望过高,容易产生“眼高手低”的现象。大部分大学生将自己的就业区域定位于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且将自己的位置固着于高薪高职,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等,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现状,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职业价值观不合理。这样的择业观念是由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决定的。所以,欲改变大学生的择业观念,需要首先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念。对于这种改变而言,效果最好的莫过于通过大学生身边的实际就业成功案例作为典型加入包装宣传,让大学生通过对比,积极调整自己的择业观念。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在教育的本质上是统一的,由此而积极开展两者的契合研究,对于拓展与延伸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其之于大学生群体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有着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1]王荣德.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思想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5,(6):23.

[2]教育部.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光明日报,2010-08-04.

[3]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0.

[4]叶志明.探究大学生就业难的治本之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9,(20):46.

[5]国务院.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R].1989-3-2.

[6]《高等教育法》第59条.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毕业生思政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最“叛逆”的毕业生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