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掀起“头脑风暴”,激发创作灵感——关于“春”的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2011-03-20

文教资料 2011年31期
关键词:头脑风暴灵性头脑

都 音

(杭州市省府路小学,浙江 杭州 310012)

作为一种智力激励法,“头脑风暴”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Osborn)提出的一种激发性思维方法。我们将这种训练方式引入作文教学之中,汲取“头脑风暴”的基本理念,开展“头脑风暴”式作文教学,通过营造氛围,鼓励学生倾吐内心生活积累,尽可能地突破思维的限制,提出自己的见解。一个学生提出的看法,会激发其他同学的联想,而这些联想又会激发出更多更好的联想;并采用小组协商、合作对话、分组聚焦与提炼构思等方式,开启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思维品质,丰富语言表达,有效激发学生灵性,使学生的写作效果达到最优。

“头脑风暴”式作文教学,可以设想三个环环相扣的步骤:诱趣激情,促进发散,启迪灵性→自主分组,聚合提炼,激发灵性→自由展现,分享喜悦,放飞灵性。

在春风送暖、桃红柳绿的季节,我想到了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春”的作文。按照以往的思路,学生想到的,往往是写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作文,交上来的可能就是千篇一律的春景作文。这次我想改进方法,试着掀起一场“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环节1:诱趣激情,促进发散,启迪灵性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要做几个词句小游戏,比一比哪位同学的思维最活跃,想象最丰富,尤其是能“想别人所没有想到的”。看到“春”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词语呢?(学生的小手纷纷举了起来。)生1:春暖花开、万紫千红、桃红柳绿……(学生一下子说出了很多关于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不出我所料,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我未做声,鼓励他们继续发表自己的观点。)生2:我想到了“绿色”。师:你想到了春天的色彩。生3:我想到了春蚕。生4:我想到了妈妈。(有同学发出了笑声。)师:看到“春”怎么会想到妈妈呢?生4:因为我觉得妈妈就像春天一样带给我温暖。师:噢,你由春天的温暖想到了妈妈带给自己的温暖。(这3位同学的发散思维,引发大家的很多联想,学生们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生(争先恐后地站起来“风暴”一下):春天、春风、春雨、春光、春日、春水、青春、生命、茶叶、春笋、生机、温暖、粉色、彩色、清泉、小鸟、小溪、春播、春华秋实、叮叮咚咚、叽叽喳喳、风筝、绿色葱茏、清澈见底……(我让学生把自己所想到的都写在黑板上。)

师:回忆读过的古诗,哪一句可以表达或描绘你所想到的情境呢?生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生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生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同样让学生将古诗写在黑板上。学生兴趣浓烈,课堂气氛高涨。他们的日常积累在这一刻被触发。)

师:同学们,看着满黑板的关于“春”的词语、诗句,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生1:我想有感情地读一读。师:好主意,请选择喜欢的词句美美地读一读吧!生2:老师,我想把喜欢的背下来。师:当然可以啦!(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着,背诵着。)(又有几个学生举手。)师:你们还有其他的想法吗?生3:我想来写一写关于“春”的文章。(此提议一出,响应的同学还真不少。)师:是吗?想写一写的同学举手。(全班同学的手都举得高高的,学生的创作激情被点燃。)

富有想象空间的话题提出、自然宽松的情境安排,触发了学生相关的积累,诱发了学生的很多联想。在这一环节中,无论学生表达怎样的观点或设想,师生都不做任何批评和否定。让学生可以自由探索、自由表达、分享各种观点,整个课堂变成一种展现学生自我、分享思想的空间,启迪了灵性。学生表现自然很踊跃,交流的信息十分丰富,成为写作与进一步拓展的宝贵资源。

环节2:自主分组,聚合提炼,激发灵性

通过发散思维得到的许多信息,还只是一堆散乱的原始素材,不能直接为写作使用,必须对它们进行必要的处理,按一定的标准将所得材料进行分组归类,经过讨论后形成共同的问题,为进一步的聚合提炼做好准备。给材料分组的标准先由学生自己定,老师不应代替学生的尝试。

片段二:

师:黑板上记下的是同学们看到“春”所想到的,这些是这次作文的丰富材料。当然,我们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组整理,才能为我所用。分组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你们觉得可以怎样来分组呢?生1:可以按动词、名词、形容词来分。生2:可以按写作的内容来分。生3:可以按字数来分:一字词为一组,二字词为一组,以此类推。(经过讨论,大家都觉得按内容分比较好。)最后分成了以下五组:写景物:彩色世界、春日阳光、春天的小溪等;写家乡特产的:龙井茶、春笋等;写事:温暖(帮助他人或得到别人的帮助);放风筝、春播等;写人的:妈妈、老师、同学等;写游记:踏青等。师:请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选择相同内容的同学组合成学习小组,进行分组讨论。

围绕话题,在对材料进行分组归类之后,还需要对分组的材料进行聚合提炼,经过筛选、对比、发掘、提炼,对材料进行深度发掘和开发,进而确定文章的题目、写作主题与内容。聚合提炼的过程就是思维由混沌走向清晰、由紊乱走向条理的过程,是“心灵”由迟钝走向敏锐、由粗糙走向细腻的过程。

片段三:

师:接下来,每个小组重点围绕以下话题进行讨论:(1)题目;(2)主题;(3)主要内容。 (对于这三个话题,我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发表自己的意见,(2)(3)两个话题在发表个人意见后,要进行讨论。)

(师参与一小组讨论。)生1:写“春蚕”,我想反映蚕宝宝的可爱。生2:我想到了一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师:你们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生3:我看到有人用春蚕来赞美老师的。师:是的。由于蚕一生只吃桑叶,到老时却吐尽它那柔软、光滑、洁白的丝,因此“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就被用来赞扬那些有奉献精神的人们。生4:那我们也可以写写我们的老师啊,反映老师的奉献精神。(参与这个小组的讨论后,师马上请组长把这个讨论的过程告诉全班同学,鼓励同学积极联想,有更多的发现。)在小组讨论中,思维置于集体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开动脑筋,进行讨论和协商,集思广益。(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组长对同学的观点做了记录。)

进行分组合作式讨论,就感兴趣的共同话题进行研讨,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经常性的聚合提炼训练,能促使学生的审题能力、立意能力和选材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提高,其创作灵性也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环节3:自由展示,分享喜悦,放飞灵性

片段四: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小组的代表兴致勃勃在全班展示他们的“风暴”成果,与大家分享着合作学习的喜悦,各种信息、材料的交汇,精彩语言、思路的提出,又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从汇报的情况来看,选择写赞美春天美丽景色的文章,提出的题目有:《西湖之春》、《春游植物园》、《拥抱太子湾》、《登北高峰》、《春天的苏堤》、《万紫千红总是春》等。选择写反映父母或老师爱的文章,提出的题目:《妈妈的爱》、《温暖》、《温暖的眼神》、《温暖的手》、《温暖的怀抱》、《园丁和小树》等。

同学们认为关于这次作文,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确立主题:赞美春天的美丽景色;由“春天的勃勃生机”联想到我们小学生充满活力,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由“春天的温暖”联想到父母或老师给予我们的关心和教导,如春风般,给人温暖,催人上进;联想到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帮助别人时所感受到的春天般温暖;由“春蚕”联想到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介绍家乡特产:春茶、春笋,赞美家乡,表达爱家乡的情感;由春雨滋润大地,以及“润物细无声”的诗句,联想到老师对学生的教导;由“春播”、植树节联想到播下希望,收获成功;由“绿色”联想到旺盛的生命力、“粉色”联想到温馨;介绍春节的传统文化;描写蚕宝宝的可爱。……

经讨论及其展示交流,同学们对写作的题目更明确了,对写作的主题、内容更清晰了,创作激情就如泉水一般奔涌而出,感到不吐不快。我趁热打铁,最后,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写作。这次作文,学生在一节课内全部完成上交,就连平时每次习作时都紧皱眉头、咬着笔头想半天也写不出几个字的小张和小朱,也自信地交上了作文本。尤其令我欣喜的是,习作不仅形式多样、百花齐放,而且精彩迭出、真情流淌。在“头脑风暴”的激荡中,学生的思维灵感被激发,创造热情被点燃,创作灵性被放飞,才有这些灵动的文字在笔端的自然流淌。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孩子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分收获,都品尝到了写作的快乐。

猜你喜欢

头脑风暴灵性头脑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立足“有效”,回归阅读教学本来的样子
提升联合作战能力:刮“头脑风暴”·打组合拳·创新训战融合模式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初论“灵性文学” 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