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中两国致歉类用语10年变化的比较分析

2011-03-20罗雨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戈登布朗用语

罗雨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与外国语分院,浙江湖州 313000)

英、中两国致歉类用语10年变化的比较分析

罗雨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与外国语分院,浙江湖州 313000)

从社会公用、元认知视角研究致歉类用语,对比英、中两国在致歉类用语方面的变化,对于谴责文化流行的当今社会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表明,10年来,英、中两国在使用致歉类用语时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由原来的习惯使用致歉类用语逐渐变的谨慎,甚至成为艰难的言语和行为;而中国则普遍使用致歉类用语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I’m sorry;致歉类用语;社会公用

一、问题的提出

道歉是人们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的一种礼貌言语行为。M ax[1]47从社会语用学和心理学方面进行了研究。他部分沿用了“面子”概念,即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去照顾别人的“面子”,促成交际交流的顺利完成。英国人过去习惯说“I’m sorry”,即使他们并无过错。10年前,英国人通常在喝完一杯咖啡,或者下午茶之后习惯说“I’m sorry”,体现其惬意和慷慨。这是因为英国人由于工业革命技术的领先、文化输出等原因,表现在“得体、慷慨”上而习惯使用“I’m sorry”;10年后,当英国人真的做错了事情之后,他们不再说“I’m sorry”这样直接而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歉意,而是选择更加谨慎的语言,甚至使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并非在道歉”。1 0年前后英国人在致歉用语上出现如此巨大的变化,原因在于英国经济的衰退、国际影响力的下降等因素。其具体原因为:(1)位高权重以及有影响力的人认为道歉得不偿失;(2)在法律和谴责文化流行的英国,人们认为道歉就是有罪的承认;(3)在商务和政治行为中,英国人认为致歉将造成巨大的损失;(4)英国经济衰退与政治地位下降,使得英国国际形象下降,进而影响英国国内社会生活及文化[1]47-50。

汉语“对不起”、“不好意思”、“打搅了”等源于英语的“I’m sorry”。在汉语的致歉中,“对不起”、“不好意思”应用的最为广泛。而且由于汉语文化和知识的广泛,由“对不起”、“不好意思”衍生变化的用语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10年前,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中国人正处于文化更新、融合、变化的环境中,除城市、大学等领域的人喜欢使用“对不起”致歉外,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习惯致歉[2];10年后,中国加入W TO,经济快速增长,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最为重要的政治、文化、科技交流与发展的国家之一,促使中国人广泛使用“对不起”,特别是年轻人普遍使用“I’m sorry”进行致歉。

二、“I’m Sorry”内涵及内隐意义

1.“I’m Sorry”内涵

从社会公用、元认知、跨文化现象、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大小权力差距等方面,Hol m es[3]认为英语致歉表达“I’m Sorry”有以下内涵和分类:

(1)给听话人带来不便行为而表达的歉意,如“I’m sorry to m i sl ead you i n the school for m y di al ect.”

(2)对占用别人时间、空间带来不便的歉意,如使用别人的课桌等物品,或者是占用别人的时间来问路、咨询等,如“I’m Sorry to use your desk.”

(3)顺应别人,表示对悲痛、忧伤、沮丧的同情等,如“M y dad w as dead 10 days ago.”“ I’m sorry to hear that.”

(4)过失、过错类致歉,如损坏别人的东西,伤害别人的感情等,此类英语表达法多用“Apol ogi ze”, 如“I’m sorry to m ake you sad i n m aki ng fri ends today, I apol ogi ze.”

Gof f m an在Hol m es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上述4种致歉是有意义的,是对过失行为的补救,从而恢复社会和谐,化解矛盾[4]11-14。他还将有意义的致歉划分为礼节性致歉和实质性致歉。道歉类用语内涵在于使用补救性的言语行为,旨在保持人们之间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一种言语行为,更是一种积极意义的社会行为。

2.“I’m Sorry”致歉的内隐意义

从英语“I’m sorry”到汉语“对不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能够引起意想不到的效果,致歉是一种社会矛盾调和的工具,在文化冲突、观念冲突、事实损失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前人的研究以及本民族文化发现,致歉的外观用途下隐藏着内隐意义。

(1)直接表达道歉,如“对不起”、“抱歉”等。即说话者使用“I’m Sorry”、“对不起”简短的话语,直接明了地表达歉意,希望听话人对说话人带来的不便和“面子”上的损害的原谅。“I’m Sorry”内隐意义是维护了听话人的“面子”,从而恢复听话人对说话人的关系和感情。在此基础上,说话人便可凭借道歉而保持与听话人更好的关系。

(2)表达说话人对冒犯所负的责任。道歉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言语对听话人造成了事实、心理的伤害,愿意对自己的过错行为和言行承担责任。道歉人对过错的行为和言语的程度和范围的认识是不同的,既可以用比较间接的语言说这不全是自己的错,也可以用直接的语言表明这全是自己的过错。

(3)对造成冒犯的原因进行解释和说明。道歉人对听话人解释发生过错的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并将解释作为致歉的策略。这是典型的致歉的内隐意义,并将之归纳成间接语言行为。

