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2011-03-20高放

文教资料 2011年7期
关键词:美感中学语文写作能力

高放

(大连市一○八中学,辽宁 大连 116100)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已由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向开放性的创新教育方向发展,已不再简单地把“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当作唯一的和最高的教学目标,而是以更远大的目光和更坚定的声音,提出了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把语文课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种以素质教育为本的审美教育。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

从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不难看出,学生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普遍存在。不少学生对语文这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学科产生了厌恶感,出现了“兴趣危机”。从一定程度看,这种“兴趣危机”的出现,与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的负面影响是分不开的。部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对目标落实不够,就是训练力度不到。要么对导读内容指导不够,要么提问方式设计欠缺。一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更累,“实”有余而“活”不足。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改变这种课堂沉闷的教学现状呢?我认为,美育的介入和渗透是根本。具体说来,有三方面需要教师注意。

首先,教师必须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情感投入和哲理注入,以便给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课堂氛围。而情感投入和哲理注入的最好方式,莫过于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语言表达。

试想,一位老师的课堂语言,或如长河激浪,奔腾千里,或如高山之瀑,飞流直下;要么是绘形绘色的描摹,要么是鞭辟入里的揭示,要么是妙趣横生的演绎。这样的语言,如果是绘景,如在眼前;如果是传声,如在耳边;如果是抒情,应是“欣然忘其形,陶然似已醉”;如果是叙事,应是“举手投足,皆成文章,一颦一笑,尽在不言”;如果是阐理,则应是益人智慧,发人深省。这种高尚激越的情感流露和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就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或一首优秀的诗歌一样,本身已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果再加上教师喜怒哀乐的表情变化和恰到好处的手势、动作,则一定能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并使之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

其次,当学生进入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寻找美的因子进行美的情感积淀”。这既可以把客观事物美的形式要素推到前台,又可以把净化思想的内容转化到欣赏者的潜意识中。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美的形象中去寻找美的因子,使美的情感积淀震撼心灵。比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针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千古名句,让学生围绕一个“同”字去找寻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相通之处(同自京城出,同叹命运苦,同感处境悲,同流辛酸泪),就可以使学生很快地受到感染。因为通过这一切入点,学生不仅看到了诗人心中的苦闷与幽愤,而且透过幽愤体会到了诗人“仁民爱物”的传统道德情怀。

最后,教师必须注意课堂情绪氛围的调控。教师应使学生在积极愉快中形成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应的兴奋、和谐的情感。“于无疑处激疑,于无趣中引趣,于揣摩中获知,于比较中鉴赏,于辨析中识误,于发散中扩思”,正确地把握学生的课堂心理流向,调控课堂情趣氛围。在增强学生美的感性认识的同时,适时帮助学生进行美感升华,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而使其获得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关键是激发其学习兴趣。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美的熏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的那种入迷入痴的情境,那种令学生学而不厌的气氛,那种使学生随着课文内容的波澜而产生的感情流动,那种通过激疑使学生产生的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和竞争意识,都可以使学生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比如,在课初的几分钟内,或进行形象有趣的实验,或来一篇时文欣赏,或是诗歌朗诵,甚或讲一则笑话、新闻等。运用巧妙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可以通过录像、录音、幻灯、音乐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情境,使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体验,去领会,去感悟。在得到愉悦体验的同时,吸收知识,陶冶性情。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捷径

在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把写作文当作最头疼的“差事”。这种普遍的现象既有学生自身写作能力差的原因,又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有很大关系。教师指导学生作文,除了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外,更要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因而,在作文教学指导中,审美教育的渗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般说来,要指导学生写作,首先要让学生在写作对象上获得情感体验,产生“情绪波动”,这是写好文章的隐性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实动人的好作品。而要让学生从写作对象上去获得美感,就要求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调动一切积极的、美的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比如,可引导学生参加社会活动,了解英雄人物事迹,领略名山大川的奇异风光,参观各种内容丰富的展览等。这些直接获得的美感体验能更有力地激发学生的深情大志和写作兴趣。当学生的美感日益增强和审美能力日益提高的时候,其写作能力自然就会得以提高。

在学生对周围生活有了一定的观察和认识,对写作对象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后,还要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审题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第一步。审题过程应该是强调情感的升华,从而引发美感体验,进而准确把握主题的过程。这样可让学生从写作对象和写作过程两条路上获得美感,提高审美能力。学生的美感增强了,对人物便有一种“真情”、“实感”。教师再因势利导,从语言文字和逻辑思维方面加强训练,使得美的情感体验融入在习作者的思想里,流露在习作者的笔尖下,反映在习作者的文章中。这样的写作过程,既是一次思维的紧张调动,更是一次美的内在享受。如果教师能进一步将此工作继续下去,让学生从写作的结果上再进一步获得美感,则这一训练进程对教师来讲,将大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学生来说,更是找到了一条提高写作能力的捷径。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既是当前教育教学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要求,又是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谐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不学好语文这门融工具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是不行的。正如顾振彪先生所说,要“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同时,“这种素养不仅在于语文能力,还包括审美情趣、文学欣赏能力……”。这就明确要求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得以全面发展。因而,在未来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作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猜你喜欢

美感中学语文写作能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