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的起源

2011-03-20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理据构词词缀

叶 晨

(浙江财经学院 人文学院,杭州 310018)

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的起源

叶 晨

(浙江财经学院 人文学院,杭州 310018)

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以独特的附缀式“X哥”词族组成,是传统的“X哥”词族进一步泛化扩张的结果,既有继承性又有创新性。以言语社区理论视角,可进一步解释网络虚拟言语社区人员的构成特点,是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新特点产生的一个外部理据。

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言语社区理论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开始成为语言的一个新的载体,语言载体的变化催生了社会语言的新变体——网络语言。凭借网络语言进行交流的网民开始形成一个虚拟言语社区,在这个社区中,网络语言的变化不是孤立、突变的,语言和文化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反过来又推动社会语言的发展变化。近一段时期以来,网络上刮起了一股“X哥”风潮,如“犀利哥”、“甘蔗哥”、“传说哥”、“力量哥”、“励志哥”、“妖娆哥”、“雪碧哥”、“母鸡哥”等一系列的“X哥”词汇,在此类“X哥”词族中,“哥”的理性意义已虚化,只保留[+男性]这个义素,语法意义增强,成为一个构词语素,构词能力扩大,推出一系列“X哥”词汇,且其所处位置相对固定。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在词义、结构和语法功能上都呈现出新特点,本文试以言语社区理论为出发点对这些新特点加以探讨。

一、“哥”的历时检视

(1)“哥”是一个常用词,属于基本词汇的范畴。《说文解字·可部》释哥为:“声也,从二可,古文以为謌字。”上古典籍中都用“兄”来表示和“弟”相对的概念。

[例1]“惟孝友于兄弟,克施于有政。”(《尚书·周书·君陈》)

(2)王力认为:“从唐代起,‘哥’字开始在口语里代替了‘兄’字。”[1]576

[例2]“岐王等奏之云:‘邠哥有术’。”(《旧唐书·邠王守礼传》)

(3)至五代后,“哥”的用法开始发生变化,[+血亲]这个义素的脱落使得“哥”开始跳出作为亲属称谓词的局限成为一个拟亲属称谓词。

[例3]“晋王深信之,即后给田宅,任赐锦衣玉带,军中目为‘刘二哥’。”(《旧五代史》卷十三《梁书》列传三)此例中描述的是五代时皇帝的宠臣知俊,“刘二哥”是当时世人对他的尊称。

(4)宋元以及后世的文献中,“哥”作为拟亲属称谓词,表示[+年长]的义素也慢慢脱落,不仅可以用于年幼的称呼年长的,也可以用于年长的称呼年幼的,表达一种尊称和昵称。

[例4](孙孔国云)店小二哥,你只听我兄弟说他穿的衣服,和你两个对着,可是他幺?(《黑旋风双献功》第二折元代杂剧)

(5)明清时期,“哥”作为拟亲属称谓词的用法继续扩大,出现了“哥儿”的说法,用于称呼官僚和有钱人家的男孩,一般表示单数,不受年龄的限制。

[例5]彼此只当做哥儿兄弟看待,同拜把子的一样,并不论官职大小,亦没有为非作歹的意思。(《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

[例6]刘姥姥便拉住一个道:“我问哥儿一声:有个周大姑在家么?”(《红楼梦》第六回)

(6)改革开放后,随着政治氛围、经济生活、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哥”字又有了新的发展,其除了作为拟亲属称谓词,还变成一个构词语素,产生一些类“X哥”词语,表示从事某一职业的男性。如“的哥”、“托哥”;或具有某些特征的男性,如“一哥”、“帅哥”、“酷哥”等,往往带有表[+调侃]的附加色彩意义,不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平面媒体随处可见。

[例7]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财务开支“一支笔”似乎成了金科玉律,成了权利的象征。更有甚者,成了“一哥”的象征。(《人民日报·华南新闻》,2000年4月13日4版)

[例8]很多北京市民一见到于凯车队牌号就报个目的地,之后自顾自在车上小憩,他们知道这些爱岗敬业的“的哥”是最可信的人。(《新民晚报》,2005年8月22日A5版)

(7)“X哥”词族增加了“犀利哥”、“力量哥”、“甘蔗哥”、“传说哥”、“妖娆哥”、“励志哥”、“雪碧哥”、“母鸡哥”等网络流行语,表示具有某个特征的男性,往往也带有表[+调侃]的附加色彩意义。

[例9]一位身穿怪异服装的乞丐一夜间变成了千万人的宠儿,并送上“犀利哥”的“美称”。(《华商晨报》,2010年3月5日C23版)

[例10]这身颇有些雷人的装扮让他在网络掀起热议,网友们叫他“妖娆哥”,有人说他是与“犀利哥”PK,有人说他是在借机炒作。(《新民晚报》,2010年4月6日11版)

