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素质提升

2011-03-20徐增才

文教资料 2011年7期
关键词:积极性考试知识点

徐增才

(胶南市第一中学 语文组,山东 胶南 266400)

语文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如何真正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扬民主精神,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我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分析如何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最佳问题奖”激励学生

“凡事预则立,无预则废”。学生只有对一篇课文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听课时才会有的放矢。然而,不少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时通常的做法是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实质上并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好像只是在被动地寻找答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才去预习——这样被动学习的效果显然是欠佳的。

针对这种情况,有的老师设置了评比活动,每当预习课文时,便让学生每人出一个问题。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但这种思考仍然是被动的,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去思考。

而“最佳问题奖”则解决了学生被动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认真预习课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且适当给予小小的奖励(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或者是一支笔、几张白纸、几支笔心,或者是几句鼓舞人心的话语,或者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的眼神),奖给那些最肯动脑子想问题的同学。奖励虽小,但是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佳问题奖”的设置,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预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获得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一分钟演讲使学生进入语文课堂

实践证明:课前几分钟之内,很多学生往往还沉浸于上堂课的内容,还有的同学因为上一堂课遭到老师的批评等原因而心情沮丧。针对这种情况,如何使学生快速进入语文学习状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采取了“课前一分钟演讲”的方法。具体是这样做的:在每一堂课之前,都让一个同学进行一分钟的演讲。内容可以自由选择,可以是历史名著,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个人心得。演讲要求用普通话,尽量脱稿。在学生演讲完毕后,我及时指出优缺点,或适当说一些鼓励的话语。通过近三年的坚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课前准备充分了,听课的兴趣也变得浓厚了。

课前演讲打破了一般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在充分参与的情况下迅速进入课堂,而且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课前演讲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出来、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鼓励学生有耐心。

课前演讲作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式,并不是孤立的。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比如可以和奖励挂钩,以周为单位或者以月为单位,让同学们评出演讲冠军。总之,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主要目的都是使学生从上一堂课的内容中转移到本堂课中来,同时相应地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以钱梦龙为代表的教育家们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在上课时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呢?

首要的是在讲解内容方面要启发同学思考,留有余地。针对每一篇课文的学习,关键在于设计适当的问题或者由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然后由师生讨论,共同解决。课堂导入的方法可以灵活多变。可以采用讨论式、演讲式、讲故事或者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要透彻,对问题的提出要恰到好处。如讲解《我与地坛》,在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表达你的理解,或者一句诗、一首歌、一篇文章、你能不能写一些你的亲身感受?”

提出问题后,我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结果答案十分精彩:

从一句话的角度,有的概括为儿行千里母担忧,有的概括为母爱是伟大的,母亲日日夜夜为我们操心……

从一首诗的角度,有的概括为《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从一首歌的角度,有的想到了《妈妈的吻》,有的想到了《妈妈,再爱我一次》,还有的想到了电影《少年犯》的主题歌……

从一篇文章的角度,有的同学想到了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有的联想到了《背影》,还有的干脆写出了读后感……

课后,同学们都说这堂课特别生动,激发起了他们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此外,还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要注意板书的设计巧妙合理、语言的风趣幽默嘹亮,甚至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令学生感动不已。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不仅要讲好课,而且要做好人,更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博得学生的拥护,才能使他们对语文学习真正产生兴趣。同时,还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的话语,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四、复习先死后活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语文要不断学习,更要不断巩固强化。

针对所学课文中的知识点,我认为应该采取“先死后活”的方法。所谓“死”,就是要将知识牢牢记住;所谓“活”,就是要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复习与运用,达到灵活掌握和运用的目的。

对于“死”,复旦大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死记硬背有什么不好?在记忆力特别旺盛的青年时代,就要死死地记一些,硬硬地背一些。这就是语文基础,这就是本钱。”的确如此,对于那些优美的语段、诗歌、散文和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就应该让学生牢牢地掌握。

当然,死中可以求活,在要求学生背诵知识点或语段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默写、同桌互相提问,还可以开展背诵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死中可以求活,教师在让学生复习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设计题目,然后交流作答。请看广东优秀教师陆影梅创立的“创意作业”。陆老师在复习时,让学生围绕课文字词句篇等谈自己的理解、分析、延伸等,形式不拘,鼓励、独立见解,训练创意思维。对于创意作业,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交上来的作业五花八门,有的同学谈了自己的读书体会,有的谈了自己的学习心得,更有的同学用图示概括课文内容,有的续写课文,有的将课文内容分成几方面,写成歌词,套用流行歌曲曲调,以便记忆。

陆影梅的创意作业是复习中 “死中求活”的典型代表,这种复习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让学生深入文章的细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五、考试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试,从某种角度说,是检验学生某一阶段学习成果的标准和尺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考试的积极性。

由于某些原因,学生可能在某一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这就可能使其产生沮丧等不良情绪。我在实践中采取了新的考试方法——二次考试法:若一次考试不理想,学生就可以自由报名参加二次考试。

这种二次考试的方法的确很好,它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在更短的时间内查漏补缺,可以使学生培养不怕输的精神,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总结经验教训。

总之,预习、课前、上课、复习、考试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五个环节,教师应该采取灵活的方式,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猜你喜欢

积极性考试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