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家凌景埏先生学术简表

2011-03-20赵秉禹

文教资料 2011年34期
关键词:东吴大学燕大弹词

赵秉禹

(沈阳师范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教育系,辽宁 沈阳 110034)

凌景埏先生(1904—1959),又名敬言,号玄黄,又号老聃,斋号“撷芬室”,江苏省吴江县莘塔人。早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燕京大学研究院。曾在东吴大学、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江苏师范学院等高等学府任教。喜作古体诗词,对昆曲有精深研究,为一代曲学研究名家。

先生去世已五十余年,学界尚无人为先生撰一部完整年谱。今撰此学术简表,仅达后辈崇敬之意。

1904年,一岁

出生于吴江莘塔凌家,凌氏为当地望族,有清一代名士辈出。

少年时在私塾读书,极喜昆曲,亦擅吹笛。另有养鸽、豪饮之好。

1919年,十六岁

始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附属中学,国学成绩突出。课余曾听曲学大师吴梅先生讲座。

1922年,十九岁

是年起与倪征燠等人发起“平望旅外学生会”,参加者均为在外读大学的平望学生,办会的主旨是利用暑假举办“平望暑期义务学校”为家乡服务,自同年至1925年,连续办了四期。旅外学生会的活动,大多在先生所租住的寺浜弄凌家“宝泽堂”的北厅举行[1]。

是年以老聃笔名在《东吴年刊》写道:“本级同学,事无大小,均同心协力,至于服务社会,尤同人等之素志,此又精神至卓然可称者也。 ”[2]45

1924年,二十一岁

入东吴大学,主修教育学,兼修中国文学。“以学行醇备,常居都讲大弟子行”[3]28。

1925年,二十二岁

《读迷楼集和亚子舅天韵》、《和慰萱落花两首》、《送春和慰萱》、《意犹未尽再赋二绝》、《端阳和石子》、《绿阴和眉公》、《夏夜纳凉》发表于《东吴》第一卷第二期。

1926年,二十三岁

在东吴大学读书,曾任学生会会长。

1927年,二十四岁

6月,《王渔洋评传》发表于《东吴大学期刊》(东吴大学学生会主办)1期。并诗 《归自虎丘饮于城中饭店示太冲》、词《十六字令·闺怨》,署名老聃。

10月,《和眉公绿阴》、《夏夜纳凉》、《苏武》、《读迷楼集和亚子舅天韵》发表于《文哲季刊》(东吴大学文哲学社主办,上海文哲季刊社编辑)第一卷第一期。

1928年,二十五岁

加入“纪念摩西筹备委员会”,广力搜集黄摩西遗稿。先是从当年至来年,在东吴大学《老少年》第五卷第七期至1929年第六卷第一期上撰文 《征求黄摩西先生遗稿及轶事》,征求黄摩西遗稿。后从黄摩西后人手中抄得部分黄摩西遗稿,后携之付北平,原拟印行,不料在1931年邮寄回苏州时失落。

8月,从东吴大学毕业,留校任校长办公室秘书兼附中文史教员。

12月,柳亚子编《曼殊全集》由上海北新书局陆续出版。该书附录下收先生挽诗《悼燕子山僧》,诗曰:“由来慧业即愁根,况是平生历怨恩。燕子不来人又杳,一天明月为招魂。”

1929年,二十六岁

秋,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专攻词曲之学。“大肆力于元明曲谱、杂剧。 沈酣寝馈,侔莫忘疲,所学益精进”[3]29。

是年马隅卿在孔德学校执教 (兼任燕京大学国文系教师),为该校图书馆从车王府购进小说、古词、弹词凡数百种,马隅卿将弹词部分交先生整理[4]1,先生自此竭力收集弹词版本。