[例11]继合肥街头出现裸体“力量哥”之后,网络上又现“面包哥”浑身赤裸出现在了闹市街头,也被不少人以为是玩行为艺术,一时在网上爆红。(《潇湘晨报》,2010年3月25日A23版)

[例12]最近,河北一名用甘蔗抢劫网吧男子被网友戏称为“甘蔗哥”,他的行为也被称为“史上最雷人的抢劫案”。(《福州日报》,2010年4月8日6版)

二、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新特点

“哥”的发展是呈连续性的,经历了从亲属称谓词→拟亲属称谓词→类词缀的演变过程,语义渐渐虚化、泛化。因此,可把整个分析过程归纳为理性意义的引申、虚化→评价、修饰等句法功能意义增强→网络流行语“X哥”的形成。

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并不是一种新的语言现象,而是由传统的“X哥”词族派生出来的,是传统的“X哥”词族进一步泛化扩张的结果,且带有历史继承性。同时,语言作为社会的载体,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因而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又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既有继承性又有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构词方式和语法功能两个方面。

1.“X”的构造

(1)从“X”的音节看,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中的“X”多为双音节语素或词,加上类词缀“哥”后构成“2+1”音步的三音节附缀式词语,如“犀利哥”、“力量哥”、“妖娆哥”、“励志哥”等;而传统“X哥”词族多为单音节语素,加上类词缀“哥”构成“1+1”音步的双音节附缀式词语,如“的哥”、“托哥”、“吧哥”、“一哥”、“帅哥”等。

(2)从“X”的词性看,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中的“X”语素或词可以是名词性的、动词性的、形容词性的,涉类更广泛,是继承性上的发展。一是名词性语素或语素组+类词缀,如“力量哥”、“甘蔗哥”、“母鸡哥”、“传说哥”、“雪碧哥”。二是动词性语素或语素组+类词缀,如“奔跑哥”。三是形容词性语素或语素组+类词缀,如“犀利哥”、“妖娆哥”、“励志哥”。另外,还有少量是数词或英文字母,如B哥。

词语的创造要求有理据性,网络新词也不例外。其理据性也包含结构框架的制约性,有悖常规的结构框架是不能被人们所接受的,这就是“X哥”词族在有创新性的同时又包含了一定的继承性的原因。

2.“X哥”的功能分布和搭配

从功能分布看,“X哥”的用法更加完善,它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做定语时,“X哥”词族既可以直接充当定语,也可以带“的”充当定语。

[例13]“妖娆哥”让浏览过他的人群再次重温了“天津”二字,我想几亿网民中肯定有冲着他来天津旅游,或者就为一睹“妖娆哥”的“芳容”吧,从另外的角度说,“妖娆哥”还在为拉动GDP做贡献呢。(芜湖新闻网,http://www.wuhunews.cn/news/201004/224876.html)

“X哥”词族还可以充当介词宾语,与介词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充当主语或定语,且大多受量词修饰。

[例14]关于“奔跑哥”,“简直就是短跑冠军”!有网友惊呼:“黑客帝国不过如此。”(《华商晨报》,2010年5月26日B4版)

此外,“X哥”进一步演变成词根,可以在其后加后缀“们”。

[例15]“犀利哥”们也应有尊严。(《人民日报》,2010年3月18日9版)

“X哥”的意义发生派生,网络上开始有“很犀利哥”的说法,“X哥”词族开始可以以谓语出现。

[例16]女王杯第二日场外花絮,男选手“很犀利哥”。(搜狐网,http://sports.sohu.com/20100609/n272660925.Shtml)

从结构上看,网络流行语“X哥”中的“X”有以单音节语素慢慢向多音节语素发展的趋势,音节数目的增加,使得整个词语的焦点信息明显前移,重音落在前面两个音节上,造成“哥”的相对弱读,使得其语义进一步虚化;而“X哥”语用上的完善也使得“哥”与“X”结合得更密切,加速了“哥”的词缀化进程。