(4)提供补偿。说话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对他人造成一定的损失,说话人根据道德标准和行为后果进行的一项“修复工作”。补偿可以是话语补偿,也可以是话语作用下的心理补偿,以及实物补偿和行为补偿。

(5)承诺将约束自己。承诺此类过错将不再发生,表明道歉人对自己的过错行为进行了深刻反思,吸取了经验教训,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低于社会标准或者与社会道德、法律相抵触,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不良后果。承诺将约束自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人类文明的美德,也是致歉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三、英、中两国使用“I’m Sorry”对比分析

1.当今英国人说“I’m sorry”好难

出于种种原因,曾经英国人引以为豪的“I’m Sor r y”致歉类用语和文化,正逐步消失。

(1)戈登·布朗事件。英国首相戈登·布朗(J am es Gordon Brown),有着非凡的智慧和明确的政治信念。他在学生时期就被选为爱丁堡大学名誉校长和大学法庭的主席,编辑了苏格兰红皮书,并在母校和喀里多尼亚大学授课。1994年,戈登·布朗担任未来工党政府的财政大臣,全力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使英国经济实现了低通胀、低失业率、低利率和高增长的奇迹。2007年6月27日戈登·布朗接任英国首相。戈登·布朗曾在高中时期一次橄榄球事故中视网膜脱落,左眼失明。2010年8月,英国杂志和电视出版商杰立米·戈登(J erem y Cl arkson),形容戈登·布朗首相为一个独眼的苏格兰白痴(a one-eyed Scotti sh i di ot)。在英语中,“one-eyed ”经常是指那些对周围世界目光短浅而又具有偏见的人。在公众和媒体的双重压力下,杰立米·戈登被迫向戈登·布朗首相道歉,但是他的道歉一点也不是出自他的真心。他说:“I n t he heat of the m om ent, I m ake a rem ark about the Pri m e M i ni ster’s personal appearance for w hi ch, on refl ecti on, I apol ogi ze.”显然,在公众和媒体的压力下,杰立米·戈登只是走走过场而已。Si m on[5]调查研究了英国现行社会的种种现象后认为,戈登·布朗事件只不过是英国人说“I’m sorry” 好难的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2)英国议会报销门丑闻。2009年,英国人普遍认为“英国议会也坐满了骗子”。英国人持这一观点源于英国议会报销门事件(Expenses scandal i nvol vi ng Bri t i sh M Ps)。根据英国法律,议员在职期间除领取薪酬外,可享受出差、住房、交通、聘任秘书等各类补助,这笔资金主要来源于税收。“9 9便士的抹布,4.47英镑的狗粮,19.99英镑的一件浴袍,119英镑的熨衣费,399英镑的一台电视机,1 403.9英镑的清洁费用,2 339英镑的一张地毯……”英国新闻界报道出过去4年来议会下院646名全体议员的报销记录,有数百万条之多,包括每一张收据和所有报销明细;还揭露2004—2006年间,戈登·布朗向议会下院提交了几张发票,报销了共计6 577英镑的清洁费,领取这些费用的却是布朗的弟弟安德鲁·布朗。面对公众的指责,参议员泰莎·乔维尔(M P Tessa J ow el l)作出了“没有道歉的道歉”,她说:“If you feel that w e, the governm ent, fal l short of w hat you expect, then I say sorry for that.”实际上,泰莎·乔维尔将责任全推给英国的选民,是选民的错误期望而导致了英国议会报销门事件。

(3)日常生活中难有英国人说“I’m Sorry”。英国人引以为豪的道歉文化正在陷入低谷。英国人现在更热衷于选择含糊的用语表达过错行为,或者道歉也是半遮半掩。到英国去旅行,英国人踩了你的脚,他们会选择“Are you ok?”来表达过错的意思。大多数英国人相比较“I’m Sorry”,他们更愿意选择“Oh, di d that hurt?”和“Gosh, di d I step on your t oe?”2001年,英国口蹄疫与中餐馆无关的结果出来后,据《Ti m es》时报在2001年9月就该事件对民众的调查,90%的英国人不愿就此事使用“I’m Sorry”道歉,而是采取“报道有误”等其他表达方式。又如对“血腥星期天”,英国首相卡梅伦的道歉用语仅仅是说“我们军队中的一些人犯了错”[6]。当今的英国人喜欢用这样一些含糊的词和用语来取代原来的“I’m sorry”道歉用语。

2.中国人常说“I’m sorry”和“对不起”

(1)中国人口中的“I’m sor r y”。中国是一个传统儒家文化比较流行和高语境的文化国度。在传统儒家文化和高语境的环境下,人们把人际间的关系看得非常重要。因此,中国人认为人际间的冲突与不和谐都是要力图避免的,并且过错行为通常都会引起人们的批判。几千年来,中国人习惯道歉并力图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关系,并避免冒犯他人。中国是强调社会、集体和家庭的社会,人们强调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因而一旦个人与社会和集体发生矛盾,个人往往采取直接道歉的方式来避免事态的恶化或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随着中国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用“I’m sorry”来表示对他人的打扰、不便或者过错。刘思等认为,71%的年轻人在篮球场、教室、宿舍等场所乐于使用“I’m sorry”来改善人际关系并树立自我形象[7]。这与英语在中国的普及,人们对道歉文化的认知是分不开的。与汉语“对不起”等道歉用语相比较,中国人更喜欢使用“I’m sorry”。