1930年,二十七岁

7月,提前一年从燕大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学位论文名为《弹词研究》。

秋,回东吴大学任教。在国文系教授“中国古代诗词”等课程,并兼任东吴附中国文教员。

1932年,二十九岁

7月,《再生缘考》发表在范烟桥主编之《珊瑚》(半月刊)第一卷第一、第二期。

1933年,三十岁

1月,《珍珠塔各本异同考》(附表)发表于《珊瑚》第二卷第二期。

春,《东吴》(新)创刊,曾担任东吴学报社“印刷发行经理”一职。《许叔重事略》发表于《东吴》(新)第一卷第一期。

是年诗集《撷芬室小诗》由苏州文新印书馆印行,柳亚子为书题诗曰:“悱恻温馨苦费思,能诗白袷少年时。羽琌不作玄瑛逝,倘见风华绝代姿。”

1934年,三十一岁

是年曾参加东吴大学平剧社活动。

是年赵诒琛、王保譿辑《甲戌丛编》,“先生亦多方协助,不遗余力”[5]44。

1935年,三十二岁

7月,《弹词目录》发表于《东吴学报》第三卷第三期。该目录是在郑振铎《西谛所藏弹词目录》、孔德学校所集弹词目录及先生本人所集弹词目录基础上整理汇编而成的,共181种,其中不乏珍贵钞本。同期有先生古诗一首,前记“廿一年春,张君指奎避倭乱,居同里,与金君仲禹、汪君星伯等论文角艺,相得甚欢。又同赏牡丹于青莲庵。汪君绘图纪胜,诚韵事也,指奎出图索题,爰赋古诗一首”。

1937年,三十四岁

2月,参加叶恭绰、吴湖帆等筹备的“吴中文献展览会”并致辞。

撰文《东吴大学》于《中学生》第76期,署名玄黄。

是年曾参加星社活动。

1938年,四十五岁

8月,经郭绍虞先生介绍,北上赴燕京大学国文系任讲师,兼研究生导师。

同年10月《东吴通讯》第三期专门登文“凌景埏先生受聘于燕大”以示纪念。同年来燕大任教者,有铁岭郑骞(字因百),亦好诗词曲赋,与先生成好友。

是年起开始注意清人散曲的收集,为国内此项工作之开拓者。先生至四十年代中期,收集二十九种,原计划以《清人散曲初集》,作为“中国俗文学研究会丛书”第三种出版(见赵景深致陆萼廷信札),未果。新中国成立后,在赵景深等友朋鼓励下,约至1957年冬,得八十多种。后此项工作由其婿谢伯阳继续,至1980年,得340多家,名《全清散曲》,1982年由齐鲁书社出版[6]。

业余参加由燕大学生组织的昆曲社。昆曲社每周有一次聚会,轮流在先生和郑骞先生家举办,此后每年燕大国文系迎新会上,先生都演唱昆曲助兴。

1939年,三十六岁

5月《词隐先生年谱及其著述》发表于《文学年报》第5期。

是年,应教学之需,编写《学术论著辑要》,由燕京大学铅印;所作《自然》发表于《燕京新闻》第6卷13期。

1940年,三十七岁

6月,《南戏与北剧之交化》发表于《燕京学报》第27期。

11月,《鞠通先生年谱著述》发表于《文学年报》第6期。

12月,《宋魏汉津乐与大晟府》发表于《燕京学报》第28期。

1941年,三十八岁

6月,《渔阳先生年谱》发表于《文学年报》第7期。

12月5日,参加燕大昆曲社演出。与许稻合作《小宴惊变》,饰演唐明皇,此为先生在燕大的最后一次昆曲演出。

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燕大被日寇查封。“毅然拂袖南归,退隐吴门,长期依靠变卖字画书籍为生”[7]25,到吴中后邀友朋郑骞南下,郑未行。

1945年,四十二岁

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任圣约翰大学国文系任副教授。

1946年,四十三岁

1月,北新书局《青年界》复刊,在新刊第一卷第一期中设“给青年特辑”,刊先生及王治心、吕白华、陈伯吹、李健吾等39人寄语,先生之寄语名为《治学贵自得》,全文曰:

治学贵自得。孟子曾说:“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直左右逢其源。”青年求学,要想自得,必须苦思深思方才可以。得儿复学,方有成就,禅学中的“渐修顿悟”“顿悟渐修”,就是这个意思。得而不学,悟而不修,聪明人最容易犯这个毛病,这就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了。

2月,回苏州,任东吴大学国文系教授,兼国文系主任(直至1952年),并代理图书馆馆长。教授“中国文学史”、“国文”、“诗经选读”、“散曲选读”等课程。同时任苏州燕大同学会主席。

是年郭绍虞主编、先生参编之《大学国文教本》由开明书店出版。

1948年,四十五岁

3月,《说套曲之成立》发表于《文史杂志》第6卷第1期“俗文学专号”。

4月12日《赤城缘》发表于上海《大晚报》“通俗文学周刊”第75期。

5月10日《玉梅亭》发表于上海《大晚报》“通俗文学周刊”第79期。

5月17日,《四喜缘》发表于上海《大晚报》“通俗文学周刊”第80期。

春日,老友郑因百来苏州,与之同游虎丘。“入城小饮元大昌酒肆”。“敬言以事先行”,郑独酌,赋“吴门独酌”二首以寄,中有“明日天涯又转蓬”句,孰知郑因百此后即应台静农约赴台大,此晤为当世二词家最后一聚。郑因百后七十八岁时曾赋“忆吴门旧游亡友凌敬言二首并序”[8]232记此事。

1949年,四十六岁

6月,任苏南文联筹备委员会副主任。

1951年,四十八岁

4月,参加东吴大学抗美援朝代表会议,作总结性发言。

1952年,四十九岁

3月,参加东吴大学思想改造。任毛泽东思想学习委员会委员。

10月,东吴大学被正式裁撤,并入新成立之苏南师范学院(当年12月改名江苏师范学院,校址仍在原东吴大学院内),先生遂入江苏师范学院,病休。

1956年,五十三岁

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并入南京师范学院,赴南京。

是年起与婿谢伯阳一起,拟编“诸宫调集”,至死未竟,后由谢伯阳续补、增订,1988年由齐鲁书社出版,名为《诸宫调两种》(后附谢伯阳所编《撷芬室文存》,收录先生生平主要论文)。

1958年,五十五岁

因病,正式从南京师范学院退休。

1959年,五十六岁

12月9日,在南京因车祸逝世。

先生早年诗作,今多见转刊。先生遗著《玄黄词》、《敬言曲稿》,辑录《松陵书画录》等皆未刊,今亦不知下落。台湾曾出版先生之 《吴江三沈年谱》(1971年北海出版公司版),系先生生前友朋郑骞所辑编。先生点校《海浮山堂词稿》198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早年毕业论文《弹词研究》(手稿线装本)今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1]俞前,黄积苏.国际大法官倪征燠[M].吴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吴江文史资料:第21辑.吴江,2008.

[2]张梦白.忆敬言学长[J].文教资料,1985,(5).

[3]金立初.凌敬言教授传[J].文教资料,1985,(5).

[4]胡士莹.弹词宝卷书目[M].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5]蔡吉铭.凌敬言先生琐事七则[J].文教资料,1985,(5).

[6]赵景深.全清散曲序[M].凌景埏,谢伯阳.全清散曲.济南:齐鲁书社,1985.

[7]谢伯阳.凌景埏先生传略[J].文教资料,1986,(5).

[8]郑骞.清昼堂诗集(卷七)[M].台北:大安出版社,1977.

猜你喜欢

东吴大学燕大弹词
濒临消失的曲种——长沙弹词
天高云淡,得幸与你相见
从馆藏红色档案探析东吴大学地下党组织的发展与活动特点
燕京大学教师与学生运动探论(1946—1948年)
非遗长沙弹词传承现状、困境及对策的实证研究
东吴大学音乐社团活动述评(1901—1952)
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创作始末及其价值
20世纪80年代以来清代女作家弹词研究综述
东吴大学学生爱国活动研究(1901
—1952)
燕大教授系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