三、言语社区理论对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新特点的影响

王艾录等在《汉语的语词理据》中指出:“词内理据(语文理据)是一种反映语词的若干两两相对的构成要素相结合的理据,而词外理据(文化理据)是一种反映语言符号同外部世界的联系的理据。”[2]词语意义的变化与发展是词内理据与词外理据共同作用的结果。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的形成也是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语言生成能力和社会语用条件共同作用的产物。带词缀新词趋于三音化,这是因为汉语以双音节词占优势,新词缀同双音成分结合表意明确,且不受什么限制,能够自由地构成新词,这是当前带新词缀双三音化的一个原因[3]。因此,现代汉语词双音节化的趋势以及亲属称谓词“哥”的进一步泛化扩张为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新特点提供了滋生的内部理据。同时,徐大明的言语社区理论认为:“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聚集的人群,他们拥有公用的设施,相同的生活方式,长期保持着互动,并且有一种心理认同和归属意识,这样的一个社区就可以被认定为一个言语社区。”[4]根据《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网民,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5]。4.57亿网民都通过网络这个虚拟的载体,使用特定的、不同于其他社区的语言进行频繁的互动,且共同遵守网络语言使用方面的规范,具有高度的认同和归属意识,可以认定网络是一个虚拟的言语社区。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言语社区,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和即时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因此,对于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新特点产生不能离开网络这个虚拟的言语社会来讨论,二者是紧密联系的。言语社区具有人口、地域、互动、认同、设施等要素,可以将网络虚拟言语社区的人员构成对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新特点的产生做进一步解释。

当前我国网民主要由10~49岁这一年龄段的人组成,这一年龄段的人主要由“70后”、“80后”和“90后”三个人群构成,这些人的特点是受教育程度高,出生于信息化时代,受到各种文化的冲击,具有世界性的知识,勇于创新,具有反叛意识,且都具有外语基础,受外语思维模式影响较深。英语和汉语为世界上最常用的两种语言,在构词法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对于英语来说,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汉语语法中可以显示标记的东西极为有限。汉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较多倾向于孤立、个别、直觉地处理所面临的事物,而西欧民族的思维方式则侧重于结构式,偏重于从具体、不同事物中发现共同的结构模式,抽象事物的共同特点归成一类,以显示与其他类别的区别性,这个差异就造成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构词法上的区别。词头、词尾在汉语中是不多的,在构词法上不占很重要的位置[1]401。汉语多采用复合式构词法,而在英语所有的构词法中,缀合法是构词能力最强的一种,它是英语扩充词汇的最主要的方法,且在英语中存在大量的前缀和后缀。因此,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的这些新特点可以从思维模式转化这个角度去解释,是受英语造词模式的影响而产生的。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中的“哥”只保留[+男性]这个义素,成为一个性别标志。汉语中没有性、数、格的区别,而在英语中很多单词本身就是男女有别的,如actor(男演员),actress(女演员),instructor(男教员),instructress(女教员),waiter(男招待),waitress(女招待),emperor(皇帝),empress(皇后)等。因此,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的新特点是在继承近代汉语“X哥”词族的基础上受到了外语“词根+表示性别的词缀”这种构词方式的影响而产生的。思维决定语言,网络语言作为另一种社会方言,其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思维的走向。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在构词法上体现了英式化的模式,这种影响在网络流行语中是可以找到印记的。如网络流行语“草食男”、“肉食女”,二者为日源词,实际上都是在日语“草食男子”、“肉食女子”的基础上省略形成的,

省略后形成的构词模式与英语中“词根+表示性别的词缀”的构词模式也是相一致的,这无形中体现了英语中缀合构词法的思维模式。因此,网络流行语构词的思维模式有英式化的趋向,这与网络言语社区构成成员年轻化、受教育程度偏高的事实是相吻合的。虽然网络流行语存在易变性、短时性等制约因素,但在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网络用语正以非常迅捷的速度进入各种平面媒体用语,进而影响国人的用语,尤其是青少年的日常用语[6]。因此,从网络高覆盖面和信息传递的高速化角度来说,人们不得不承认,网络流行语是一个沟通南北东西的一种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的发展趋势,值得人们去进一步探究。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沈孟璎.试论新词缀化的汉民族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35-41.

[2]王艾录,司富珍.汉语的语词理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00.

[4]徐大明.言语社区理论[J].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1):18-28.

[5]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1-01-19)[2011-01-28].http://tech.ifeng.com/internet/detail_2011_01/19/4345301_0.shtml.

[6]张谊生,许歆媛.浅谈“X客”词族—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新探[J].语言文字应用,2008(4):78-82.

Origin of Internet Catchphrases "Brother X"

YE Chen
(School of Humanities, Zhejiang Finance Institute, Hangzhou,310018, China)

The Internet catchphrases "Brother X" are composed of the unique prefix "Brother X". Being the expansion of the traditional term "Brother X", it has the feature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peech Community,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people in the Internet virtual speech community is the external rationale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chphrases "Brother X".

Internet catchphrases; Word families of "Brother X"; Theory of Speech Community

H139

A

1671-4326(2011)03-0069-04

2011-02-10

叶 晨(1986—),女,浙江天台人,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丁治民]

猜你喜欢

理据构词词缀
中日文化词汇在英语中的构词体系对比及利弊分析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认知视野下“好”、“坏”构词的对称性研究
释西夏语词缀wji2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
全译繁化机制的内涵、理据与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