(2)中国人常说“对不起”。由于中国文化强调互相尊重、互相谦让,并在改革开放后吸收了国外的文化,因而形成了独特的中英文结合的道歉方式和文化。中国人常说“对不起”来改善人际关系。如“真对不起”,“打扰了”;“对不起,那天我生病了,不能参加你们的Par t y”;“实在对不起,我近段时间太忙了,不能给你打电话”。郝晓梅[2]、刘思等[7]研究认为,不论在私人场合、公共场合还是工作场合,中国人常说“对不起”,这既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源于有效交际的目的。

四、英、中两国致歉类用语10年变化的启示

1.自我元认知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自我元认知认识越深刻,对自我形象的帮助就越大,从而帮助说话人在社会交际中维护自我形象和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因而在此基础上说话人对过错行为和话语的“补救”就可能发生。Hol m es[3]和M ax[1]229-231认为,道歉的发生必须满足下面两个条件:一是说话人对自己的不当行为和言语承认负有责任;二是说话人对自己的不当行为和言语对他人产生了诸如冒犯、损失、伤害等后果表示遗憾等。研究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如真实道歉的发生还必须是道歉人对自我不当行为与社会道德、法律标准进行比较,对自我元认知后以“自我赎救”的方式对自我形象的重塑。基于此,10年来,英国人由于受美国“自我中心”文化的影响,日益以“自我个人”为中心,强调自我对他人的影响,忽视他人的文化、观点及他人影响,日益忽视自我元认知的认识,从而使英国人说“I’m sorry”越来越难。与英国人日益关注自我相比较,中国人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家庭、社会的构成等特点,还必须强调一点的是,尽管中国人日益受到国外文化的影响,但中国人受到的是,多元文化的影响,更加强调“和谐、融合、交际、开放”等,因而中国人在塑造自我形象的同时,强调社会和他人的作用,越来越多地使用道歉用语,并将其视为文化交际的应用能力。

2.社会公用价值

使用道歉用语,有其社会公用价值。Gof f m an认为,道歉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自己的社会形象,从而有效地获得正面的社会价值,而达到社会和谐友好的效果[4]89-90。10年来,英国人由于在欧盟的地位逐渐弱化,经济上呈现停滞不前的状况,这些又影响了英国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因此,英国人面对国内外困境,逐渐对社会丧失了信心,也就不愿意说“I’m s or r y”。而中国人由于对政府的改革开放、自由民主的建设信任和满意,更乐意说“对不起”。

3.敢于承担责任

一个国家、民族甚至个人敢于承担责任的背后,是强大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0年来,英国经济不景气,在世界舞台的作用日益变小,社会问题不断,受美国文化影响越来越大,因而英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上不愿就过错行为说“I’m Sorry”,更不愿为过错行为承担责任。而中国由于经济持续的增长,大国地位日益凸显,社会更加和谐,日益受国际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国愿意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因而中国不仅愿意说“对不起”,而且有能力为过错行为承担责任。中国人由于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而更愿意说“对不起”。

[1]M ax,D.The Hardest W ord and How t o Use I t[M].New York:Pl enum,2010.

[2]郝晓梅.对汉语道歉语“对不起”的语用分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5(2):50-55.

[3]Hol m es,J. Apol ogi zes i n New Zeal and Engl i sh[J].Language i n Soci et y,1990(19):12-20.

[4]Gof f m an,E.Rel at i ons i n Publ i c[M].New York: Basi c Books Lt d.,1971.

[5]Si m on,S.Sorry i s t he hardest word [N].21st Cent ury,2010-12-19(12-14).

[6]宋鲁郑.为什么要质疑英国人的道歉?[EB/OL].(2010-07-18)[2011-02-28].ht t p://www.chi nael ect i ons.org/NewsI nf o.asp.

[7]刘思,刘润清.对“道歉语”的语用定量研究[J].外国语,2005(5):17-23.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n Ten-year Change of Apologizing Words in UK and China

LUO Yu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zhou, 313000, Chin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urrent society in which the blame culture is popular to study words of apology and compare the change of them in UK and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ocial utility and metacongnit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has been a great change in using words of apology in UK and China for the last ten years: Briton who were used to using them frequently have changed to be so careful in using them and these words turn to be difficult speech and action, while Chinese now use them frequently to keep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m sorry; Words of apology; Social utility

H030

A

1671-4326(2011)03-0065-04

2011-03-15

罗雨(1978—),男,四川巴中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与外国语分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黄雪英]

猜你喜欢

戈登布朗用语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Legendary British Climber Joe Brown乔·布朗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用上礼貌用语,写“打电话”的故事
你好,我是布朗熊
你好,我是布朗熊
丹·布朗主要作品
从德布罗意波到克莱因-戈登方程
孩子和爸爸
礼貌用语大家学!